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绩效管理(精)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绩效考核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概念绩效考核(以下简称“考核”)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原理和合理的评价手段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做出评价,来评定、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与岗位责任及绩效标准的差距,以达成持续改进的工作过程;第二条考核的目的一、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状态,为公平的竞争机制提供依据;二、促进企业经营高效率的提高和维持,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三、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个体潜能,促使公司人力资本增值;第三条考核结果运用一、考核结果为员工绩效提升提供指导;二、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三、为员工的招聘、培训、晋升(降级)、薪资、福利、奖金、人员调配等人事异动提供依据四、作为联系其它人事管理制度的依据;第四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所有员工、部门工作的年度、季度绩效考核。
第二章职责第一条决策委员会指定专人或成立小组负责接受、处理员工关于绩效考核工作的申诉;第二条总裁职责一、负责分管部门考核工作审核及监督管理;二、负责考核分管部门负责人;三、负责对分管部门考核工作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四、负责对直接下属(分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绩效面谈,反馈被考核人本人及所管理部门的考核情况,指导下属管理人员本人及其所管理部门的绩效改进与提升;第三条部门负责人职责一、负责协助制订本部门KPI指标和本部门员工考核指标;二、负责本部门考核工作的具体组织工作;三、使用考核工具,结合绩效计划和岗位说明书的要求对部门人员进行考核;负责部门互评评分;四、负责所属部门员工的绩效面谈,指导员工进行绩效改进;第四条人力资源部一、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二、牵头建立考核体系:制定制度、流程,提供各种考核工具、模板;三、负责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的培训与指导;四、负责收集、统计绩效考核的结果;五、依据考核的结果核算绩效工资;六、考核制度的推导实施和绩效考核效果的调查、评估,跟进检查绩效管理、绩效面谈反馈的落实情况第三章考核的原则第一条:参与性:绩效考核是双向交流、共同参与的管理过程,是全体员工及各部门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第二条:客观性:绩效考核必须以日常工作表现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不得凭主观印象判断;第三条:一致性:绩效考核所依据的事实必须与被考核人/部门负责的工作有关;第四条:公正性:绩效考核严格按照制度、原则和程序进行,公正地评价被考核者,尽量排除个人好恶、同情心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人为的考核偏差;第五条:指导性:绩效考核不能仅仅为利益分配而考核,而是通过考核指导帮助员工/部门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阿里30000人,仅一人管理绩效(附阿里人才管理秘籍)阿里巴巴一共近30000名员工,需要多少人进行绩效管理?答案是一人。
真是万万没想到...从员工考核到企业文化,阿里的管理哲学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附阿里人才管理秘籍,看完不得不服。
阿里巴巴从不认为自己是一间科技公司,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家服务型的企业。
在阿里巴巴的实时成交显示屏上,马云口中的电商生态系统一目了然。
在电商交易平台之下,阿里巴巴还搭建了电子商务交易最重要的前端和后端,即支付环节和物流系统。
基于这三个平台所产生的轨迹,又衍生出对大数据的应用。
阿里巴巴集团绩效考核负责人贾老师分享了阿里巴巴如何对30000名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论。
他的思路是:绩效管理很简单,就是日常管理。
▌阿里是怎么做新人培训的?新员工进入阿里之后,都会经历三个时期的培训。
首先是入职后27天的专职培训,在这27天之内,新员工将接触到三大类培训,即文化制度类、产品知识类、技能心态类,这三者的课程比例分别是42%、28%、30%。
上岗后,新员工还将接受3-6个月的融入项目培训。
一般而言,上岗第一天,新员工将会被介绍给团队成员,在一个月之内,还将安排团队聚餐。
接下来,在一年之后、三年之后和五年之后都分别有不一样的培训内容。
阿里的人才观念坚信,很多小白兔其实是放错了位置的明星,因此在阿里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轮岗。
▌阿里打造文化的五大工具阿里巴巴在企业文化的打造上,主要运用五大工具。
第一,文化道具。
阿里巴巴会借助一些“物语”来与员工的心连接,通过借物管心。
比如,淘宝的所有员工都要学会倒立,淘宝希望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换个角度看问题。
阿里巴巴内部的倒立文化第二,传承布道。
阿里认为,价值观的宣导和传递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传播机制,员工不应是卫道士,而应该成为布道者。
