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享7.25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37
机械伤害事故警示案例咱今儿个就唠唠机械伤害事故那些事儿。
有这么一个厂子里啊,有个年轻的小工友,那叫一个朝气蓬勃,对啥都充满好奇。
有一天呢,他看到一台大型机械在那运转,那机器的大齿轮啊,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嘴巴一样,不停地转着。
这小工友啊,可能是一时犯迷糊了,也可能是仗着自己年轻胆大,就想去摸一摸那正在运转的部件。
嘿,你猜怎么着?那机器可不长眼啊,一下子就把他的手给卷进去了。
那瞬间,他就疼得大喊大叫起来。
周围的工友们都吓坏了,赶紧跑来想办法。
还有一个例子呢。
在一个小作坊里,有个老师傅,他在这行干了好些年了,按说应该很谨慎才对。
可那天啊,他上班的时候和家里人吵了几句嘴,心里头就不痛快。
在操作机器的时候呢,就有点心不在焉的。
他没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来,平常都要把防护装置给检查好再开机,那天他就直接开机了。
结果啊,他的衣服就被卷进了机器里,人也被拽得一个踉跄。
还好旁边的人反应快,赶紧把电闸给拉了,要不然啊,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事儿啊,可都是血的教训。
咱在有机械的地方工作,就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不能像那些人一样,要么是好奇过头,要么是带着情绪工作。
机械这东西,它可没感情,不会跟你讲什么情面的。
咱得把那些安全规定都好好遵守了,该穿的防护装备一件都不能少。
每次操作之前,都得像照顾小宝贝一样,仔细检查机器的各个部件是不是正常。
而且啊,工作的时候就得专心致志的,可不能想东想西。
那些操作规程可不是写着玩的,那都是多少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就是为了防止咱们受伤呢。
咱们家里都有亲人在盼着咱们平平安安回家呢。
要是因为在机械旁边不小心出了事故,那可真是让家人伤心欲绝啊。
所以啊,一定要把这些事儿都放在心上,别不当回事儿。
(完整word版)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情况
1.某厂铆工段工人范某在使用卷板机作业时,听到卷板机滚筒振动并发出异常声响,便赶去检查测听滚筒轴承和齿轮。
2。
范某打开滚筒后部的大齿轮安全护罩,见齿轮是因为没有油才发出声响,便取来干油在转车时用毛刷蘸干油为齿轮抹油。
3.抹油时齿轮咬合处一下子将毛刷带进,范某措手不及右手也被带进至手腕处,范死命强拽将被绞碾粉碎的右手拽掉.
二、事故原因
范某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违反规程操作,在转车情况下违章用毛刷为转动的大齿轮抹油,造成绞掉右手的重伤事故。
三、防范措施
1.安全工作规程明确规定:检修和保养转动机械设备,必须先撤电源,停机后方可进行检修或保养。
严禁在转机情况下靠近转动部位进行打油、擦拭、清扫等保养工作。
2。
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克服侥幸麻痹思想,禁止习惯性违章行为.
