中外服装史(C)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2
选择题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服装史试题及答案2课程代码:0067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对于古埃及服装除遮羞御寒和装饰等基本功能之外,保护意义更加不容忽视。
2.筒形长裙是埃及历史上流行时间很长,普及面很广的一种服装款式。
3.人类文化学家和心理学家针对人类的着装动机,把人类服装的起源归结为三种自然演化的需要,即:一是保护的需要,二是遮羞的需要,三是装饰_的需要。
4.由于“蛮族”服装冲击和影响,西欧服装开始向复杂结构和窄衣形态方向发展。
5.18世纪欧洲妆饰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假发的流行。
6.巴罗克图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采用贝壳形曲线与海豚尾巴形曲线。
7.帝政时期出现的科尔塞特紧身胸衣,确切地说是一种补正内衣。
8.20世纪30年代男装特别讲究服饰的整洁_和穿着的标准得体。
9.军服式女装产生于20世纪_40_年代。
10.“夏奈尔套裙”是由衣缘及领、袖镶滚边饰的茄克式上衣、衬衫及直筒裙组合而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2世纪,(C)出现了理发师这一专门职业。
A.埃及B.印度C.罗马D.希腊2.(B)人制成了我们迄今所知的第一条与现代样式相仿的裤子和第一件缝有长袖的短外衣。
A.古希腊 B.波斯 C.亚述 D.巴比伦3.( A)中记载的先秦服饰制度是后世封建帝王修订舆服制度时参照的范本。
A.《周礼》B.《诗经》C.《史记》D.《左传》4.( B)是代表埃及统一以前尼罗河上游和下游的两种象征性纹样。
A.火腿纹和莲花B.纸莎草和莲花C.棕榈叶和兰花D.纸莎草和火腿纹5.狭义的( C)是指人类早期出现的用锐器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的各种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期留存在皮肤上的风习。
A.纹饰B.刺纹C.文身D.刺青6.基督教对服饰的制约一直持续到(B )世纪左右。
A.10B.11C.12D.137.元代男女皆以( A )为主。
《中外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开设学期:二(本科)总学时:32 其中讲授学时:30 实践学时: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服装设计概论讲授语言:汉语考核方式:随堂考试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外服装史是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外传统服饰是人类服饰史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感受中外服装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强对服装设计的人文性的感悟,丰富创作思路。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中外服装史》张竞琼、孙晔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9参考书:《中外服装史》黄能馥、李当歧、藏迎春、孙绮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中国服装史》袁仄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编著商务出版社,1992《中国服装史》华梅编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西方服装史》华梅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外国服装史第一章服装的起源(2学时讲授)知识点:1、旧石器时代晚期2、新石器时代3、服装起源概说第二章上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1、古埃及王国时期的服装2、美索不达亚的服装3、克里特-迈锡尼的服装和古希腊的服装4、古罗马服装及其与古希腊服装的联系第三章中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1、拜占庭时代2、欧洲文化黑暗时代3、罗马式时代4、哥特式时代第四章近代服装(2学时讲授)知识点:1、文艺复兴时期2、巴洛克时期3、洛可可时期4、19世纪欧洲第五章现代服装(2学时讲授)知识点:1、世纪之初与女装现代化2、“二战”前后与迪奥“新面貌”3、六七十年代与成衣革命4、世纪之交与多元化中国服装史第六章:上古时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1、概述2、夏商周服饰3、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第七章中古时代服装(8学时讲授)知识点:1、概述2、秦汉服饰3、魏晋南北朝服饰4、隋唐服饰5、宋元服饰6、明朝服饰7、清朝服饰第八章中国近代服装(4学时讲授)知识点:1、概述2、清代服饰3、改革开放前服饰4、改革开放后服饰第九章期末复习(2学时实践)1、课程总结2、期末复习五、考核方法与要求(一)考核方式:随堂考试(二)成绩评定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占30%期末考试:占70%六、编制与审核编制人:编制时间:教研室审议:系审核:。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选择题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古代中国的服装体系以______为代表,其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袍大袖。
2. 欧洲中世纪的服装风格以______为典型,强调垂直线条和对称性。
3. 16世纪法国的______是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服装款式之一,其特点是紧身胸衣和宽大的裙摆。
4. 日本和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时期,其设计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美学。
5. 20世纪初,______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服装的诞生,其特点是简洁、实用和舒适。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服装的特点?A. 宽袍大袖B. 垂直线条C. 绣花装饰D. 丝绸材质答案:B2.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装风格发生了哪些变化?A. 强调人体曲线B. 采用直线剪裁C. 服装颜色单一D. 服装材质粗糙答案:A3.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复杂的褶皱B. 明亮的色彩C. 简洁的线条D. 装饰性的蕾丝答案:C4. 以下哪一项不是日本和服的特点?A. 直筒形设计B. 多层布料C. 宽大的袖子D. 紧身胸衣答案:D5. 20世纪60年代,以下哪一项是服装界的创新?A. 迷你裙B. 紧身胸衣C. 宽大裙摆D. 长筒袜答案:A三、简答题1. 简述古代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
