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中外服装史
- 格式:pdf
- 大小:190.41 KB
- 文档页数:6
选择题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女装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摘要:文艺复兴时期,女装服饰流行山形帽,头发梳成心形的发型并以珠宝装饰。
硬挺、夸张而具变化性的领子是女性服饰的重要特征。
裙撑、束腹、臀垫、高底鞋都被当时的女士所热衷。
服装轮廓已由哥特式那种舒展而又自然苗条的外形,演变为厚实布料或豪华丝绒的宽大褶裙,时装显得笨重、不舒适和臃肿。
迷你重复的印花和蓬裙是突出文艺复兴潮流的重点元素,为现代时装设计服装审美提供借鉴。
关键字:文艺复兴艺术风格现代服装设计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意大利式时期特点:内衣部分地从外衣缝隙处露出,与表面华美的织锦布料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美丽的布料。
男装普尔波安:工艺和服装结构三大显著特点:一绗缝,用倒针法;二是前开;三是改变了中世纪袍服的裁剪方式。
分体式女袍:外规似上下相连,腰部有接缝。
德意志式时期特点:切口服装、用裘皮作为衣领或服装缘边的装饰方法切口服装也叫雇兵步兵风格,原意是用刀、剑等乱砍、劈刺、割伤等,引伸为切口、裂缝、开衩,或开缝于衣服上的装饰。
西班牙时期特点: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
皱领的流行:闭口式轮状,敞口式立领,披肩式。
紧身胸衣:鲸须胸衣,布纳胸衣。
撑裙:吊钟式箍撑裙,环轮形箍撑裙袖子根据填料不同造型可分为:泡泡袖,羊腿袖,悍妇袖。
根据英国知名设计工作室Mudpie()的预测,2013春夏文艺复兴运动将再次爆发,举目可见均是金光灿灿的华丽装饰,讲究的资产阶级带来地中海复古度假风。
Botticelli的动感绘画艺术、女神式垂坠皱褶、飘逸的线条、丰富的印花和具有表现感的面料表面与俏皮的轮廓和多层次裁剪结合,为一向轻装上阵的春夏加入前所未有的奢华味道。
因为是复古的文艺复兴潮流,轮廓保留了简约的设计,永远以最简单的线条体现女人婀娜多姿的身材;华丽的文艺复兴味道则体现在犹如万花筒般花哨的印花和细节上。
著名意大利服装品牌——范思哲,代表着一个时尚帝国,它的设计风格鲜明,是独特的美感极强的先锋艺术的表征。
《中外服装史》课程测试练习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1.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 ),可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其材料取百鸟毛为之,白昼看一色,灯光下看一色,正看一色,侧看一色,可谓巧匠绝艺。
A.百禽衫B.百色衫C.百鸟衫D.百鸟裙2.背子这种服装在( )代最为流行。
男女均穿。
A.宋代B.唐代C.明代D.汉代3.半袖式衣衫是现代服装造型的主要形式,在隋唐时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服装式样,属短袖式罩衣,它是下面的哪种服装?A.祆B.褐C.襕衫D.半臂4.提倡“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服装美学思想的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周代冕服中的“玄衣而纁裳“,“纁”是指( )A.黑色B.白色C.绿色D.红色6.宋元时期女子服饰的审美风格与唐代的丰腴华美相去甚远,呈现出( )特征。
A.飘飘若仙B.淡雅宁静C.狂妄不羁D.庄重古朴7.唐代的女子喜欢在背上搭披一条长长的帛带,有风时随风飘舞,下垂时似瀑布绕臂。
服饰学上称其为( )。
A.玉带B.披帛C.帛锦D.银带8.孔子对传统服装的贡献主要在于?A.随时随地倡导穿儒服B.设计了具体的服装款式C.亲身把符合礼制的服装穿出了风采D.文质彬彬的观念对后代人的着装有重大影响9.唐代官员的品色衣,主要运用了哪几种颜色?A.紫色、绯色、绿色、青色B.黑色、黄色、紫色、红色C.黄色、绛色、紫色、绯色D.紫色、绯色、青色、白色10.汉代上官皇后让宫女穿上了合裆裤。
这种合裆裤的名字叫()?A.穷裤B.袴褶C.纨绔D.缚袴11.冕服是古时()时所穿的衣服.A.祭祀B.婚礼C.成人礼D.出师12.下列()是无袖类服装,广泛流行与魏晋时期,发展成后世的马甲。
A.衫B.袍C.两裆D.比甲二填空题(每空2分)13.中国历史上从周朝开始冠服制度已趋完备,主服的基本型制有二种,即上衣下裳和()。
14.我国古代许多诗句, 如“红裙妨杀石榴花’, 、“桃花马上石榴裙”, 提到的石榴裙是()色。
在古罗马中,只有帝王才有权穿紫色的宽松长袍在埃及中期王国时,标志王后权威的头饰是兀鹰的形象骑士装上面的徽章是表示骑士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女服最引人注目的是头饰,达到离奇古怪的程度。
文艺复兴盛期,女子服装最大特色是的流行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团领袍衫亦称圆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饰,当为常服宋朝官员的朝服有严格的用色规定,不同等级有着不同等级的用色标准,赵普身为宋朝的宰相位高权重,他上朝应穿的朝服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的人物多戴明代妇女下裳多穿裙,裙子的颜色尚浅淡,裙幅初用六幅,到明代末年开始用八幅,十幅,行动起来犹如水纹。
文艺复兴盛期的男装有何特点?唐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是最为灿烂的一章,请简述其原因。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
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
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31近世记的划分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
在衣裳上都绣有图案以与冕之等级相符,共有12种图案,称为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一曰日,二曰月,三曰星辰,四曰山,五曰龙,六曰华虫,七曰宗彝,八曰藻,九曰火,十曰粉米,十一曰黼,十二曰黻。