3。
平时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机械案伤害案例补焊水管,险送性命某自来水公司供水干线需要补焊。
为便于工作,安装了一台水泵临时往外抽水。
焊工李某等将电焊机拉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认为工作量不大,没有回去取长筒水鞋,穿着帆布鞋就进行施焊,焊完一根焊条,他右手拿着新焊条往焊钳上夹时,一声惊叫,然后倒地。
上面人拉下电源,并将李某抬上来进行人工呼吸,才逐渐苏醒过来。
点评:这次事故是李某施焊过程中,手套和工作鞋、工作服都已潮湿,在他更换焊条时,空载电压加于人体,较大电流通过手、人体、脚部与地构成回路,发生电击。
在潮湿场所、金属结构上和金属容器内施焊,必须保持手和脚部的绝缘,并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不用三芯插头,触电身亡某集团公司安装钳工朱某在用手持电钻在角铁架上钻孔。
使用时,电钻没有装三芯插头,而是把电钻三芯导线中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扭在一起,与另一根火线分别插入三孔插座的两个孔内。
当他钻几个孔后,由于位置改变,导线拖动,工作零线打结后比火线短,首先脱离插座,致电钻外壳带220V电压,通过身体、铁架、大地形成回路触电死亡。
点评:手持电动工具,接线必须使用三芯插头插座,切不可图省事不用三芯插头。
保护接零与工作接零不得共用,必须分别接至零线干线。
手持电动工具按规定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
【案例1-1】违章检修退火炉引发的触电事故[事故经过]2006年4月2日下午,某公司发生一起触电事故。
朱某系衢州市某公司检修班员工,在为某公司检修10T铝材退火炉时发生触电,当时某公司安排该炉操作工应某配合检修,负责电源和照明等。
[事故原因]1)应某没有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退火炉在检修的过程中没有把控制柜电源开关切断,应某应对本次事故的发生负主要责任。
2)朱某在不了解退火炉内部结构,特别是炉内安全状况的情况下盲目作业,由于操作不当又使控制柜的可控硅发生击穿故障,使炉内电热元件处于带电状态,手部触及带电元件发生触电,对本次事故的发生负次要责任。
工程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引言:工程机械安全事故是在工地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类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给人身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给施工单位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水平,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工程机械安全事故的案例,吸取教训并加强安全措施。
一、事故案例一:起重机倒塌时间:2018年9月地点:某市某工地细节:在某市某工地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一台起重机突然倒塌,造成数名工人被埋压在残骸下。
经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起重机失稳而导致倒塌。
起重机的操作员在承重物过程中未准确计算重量,并且没有正确操作起重机的稳定装置。
此外,该起重机的维护保养工作也存在疏漏,致使机械部件出现故障。
教训:1. 切实加强起重机操作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起重机,确保机械部件的正常运行。
3. 强化起重机的稳定装置的使用和检查,确保起重机的稳定性。
二、事故案例二:挖掘机事故时间:2017年4月地点:某省某施工工地细节:在某省某施工工地进行土方工程作业时,一台挖掘机突然发生翻倒事故,操作员被困在驾驶室内。
经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挖掘机在操作过程中触碰到附近的高压电线,导致电线断裂并触电挖掘机所致。
此外,挖掘机的操作员在作业前未进行现场勘查,未意识到高压电线的存在。
教训:1. 在作业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并制定安全作业方案。
2. 切勿触碰附近的高压电线,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
3. 加强操作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识别危险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三、事故案例三:塔吊倒塌时间:2019年7月地点:某市某施工工地细节:在某市某施工工地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一座正在使用的塔吊突然倒塌,引发恶劣后果。
经调查发现,事故是由于塔吊基础不稳固导致倒塌。
承建单位在设置塔吊基础时没有进行足够的勘察和设计,导致基础无法承受塔吊的重量。
教训:1. 承建单位在安装塔吊前必须进行详细勘察和设计,确保基础的稳固性。
2. 加强监督,确保施工单位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塔吊基础的设置。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机械伤害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给受害者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案例,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工人操作不当导致手指受伤。
某工厂的一名工人在操作冲床时,因为疏忽大意,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手指被冲床夹住,造成手指骨折和严重软组织损伤。
经过调查发现,工人平时对操作规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冲床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才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设备维护不及时引发机械故障。
某企业的生产线上突然发生了一起机械故障事故,导致部分产品受损,生产进度延误。
经过调查发现,该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落实,导致设备零部件磨损严重,最终引发了故障事故。
案例三,操作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
在某工地上,一名操作人员在操作起重机时,因为没有系好安全带,导致在高空作业时意外坠落,造成严重伤害。
经调查发现,该工人对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平时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的重视程度不够,才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及时、安全防护意识不强等因素有关。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其次,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场所的安全监管,确保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安全管理措施的提出,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希望各位企业能够引以为戒,加强安全管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机械安全事故是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对企业和员工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本篇文章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机械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大家对机械安全问题的认识,并找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案例一:机械伤害某工厂的一名工人在操作一台冲压机时,不慎将手卷入机器中,造成严重伤害。
