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熟悉)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1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及表达方式运用文写作的言语要求及表达方法1. 精确精确,便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意义清楚,概念恰当明晰,不发生歧义,不引起误解,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言语精确,有必要要掌握词语的尺度感和适宜度。
特别是要差异近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调配功用、语体雅俗、词性不同等方面的细微不同。
要做到言语精确,还要留意语意显着,不能不置可否,闪烁其词,防止发生歧义,延误作业。
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容许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迷糊的词应慎重运用。
2. 简明简明,指文字的简练、了解,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厚的内容,要“有话那么长,无话那么短〞。
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辞意,紧缩篇幅,杰出骨干,把无关或联系不大的内容删去。
其非有必要重复锻炼,进步归纳才能,根绝堆砌修饰语,恰当运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
第三,要琢磨词语,锻炼语句,一句话就能说了解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归纳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
恰当地运用成语、白话词语等,也有助于言语的简明。
第四,要留意用词浅显,不用冷僻不流通的字句。
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妥当,不能苟简,要以不阻碍内容的表达为条件,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乱用白话,不能让人不了解或发生歧义,引起误解。
3. 平实运用文是为处理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言语重在有用。
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运用白话语应力求平实。
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说,恰当的谈论,简练明了的说明。
比方公函,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而,用语有必要朴素、实在,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白话。
运用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平。
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运用文,一起又是文学佳作。
4. 得当运用文有用性强,考究得当,一方面要适宜特定的文体。
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坚持该文体的言语特征。
如公函宜严肃,调查陈述须平实,学术论文应谨慎,外交文书需较浓的爱情颜色,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言语,运用说明书那么需详细实在,商业外交文书要含蓄,合同书那么要精确等。
表达方式,即古人所称的“笔法",今人称之为表达手法、表现方法。
人们写文章的表达方式通常有五种,即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由于受应用文书的文体特点和写作目的的制约,应用文书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说明、叙述和议论.本节介绍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说明、议论和叙述.一、说明所谓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状态、性质、特点、功能、成因、关系、功用等属性,加以客观的解释和介绍的表达方式.(一)说明的作用以说明的方式来介绍背景材料和环境,可以为叙述起好铺垫作用。
总结、简报、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某些基本情况的介绍,表彰、处分决定或通报对有关人员或单位的介绍等,常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条例、规定、制度、公约等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文书、介绍信、证明信等专用书信以及启事、经济合同、广告等,也常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用说明方式来介绍背景,交代情况,可以为议论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应用文书说明的特征1.应用文书的说明常与议论、叙述结合使用。
2.应用文书常多种说明方式同时使用。
(三)应用文书常用的说明方法1.比较说明即是利用相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或不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来突出说明被说明对象的方法.例如: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俄国的贝加尔湖,由于污染,湖中的水生物至少比50年前灭绝了一半。
用于比较说明的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且比较的标准要一致。
否则,对客观事物的说明就会出现片面性乃至错误。
2.. 举例说明即是列举具体的例子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通常有典型举例和列举性举例两种。
前者能使被说明的事物更为具体、清楚;后者能使被说明事物的范围更清楚。
举例说明要求所选例子真实、具体,有代表性,否则不能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明的目的。
3.。
数字说明即是用数据来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例如: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544。