十二章纹不仅是服装上的服饰图案,而且还寓有极强的政治与道德意义,同时也成为了区分等级的标志符号。
阴阳五行在服装上的体现: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十分博大精深的哲学和社会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人们的宇宙观以及科学技术和其他文化。
其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在商周时代已有强烈的表现,在服装的服饰、色彩上表现尤为突出。
商周时对上衣下裳的色彩搭配也有相当多的规定。
由于对色彩功能的极端重视,夏商周三代都崇尚不同的颜色,并在所有文化之中表现出来。
夏商周的服装观念,深受原始信仰的影响,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又以国家的名义制定成制度,在朝服中体现出来。
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Foreign Fashion History)课程代码:00672(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之一。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历史的演变,而且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课程通过对中西方服装、服饰的演变历史和地域文化变迁关系的讲解,以及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的分析,可以开阔学生对中西服饰造型、色彩、图案、装饰等艺术区别和文化特点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的现代服装设计视野和创造性思维。
本课程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又兼顾艺术修养的熏陶,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提高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中外服装史是了解中西方服饰文化的重要窗口,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和理论资料,蕴涵着许多创作灵感,起到拓展设计思维的作用。
学生应掌握中西方服装史不同时期服饰的变化与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与风格。
熟悉具体服饰造型、面料、色彩、装饰图案等各种元素,为学习中西方文化、借鉴与发展中西方服饰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外服装史是服装专业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学》、《服装色彩学》、《服装消费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基础,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中国部分(2学分)第一章先秦服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原始社会服饰状况,了解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掌握礼制与冠服制度以及冕服的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艺术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重点)识记:礼服、一般服装的样式特征理解: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特点;应用:熟记相关服饰名词内容,懂得纹样含义;(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艺术;(次重点)识记:十二纹章的意义理解:冕服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观念的变化;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与服饰样式;(三)中华服饰的起源,文化背景(非重点)识记:礼的概念以及对服装的影响;理解:商周时期服饰制度及具体服饰样式与含意;应用:原始社会的衣料种类与服饰具体样式的设计和相关名词解释;第二章秦至唐代服装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秦至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化,掌握服饰设计在社会文化变迁中起到的社会意义。
古埃及服饰一、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背景古埃及地处非洲东北角,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河水每年定期泛滥会为会为古埃及人带来肥沃黑土,所以古埃及人对其感情深厚,自称“黑土之民”。
而在黑土地周围,有广袤的红色沙漠围绕。
得益于大海和沙漠环绕的天然屏障保护,古埃及人很长时间以来都少有外敌侵袭。
古埃及分为以北的下埃及和以南的上埃及。
下埃及次要是尼罗河三角洲,地形平整开阔,气候为地中海型;上埃及次要为河谷地带,地形狭隘,气候较为干燥。
受地中海区域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古埃及服饰呈现出宽衣文化中“披挂”风格。
二、古埃及艺术、宗教与社会背景尼罗河和沙漠是古埃及人创造的主题和灵感来源。
因自然万物崇拜而产生的宗教,成为古埃及人的全面服务对象。
在其文化中,自然、宗教和艺术三者相伴相生。
古埃及宗教崇拜自然万物,包括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
由此产生光怪陆离的动物神、人身兽首神、人形神以及二三百个大大小小的主神和地方神。
其中太阳神最受崇拜,埃及的许多神庙都是为敬奉太阳神而修建的。
太阳神在古埃及宗教里有好几个形体和名字。
太阳神在呈人形,头上戴着上下埃及的白红两王冠时叫“阿图姆”(Atoum);在呈圣甲虫形状时,名为“赫普里”。
太阳神最常采取的是隼头人身形,头顶太阳圆盘和眼镜蛇,这时人们叫他“拉”。
