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脚本设计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课程名称:___________授课对象:___________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微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微课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 熟悉微课制作工具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微课。
- 提高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
-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微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微课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 微课制作工具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精炼内容。
2.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微课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微课案例,增强学生对微课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 微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释微课的定义,强调其短小、精炼、针对性强的特点。
- 分析微课与传统教学视频的区别,突出微课的优势。
2. 微课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介绍微课设计的原则,如目标明确、内容精炼、结构清晰等。
- 详细讲解微课设计的步骤,包括选题、脚本编写、素材准备、制作和后期处理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优秀的微课案例,分析其设计特点和成功之处。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微课设计的关键要素。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微课。
2.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微课制作工具,如PPT、视频编辑软件等。
3. 学生完成微课制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微课设计的关键要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微课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微课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微课设计原则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微课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学资源:1. 微课相关教材和资料。
课程名称:微课设计与制作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流程;掌握微课视频的拍摄、剪辑和后期处理技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微课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多媒体制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课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流程。
2. 微课视频的拍摄、剪辑和后期处理技术。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知识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2.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微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微课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微课案例,引起共鸣。
二、讲授新课1. 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内容集中、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资源。
2. 微课的特点:- 短小精悍:时长一般在5-10分钟,便于学生快速获取知识。
- 针对性强:针对特定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讲解,提高学习效率。
- 内容集中:内容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避免内容冗余。
- 形式多样: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体验。
3. 微课制作流程:- 确定主题:根据教学需求,确定微课主题。
- 设计脚本:编写微课脚本,包括知识点、讲解内容、教学目标等。
- 拍摄制作:使用摄像机或手机拍摄微课视频,注意画面质量、光线和声音效果。
- 剪辑处理:对视频进行剪辑,调整画面、音频和字幕等。
- 后期制作:添加动画、特效、背景音乐等,使微课更具吸引力。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微课主题,进行微课设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微课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微课作品,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微课制作的关键要点,强调微课设计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微课作品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画面、声音等方面。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微课的录制脚本设计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时间:2016-05-25 07:35:51 来源:肥城教育局作者:信息管理员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马静静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和修辞手法——排比。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解读排比的概念,了解排比的分类,认识排比的作用,并且知道使用排比需要注意的原则和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排比?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接二连三地说明同范围、同性质的相关事物、意象,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结构相似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强调青春易逝的同一意象,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怀,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
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三个并列的句子用三个起来了描述了春天景物的变化过程,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脚步的到来。
了解了排比的特点和概念,我们再来看看排比的分类。
排比可分为成分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
成分排比,即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的意象的短语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这个单句中,主语是延安的歌声,宾语是三个比喻组成的一组排比,把歌声比作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和大旱的甘霖,三个短语都在表现给人带来希望的意象,在这个句子中就是宾语构成的成分排比。
再如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短语表达教师的为师之道。
单句排比是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意象的单句.例如: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都是完整的单句,用来铺排出人间仙境的意象,属于单句排比。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草原》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草原美景的感受。
教学准备:1. 微课视频制作工具。
2. 课文原文及图片资料。
3. 朗读音频。
微课脚本:开场(0:00-0:30)- 视频开始,出现草原美景的图片,配以轻柔的音乐。
- 旁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导入(0:30-1:00)- 旁白:“请大家先来看一下课文中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 展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
新课学习(1:00-5:00)- 旁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 展示课文原文,学生跟读。
- 旁白:“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正站在草原上,感受那无边的绿色和自由的风。
”- 讨论环节(1:30-2:00)- 旁白:“请同学们谈谈,你们觉得草原美在哪里?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 朗读指导(2:00-3:00)- 旁白:“现在,我们来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 想象环节(3:00-4:00)- 旁白:“如果你们有机会去草原,你们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们在草原上的活动。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 总结(4:00-4:30)- 旁白:“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了解了草原的美丽,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大自然。
”拓展延伸(4:30-5:00)- 旁白:“课后,请大家查找一些关于草原的资料,或者画一幅描绘草原的画,和同学们分享你们的发现。
一、课题名称:《<课文名称>赏析与解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课文主要内容-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难点:-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好笔记(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出课题。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和重要句子。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三)深入分析,探究学习(20分钟)1.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手法分析-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3. 情感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高(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微课教学设计脚本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能够了解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3. 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并能够用它们组成简单的词语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2. 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书写方法。