3元提高至4377.2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第六节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及语言一、应用文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即古人所称的“笔法”,今人称之为表达手法、表现方法。
人们写文章的表达方式通常有五种,即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
由于受应用文书的文体特点和写作目的的制约,应用文书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说明和议论。
一般不用描写、抒情(传播类应用文除外)。
本节介绍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叙述、说明和议论。
1. 叙述所谓叙述,就是是有次序地叙说、介绍人物的经历、言行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达方式。
完整的叙述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
叙述是应用文书的基本表达方式。
它可以作为以叙说情况为主的情况报告、表彰或处分通报、市场调查报告等文种的主要表达方式。
交待背景、介绍文章涉及的人、单位或事件的基本概况、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以及相互关系,都离不开叙述;为议论提供事实依据,也要用到叙述。
(1)叙述的方法顺叙:顺叙是根据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进行的叙述。
倒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以顺叙的方式进行的叙述。
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因为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线,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或多件)事件进行分别叙述,通常采用先叙一件事,再叙另一件事得方法。
(2)应用文书叙述的特点1)以记事为主应用文写作反映现实,解决问题,与记叙文以写人为主不同,而是多以记事为主,如反映经济活动状况、市场情况、经济信息、介绍典型经验、阐述事情原委、总结工作等,采用叙述来记事。
2)一般采用概括叙述,极少是具体、详细的叙述。
应用文书对叙述的要求是:概括准,粗线条。
只注重对事件的整体勾画,不要求细节的具体、内容的详尽。
只叙述与表达主旨、说明问题有直接关联的部分,或者只是综合地、概括地叙述若干人或事的共同点。
3)多用顺序为使应用文条理清晰,让读者掌握理解所述的客观事实,在文章中常常使用顺序。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希望能够帮到你!应用文的表达方式表达是将思维成果用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表达方式则是由表达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文字的手段。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
对于应用文章来说,叙述、说明、议论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工作报告、简报、通报、消息等,侧重采用议论的形式;而行政法规、规章、合同、公告和通告等,侧重采用说明的形式;新闻写作和部分评论、杂文、报告类文体,有时也要用到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
因此,本章将把重点放在前三种表达方式的介绍上,对后两种只作一般性介绍。
一、叙述1、定义什么是叙述?把人物的活动、经历,或者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事物的变化过程表述出来的表达方式就叫叙述。
它是各类应用文写作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的特点在于其“过程性”。
在应用文各文体的写作中,叙述的作用有三种:第一,介绍人物的事迹;第二,交代事情和事物的前应后果,陈述事件、事物的发展过程;第三,为议论和说明提供事实、依据。
2、要素叙述要交代清楚六个什么,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什么结果。
这六个什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叙述六要素。
3、人称叙述的人称是指作者的立足点和身份。
(1)第一人称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用“我”、“我们”的口吻叙述人物和事件,这是第一人称叙述。
它能给人以真切感。
(2)第三人称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用“他”、“他们”的口吻叙述人物和事件,叫做第三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非常自由、灵便,意到笔随。
有时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在写作中也使用,目的在于缩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对叙述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
“你”、“你们”往往是代表读者或文中的人物,实际上并不存在“你”在叙述“你”的事迹,换句话说,既然“你”是叙述者,那么“你”叙述“你”的事迹时必然称“我”,否则,“你”的事迹就成别人的了。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及表达方式1. 准确准确,就是要正确地、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要做到语言准确,必须要把握词语的分寸感和合适度。
特别是要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适用范围、词义轻重、搭配功能、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要做到语言准确,还要注意语意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产生歧义,延误工作。
如“大致尚可”、“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等表达含糊的词应谨慎使用。
2. 简明简明,指文字的简洁、明白,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的内容,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要做到简明,首先要精简文意,压缩篇幅,突出主干,把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