比如阿里对老员工的管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阿里,只有五年以上的老员工才能佩戴橙色的工牌,这个工牌只针对工龄,跟职位并无关系,这是阿里给老员工的一种荣誉和尊敬,同时也是激励着老员工主动去传播企业文化。
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制度1. 引言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之一,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员工的个人成长,阿里巴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和奖励机制等手段,帮助员工发挥潜力,促进团队合作,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2. 目标设定在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制度中,目标设定是其中的核心环节。
每年初,员工与上级领导共同制定个人和团队的年度目标,并确立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Indicators,KPIs),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
目标设定需要符合SMART 原则,即目标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 chievable)、相关(Relevant)和时限(Timely)。
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制度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绩效评估中,上级领导、同事和下属将根据事先设定的目标和绩效指标对员工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成果、工作表现、专业能力、团队合作以及对公司价值观的贡献等方面的因素。
评估结果将被用于确定员工的绩效等级,并作为后续奖励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4. 奖励机制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制度中的奖励机制旨在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是对员工出色工作表现的认可和回报。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优秀员工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包括晋升、薪资增长、股票期权、年终奖金等。
此外,阿里巴巴还设立了一些特殊奖励,如最佳团队奖、最佳创新奖等,以鼓励员工在团队合作和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
5. 反馈与发展在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制度中,反馈与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绩效评估后,上级领导会与员工进行绩效评估结果的反馈,包括表扬优点、指出改进之处,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以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能力和职业发展。
此外,阿里巴巴还鼓励员工参加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提供各种职业发展机会,以满足员工的个人成长需求。
6. 总结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促进了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制度1. 简介阿里巴巴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业务涵盖电子商务、云计算、金融科技等领域。
为了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员工的个人成长,阿里巴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
2. 绩效管理目标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旨在激励员工的积极表现,提高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效率,并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通过绩效管理,阿里巴巴力求实现以下目标:•评估个人、团队和部门的绩效,确定绩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奖励和提升表现优秀的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和培训需求,引导其实现职业目标;•通过绩效管理的过程,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实现员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对齐,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 绩效管理流程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流程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个人发展规划。