3. 常见的汉字和拼音。
三、教学方法3. 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汉字和拼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汉字和拼音有何区别?为何需要学习它们?”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30分钟)(1)教师介绍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如何读音、如何组合、如何书写等。
(2)教师演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的书写方法,并通过让学生跟读和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和拼音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书写方法。
(3)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常见的汉字和拼音,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和读音规律等。
教师设计一些与汉字和拼音相关的小游戏,如拼音接龙、汉字接龙、汉字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汉字和拼音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自己总结的常见汉字和拼音的组合方式和读音规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反应速度等。
3. 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汉字和拼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3. 室内或室外进行的游戏活动所需的设备和器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1. 通过讨论学习和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有所提高。
2. 学生在学习汉字和拼音的时候,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大量练习和反复巩固。
3. 教师在讲授和演示时,需要注意语速和表达方式,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检测(1)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重点词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吗?3. 课文分析(1)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课堂讨论(1)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修辞手法。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2. 课文朗读音频3. 课文分析资料4. 课堂讨论问题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微电影脚本模板_共10篇范文一:爱,无处不在强生杨森微电影大赛剧本脚本模板剧本类型:作者:品牌标题:人物介绍:主要场景:男主角、妻子、老师、一群小朋友、若干护士、家属客厅、十字路口、医院急诊室、大楼外“创意,无处丌在”强生·杨森微电影设计大赛剧本脚本模板华中科技大学TLS团队达克宁散派瑞松采乐(3选1)剧本总时间:XX分XX秒场景一(约XX分XX秒)客厅(客厅的餐桌上,男主角用完早餐从餐桌向厨房走过去,给温柔的妻子拿来一杯牛奶。
)旁白(切入):强生相信,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一些丌平凡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家庭,集体和社会。
爱,无处丌在。
男主角:平时也要注意补充营养,趁热喝吧。
妻子:还有点烫,先凉一会儿,我送你去上班。
男主角:嗯,丌用送了,我直接去。
你待会要记得去趟咱爸妈家,老爸的皮肤炎症犯了,又和医生闹别扭,你带的派瑞松他才用得舒心。
妻子:好,记着呢。
(.)(男主角和妻子向玄关处走去,和帮他整理衣领的妻子拥抱吻别)男主角(搂住妻子):自己一个人要注意安全。
妻子(微笑,用手整理好丈夫的衣领,然后抬头看向他):我会注意的,晚上如果没有急诊就按时回家吃饭吧。
(切换)场景二(约XX分XX秒)十字路口(男主角闲适地开着小车在马路上奔驰,前方的红绿灯变成黄色,人行道绿灯开始亮起,马路右侧安全岛上的女老师开始指挥5、6个幼儿园小朋友过马路,男主角把车靠右停下来,打上右转向灯。
老师经过男主角的车时,感激的朝他颔首,笑一笑;男主角微笑回应。
)(切换)场景三(约XX分XX秒)医院急诊室(医院里,一个昏迷丌醒的病人被匆忙推进急诊室,陪伴着的还有要随着病人冲进急诊室的家属,家属被护士拦下,她泪如泉涌。
男主角穿着白大褂,停下来,跟家属交流。
)家属(泪流满面,断断续续的说):医~生~~,他~会丌会有事?您~帮帮他吧!您帮帮他吧!男主角(面向家属):你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男主角说完后,立即跟上移动急救床。
微课设计脚本微课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内容画面时间片头1.正文2.目标3.知识讲授4.总结微课教学设计范本微课标题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所属课程审计所属专业会计适用对象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所属专业大类管理学所属专业类会计学授课教师苏永彪所属学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思路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本节课结合案例时事,采用引导启发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授课,通过实例动画演示让学生轻松掌握设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方法,最后,举出一个小案例让学生们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背景《审计》课程是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专业课,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审计》中重要知识点,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
贴近实际生活,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容易。
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会计知识以及内部控制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设计要点能力目标:能做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教学难点: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间分配1、问题引入1.视频导入:***.mp42.设计目的:通过生活实例进行问题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3.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1分50秒2、新课提纲货币资金的内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10秒3、授课内容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从4个方面着手:(1)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2)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3)票据及印章管理(4)监督检查6分4、案例分析列举一个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案例,让学生指出来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5、知识总结货币资金的内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1分6、教学总结与特色本课程通过视频导入本节课内容,利用各种碎片化资源讲解知识点,将抽象、枯燥的知识通过实例动画进行演示,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课程名称:美丽的中国诗词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掌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
2. 欣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2. 如何将诗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诗词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意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吗?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美丽的中国诗词。
二、讲授新课(25分钟)1. 介绍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 展示诗词作品,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 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意象等特点。
-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意象美。
2. 欣赏诗词的方法- 分组讨论:如何欣赏一首诗词?- 学生分享各自的欣赏方法,如从字词、意象、意境等方面入手。
- 教师总结:欣赏诗词要注重字词的推敲、意象的联想和意境的感悟。
3. 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以《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分享诗人李白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
-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4. 将诗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境,尝试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用诗词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首小诗。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诗词的魅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作业布置1. 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 收集一首描写家乡美景的诗词,与家人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诗词、分析诗词、创作诗词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诗词的基本特点,掌握欣赏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