其次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
第三,要推敲词语,锤炼句子,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决不用两句话,一个词能概括清楚的决不用两个词。
恰当地运用成语、文言词语等,也有助于语言的简明。
第四,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
应该指出的是,“简”要得当,不能苟简,要以不妨碍内容的表达为前提,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不能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3. 平实应用文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它的语言重在实用。
一个字、一句话,往往至关重要。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用文语言应力求平实。
行文时多用平直的叙述,恰当的议论,简洁明了的说明。
比如公文,它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的权威性,因此,用语必须朴素、切实,不能浮华失实,不能乱用形容词或俚俗口语。
应用写作要求用语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
我国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文章既是应用文,同时又是文学佳作。
4. 得体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一方面要适合特定的文体。
按文体要求遣词造句,保持该文体的语言特色。
如公文宜庄重,调查报告须平实,学术论文应严谨,社交文书需较浓的感情色彩,广告就常用模糊的语言,使用说明书则需具体实在,商业交际文书要委婉,合同书则要精确等。
应用写作的语体风格应用写作的语体风格应用写作是指撰写一些实用类的文本,例如工作报告、商业信函、招聘广告等等。
与其他类型的写作不同,应用写作的目标在于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意见,因此其语体风格需要更加清晰、简洁、明确,并且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易于理解。
一、清晰的语言表达清晰的语言表达是应用写作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
一篇应用文的目标在于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意见,因此,使用简单直观的语言表达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在撰写应用文时,需要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模棱两可的说法,如“可能”、“或许”等问题语言,这些词汇会降低文本的实用性,并导致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困惑。
二、简洁明了的内容结构应用文的内容结构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长段落或篇幅过长的内容,这样会让读者费力理解和记忆。
在撰写应用文时,应该遵循主要信息-次要信息-细节信息的结构,即先介绍文本的主要信息,然后补充次要细节,最后给出细节信息的具体步骤或流程。
三、易于理解的语言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过度深奥的术语,这些词汇只会让读者感到陌生和困惑。
相反,使用生动、具体的写作方式,如比喻、事例等,可以有效提升文本的可读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正式的语言风格应用文通常具有一定的正式性,因此其语体风格需要符合写作的场合。
应用文的语体风格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如使用正式的语言和敬语,避免口语化和太过随意的表达方式。
然而,过于拘泥于规范也会使文本显得板滞和敷衍,因此在撰写应用文时,应该适当加入个人思考和信息整合,让文本更加贴近读者的实际情况。
五、直白的语言表达应用文需要避免用复杂的、晦涩难懂的词汇,而应该采用干净利落的语言表达方式。
直白的语言表达不但使文本容易理解,而且目标明确,能够精准传达作者的意见和观点。
此外,在撰写应用文之前,需要先确定写作的目标和读者受众,以便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更加精准地刻画出所欲表达的信息。
总之,在撰写应用文时,需要注意清晰性、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正式性和直白性等方面,使文本更加通俗易懂、逻辑清晰、表达含义确切、态度得体。
应用文写作的表达方式应用文写作的表达方式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主题和目的。
在写作之前,需要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和受众对象,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2. 简明扼要。
应用文写作要求文字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语句。
写作时,应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思想,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词汇或句子。
3. 结构清晰。
应用文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如通知、邮件、报告等。
在写作时,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确保文章结构清晰、连贯。
4. 注意语言风格。
应用文写作要求语言规范、得体,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正式的用语。
写作时,应根据写作目的和受众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
5.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应用文写作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包括逗号、句号、引号、冒号等。
写作时,应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性和使用方式,避免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
