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10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一、概述工作面掘进地质是矿山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分析,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将对工作面掘进地质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析,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二、工作面掘进地质类型工作面掘进地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岩层类型:工作面所在地区的岩层类型和性质对工作面掘进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岩层类型包括煤、矿石、岩盐等,需要根据不同岩层类型采取相应的工作面掘进方法和工艺流程。
2. 地层构造:地质中的断层、褶皱等地层构造对工作面的掘进和支护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对地层构造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案和支护措施。
3.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对工作面的掘进和支护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地下水的含量、流动方向等进行调查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三、工作面掘进地质分析1. 地质调查:在工作面掘进前,对工作面所在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岩层类型、地下水等情况,为后续的掘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工作面掘进方案选择: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工作面掘进方案。
考虑工作面的布置、掘进方法、支护措施等因素,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
3. 地质灾害预测: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工程经验,对工作面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如煤层赋存、煤与顶板间的结构、断层活动性等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冒顶、片帮、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灾害,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四、工作面掘进地质安全措施1. 工作面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掘进方案,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
常见的支护方式有钢支架、木支架、锚杆、锚网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瓦斯抽放:对于存在瓦斯的煤矿工作面,需要采取瓦斯抽放措施,减少瓦斯积聚,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3. 通风管理:合理的通风管理可以降低煤矿工作面的煤尘浓度和瓦斯浓度,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五、结论工作面掘进地质是矿山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浣溪煤炭有限公司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生技科安全副矿长:陈永健生产副矿长:杨大平总工:方均全矿长:严腊贤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二日道真自治县隆兴煤矿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矿井概况道真自治县隆兴煤矿位于贵州省道真自治县城南,直距23㎞。
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隆兴镇所管辖。
井田走向长5㎞,倾斜宽1.15㎞,面积5.614m²。
该矿由原来的西村煤矿、长湾煤矿、风吹凼煤矿和老寨煤矿整合而成。
道真自治县隆兴煤矿目前仍处于技改中。
井下的采掘情况是:布置有一个全岩掘进工作面和一个半煤巷掘进工作面。
无回采工作面。
二、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矛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I)、长兴组(P3с)、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у)J及第四系(Q)。
三、地质构造本矿区位于浣溪向斜南东翼,煤层倾角8—28°,平均18°。
区内未见发育有断裂构造。
四、水文地质本矿区所在区域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复杂构造变形区道真向斜西侧,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根据地层岩性、构造特性、裂隙发育程度及泉水点出露情况,区内第四系松散层为孔隙含水层;矛草铺组、吴家坪组灰岩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弱至中等。
五、煤层特征矿区仅有一层煤,产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3w)底部。
煤层厚0.70—0.85m,平均厚0.77m左右,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煤层顶板为约300㎜黑色页岩伪顶,其上是坚硬的石灰岩为直接顶。
