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2
表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分别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
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各市、州依据本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该部分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各地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
七至九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基[2001]16号)执行。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一、课程设置小学、初中课程设置安排建议表附后。
二、相关说明1、学校要按照本课程设置安排建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
2、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26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七至九年级34课时的周课时总数的规定。
其中,小学一般每课时为40分钟,中学一般每课时为45分钟(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按学校实际予以适当调整)。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周课时数或课节用时,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小学不少于10小时,初中不少于9小时。
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小学不早于7:00,初中不早于6:30;晚上熄灯时间小学不晚于8:30,初中不晚于9:00。
走读生到校时间小学夏季不早于7:30,冬季不早于7:50,初中夏季不早于7:00,冬季不早于7:30。
4、寄宿制小学晚饭后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观看影视、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做游戏、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等)。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电视、电脑、多媒体等设备设施,制定课外活动安排表,要求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时间、有人员、有责任、有考核,逐步形成晚饭后学生在校活动的长效机制。
5、学校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按照调整后的体育课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3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2课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同时将课间操、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6、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对现有教师任课进行调整。
首先要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教师重点调整,在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有体育、音乐、美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暂时兼职。
初中及5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教师必须达到专职安排,3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三科至少有1—2科设专职教师。
课程总表(一)
课程总表(二)
张西河学校2013~2014学年度课程总表(一)
张西河学校2013~2014学年度课程总表(二)
吴兰英老师在本学年代4、5年级英语4节,四年级安全1节,综合实践1节,3~6年级品德8节,每周代课14节,同时任四年级班主任。
张西河学校2014~2015学年度课程总表(一)
张西河学校2014~2015学年度课程总表(二)
吴兰英老师在本学年代5、6年级英语4节,五年级安全1节,综合实践2节,3~6年级品德8节,每周代课15节,同时任五年级班主任。
张西河学校2015~2016学年度课程总表(一)
张西河学校2015~2016学年度课程总表(二)
吴兰英老师在本学年代3、6年级英语4节,六年级安全1节,综合实践2节,3~6年级品德8节,每周代课15节,同时任六年级班主任。
张西河学校2016~2017学年度课程总表(一)
张西河学校2016~2017学年度课程总表(二)
吴兰英老师在本学年代3、4年级英语4节,四年级安全1节,综合实践1节,3~6年级品德8节,每周代课14节,同时任四年级班主任。
附表1-1:××学院2009级××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计划总表(师范性及师范兼非师范性专业用)一、通识教育课
二、教师教育课
三、专业教育课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五、毕业条件
附表1-2:××学院2009级××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计划总表(非师范性专业用)一、通识教育课
二、专业教育课
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四、毕业条件
附表1-3:××学院2009级××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计划总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用)一、通识教育课
二、专业教育课
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四、毕业条件
附表2:××学院2009级××专业(××方向)“专升本”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计划表一、通识教育课
二、专业教育课
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四、毕业条件
附表3:××学院2009级××专业(××方向)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计划表
附表4:××学院2009级××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计划表
教
师
教
育
教师教
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学科。
该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既包括基础数学理论,也涵盖了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一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以供参考。
一、基础数学课程1、高等数学: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解析几何等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数学分析:深入学习极限、导数、积分等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抽象代数:研究群、环、域等代数结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应用领域提供支持。
5、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研究复数函数和积分变换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应用数学课程1、数值分析:学习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
2、数学建模:学习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筹学:研究最优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为管理、经济等领域提供支持。
4、微分方程:学习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5、计算几何:研究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6、拓扑学:学习拓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7、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学习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8、模糊数学:研究模糊数学的基该方法,为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9、统计物理与非线性科学:研究统计物理和非线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10、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学习随机过程和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金融等领域提供支持。
11、数学优化方法:学习优化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管理、经济等领域提供支持。
12、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学习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13、非线性规划:研究非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为管理、经济等领域提供支持。
14、数值逼近论:学习数值逼近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总表十、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要求(含集中实践性教学表)所有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专业参观、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十一、专业周程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入学教育+ 毕业分配T机动三假期十二、有关说明十三、主要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54课时 3学分内容简介:介绍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各方面基本内容,即生产者理论、消费者理论、竞争市场分、市场机构与经营策略、要素市场与投资理论、市场效率与政府策略等。
参考书目:《微观经济学》叶德磊高教出版社《微观经济学》刘秀光厦门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京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54课时 3学分内容简介:介绍宏观经济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等。
参考书目:《宏观经济学》石良平高教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72课时 4学分内容简介:管理学的发展过程、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与决策、管理职能、管理目标、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等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原理》刘松柏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云冠平暨南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张玉利南开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 54课时 3学分内容简介:统计特点、统计调查、综合分析指标、动态数列分析、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参考书目:《统计学原理》李洁明复旦大学出版社《统计学》夏一成、马骏、俞光斗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统计学原理》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统计学》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营销公共关系学 54课时 3学分内容简介:公共关系基本概述,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公共关系基本职能,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从业人员,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类型,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公共关系日常工作和专项活动,CIS战略与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公共关系案例与分析参考书目:《公共关系学》方宪玕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公共关系学》西北大学出版社《公共关系学教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常用礼仪学》中国财经出版社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原理 54 课时 3 学分内容简介: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交叉应用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