6. 注意细节。
应用文写作需要注重细节,如字体大小、间距、排版等。
写作时,应注意细节的处理,以保证文章的美观和可读性。
拓展:1. 应用文写作的表达方式需要遵循规范和格式。
不同的应用文类型有不同的规范和格式,如通知需要注明时间、地点、主题等信息,邮件需要遵循邮件规范等。
写作时,需要注意遵守这些规范和格式,以保证文章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 应用文写作需要注重细节处理。
细节的处理可以让文章更加美观和易于阅读,如字体大小、间距、排版等。
写作时,应注意细节的处理,以保证文章的美观和可读性。
3. 应用文写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不同的应用文类型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和方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通知需要简洁明了,邮件需要注重格式和细节处理,报告需要注重数据和逻辑结构等。
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及表达方式应用文写作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写作能力。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并通过文字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出去。
因此,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及表达方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语言要求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简洁明了应用文写作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文章使用词汇必须准确、恰当,句子也要简洁、流畅,切勿使用过于复杂或不必要的词句。
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2. 规范准确应用文写作语言还要求规范准确。
一般来说,应用文中的词句、用语都应当符合文化语境、社会习惯以及法律法规等规范,切勿使用生硬、随意或不规范的语言表达。
3. 细节真实应用文写作语言对于细节也非常在意。
在应用文写作中,如何表达信息才能准确传递,如何用适当的语气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何有序地组合文章的结构等等,都需要在细节中体现。
表达方式应用文写作的表达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合理在写应用文时,应当注意文章结构,确保行文有序、合理。
这样读者可以更轻松地阅读、理解文章,同时也可以使文章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增强读者的信服力。
2. 切入主题应用文写作中需要清晰地切入主题,突出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使读者可以快速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并轻松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3. 语气得当应用文写作中的语气也尤为重要。
适当的语气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情境,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4. 文字创新应用文写作中还需要大胆创新,运用各种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使其更具有文艺性和审美性。
同时,适当地使用一些修饰语或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5. 实用性强最后,应用文写作中的表达方式还要有实用性。
文中的内容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且能够有效地解决人们的需求和问题,否则即使表达方式再好,文章也是无益的。
第四章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作离不开语言,学习应用写作更应该进步语言表达才能,纯熟地运用语言。
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向人们传授有关知识,说明科学道理,向人们宣传正确的观念,反对错误的论调。
我们假设能落笔成文,出口成章,无疑会进步工作效率和效果。
同时,又能对别人的语言具有鉴别、欣赏的才能。
所以,进步运用语言的才能无论是为做好工作,还是对个人的成功处世都是大有裨益的。
古人说得有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表达方式,亦称表达方法,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客观事物和主观认识的过程和手段技巧。
写文章,仅有主题、材料却不会表达或不擅长表达,还是做不成文章的。
这就好比一名演员,他有表演的欲念,也有了表演的材料,可缺乏表演技能,那他能是一名成功者吗?作为好演员,要紧的条件之一就是得具备高超的演技。
所以,作者当然必须掌握写作根本功———表达方式,学习应用写作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节应用写作的语言一、应用写作语言要求语言在实际写作运用中,大致区分成两种:一种是应用性的,直接处理详细问题;另一种是文艺性的,从思想感情上感染别人,产生某种间接的影响。
应用写作运用的是前者。
应用文的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虽然详细的应用文种有不同的体式和不同的内容,语言上存在差异,但可以说这种差异只是“大同小异〞,应用写作对语言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准确恰当它要求准确地运用语言。
准确包含了两个内容:其一;文面上要准确无误,符合标准。
文面,通常指标点、文字、行款等书面语言的全部形式。
应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不漏字、字体明晰;行款要符合约定俗成的惯例;不随意涂改;不生造词语,不用生僻字词。
这些都是不能无视的,因为即使一个标点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误解。
假设我们写作的文面看起来“眉清目秀〞,干净整洁,那真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了。
其二,意思要恰切。
表达事件要符合事实,不变形走样;下结论要恰如其分,严密到位。
应用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只有准确恰当地表达内容,才能准确无误地应用到理论中去。