底板为含硫铁矿粘土岩。
六、煤质特征1、煤的物理性质C1煤层为暗黑色和灰黑色,玻璃光泽和松脂光泽,条带状和细条带状结构,层状为块状构造。
以暗煤型、半亮煤型为主、亮煤型次之。
裂隙中可见方解石薄膜、粘土矿物及黄铁矿等充填物,高硫分煤层中多含透镜状、瘤状、侵染状黄铁矿,低硫分煤层中多含散晶状黄铁矿。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8# 巷道名称地面标高(m)1260-1290 井下标高(m)1057地面位置地面相对应位置为为丘陵地带,岩石裸露,有零星植被,没有居民居住。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东邻边界保护煤柱,西邻8#运输、轨道、回风下山,北与8112运输顺槽相邻,两巷从开口至8114回风顺槽停掘位置距离逐渐远离,距离在21~88m。
南为实体煤田。
掘进对地面设施影响基本无影响。
巷道设计长度(m)1214巷道设计高度(m) 2.65 设计方位角(m2)89°36′巷道设计宽度(m) 3.8煤层情况煤(矿)层总厚(m)1.9-2.2煤层结构煤层倾角5°左右夹矸1-2层,厚度约为0.4m左右水文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说明本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形成集中补给,集中排泄,8#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致密含水性较弱,在有裂隙的地段偶尔会有滴水现象,最大为淋漓状。
隔水层为细砂岩及砂泥岩,层厚稳定,隔水性能较好。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掘进影响不大。
预计最大涌水量3.5m³/h预计正常涌水量1.5m³/h煤层区段地质特征119号钻孔最接近巷道开口位置,根据该钻孔柱状图显示,开口将揭露砂泥岩、细砂岩、泥岩、8-1煤、粘土岩。
砂泥岩:灰色,含大量云母,厚1.22m。
细砂岩:灰色,具不明显条带状水平层理,厚0.38m泥岩:碎块状,含粘土质,厚0.12m。
8-1煤:黑色。
粘土岩:灰色具滑腻,节理发育充填大量黄铁矿薄片。
地质构造情况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影响程度DF13 85°355°60°-80°正断层0-18m 大DF41 80°350°60°-80°正断层0-15m 大根据8112运输顺槽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分析,按照巷道原设计方位86°30′掘进将受到DF-13号断层影响,为避开该断层,巷道方位按89°36′56″掘进,仍无法避免受该断层影响,掘进至1030m时,将受到DF-41号断层影响,顶、帮将出现破碎现象。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一、引言工作面掘进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于工作面的进展和生产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说明书旨在对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说明,以便矿务人员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地质特征和隐患,做好掘进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地质条件概述1.矿层情况工作面所在矿层为X煤井的**层,地质年代为**。
X煤井属于自然形成的**煤层,发育程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稳定性。
煤层倾角约**,层间角度平均为**,层间无明显断裂和滑移。
2.煤层岩性描述煤层主要岩性组成为煤、泥岩和砂岩。
煤的岩性特征为块状,质软,燃烧性能良好。
泥岩层岩性为黏土质,黏性较大;砂岩层岩性为细粒砂质,具有一定的硬度。
3.地质结构工作面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为斜坡和褶皱构造。
局部地区存在少量断层,断层面倾向为**,倾角为**,存在一定的断层活动性。
三、地质隐患分析1.顶板隐患顶板岩层较为稳定,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松散岩体和节理带。
在掘进过程中,顶板可能存在局部坍塌和冒顶的风险。
因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需要加强顶板支护和巷道支护以确保安全生产。
2.底板隐患底板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整体相对坚硬。
然而,由于地质活动和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应力释放,底板可能存在局部断裂和滑动的隐患。
因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需要加强底板支护,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3.煤层隐患煤层倾角和层间角度适中,但在掘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煤与顶板、底板之间的错动和滑移。
煤层的块状特性也可能导致掘进过程中的坍塌和落石风险。
因此,需要对煤层进行定时检测,采取及时的支护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四、应对措施1.顶板支护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顶板支护措施是防止顶板坍塌和冒顶的关键。
可以采用锚杆、喷浆、支撑架等支护技术,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
2.底板支护对于底板的支护,可以选用钢架、木材支撑或者矸石填充等措施,提高底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底板断裂和滑动。