古埃及社会结构等级分明。
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神之代言,地位尊贵无比,贵族、大祭司、僧侣、各级官吏以及任职于国家机构各重要部门的书记官属于第一阶层。
商人、工匠和各类手工艺人(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家具制造匠、纺织工、珠宝匠等。
)处于第二阶层。
数量众多的农民、劳力和仆人属于第三阶层。
奴隶作为社会最底层,大多为外国俘虏,非埃及本国人。
古埃及社会虽然等级制度森严,但却并非世袭的种姓制,原则上来说,低阶层的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尽管如此,平民和特权阶层的生活差异还是很大,能够改变自己出身的人寥寥无几。
所以,在古埃及服饰上,能明显的体现出社会地位和等级。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外服装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不同时期中外服装艺术设计的主要思潮与理论、典型风格及代表作品,掌握服装演变的发展规律,提高基础理论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具有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开拓创造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服务。
5※<内容提要>本课程从服装艺术和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外服饰的造型美、色彩美和装饰美,阐述了中外各民族的服饰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通过运用大量的中外服饰资料,系统地揭示了服饰的艺术风貌和时代特色,以把握服饰发展规律,启迪设计灵感,促进服装设计的推陈出新,发展人类的服饰文化。
课程内容有:绪论、服饰起源、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服装、外国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现代服装、中外服装文化比较。
是服装设计师的必备知识。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讲课时数实验时数实践学时上机时数自学时数习题课讨论时数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服装的起源 1第三章上古服装 1第四章秦汉服装 2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2第六章隋唐服装 3第七章宋辽金元服装 2第八章明代服装 2第九章清代服装 2第十章近代服装 2 6 第十一章外国服装史概述 2第十二章古代服装 3第十三章中世纪服装 2第十四章文艺复兴时期服装 2第十五章17世纪的欧洲服装 3第十六章18世纪的欧洲服装 3第十七章19世纪的欧洲服装 3第十八章20世纪的欧洲服装 4 8合计40 14总计545※<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比较新颖,能够将前沿的科研成果及时反应到教学内容中去,做到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第一,在中国近现代服装史的教学过程中,将中国史与外国史相互交流的科研成果增加进来,说明了中国近现代服装史的发展具有本土的与外来的两条线索,并且外来的线索在上海、宁波、天津等沿海开放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沿海开放城市向内地逐步推进且在中国近现代服装史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
一、选择题(10 分)1 、丘尼克古埃及的服装,无垂褶的筒形紧身连衣裙紧身合体的连身衣2、托加罗马服装中最有代表性德衣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它作为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跨要的东西之一。
材料为毛织物,它是罗马男性公民的身份证,无论干什么都要穿,异邦人是没有资格穿托加的。
一般为半圆形,或者椭圆形对折后形成的半椭圆形大小是短轴方向约为身长,长轴为三个身长。
后拜占庭时代就变成一条长带子了。
3、斯拉修文艺复兴时期的德意志风时代主要特色为斯拉修装饰。
意思是裂口剪口,是指流行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的衣服上的裂口装饰。
有意将袖子剪开露出里面的内衣,有横方向竖方向斜方向的裂口装饰,不仅用在上衣还用在裤子鞋子手套帽子等。
4、拉夫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独特的服饰配件,在高高的立领上装饰着白色的褶皱花边,是独立于衣服之外的一种领饰,呈车轮状造型。
5、鸠斯特科尔巴洛克时期法国风时代的男服,意为紧身合体的衣服,后背缝在底摆处开戚,有袖克夫,袖子越靠近袖口越大。
收腰,两侧取褶扇形张开的下摆,衣长及膝。
整个造型的重心下移。
衣襟敞开扣子通常不扣上,只扣上腹部的一两颗。
6、罗布(洛可可时期)洛可可时期,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飘逸式罗布:领口很大,背部大量的箱式的普利兹褶,呈又宽又长的拖裙形式。
路易十五时代:法国式罗布,领口开得很大,呈四角形,袖长及肘,袖口有三层蕾丝飞边。
上面装饰蝴蝶结缎带,蕾丝,鲜花。
紧包上身前面打开的罗布,帕尼埃加大,上面露出倒三角形的胸衣。
装饰过剩。
7、庞塔龙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男装,原是十七世纪意大利喜剧演员庞塔龙莱奥奈在舞台上穿的一种不咋子裤脚的细筒裤,因此而得名,革命者们把它作为对贵族那种长及膝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的革命来穿用。
最初裤长只到深靴位置,后来逐渐变长,常用象征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条纹毛织物制作。
8、苛苛. 夏耐尔出身卑微,生于法国瓦尔县,少女时代历尽艰辛,在孤儿院长大,她酷爱自己的事业,一生没有结婚,是一名独立女性。