答:古代中国服装以汉服为代表,其特点包括上衣下裳的设计,宽袍大袖的剪裁,以及精美的绣花装饰。
服装材质多采用丝绸,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和审美观念。
2. 描述欧洲中世纪服装的主要风格。
答:欧洲中世纪的服装风格以哥特式为典型,强调垂直线条和对称性。
服装剪裁多为直线,颜色较为单一,材质以羊毛和亚麻为主,体现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氛围和保守思想。
3. 说明16世纪法国服装的特点。
答:16世纪法国的服装特点是紧身胸衣和宽大的裙摆,这种设计强调了女性的腰身曲线和优雅姿态。
服装材质多采用丝绸和天鹅绒,装饰性蕾丝和珠宝也是常见的元素。
4. 阐述日本和服的文化意义。
答:日本和服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筒形设计和多层布料体现了日本的审美观念和礼仪规范。
2016-2017-1学期《中外服饰史》期末考试试卷(C)姓名:学号:班级:一、简答题(48%)1、在中国服装发展史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一些服装在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以其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列举出三种,并加以评述。
(12%)2.在中国服装历史中,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曾出现过一些独特的服装流行现象和款式,列举出三种,并加以评述。
(12%)3、在西方服装历史中,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中曾出现过相似的服装流行样式,根据其风格及款式的相似性列举出三种,并加以对比性评述。
(12%)4、在西方服装历史中,曾出现过很多著名且影响深远的服装风格及典型样式,列举出三种,并加以评述。
(12%)二、论述题:(52%)1、论述中国服装史上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在服饰文化上的交互影响。
(18%)答: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十分突出,表现在服饰文化的共进上,积极而影响深远。
中原汉民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服饰注重礼仪和等级性。
北方民族,泛指五湖之地的少数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其服装款式要便于骑马奔跑并利于弯弓搭箭,便利是其一大特点,胡服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形式。
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汉民族服饰文化的突出影响:春秋战国赵武灵王对军装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在军服中引进的胡服,为短衣长裤的形式。
胡服的款式及穿着方式对汉族兵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在服饰上互相取长补短。
北方的皮靴,缘边袍等都为汉族人民所吸收并流传至后代。
在服饰的相互影响下还演变出一些新的服饰风格,如上衣紧身窄袖,下裳宽大。
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槢与裲裆,一同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族服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①.裲裆无领无袖,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纽扣系,男女均可穿着。
其形式也被运用于军服之中,制成裲裆铠,改为铁皮甲叶,套在衬袍之外。
②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虽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敬之意,在此基础上把裤脚加肥,增大其效果,行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翩翩之风。
百度文库专用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ForeignFashionHistory〕课程代码:00672〔理论〕第一局部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之一。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历史的演变,而且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课程通过对中西方服装、服饰的演变历史和地域文化变迁关系的讲解,以及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的分析,能够开阔学生对中西服饰造型、色彩、图案、装饰等艺术区不和文化特点的了解与熟悉;开阔学生的现代服装设计视野和制造性思维。
本课程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又兼顾艺术修养的熏陶,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分析能力和制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全然要求中外服装史是了解中西方服饰文化的重要窗口,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资料,蕴涵着许多创作灵感,起到拓展设计思维的作用。
学生应掌握中西方服装史不同时期服饰的变化与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与风格。
熟悉具体服饰造型、面料、色彩、装饰图案等各种元素,为学习中西方文化、借鉴与开展中西方服饰奠定扎实的理论根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外服装史是服装专业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学?、?服装色彩学?、?