观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观文煤矿12403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2403工作面为观文煤矿C24煤层第三块工作面,位于一采区C24煤层第二区段,工作面运输顺槽开口坐标:X=3081246.1131、Y=35589061.2096、Z=+1013.2769m,设计长度约706m,设计方位a=299°2’11"和a=266°33’59",工作面具体布置详见12403工作面运输顺槽布置图。
12403工作面地标对应位置位于路坎上~湾园子~梁子上一带,主要为第四系风化堆积物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二段的泥灰岩、灰岩、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形成的中高山坡地及陡崖、沟壑,地表最高标高1350m,最低标高1175m(西边界露头带)。
12403工作面对应地表有少量民房,多为陡崖及山坡地,地表有植被及农田地覆盖,工作面西北区域为煤层露头线,并存在废弃老窑(居民自采,资料不明),其他无大型水体及大型建筑设施。
二、地质情况主要资料来源于观文勘查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12403工作面机、风巷及开切眼工程主要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C24煤层中施工。
岩层以缓倾斜为主,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构造较复杂。
岩层产状160~180°∠24~30°,一般170°∠28°,倾角从上到下、从东向西有变缓的趋势。
在一采区+1150m轨道石门掘进过程中揭露了断层F正:230~240°∠65~70°,H=1.5m以及数条落差大于0.5m的小断层;在+1079运输石门揭露断层F正:170~190°∠70~85°,H≥2m;在+1013进、回风联巷揭露断层F正:125°∠70~85°,H≥10m及F正:300°∠65~75°,H≥10m。
根据+1013轨道石门揭煤情况分析,推测在12403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煤层将主要受到断层F正:125°∠70~85°,H≥10m影响,导致揭露煤层预计位置发生变化,煤层紊乱或断失,甚至揭露多层煤线等情况发生。
3124运输巷掘进地质说明书一、概况+330m3124运输巷位于+330m回风上山下出口附近,北起+330m 回风上山下出口,南至采区范围边界,全长约600m,目前掘进80m,该巷道是正连煤层作半煤岩巷掘进,是+330m水平的主要运输巷。
二、煤层巷道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七段(T3xj7)下部,上距渣子龙煤层16.6~31.00m,一般20~25m,下距二连煤层4.90~9.50m,一般5~6m。
该煤层在矿区内均可采,煤厚最大,是区内最主要的可采煤层。
煤层中常含夹矸1层,夹矸单层厚度0.06~0.61m,一般0.20~0.30m,夹矸主要为泥岩,少数为粉砂质泥岩。
纯煤总厚0.36~1.59m,平均0.78m。
从煤层分布情况看,采用厚度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变厚的规律。
属全区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煤层的物理性质较为一致,均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宏观煤岩组多以亮煤为主、镜煤及暗煤次之,玻璃光泽,参差状断口,硬度较小,内、外生裂隙较发育,细至中条状结构(仅渣子龙煤层为鳞片状或小的透镜状结构),层状构造,属半亮~半暗型煤。
煤质属中灰、特低硫、特低磷、高热值煤。
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 5751-86),煤层为1/3焦煤(数码35),可用作炼焦配煤。
煤层倾角30°~55°、平均42°。
三、顶底板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四、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川东弧形褶皱带北端之峨层山山脉背斜东翼北段东部,该背斜之东为明月峡背斜,西为中山(铜锣峡)背斜,北与赫天祠背斜相接。
该背斜轴向为N30~40E,轴面倾向NW,地层倾角北西翼缓,南东翼陡,为一不对称背斜。
矿区处于峨层山背斜北段南东翼与赫天祠北斜相接部位,区内构造较复杂、断层较多,次级褶皱发育,局部地段地层有倒转现象。
地层倾向110~135°,倾角30~80°。
+330m3124运输巷位于矿区的中部。
8302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位置、范围及与四邻和地面的关系:1、工作面位置:位于八采区8301工作面东北侧,标高在-710~-750米。
2、地理位置:位于九台郊区马家岗子西南240m,九台农场东北150m,上方为九郊中心小学、s001公路(沥青)和民房,地表标高173.94m。
3、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 东侧F7落差120—400米与七采区相隔,北侧通过DF49落差90—124米二水平相隔,南部边界为F7-4落差10米,西部为通过DF49-1落差12米与二水平相隔,8302工作面上顺距开切眼380m,下顺距开切眼390m。
4、工作面面积:8302工作面上顺走向长度880m,面积为45436m²。
二、区内地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工作面的影响,断层落差,掘进找煤方向:地质构造情况采区呈单斜构造,西南高东北低。
共实践2条 F7-4和 DF49-1断层构造名称走向倾角性质落差m位置F731 65 正断层120-400 工作面东北F7-454 35-45 正断层10 工作面东南DF49-175 23-32 正断层12 工作面西DF49 5 65 正断层90-124 工作面北1、煤层产状:工作面大致走向WS~EN,倾角0o~8o ,倾斜方向煤层倾角平均18o。
2、层、节理:层理发育,节理中等发育。
三、临近工作面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变化:1、煤层厚度:8301工作面实见煤层厚度6.2m-8.40m,平均煤层厚度7.30m。
2、煤层结构:0.7(0.1)0.5(0.06)1.3(0.05)0.6(0.07)1.1(0.2)2.0(0.3)1.7-2.23、煤种:长烟煤(CY)三号煤层。
