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冷能用于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和CO_2液化回收
- 格式:pdf
- 大小:665.87 KB
- 文档页数:5
LNG在船舶燃料方面的运用与LNG的冷能运用油气储运11级2班周家奇[摘要] 现在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新的燃料体系和节能办法。
对于繁忙的航运,船舶的燃料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LNG作为清洁环保的新型燃料必定会取代柴油燃料。
船舶发动机也会随之有一次新的革命。
地球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我们现在就应该节约现有资源。
LNG气化过程的冷能就是一项可利用率很高的能量,利用它来液化分离空气﹑轻烃的分离、CO2的液化回收等,即充分利用能量又可以创造财富还保护环境。
[关键词] LNG;船舶燃料;LNG冷能;空气分离;轻烃分离;CO液化21. LNG航运运用航运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航运界对环保型燃料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09年6月初,lMO海事安全委员会(MSC)通过了MSC 285(86)号决议,即“有关船上天然气燃料发动机装置安全性的临时指南”,撤销了天然气不得用作船用燃料的禁令。
随着禁令的放开。
液化天然(LNG )气在环保和经济方面的优势显现出来。
LNG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无味、无色、无毒、无腐蚀性。
与传统燃油相比,LNG 作为船用燃料,可使SO 和NO 排放降低约90%,CO 排放降低2O%~25%。
2010年的SMM展会上,一个突出的主题是LNG燃料。
在该会上,三家著名船级社((1】挪威船级社(DNV) (2)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法国船级社(BU reauVeritas,简称BV) (3)德国劳氏船级社(Germanischer Lloyd,简称GL))介绍了正在建造的更大型深海远洋船项目。
在此其中Bureau Veritas在SMM的发言强调了天然气作为船用燃料的诸多优点。
除了环保方面的优势,天然气资源丰富,甲烷可通过可再生资源获得,并且其价格也很有竞争力:要达到相同的能量,LNG的现货价格仅为重油的一半。
三大船社对将来LNG运用前景十分看好,现在着力于燃料发动机的改进和LNG的船体罐装。
浅谈我国LNG冷能利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摘要:LNG是液态低温液体,在气化转变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冷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LNG冷能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就我国LNG冷能利用技术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及论述。
关键词:LNG冷能利用技术应用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结构的调整,天然气已成为和煤炭及石油相提并论主要能源,并且将成为未来主要能源之一,LNG是继煤炭、石油之后的又一新兴绿色清洁能源,LNG在制造过程当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在气化过程当中又要将这些能量进行释放,这些能量的回收成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非常稀缺的一种特殊资源-冷能利用,对这些冷能进行回收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LNG概述及其冷能技术的应用1.LNG概述LNG是液化天然气英文简称,天然气所指的是在气田里进行自然开采的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在常温常压状态下是气体,通常天然气产地和用户相隔比较远,为了运输及储存方便,就把气田开采出的天然气通过脱水、脱硫、脱酸、压缩等工艺处理,使其液化为-162℃低温液体,也就称为液化天然气LNG 了,LNG具有节省运输储存空间及成本特点,并且还有性能高及热值大等特点,LNG进行终端使用时,需要把LNG进行气化,在这个过程里大约会放出830-860kJ/kg的冷能,这些冷能的利用价值、潜力巨大,并且各国均在进行冷能利用技术研究及提高。
2.LNG冷能利用应用发展LNG冷能利用潜力巨大,不同温度冷能价值是不同,如建筑物空调中,7~12℃冷量制取,其COP耗电效率要在5以上,而-160℃的低温冷能中的COP仅需要0.156,当位于-100℃之下的低温冷能时,其经济价值是比较高的,可节省大量低温冷能电力。
现在LNG冷能的利用项目均是单一用户,多用户集成项目是比较少的,在现有冷能利用技术里,除了空分利用位于-150℃和-70℃之间,很多用户的冷温位和LNG气化冷能温度的分布是不匹配的,其利用率比较低,使得经济效益不是很高,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方冷能利用项目仅有20%左右的LNG冷能获得了利用,而我国LNG进口都要比世界要晚,随着我国能源需要不断增加,LNG进口量的日益加大,如何加强提高LNG冷能利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LNG冷能利用方式LNG冷能利用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利用两种方式。
其中,直接利用包括冷能、深冷空气分离、冷冻仓库、制造液态CO2(干冰)、汽车冷藏、汽车空调、海水淡化、空调制冷以及低温养殖和栽培等;间接利用包括低温粉碎、水和污染物处理等。
目前LNG冷能主要应用领域如表1所示。
LNC冷能在空气分离、深冷粉碎、冷能发电和深度冷冻等方面已经达到实用化程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小型冷能发电在LNC接收站也有运行,可供应ING接收站部分用电需求;海水淡化等项目尚需要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集成。
基于种种条件的限制,LNC冷能不可能全部转化利用,目前世界LNG冷能平均利用率约20%。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LNC冷能利用情况如表2所示。
由于我国进口LNG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冷能项目的建设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