经过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人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伸手进入危险区域。
2.冲压机缺少必要的防护装置,如防护栏、警示标志等。
3.工厂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足,导致员工对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案例二:物体打击在某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在操作塔吊时,吊装的货物突然脱落,将地面上的一名工人击中,导致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工人操作塔吊时,未对货物进行稳固,导致货物脱落。
2.塔吊的监控系统不完备,无法实时监控货物状态。
3.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
案例三:触电事故一家电器生产厂家的员工在维修一台电动机时,未切断电源,直接进行维修,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员工在进行设备维修时,未按照操作规程切断电源。
2.企业对设备维修的安全管理不严格,未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
3.设备本身存在缺陷,如缺乏漏电保护装置等。
通过对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防止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1.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企业应完善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警示标志、漏电保护装置等。
3.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以上是本文对机械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警惕机械安全风险,确保企业和员工的安全。
案例四:火灾爆炸在某化工厂,由于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搬运易燃物品时引发了火灾,火势蔓延导致爆炸事故。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机械伤害事故案例:1. 2015年8月,某工厂发生了一起机械伤害事故。
一名操作工在清洗机器时,不慎将手指放入了旋转的机械部件中,导致手指严重受伤。
2. 2016年11月,一名建筑工人在使用电动锤子进行钻孔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锤子失控,砸中了工人的脚部,造成骨折。
3. 2017年5月,一家机械加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机械伤害事故。
一台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工件脱离夹持装置飞出,砸中了附近的工人,造成多人受伤。
4. 2018年9月,一名工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时,由于未佩戴防护面罩,导致火花飞溅烧伤了他的脸部。
5. 2019年4月,一名工人在进行装配作业时,操作不当导致一块金属板突然滑落,砸中了他的手指,造成手指骨折。
6. 2020年2月,一名工人在操作起重机时,由于误操作,导致起重机的钢丝绳断裂,致使起重物坠落,造成周围工人受伤。
7. 2021年7月,一名工人在使用割草机修剪草坪时,不慎将脚部放入割草机的刀片下,导致脚部严重受伤。
8. 2022年3月,一台自动化装配线发生故障,机器突然启动,导致多名工人被夹住,造成多人受伤。
9. 2023年10月,一名工人在进行钢筋切割作业时,由于切割机刀片磨损严重,导致切割不稳定,工人手臂被刀片割伤。
10. 2024年6月,一名工人在进行机械设备维修时,由于未切断电源,导致机器突然启动,夹住了工人的手臂,造成手臂骨折。
这些机械伤害事故案例说明了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各个企业和个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也非常重要,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更换磨损的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机械伤害事故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的故障或者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一种伤害事故。
这种事故往往会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下面,我们来看一起机械伤害事故案例,以此为启示制定更好的安全管理和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案例描述:某厂家在印刷厂加工印刷品时,工人在机器上进行操作。
由于这台机器开启的时间太长,加工质量增加的同时,机器也开始发生故障。
机器操作人员为了达到生产要求,往往会忽略机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一天,机器在加工一些排版时出现故障,机器操作人员开始拆卸机器进行修理。
由于过于匆忙和急躁,工人没有关好机器的安全装置,在进行维护的过程中,不慎被机器卡住。
由于机器的运转速度非常快,工人受到的伤害非常严重。
工人被卡在了机器上,等到其他员工发现后,他已经失去了意识。
随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将工人送往医院,经过治疗,生命得以保住。
案例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操作员冲动和机器未得到及时维护导致的。
作为员工,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如果工人在维护机器时更加小心谨慎,遵循工作流程规范,遵循安全注意事项,他就不会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此外,机器设备使用的时间太长,也会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导致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设备完好和使用规范对于减少机械伤害事故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论:对于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为了保障安全及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帮助员工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及时维护和保养设备,检查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确保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
3.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员工的工作强度和操作时间不会过长。
4.完善员工培训体系,确保员工能够掌握使用和维护机器的方法技能。
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和了解机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完善的安全管理和生产计划,保障员工的安全,避免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