4、全水分:.三号层8.66%.5、硫std:三号层0.6%.6、挥发分vdaf:三号层42.2%.7、灰份:三号层35.49%.8、容重:三号层1.42T/m3。
9、发热量:20MJ/Kg。
四、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1、老顶;粗砂岩,厚度为10~25灰白色、以中粗粒砂岩为主。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概况1、工作面基本情况该面位于Ⅱ1采区下部,二水平东大巷北侧,东为Ⅱ3110设计工作面,南至二水平东大巷保护煤柱,西为Ⅱ316工作面采空区,北至FH6断层防水煤柱,与岱河矿相邻。
该面的标高范围为:-244.835~--302.723m,高差-57.888m;工作面走向长400~430m,倾斜长125m,面积51875m2。
2、井上下对照关系该面上方为时庄旧址,紧贴小李庄、何庄旧址,跃进沟近南北向从工作面西部通过,张石铁路自工作面上方西侧100m左右通过,其余为农田。
3、煤层赋存情况根据Ⅱ318上分层机、风、切和工作面回采期间揭露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该面3煤层走向近EW,倾向N,倾角3~12°,平均9°左右,3煤层结构复杂,下部普遍发育一层夹矸,厚0.~1.0m,平均0.65m左右,夹矸厚度变化较大,夹矸下煤厚0.5~1.1m,平均0.8m,夹矸上平均剩余煤厚0.8m,该分层煤赋存较稳定。
4、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Ⅱ318-1层老塘。
直接顶:Ⅱ318-1再生顶板直接底:灰色、块状、泥岩,局部夹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含植物根化石,2.7~10.0m。
老底:细砂岩,厚度3.5m,灰色细粒块状砂岩,斜层理发育。
5、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⑴地质构造情况该面位于FH6断层上盘,切眼距FH6断层55m左右,预计FH6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0°,H:0~36m。
根据Ⅱ318-1工作面机、风、切揭露的地质资料及Ⅱ315、Ⅱ316、Ⅱ317工作面回采情况综合分析,Ⅱ318-2工作面里段靠近FH6断层处,预计小断层发育,从Ⅱ318-1机、风、切揭露的断层资料分析,预计对掘进施工影响不大。
具体产状见下表:⑵、水文地质情况:根据Ⅱ315、Ⅱ316、Ⅱ317工作面回采情况以及Ⅱ318-1工作面机、风、切和回采期间揭露的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该面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充水水源有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Ⅱ318一分层老塘水。
41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
4101工作面回风顺槽在4#煤运输大巷测F4-6点前124m处开窝,方位为345°,工程量1200m。
开采上限标高为+988m,下限标高为+926m,地层倾角(走向)3-6°;(倾向8-12°),工作面顺槽沿地层自然走向布置、切眼沿地层自然倾向布置。
与4101工作面相应地面均为荒山地,无主要公路、铁路、桥梁、重点建筑、重点设施对开采无影响。
地面标高+1100m~+1210m、相对高差110m。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四系冲积层厚0~60m,平均约40m。
4101回风顺槽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见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表1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该工作面开采煤层为太原组4#煤层,煤层厚度— m,平均,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倾角8-12°,煤的密度³/t,硬度2-3,煤种块状焦煤,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
下距13#煤层约 m。
13#煤层厚度(根据关家崖煤矿揭露的13#煤层赋存特征)。
详见表2:煤层特征情况表;表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表2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3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
通过相邻矿井(关家崖煤矿、刘家梁煤矿)巷道实际揭露情况,4101工作面东部有两条大的断层,可能延伸到东坡井矿区以内,影响东坡井的采区、工作面的总体布置,无大的断裂构造,但不排除小断层出现,也可能会出现陷落柱。
二、总体分析:东坡井井田地质较为简单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含水层主要为太原组K2灰岩,灰岩及泥岩中所夹的砂岩透镜体,因井田内部及邻近井田均未发现施工有水文孔,该矿原有一眼奥灰水水井(K5)井深度280. 21m含水层顶板埋深由于开采时间太长和其它不明原因,该井已经不出水。
东坡井又重新打了一眼饮用水水源井,井深度(在主斜井东南方向140m处)。
该井井水供矿井职工生活、饮用水及矿井防尘使用。
太原组各含水层富水程度较弱。
8#煤层,正常涌水量400m3/d,最大涌水量533m3/d,参透系数~d,水文地质构造简单。
13#煤层,预计正常涌水量1143 m3/d,最大涌水量1486 m3/d掘进,掘进时应严格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清积水、积气情况,方可掘进。
第五节影响掘进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掘进的其它地质情况:
1、瓦斯
根据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鉴定,定为低瓦斯矿井,瓦斯鉴定绝对涌出量为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m3/t; CO2绝对涌出量 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m3/t。