根据世界LNC冷能利用的经验,我国LNC冷能利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主要途径进行。
第一,建设大型空分装置,生产商品液氧、液氮和液氩。
部分液氮作为生产冷冻粉碎胶粉和液体二氧化碳等项目的冷媒,气化后的氮气作为合成氨原料;氧气作为大型装置的原料,生产的合成气经精制后进一步延伸加工,作为合成氨的原料和的,合成气精制过程中副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作为液体二氧化碳的原料。
第二,LNG与制冷剂换热,绿色制冷剂进一步作为冷藏库和合成气精制过程的冷媒。
总之,在LNG冷能利用过程中要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探索我国LNG 冷能利用技术,实现LNG冷能的安全利用,形成生态工业网络。
2LNG冷能利用技术进展2.1LNG冷能空分技术空分技术经过100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步入大型、全低压流程的阶段,工艺流程由空气压缩、空气预冷、空气净化、空气分离、产品输送等操作单元组成。
空分设备较高,能源消耗占空分产品成本的70%-80%。
例如,一套72000m3/h空分设备的主空压机电机容量达31000kW,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民。
因此,如何降低单位制氧耗电一直是空分行业关注的主要问题。
液化天然⽓(LNG)冷能利⽤途径⼀览⽂/王⽅付⼀珂范晓伟朱彩霞,中原⼯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天然⽓作为⼀种清洁、⾼效的能源,其利⽤对我国⼤⽓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天然⽓消费量快速增长,液化天然⽓(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作为天然⽓的液态形式,是天然⽓经过净化处理、降温⾄ 162℃时形成的液体,体积变为原来的 1/600,其存在增加了天然⽓储运和利⽤的灵活性,扩⼤了天然⽓的应⽤范围。
⽣产 1 吨液化天然⽓的设施及动⼒耗电量约 850kWh,⽽ LNG 汽化时放出⼤量的冷量,其值约为 830~860kJ/kg,LNG 汽化过程伴随⼤量可⽤冷能的释放,1 吨 LNG经换热汽化在理论上可利⽤的冷量约为 230kWh。
但正常情况下,这部分冷量通常在 LNG 汽化器中被舍弃了,不仅造成了⼤量的能源浪费,甚⾄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回收这部分冷能不仅有效利⽤了能源,还减少了机械制冷的⼤量电能消耗,具有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为此,LNG 冷能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泛关注。
1 LNG 冷能利⽤技术应⽤1.1 LNG 冷能主要利⽤⽅式LNG 冷能利⽤⼀般分为直接利⽤和间接利⽤两种⽅式。
其中,直接利⽤主要集中于低温发电、空⽓分离、⼲冰制造、轻烃分离、超低温冷冻、海⽔淡化、汽车空调和低温养殖、栽培等⽅⾯,间接利⽤主要是通过 LNG 冷能⽣产液氮或液氧,再利⽤液氮、液氧分别进⾏低温粉碎、低温⽣物⼯程、污⽔处理等⼯艺。
其利⽤⽅式及利⽤温度如表1所⽰。
1.2 LNG 冷能利⽤前景随着天然⽓消费需求量的增加,我国天然⽓进⼝量也成递增趋势,2007—2012 年天然⽓净进⼝量年均增长速率约为 94.2%。
其中,LNG 进⼝占据相当⼤的⽐重,2012 年我国 LNG 进⼝量为 1496.0 万吨,约占同期天然⽓进⼝量的 48.2%。
预计 2020 年,我国天然⽓市场供需缺⼝将达 1415.0 万吨,为了弥补这⼀缺⼝,可以预见我国 LNG 进⼝量将进⼀步加⼤,由此催⽣的 LNG 冷能利⽤技术将具有光明前景。
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系统优化及制冷性能分析李江峰;李帅旗;宋文吉;冯自平【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年(卷),期】2024(42)5【摘要】为提升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文章构建了中间补气+回热器的跨临界CO_(2)系统,通过仿真研究了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T_(go))、气体冷却器压力(P_(g))、中间补气压力(P_(m))、相对补气量(β)、回热器过热度(ΔT)对系统制冷系数(EER)、制冷量(Q_(e))和压缩机排气温度(Tco)的影响及中间补气对回热器优化能力的提升。
研究表明:存在最佳气体冷却器压力和最佳中间补气压力使得EER达到最大值,并得到两者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关系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上升会使系统性能下降,中间补气量和回热器过热度的增加能提升系统性能,EER 提升了15.64%和6.07%,制冷量提升了27.88%和4.78%;回热器过热度的增加会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中间补气可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当限定压缩机排气温度时,中间补气可使回热器对EER和制冷量的优化能力分别提升了203%和173.87%;相对于基础跨临界CO_(2)系统,文章构建的优化系统在所研究工况内可使系统EER 和制冷量分别提升18.38%和35.03%。
【总页数】8页(P612-619)【作者】李江峰;李帅旗;宋文吉;冯自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淄博能源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57【相关文献】1.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优化2.纯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及整车热管理概述3.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应用与优化综述4.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系统振动与噪声问题解决方法概述5.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制热性能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