《中国服装史》教学方案日期:2009-03-28 14:01一、教师简介二、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适用对象2004级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学生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讲授中国服装史知识,通过介绍各历史时期各个区域的服装的特点、风格、工艺及演变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服装的历史与现状,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高审美眼光和设计思想水平。
4、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 唐、宋、明、清各历史时期的服饰状况和特征(尤以唐代为主)难点: 服饰起源的探索(各种说法);服饰专业术语的理解;服饰发展内涵的理解.(二)、各章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名称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衣服的起源第二章衣服原料的发展第三章古代的刺绣2 了解衣服的起源情况和面料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理解即可重点是衣服原料的发展;对衣服起源的几种说法的理解衣服起源的说法:蔽体说、巫术说、乞求丰收说等;苎麻等原料的发展及几种刺绣的出现。
第四章古代的章服制度2 了解掌握古代的章服制度,特别是冕服的形成及用途冕服的组成; 难点是冕服图案的象征意义冕服的三大组成部分;冕冠的组成;薰衣的组成;下裳的组成;各图案的象征意义.第五章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学生自学了解掌握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制衣官吏的和组织机构组成部分或是种类制衣官吏的构成制衣官吏的组织构成种类第六章皇室衣装10 了解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皇室家族的服饰特征重点是唐宫、明宫和清室;难点是武则天补服的形成汉室皇族服饰特点唐宫皇族服饰特点(奢侈)明宫皇族服饰特点清室皇族服饰特点第七章古代的军服 2 了解掌握古代军服的特点军服的款式和用途特征军服的款式(两当)军服的用途(作战)第八章历代的服饰演变14了解掌握历代服饰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各个过程所展现的特征重点是隋唐元明清服饰的演变;难点是各历史朝代服饰变化的线索及其继承语发展关系春秋战国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秦汉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魏晋南北朝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隋唐五代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宋代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元代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明代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清朝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清之后的变革第九章历代妇女发式与饰物 1 了解掌握历代妇女服饰的发式与饰物变化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妇女服饰的发式与饰物变化历代妇女服饰的发式与饰物变化(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为重点)第十章古代的面饰与纹身1 了解掌握古代的面饰与纹身的演变过程及寓意原始社会面饰与纹身的含义及用途历代面饰与纹身的演变过程及寓意第十一章古代男子的冠制1 了解掌握各个朝代古代男子的冠制特征及发展变化周代男子冠制特征;唐宋明清代四代男子冠制特征历代男子冠制特征及发展变化;各朝代首服的种类及其不同用途;皇族官宦和普通民众首服的区别等第十二章古代的履制1 了解掌握各个朝代古代男子的履制特征及发展变化周代男子履制特征;唐宋明清代四代男子履制特征历代男子履制特征及发展变化;各朝代履制的种类及其不同用途;皇族官宦和普通民众履制的区别等三、总体教学安排(一)本学期教学周数:17周(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配与时间安排: 本课程为理论课程(34学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理论讲授为主,启发、引导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贯穿始终),增强学生直观性。
(四)学习方法学习中外服装史要充分理解并认真掌握中西各自服饰演变的脉络,抓住脉络提纲携领。
而不应不加理解、缺少纵向与横向联系地鼓励掌握知识,使学习枯燥,记忆困难。
学好服装史的方法在于分析、领悟中西服饰文化的文化特征,做到整体把握,同时准确地掌握各重要历史时期服饰的总趋势和总特征,做到纵向概念清楚,以历史长河中的各点来带个时期男装、女装、发式、配饰的面,如此可更好的整体把握服饰的历史发展规律。
(五)教学考核办法:本课程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本课程试卷试题将覆盖整个主要章节。
客观性试题占70分,主观性试题占30分。
题型有判断、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述、论述六种形式。
(六)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1、识记部分(1)有关服饰起源的几种学说(2)服饰的本质和属性(3)中国服饰传统中衣裳的种类和总特点。
(4)中国服饰传统中鞋帽的种类和总特点。
(5)中国古代发式与化妆的特点。
(6)冕冠的各组成部分以及象征意义。
(7)十二纹章及其象征意义。
(8)中国原始服装的基本形制。
(9)商代服饰的特点。
(10)礼服的作用和形成原因。
(11)楚袍的基本特点。
(12)胡服的特点和五大组成部分。
(13)汉代官服的特点和等级标志。