生产中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2、煤尘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鉴定结果表明。
8#、13#煤层均有煤尘爆炸性。
所以在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防尘管理。
煤的化学成分、工艺性能及煤类
3、煤的自燃发火倾向性
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8#/13#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为II类自燃煤层。
煤的自燃发火倾向性及其它特征
4101工作面设计参数
二、矿井排水设施设计能力
山西兴县华润联盛关家崖煤业有限公司东坡井,13#煤层井下排水系统:主斜井底附近采区运输平巷设有中央水泵房,水泵房有主水仓和副水仓和泵房组成。
主水仓容量为375m3,副水仓容量为225m3,水泵房安装三台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型#:DF46—30×9型。
主井井筒安设两趟2×φ159mm水管型排水管,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现矿井正常涌水量200m3/d,最大矿井涌水量260m3/d。
工作泵排水能力46m3/h,20小时排水量为920m3,大于该矿24小时正常涌水量(200m3/d)。
工作泵和备用泵的排水能力为92m3/h, 24小时排水量为2208m3,远大于该矿24小时最大涌水量(260m3/d)。
主、副水仓容量为600 m3,大于矿井8 h正常涌水量为67m3。
综上所述,该矿的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完全满足矿井实际需要。
第六节施工建议及防治水计划
1、4#煤层、8#煤层、13#煤层顶、底板均已经做过力学实验,其抗压能力测试。
掘进工作面未发生过冒顶和底鼓事故,但在掘进过程中也要加强对顶板的管理;
2、掘进过程中严格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加强防治水管理工作,防止水、有毒有害气体突然涌出;
3、掘进过程中如遇地质异常,及时与地质部门联系;
4、进一步收集整理周边矿井的采掘资料,把采空区积水、积气的范围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附:1、工作面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简要);
2、相关图纸;
工作面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简要)
整合前的井田已经形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采空区积水势必为矿井造成隐患,应加强采空区的密闭和周边矿井采掘的调查工作。
并及时疏排对生产有影响的积水,还应在井口附近构筑防洪坝,以防雨季来临时,洪水涌入坑道造成水害。
具体应做到:
一、地表水防治措施:
1、开挖排水沟。
为保证采掘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往往采用排水沟渠拦截流向坑口的地表水和埋深不大的地下水。
2、防水堵漏。
为防止或减少降水和地表水进入矿坑,对矿井附近地表各种通道、溶岩塌陷以及可能渗水的洼地等,均应用粘土或水泥等进行回填堵漏。
二、井下水防治措施:
1、合理进行开采布局,采用正确的开采方法。
煤层开采顺序和井巷布置应优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
井筒及井底车场应布置在地层完整且不易透水处;
2、留防水煤柱。
防水煤柱留设原则在充分考虑“安全可靠且与资源充分利用”,开采方法和强度构造与岩性之关系。
开拓、采掘布局与煤柱的协调关系的同时,不宜在采取疏放措施的突水区域,留设防水煤柱。
3、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留设防水煤柱:
(1)、煤层直接为松散孔隙含水层所覆盖;
(2)、煤层受断层的影响与强含水层直接接触;
(3)、切穿煤层的断层与强含水层直接接触;
(4)、煤层与导水断裂或积水断裂或积水老窑直接接触。
防水煤柱留设如下:
井田边界留设20m防水煤柱;大巷保护煤柱每侧40m;村庄留设100-150m的煤柱;采空区四周留设20m煤柱;采区间留设20m煤柱。
1、超前探水。
矿井水患,不仅在于水量大、水压高,更重要的在于其突发性。
超前探水就是在掘进过程中对于可能水患的地段,提前进行钻探,以查明采掘工作面、侧帮或顶底板的水情,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防水措施。
①接近含水层、导水情况不明的断层、含水裂隙密集带、暗河、
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或通过它们之前;
②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水之前;
③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
④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⑤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煤层与含
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可能发送突水;
⑥接近其他可能突水的地区。
三、随时检查、维修煤矿使用、备用的探放水设备,以充分
应对突发水害;
四、4101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开工之前,必须将探水钻机及
其配套设备、材料准备到位;
五、地测科编制《4101回风顺槽探放水钻孔设计》,凡遇不明情况,地质构造异常等情况,必须进行打钻探水。
附图:4101工作面平面布置图
4101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煤层综合柱状图
掘进工作面预想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