3.1 目标设定在每个绩效周期的开始,员工与上级一起制定个人工作目标和关键成果指标(Key Result Areas,简称KRA)。
这些目标和KRA应该符合企业战略,能够反映出员工的核心职责和贡献。
3.2 绩效评估在绩效周期结束后,进行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阿里巴巴采用360度评估的方式,综合考虑员工的自评、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和同事评价等多个维度的数据。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得到一个客观的绩效评级,从而决定员工在薪酬、晋升、激励和培训等方面的待遇。
3.3 绩效反馈绩效评估完成后,上级与员工进行绩效反馈,讨论绩效评估结果和具体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上级会与员工共同探讨优秀和改进的方向,并制定改进计划。
3.4 个人发展规划在绩效反馈的基础上,员工和上级一起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个人发展规划涵盖员工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发展路径。
阿里巴巴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4. 绩效管理的关键要素为了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制度注重以下几个关键要素:4.1 目标的明确性阿里巴巴要求员工的目标设定具有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制度阿里巴巴绩效管理制度1. 绩效管理概述绩效管理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旨在评估和提升员工的绩效,促进组织整体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定期评估和反馈,阿里巴巴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对齐,为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指导。
2. 绩效管理流程2.1 目标设定绩效管理的第一步是目标设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员工与其直接上级一起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将其与公司的战略和团队目标相对应。
2.2 计划制定在目标设定完成后,员工与其直接上级一起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详细计划。
计划应该包括必要的资源、时间表和衡量绩效的指标。
2.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阶段是周期性的,通常每年一次。
在这个阶段,员工和直接上级一起回顾并评估员工在过去一年中的绩效表现。
评估的依据包括完成的目标、工作质量、自我发展和合作能力等。
2.4 绩效反馈和奖惩基于绩效评估的结果,员工将获得及时的反馈,包括积极的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建议。
阿里巴巴也会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来确定奖励和激励措施,以鼓励员工的积极表现。
3. 绩效管理的特点3.1 目标导向绩效管理着重于明确和实现目标。
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3.2 公开透明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制度非常透明。
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绩效标准和评估标准,并能够通过评估结果了解自己的表现。
3.3 公正公平绩效管理注重公正和公平。
评估标准公正透明,评估过程公正无私,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奖惩。
3.4 反馈及时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注重及时反馈。
员工可以根据绩效评估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
4.阿里巴巴的绩效管理制度在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定期评估和反馈,阿里巴巴能够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确保公司能够实现其战略目标并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阿里巴巴一共 25000名员工,需要多少人进行绩效管理?答案是一人。
真是万万没想到……
从建筑到员工考核, 都被打上了深深的阿里文化烙印。
那么, 到底什么是阿里文化?企业文化是如何影响企业的?
阿里巴巴从不认为自己是一间科技公司, 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家服务型的企业, 在阿里巴巴的实时成交显示屏上, 马云口中的电商生态系统一目了然, 在电商交易平台之下, 阿里巴巴还搭建了电子商务交易最重要的前端和后端, 即支付环节和物流系统。
基于这三个平台所产生的轨迹,又衍生出对大数据的应用。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绩效考核负责人贾老师分享了阿里巴巴如何对 25000名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他的思路是:绩效管理很简单,就是日常管理。
阿里是怎样做新人培训的?
新员工进入阿里之后,都会经历三个时期的培训。
