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39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检查诊断。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0例病人中共检出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 64阵,每例从1阵~12阵不等,连续搏动1次~6次,心率最快达200次/min。
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 发作类型:早搏型21例占70%;并行心律型7例占23.33%。
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单源性室早14例,多源室早14例,1例无室早。
结论: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室速最有价值的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某些非持续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特别对那些怀疑由于心脏传导功能异常或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但在常规心电图未能捕捉到的异常表现者,此项检查尤为适用。
【关键词】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048-02阵发性室速为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在短时间内予以控制,否则可诱发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颤,造成严重后果。
阵发性发作,突然发生、突然消失,发作时心率在100~180次/min,心律大致规则,心前区第一心音可有强弱差异[1]。
发作时常可出现休克,心前区疼痛,如发展为室颤则出现阿-斯综合征。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的心电图检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其中男19例,女1例。
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72岁。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9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
1.2 方法采取心电图及24h动态电图仪进行检查分析。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室速最有价值的检查。
对于很多患者室速发作时均在院外,为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鉴别,现可借助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帮助诊断。
1.3 心电图表现1.3.1 QRS波群形态与时间 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可呈RBBB型或LBBB型,也可能不具有任何类型束支阻滞的特点,少数患者可呈分支阻滞型。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作者:高潮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室性心动过速常发生在患器质心脏病、心肌梗塞、心肌病基础上,发病急、时间短、极易引发心室纤颤至死亡,死亡率极高。
迅速、准确作出心电图诊断对治疗极为重要。
方法当心电图连续出现3次或3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群、且QRS波≥0.12s、无相关P 波、R-R间期不等时室性心动过速诊断即确定。
结果根据我院心电图室2007年~2012 年对122例器质心脏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追踪观察:其中1年内死亡8例占总数6.5%、2~4年内死亡26例占总数21.3%、5年内死亡53例占总数43.4%。
因而,准确诊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结论因此凡45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心悸、头晕、晕厥等都应及早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迅速进行治疗。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指由心室发出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构成的室性心律失常,频率>100 次/min。
主要见于冠心病,特别是伴发有陈旧性及急性心肌梗塞者。
病情常反复发作(表现有气短、心悸、晕厥甚至心脏骤停),其持续时间、频率、QRS波形可出现较大变化;小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或完全无症状。
心性猝死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猝死患者中有82%的直接原因是快速心律失常,其中室速恶化为室颤者占1病因1.1占90%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如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塞、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病史。
1.2心功能状态、有无晕厥和猝死家族、心动过速。
1.3电解质水平如低血钾。
1.4使用影响心室复极的药物。
2临床表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2.1少数患者症状不明显或轻微。
2.2部分患者常感心悸、头昏、头痛、感觉乏力、心跳不适、有漏搏或停搏的感觉。
2.3重者可突发意识丧失、晕厥,心脏骤停、猝死。
3心电图特点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基础是心电图表现,及时获得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特别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新资料推荐------------------------------------------------------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这几天连续遇见几个宽 QRS 波心动过速的病人,由于能力有限,当时都不能立即给出诊断,心中自然焦躁,就找一些资料看,发觉一些有趣的事情:(1)一些医生还在应用单纯的临床症状(例如血压稳定等)鉴别诊断室速;(2) Brugada 宽 QRS 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标准的每一步都存在一些漏洞,国内专著则很少提及;(3)在心电图已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医生仍处于犹豫不绝的中庸态度,无法作出肯定诊断,给患者滴注不必要的超负荷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
(4)欧美急诊室的一些老外医生面对这些图的时候有时和我们一样的迷茫先看一个病例:64 岁的 White 先生因突发心悸 2 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
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
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
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 155 次/分。
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
心电图显示其频率 145 次/分规整的节律, QRS 波间期 160ms (见图 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
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1 / 20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 75 次/分的窦性心律。
经过 1 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
两周后, White 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
White 夫人呼叫 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 White 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新方法——图形法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易引起室扑、室颤,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需进行紧急处理。
怎样准确、快速地运用体表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屡见不鲜却又棘手的问题。
作者:褚庆民李荣吴伟吴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刘珊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来源: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第23卷第22期从1978年的Vellens标准、1988年的Kindwall标准到1991年的Brugada四步法、2007年的Vereckei四步法、2008年的aVR导联新四步法,临床医师和心电生理学家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力求找到一种简单、快速、准确、高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然而时至今日,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仍然是一大临床难题。
众多诊断方法不仅大多复杂难记,而且易于混淆,令临床医生眼花缭乱,给室速的诊治造成极大的困扰,尤其对于非心血管或心电专业的临床医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简单易懂、易于被广大临床医生运用,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室速的方法。
室速发生的起源部位不同,体表心电图也相应具有不同的特异性表现。
笔者通过仔细分析大量临床心电图,并根据室速起源的部位分类,总结出了一种快速、简便且诊断准确率高的室速诊断新方法——图形法。
现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的280份室速发作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全部运用图形法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V1、V5、V6导联,可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上,V5、V6导联主波向下)或左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下,V5、V6导联主波向上),分别代表左室和右室起源室速。
(2)分析II、III、aVF导联主波方向:主波向上则判断为室速;主波向下合并右束支阻滞图形不能明确诊断,合并左束支阻滞图形则进人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