服装消费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根底,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局部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中国局部〔2学分〕第一章先秦服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原始社会服饰状况,了解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瞧念的碍事,掌握礼制与冠服制度以及冕服的要紧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艺术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重点〕识记:礼服、一般服装的样式特征理解: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特点;应用:熟记相关服饰名词内容,明白得纹样含义;〔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艺术;〔次重点〕识记:十二纹章的意义理解:冕服要紧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瞧念的变化;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与服饰样式;〔三〕中华服饰的起源,文化背景〔非重点〕识记:礼的概念以及对服装的碍事;理解:商周时期服饰制度及具体服饰样式与含意;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种类与服饰具体样式的设计和相关名词解释;第二章秦至唐代服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秦至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化,掌握服饰设计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起到的社会意义。
1、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中外服装史》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二)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西洋服装发展史,并能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掌握服装流行的规律,能正确的预测服装流行趋势。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同学们可以理解并掌握服装发展历程,并能发现现代服装演变规律和流行趋势,将服装古典元素熟练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
素质目标:学生了解中国、西洋服装发展史,掌握服装流行的规律,能正确的预测服装流行趋势将服装古典元素熟练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
(三)教学内容:西洋服装史、中国服装史(四)总学时(60学时)(五)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新授课程以项目为导向,采用讲授和多媒体示例辅助教学,由学生学习理论、分组讨论、互动提问来巩固知识。
在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该次课程的思考延伸。
二、内容:第1章史前人类服装第2章西洋古代服装1.古埃及服装2.古代西亚服装3. 古希腊服装4. 古罗马服装第3章中世纪服装文化1.Byzatin服装文化2.罗马式时代服装文化3. Gothic服装文化第四章近世纪服装文化1. 文艺复兴2. 巴洛克、洛可可服装文化第五章欧洲近代服装文化1.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服装文化2. 新洛可可服装文化3. S型时代第六章欧洲现代服装文化1. 女装现代化2. 军服式服装文化3. 迪奥时代4. 流行的转化5. 时装流行的多样化时代第七章中国原始社会服装文化第八章秦汉服装文化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文化第十章隋唐服饰第十一章宋代服装文化第十二章辽、金、元服装文化第十三章明代服装文化第十四章清代服装文化第十五章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服装文化三、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时装表演编导与策划》是服装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同时也是一门考试课,以平时作业考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70%。
《中外服装史》试题(C)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唐代女装主要由、衫、帔三件组成。
2、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是最代表性的___ 女子服饰。
3、根据文献资料及出土文物分析,时期冠服制度得到初步确立,这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
4、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称为“移动的花园”。
5、赵武灵王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他推行了_ ,适应了战争需要。
6、最具有特色的元代妇女首服是_____________。
7、_________的希顿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的长外套。
8、西方_______时开始,原来上下相连的袍服逐渐被分体的上衣下裙所代替。
9、中国古代服装款式,从形式而论,可大概分为三种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1.5 分,共15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
面的表格内)
1、欧洲人在( )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的“补子”是()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的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是()官员佩戴的饰品。
A.元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的设计师是()。
A.莫里斯
B.朗万
C.迪奥
D.沃斯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是()的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
A.胡帽
B.帷帽
C.幂篱
D.幞头
7、“武德令”是()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A 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的一种女子服饰。
A上衣下裳B窄袖短襦C杂裾垂髾D袄裙
9、明朝的冠服制度中出现的补子图案是用以表示( )。
A.吉祥
B.官阶
C.装饰
D.地位
10、西方从()开始,原来上下相连的袍服逐渐被分体式的上衣下裙代替。
C 18世纪
D 19世纪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 分)
1、试述巴洛克艺术风格对服装的影响
2、试述东方服饰的特点
3、试述宋代霞帔的形制
4、试述唐代幂篱的形制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
5、简述程朱理学对宋朝服饰的影响。
四、下图为我国什么时期的服装并说明该服装的特点(共15分)
五、设计题(共20分)
以唐朝服饰文化为依据,设计一套现代女装。
设计要求:画出款式图,突出唐朝服饰文化特点,吸收现代元素,两者结合自然,款式新颖大方,款式图准确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