第四章应用写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作离不开语言,学习应用写作更应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纯熟地运用语言。
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向人们传授有关知识,说明科学道理,向人们宣传正确的观念,反对错误的论调。
我们若能落笔成文,出口成章,无疑会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同时,又能对别人的语言具有鉴别、欣赏的能力。
所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无论是为做好工作,还是对个人的成功处世都是大有裨益的。
古人说得有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表达方式,亦称表达方法,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客观事物和主观认识的过程和手段技巧。
写文章,仅有主题、材料却不会表达或不善于表达,还是做不成文章的。
这就好比一名演员,他有表演的欲念,也有了表演的材料,可缺乏表演技能,那他能是一名成功者吗?作为好演员,要紧的条件之一就是得具备高超的演技。
所以,作者当然必须掌握写作基本功———表达方式,学习应用写作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节应用写作的语言一、应用写作语言要求语言在实际写作运用中,大致区分成两种:一种是应用性的,直接处理具体问题;另一种是文艺性的,从思想感情上感染别人,产生某种间接的影响。
应用写作运用的是前者。
应用文的语言有它自己的特点,虽然具体的应用文种有不同的体式和不同的内容,语言上存在差异,但可以说这种差异只是“大同小异”,应用写作对语言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准确恰当它要求准确地运用语言。
准确包含了两个内容:其一;文面上要准确无误,符合规范。
文面,通常指标点、文字、行款等书面语言的全部形式。
应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不漏字、字体清晰;行款要符合约定俗成的惯例;不随意涂改;不生造词语,不用生僻字词。
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即使一个标点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误解。
假如我们写作的文面看起来“眉清目秀”,干净整洁,那真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了。
其二,意思要恰切。
叙述事件要合乎事实,不变形走样;下结论要恰如其分,严密到位。
应用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只有准确恰当地表达内容,才能准确无误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仔细斟酌掂量,确切地掌握词义,细心辨别词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感情的褒贬以及专业术语、行业用语、习惯用词,等等。
造句时也要注意周密连贯,注意上下一脉相承、前后照应,正确使用不同的句式,如长短句并用,以陈述句为主,间以问句、感叹句等。
我们能够轻松自如地遣词造句,就有把握做到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
但另一方面,应用写作时常要用到一些模糊词语,这是为了表现客观存在的很多模糊事物,这类事物的界限是模糊的,不易界定。
应用写作使用模糊语言是对事物进行概括,正是对客观事物另外一种形式的真实反映,而且使表述有余地,更具灵活性。
这和语义含混不清、产生歧义的现象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常见的“有关单位”、“某些领导”、“适当的时候”都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模糊性,是与准确具体相对而言的。
实际上有些不可能说得十分具体,一具体反而不准确了。
比如,“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进一步”究竟是多大的程度?这是模糊的,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清楚明晰的,如果庸俗地理解表达的准确,反而不好表达了,如上面的这句话若写成“我们通过学习,提高了一倍的认识”,这叫人如何理解?可见模糊语言不模糊,模糊之中有准确。
(二)简练明快这是要求应用写作的语言运用要鲜明,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领会,不产生疑虑。
简练就是力求用最少的话把内容说明白,含“金”量要高,最好是要言不烦,不说废话、空话、套话。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语言简练,可以使写作者和读者提高办事效率。
明快是要明白晓畅、不拐弯抹角,让读者读来一路畅通无阻,迅速领会意思。
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供销系统把改变服务方式,优化经营服务结构,作为打‘翻身仗’的突破口,结合城区、港区、沿海、沿路和山区的不同情况,唱‘地方戏’,打‘优势仗’。
1994年全系统完成营业总收入3.5亿元,实现综合经济效益787万元,同1992、1993年比分别增长43.9%和68.1%。
”这段话是一则调查报告的开头,以不多的文字概括了当地发展经济的办法和成效,干脆利落,自然本色,确实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通俗平实应用写作有别于文学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也有所反映。
应用写作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运用大量描绘性和抒情性的生动语言来为塑造形象、抒发感情服务,它所要求的是通俗、平实。
通俗,实际是为了易懂。
应用文是人们实用的,它宣传政策是为了让人们去实践;它负载信息,是为了让人们有所行动;它传播知识,是为了让人们对事物有所了解。
要是应用文的语言诘屈聱牙、艰涩难懂,或者文不从字不顺的,那么如何引导人们去了解、去实践、去行动?如今大量的家用电器走入寻常百姓家,这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的说明书也就随之而来,倘这份说明书艰深莫测,玄而又玄,岂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通俗易懂的应用文章才会发挥它应用的作用。
平实,无非就是要求应用文的语言朴素一些,实在一些。
不能为了某种“效果”而刻意追求华丽的词藻,复杂多变的句式,滥用修辞方法。
