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 格式:ppt
- 大小:5.76 MB
- 文档页数:5
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一、地球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米。
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米,陆地的高差约为9240米。
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常态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
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
两条高山带包括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亚欧大陆中部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以海平面为基准,世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
洋低地势起伏的高差要远远超过陆地,如洋低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而由洋低火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群岛上的冒纳罗亚山,海拔4170米,所以海洋的最大高差为15204米。
2、洋低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大陆架是大陆周围的浅水地带,从低潮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世界上大陆架占海洋总面积的7.6%,大陆架水深0-200米,宽度10-1000千米以上;大陆架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海底还蕴藏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
大陆坡是指大陆架外缘向洋低过渡的斜坡。
其下限不等,一般为2000-3000米,大陆坡占海洋总面积的8.5%。
大洋底是大洋的主体,约战海洋总面积的82.7%,大部分深度为2500-6000米。
洋低地形与陆地一样类型众多,包括洋脊、海岭、海台、洋盆、海沟等。
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的相同点
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都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首先,两者都有高低起伏的形态,包括山岭、高原、盆地、丘陵等地形。
海底地形同样有类似陆地的高原、盆地等构造,比如海盆。
此外,两者都是由岩石和土壤等物质构成。
但是,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也存在显著的不同点。
首先,海底地形是在水体下的岩石和土壤中形成的,而陆地地形是在地球表面的大气中形成的。
由于这一根本差异,两者的地理环境有很大不同,比如海底有大量水生生物和海底沉积物,而陆地则有丰富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其次,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的形成过程也有所不同。
海底地形受到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而陆地地形则受到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等的影响较大。
总的来说,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在形态、结构和形成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