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
- 格式:pptx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28
急性心衰名词解释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和(或)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量骤降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右心衰竭是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心衰可以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大多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为舒张性心衰,发病前多数患者患有器质性疾病。
1.病史和表现大多数患者有心脏病病史,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为老年人的主要病因;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常为年轻人的主要病因。
2.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因有慢性心衰治疗缺乏依从性、心脏容量超负荷、严重感染、严重颅脑损害或剧烈的精神心理紧张与波动、大手术后、肾功能减退,急性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发作、肺栓塞、高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负性肌力药物、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心肌缺血、老年急性舒张功能减退、吸毒、酗酒、嗜铬细胞瘤等。
3.早期表现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罗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4.急性肺水肿为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的表现。
典型发作为突然严重、气急,每分钟呼吸可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阵阵咳嗽,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常咳出泡沫样痰,严重者可从口腔和鼻腔内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发作时心率、脉搏增快,血压在起始时升高,以后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
两肺内可问及广泛的水泡音和(或)哮鸣音。
5.心源性休克(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就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收缩与(或)舒张功能障碍,以致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形成具有血流动力异常与神经体液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就是由心脏做功不正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肾脏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机械性循环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称机械性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统称泵衰竭。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病急骤、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引起的周围系统灌注不足称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就是严重的急危重症,抢救就是否合理及时与预后密切相关,就是本节重点介绍内容。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
2、急性心脏后负荷过重如突然血压显著升高,或高血压危象,原有瓣膜狭窄(二尖瓣、主动脉瓣)或左室流出道梗阻者突然过度体力活动,快速心律失常。
3、急性容量负荷过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外伤引起的乳头肌断裂或功能不全,腱索断裂、瓣膜穿孔等导致的急性瓣膜返流,输液过多过快等。
(二)发病机制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或左室瓣膜性急性返流,左室舒张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
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与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至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发绀、面色灰白、大汗、烦躁及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极重患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起始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病情如不缓解,血压将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两肺听诊可有满肺湿性音与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同时可闻及舒张早期第3心音而构成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急救知识培训之四第四章急性心力衰竭定义: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系指由急性的心脏病引起心排血量急骤显著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显著不足和部分器官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多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
急性右心衰竭见于急性右心室梗死及大块肺栓塞,较少见,在此主要讨论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病因】1.急性广泛性心肌损害: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
2.急性心脏后负荷增加:高血压危象、急进型(恶性)高血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等3.急性心脏前负荷增加:输液过量过快(儿童和老年人多见)、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急性瓣膜损害。
4.急性机械性心排血受阻:重度二尖瓣狭窄、带蒂左房黏液瘤及左房附壁血栓等。
5.其他:严重心律失常、机械性心包填塞等。
【病理生理】1.急性左心室后向衰竭:左心室排出血量急剧下降,(1)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急剧升高>(15mmHg),(2)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升高≥(18mmHg),导致肺淤血、肺水肿。
2.急性左心室前向衰竭:表现为左心室排血量急剧下降,出现低血压、四肢湿冷、心源性晕厥和心源性休克。
可以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升高。
【临床表现】1.晕厥:是短暂的急剧脑缺血所致。
主要见于重度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房黏液瘤、严重心律时常等引起的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出现一过性脑缺血。
临床表现为短暂性黑朦、晕厥,甚至抽搐,多迅速自行缓解。
2.心源性休克: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①表现为烦躁不安、紫绀、皮肤湿冷,甚至嗜睡、昏迷。
②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40mmHg。
③脉细速、心率快、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两肺底湿罗音等。
④尿量<20ml/h。
3.肺水肿:症状:病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以夜间发作多见,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