记事,在文学创作上追求曲折起伏、跌宕有致,以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写人,则层层铺垫、烘托渲染,让人产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叹。
这在应用写作中显然是不适宜的。
我们讲的通俗、平实就是要用平易、自然、大众化的语言如实地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排斥应用写作语言的生动、活泼。
一味地要求通俗平实走向极端,那也会使应用文干瘪、枯燥,没有生气、活力。
因而,在应用写作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俗语、格言等既能使文章增添文采,同时也能使应用文的语言表达更加丰润,更好地为表现主旨服务。
我们反对的是哗众取宠、辞不达意。
一般说来,优秀的应用文在语言表达上都能把这两者统一起来。
从以上部分可以看出,语言表达对应用写作是十分重要的,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确非一日之功。
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吸收词语,极大地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词语丰富了,我们才能从容不迫以意遣词,才能文从字顺。
我们还应注意语法、修辞、标点的学习、使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多练写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将写作看成“灾难”或当作“任务”,那么他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
二、应用写作的惯用词语应用写作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比较明显的外部特征,即相对固定的格式。
这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惯用词语的运用。
我们已在前文提到,不少应用文体式,特别是公文在结尾时多用结语,象“当否,请批示”之类。
这类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具有稳定性。
应用写作中的惯用词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一)规范性词语1.称谓词语我(局)、本(厂)、你(校)、贵(公司)、该(协会)等。
2.开端词语为了、根据、由于、按照(遵照、依照)、据了解、据查、经查实、兹、现、关于、业经、兹经、经等。
3.承接词语总之、综上所述、鉴于此种情况、据此(为此)等。
4.征询词语当妥、妥否、请核示、请指示(批示)、请回复、是否可以等。
5.答复词语同意、不同意、可行、不可行、照办等。
6.结尾词语此函达(函商)、特此通知(特此通告、特此布告、特此报告、特此通报)、为荷、为盼、为要等。
7.祈请词语希望、请、务请、希予、即请、希即遵办等。
8.文言词语鉴(鉴于、鉴别)、悉(据悉、收悉、已悉、阅悉、电悉、谨悉、惊悉)、兹(兹有、兹派、兹介绍、兹将、兹就、兹因)、以(以资、以此、以利)、即(即日、即席、即可、当即、希即、须即)、就(就近、就地、就绪、就业、就学),等等。
以上这些规范性的词语,不允许人们随意用同义的词语来代替。
它已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相对固定下来了,人们写着顺手,听着顺耳,是很有使用价值的。
(二)介宾短语在应用写作中,往往要把有关原因、根据、目的、对象等交代清楚,常用介词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用作状语、定语,起限制、修饰作用,根据具体需要从不同方面对被表述对象和内容进行限定,从而使其明确和严密,又使得文字精练,句子精悍。
(三)简缩词语使用简缩词语也是应用写作习惯用语的一个特点,尤以公文写作最为频繁。
汉语中有多音节词,如总工程师、产品合格率、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粮食学校、文化教育、基本建设、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等。
为了方便使用,往往将这些多音节词简缩而成为:总工、合格率、供销社、农资公司、粮校、文教、基建、中纪委。
这样一来,写、说、听、记都比较快捷方便了。
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简缩词语,如“开发智力”并不能简缩为“开智”。
(四)模糊词语模糊词语在应用写作中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在前文已讲过。
在应用写作中经常运用的模糊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种:1.表时间:现在、曾经、过去、将来、同时、有时、适时、今冬明春、年年、每时每刻、一度、再度等。
2.表范围:有关、各、左右、上下、普遍等。
3.表程度:很、非常、一般、更加、显著、明显、极其、特别、进一步、逐步、基本上、总体上、大体上、何等、略微、总的来说、尽快、尽早、尽最大的力量等。
4.表数量:许多、广大、几乎所有、多些、一些、某些、半数、接近半数、少数、个别等。
5.表频率:多次、屡次、经常、连续、不断、反复、再三、三番五次等。
6.表条件:按有关规定、符合一定条件者、在可能的情况下等。
(五)否定词语否定词语表示对人对事物作出否定的判断,和肯定正好相对。
常用的否定词有“不是”、“没”、“没有”,有时也用“非”、“无”、“未”等。
就表达效果来说,在句子中用单个否定词,表示否定,但有时也表示肯定,如“今年产量提高不少”,语气较肯定句委婉些。
句子中出现两个否定词组成双重否定句,语气反击更强烈,如“这样做没什么不好”。
三、应用写作中数词的运用在现实中,各行业、各部门都离不开数量的观念,如人口数量、工农业产品数量、基本建设投资量、客运量、学生人数等,这些数量都对国计民生、大小单位的工作安排产生极大影响。
在经济领域,更是时刻离不了数量。
应用写作恰好对数量十分敏感,因为数量的运用往往可以简洁、准确、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中了解事物规律。
在运用数量词时,我们要注意数词和量词的搭配。
比如,人们常说一头牛、一匹马、一只鸭,而不说一只牛、一头马、一匹鸭。
而且,我们还应注意区分表示事物的量“只”、“个”、“匹”、“头”、“枚”等同表示动作的量的“次”“回”、“趟”、“遍”、“下”,不能混用。
数字有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确数、概数等区别,不能混用。
如“二”字和“两”字。
这两个数字,意义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具体用法上有所不同。
它们的相同处是度量衡单位称数时一般可以通用,不同处是序数、小数、分数只能用“二”字,不能用“两”字,如“第二”(序数)、“零点二”(小数)、“二分之一”(分数),不能写成“第两”、“零点两”、“两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