(14)汉代冠的种类和梁冠的特点。
(15)魏晋时期服饰的特点。
(16)玄学对服饰的影响。
(17)笼冠的形制。
(18)袴褶所谓服饰特点。
(19)妇女发式的种类与特点。
(20)唐代官服的特点。
(21)唐代四个时期的服饰特点。
(22)唐代女子服饰的种类与形制。
(23)唐代受少数民族、外来文化影响的服饰。
(24)幂篱与帷帽的形制。
(25)宋代官服的特点和等级标志。
(26)宋代女子的服饰与形制。
(27)宋代女服的色彩与图案特点。
(28)宋代女子发式。
(29)辽的服饰特点。
(30)金的服饰特点。
(31)元的服饰特点。
(32)明代官服的特征和等级标志。
(33)文武补服图案的九个等级。
(34)明代女子服的风格特征。
(35)明代襦群的特点。
(36)满服的特点。
(37)清代官服的等级标志。
(38)箭袖的形制和作业。
(39)清代女服的特征。
(40)辛亥革命后服饰变革的重要意义;(41)中山装与旗袍的形制;(42)西洋科技对中国服饰制作带来的影响;(43)男女发式的变革与意义。
2、领会部分(1)服饰起源时期人类的生活环境。
(2)服饰起源时期人类的社会环境。
(3)服饰起源时期不同阶段人类的思想意识状况。
(4)应用服饰起源诸原因在现代服饰中的反映与变化。
(5)中国古代服饰中的象征意义与作用。
(6)中国古代衣裳的形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7)礼服形成的社会原因。
(8)赵武灵王变服的原因。
(9)赵武灵王变服对当今服饰边改的启示。
(10)秦统一服饰的意义。
(11)汉初服制随秦制的原因。
(12)南北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
(13)文化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14)服饰的演变与社会的关系。
(15)社会的开放对服饰的影响。
(16)理学对宋代服饰的影响。
(17)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18)服饰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19)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性(20)清代满服在汉族中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的规定。
(21)旗袍演变过程的意义;(22)民国后期着装观的变化;(23)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服饰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进度表周次授课章节与内容提要教学课时教学方法备注讲授实验实践作业合计1 第一章衣服的起源1、衣服原料的发展2、古代的刺绣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衣服的起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 第四章古代的章服制度1、冕服的形成2、十二图案纹饰的形成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十二纹饰图案的含义3 第五章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第六章皇室衣装(一) 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第五章为学生自学内容4 第六章皇室衣装(二)汉室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汉室皇族服饰特征5 第六章皇室衣装(三)唐宫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唐宫皇族服饰特征6 第六章皇室衣装(四)明宫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明宫皇族服饰特征7 第六章皇室衣装(五)清室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清室皇族服饰特征8 第七章古代的军服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古代军服特征9 第八章历代的服饰演变1、服饰专业用语注释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要求学生熟记10 第八章历代的服饰演变2、历代服饰的形成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要求学生了解11 第八章历代的服饰演变3、春秋战国服饰4、秦汉服装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秦汉服饰特征12 第八章历代的服饰演变5、魏晋南北朝服饰6、隋唐五代服饰(1) 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魏晋南北朝服饰特征13 第八章历代的服饰演变7、隋唐五代服饰(2)8、宋代服饰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唐代服饰特征14 第八章历代的服饰演变9、元装10、明装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元明服饰特征15 第八章历代的服饰演变11、清装12、清之后的变革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思考:清代服饰特征16 第九章历代妇女发式与饰物第十章古代的面饰与纹身 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查阅资料17 第十一章古代男子的冠制第十二章古代的履制 2 ∨ 2 理论讲授课件演示查阅资料四、教案或教学课件教学课件(见附件)五、在线习题1、单元章节练习(见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2、模拟测试及参考答案(略)六、教材教参(一)、教材1、教材名称:《中国历代服饰史》2、主编:袁杰英3、出版日期:1994年6月第1版4、再版日期:2004年3月第10次印刷(二)、教学参考书目《中国服装史》袁枚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附件: 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