首先是入职后 27天的专职培训, 在这 27天之内, 新员工将接触到三大类培训, 即文化制度类、产品知识类、技能心态类,这三者的课程比例分别是 42%、 28%、 30%。
上岗后,新员工还将接受 3-6个月的融入项目培训。
一般而言,上岗第一天,新员工将会被介绍给团队成员,在一个月之内,还将安排团队聚餐。
接下来,在一年之后、三年之后和五年之后都分别有不一样的培训内容。
阿里的人才观念坚信, 很多小白兔其实是放错了位置的明星, 因此在阿里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轮岗。
阿里打造文化的五大工具
阿里巴巴在企业文化的打造上,主要运用五大工具。
第一,文化道具。
阿里巴巴会借助一些“物语”来与员工的心连接,通过借物管心。
比如, 淘宝的所有员工都要学会倒立, 淘宝希望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二, 传承布道。
阿里认为, 价值观的宣导和传递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传播机制,员工不应是卫道士,而应该成为布道者。
比如阿里对老员工的管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 在阿里, 只有五年以上的老员工才能佩戴橙色的工牌, 这个工牌只针对工龄, 跟职位并无关系, 这是阿里给老员工的一种荣誉和尊敬, 同时也是激励着老员工主动去传播企业文化。
第三,制度与文化的协同。
阿里认为,缺乏制度保障的文化是空洞的,缺乏文化支持的制度是乏力的。
例如, 当严重违规的人员被开除之后, 阿里一般的做法是, 在一定范围内为员工还原事情本来的真相,而不是让谣言继续传播。
第四,固定仪式。
每年的 5月 10日,是阿里集团集体婚礼的日期,无论多忙, 马云都会亲自来主持婚礼。
事实上, 5月 10日对阿里有着重大意义,这一天是阿里战胜“非典”的日子。
除了集体婚礼之外,这一天还是阿里开放日,在开放日, 阿里员工可以家属一起上班, 也可以带上自己的宠物一起到公司。
更为有趣的是, 2009年的员工大会,阿里的高管在马云的带领下集体演出了一个话剧—白雪公主,马云现在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剧照就是出自这场演出。
第五,故事传播。
阿里的每一个管理都要成为故事的发现者、收集者和传播者。
新员工入职之后, 一般都会听到几个故事, 有的是当年创业艰辛的, 有的是努力工作的。
除了讲述之外, 阿里还会将自己员工的故事拍成视频, 给其他员工做激励。
鼓励轮岗
在阿里巴巴的管理体系中, 对人才是特别敏感的。
阿里巴巴有一套自己的人才盘点体系,即 30%是最有潜力的, 60%是潜力一般的, 10%是没有潜力的。
每位主管都要给自己的下属打分,并根据 361原则对员工素质进行强制排序, 这是阿里巴巴绩效管理中特别重要的一点, 他们强调的是管理者的责任, 就是让主管不断地关注下属。
据贾老师介绍, 这样的方法, 能够让主管对下属的关注提高 60%。
阿里巴巴人才管理中最为外界所知的一点是鼓励轮岗, 这就意味着, 一位员工的能力并不是一位主管说了算, 而是多位主管共同评价的结果, 这就让员工得到了相对公平的评价。
阿里巴巴员工的盘点是随时进行的, 主管可以每天对其员工进行评价,甚至可以记录下具体事件,而每换一次主管就会获得一次评价。
每年,阿里巴巴都会有 20%的人被评为优秀员工,这个比例是有严格讲究的。
贾老师坦言,一个企业的优秀员工, 20%的比例是最适合的。
这 20%的员工将成为公司的正能量,这部分正能量又会影响着 60%的人跟随过来。
同时, 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设定了较大的差距, 这个差距激励着60%的员工向前冲, 整个人才体系形成一个逆流, 不给不思进取的员工留下温床。
此外,这个差距也激励着最优秀的那层员工不敢去作弊。
相反地,在贾老师看来,一个企业一旦有 15%的员工是负能量,那么这个企业就会非常危险。
负能量员工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在 10%以内, 适时地干掉 5%最负能量的员工。
在阿里巴巴的每个业务部门,都相应地设立了“政委”这个角色, “政委”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员工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工资、奖金以及晋升。
阿里巴巴将员工的能力评价分为三层, 包括价值观、专业能力和流程能力。
其中, 价值观的审核占据了基础能力的 75%,其次是流程能力的 15%,以及专业能力的10%。
相信员工
每天 9点上班的阿里巴巴,电梯最拥挤的时段却出现在 9点半到 10点之间。
在阿里巴巴, 员工并不强制打卡, 这就是为什么在上班时间在咖啡馆和健身房还能看到阿里员工的影子。
“企业文化是习惯,企业文化最终是落实在行为当中的”,贾老师认为, “在企业管理中,硬的东西需要软的来管,而软的则需要硬的来管,文化是软的,行为是硬的”。
正如马云推崇的太极运动,讲究的是阴阳调和。
或许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面,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多数是由老板决定的, 但在阿里巴巴的管理中, 他们所遵循的是“企业文化体现在员工行为上, 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集团的 BBS 已经成为了阿里最重要的文化阵地。
在阿里巴巴集团的管理文化中, 很重要的一条是相信员工。
公司对员工迟到并不敏感,包括简短的审核流程,背后就是对员工的信任。
更具体的做法是, 阿里巴巴对加班的员工提供免费晚餐, 但是享受免费晚餐并不需要上级的审核。
当然, 不需要审核的免费晚餐自然会有人蹭吃, 当阿里巴巴的管理哲学是选择相信员工, “天天蹭吃又不加班,自然会有人说你”。
另外一个不需要审核的福利是,只要怀孕的员工,每人可以领两件孕妇装。
“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就是相信员工,相信员工是很重要的企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