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8)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政治建设的波折历程[ 教课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文化大革命”中我公民主和法制被任意踩踏的史实。
(2)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期间我公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中心内容,进而认识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收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期间相关踩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剖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公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收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接见或检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公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学习历史检查的一般方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需性和艰巨性。
(2)经过感觉今世中公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 教课要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公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 教课难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踩踏的原由。
[ 教课过程 ]课标要求:认识“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的踩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需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公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教课过程:本课的学习任务:共同研究的问题:①“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受到哪些严重损坏?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公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需要掌握的重要历史观点:①“文化大革命”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新课导入1954 年拟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1956 年我国达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成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如何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眼前的一个新课题。
本节课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波折发展状况。
新课学习政治建设的波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板书)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挫折(板书)1、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板书)出示自学纲要:(1)时间、地址:(板书)(2)主要内容:(板书)①正确剖析了当时国内局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③提出了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任务;学生活动:依据上边出示的纲要念书总结。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本课概述●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这一要求明确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建设带来的危害是我们应当了解的,同时认识到由于“文化大革命”给建设带来的破坏是我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
●课标要求: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课标明确了从新时期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成就中领悟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嚣”、“历史的伟大转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三个子目来阐述的。
中国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而“文化大革命力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_次重大倒退。
这给新时期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政治发展中具有转折性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咯。
这段历史典型地表明了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从此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
●学情分析“文化大革命”部分比较难,加上初中知识不牢固,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民主法制的内容又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也有难度,教学过程中要倍加关注,想办法克服。
●教学建议1.教法:问题教学法,师生互动。
2.学法: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思考、探究。
②学会史料搜集和访问、调查等方式来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专题四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型:新课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课标导学】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基础梳理】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北京)背景:①在中国基本确立。
②探索建设之路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内容:(1)依据: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的变化。
(2)任务:①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②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③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活动能够“”;④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意义:是探索中国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年),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和《》,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的局面。
邓小平同志的《》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思想: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政治:停止使用“”的错误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知识与能力】1、 了解“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的史实。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
3、 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 搜集整理有关“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事例或资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的原因。
并通过这一资料的收集过程,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 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学习进行历史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的巨大破坏,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无论什么党派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权威和人民的权利的合理实现。
同时,通过学习,感受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历程,加深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多媒体准备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课外知识。
新课学习:1 良好开端(课件第2-7页):材料分析: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决议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是什么?(1)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加强各组民族的团结(4)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5)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6)强调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课时安排】2课时,本教案为第1课时内容(讲授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到“历史的伟大转折”两节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兼之【教学准备】教师:根据教案制作好配套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史料收集,为自主探究学习做好准备【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采用关于国家主席刘少奇曲折的政治命运的一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国家主席刘少奇一生的政治命运为什么会如此曲折?”从而引导学生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性关注上升到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理性思考。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课件)思考: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中被错误的批判,被打倒,以至被折磨致死,含愤离世,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80冤案最终得以平反,一生的政治命运可谓曲折离奇,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折射出的又是什么问题?生:……师:刚才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非常的好,刘少奇曲折的政治命运其实就是那个时代我们国家政治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缩影。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中共八大(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②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2)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
(3)内容:①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③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④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⑤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十年“文化大革命”(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日益严重;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
(2)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
(3)过程:①全面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②全面夺权: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起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
(4)影响:①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
②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④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5)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思想上没有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
(2)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内容(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课件+练习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的史实。
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
③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有关"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事例或资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的原因。
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网页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学习进行历史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
压缩包内容:
人民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课件+练习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政治史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案+课件+练习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练习.doc
1。
【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图片: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信仰和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依法治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始。
但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人治传统,民主与法制建设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险阻。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由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动一:一:良好开端【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本节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建国初期和八大取得的政治建设成就,说明我国政治建设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本部分内容属于阅读内容,所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建国初,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大”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民族团结多党合作健全法制发扬民主二:重大转折——十年文革【过渡】:但是这个良好开端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很快十年文革的到来使我们的政治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
【学生】自主学习文革爆发的原因、导火线、标志、过程。
【教师】:通过4组图片来说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被践踏的表现:ppt展示第一组图片.红卫兵运动,武斗中使用的部分器械,武斗中被烧毁的民房,焚烧古籍字画,捣毁名胜古迹等。
教师向学生解释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群特殊人群,他们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大家看一下这几张图片,他们抬着毛泽东的雕像,举着毛泽东的照片,还有这一张,手上拿着的红色的就是红宝书,也就是毛主席语录。
当时红卫兵是人手一本毛主席语录,人人都能背诵毛主席语录,甚至连乞丐要饭前都要先振振有词的背上一段: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为着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的,革命队伍中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然后向你伸手。
这并不是笑话,那个年代就是如此,人人都能背诵毛主席语录,连小孩子犯错挨打时都会随口溜出一句“要文斗不要武斗”。
没准就能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庇护下少挨顿揍。
另外红卫兵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高呼造反有理,到处揪斗走资派,搞乱地方党委,到处去抄家,搞破坏,把他们眼中属于封建的、落后的事物摧毁掉,很多文物古迹就是在文革中被红卫兵破坏掉了。
引导学生得出:红卫兵运动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ppt展示第二组图片:各地造反派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教师向学生解释革命委员会性质:是一个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的权力机构,形成了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这种集权的领导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同时说明这个权力机关没有经过中国共产党中央集体讨论,更没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何法律程序。
事实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早在”文革“前,就很久没有行使职权了。
引导学生得出:非法夺权造成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ppt展示第三组图片:批邓,批刘,批判彭德怀以及很多文艺界,教育界人士含冤自杀。
以刘少奇为例,说明无论是国家主席还是普通公民都遭受到残酷迫害。
展示刘少奇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争的图片,以及留少奇最后的结果: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病逝于河南开封的一座阴冷的监狱里,刘少奇尸体火葬申请单上写着:姓名:刘卫皇 71岁职业:无业。
说明刘少奇不用本名的原因,让学生体会文革的残酷性。
因为当时刘少奇已经被打倒,声名狼藉,用本名可能连火葬都有困难。
引导学生得出,在文革期间,公民的基本人权遭到肆意践踏,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ppt展示第四组图片,全国人大和政协的召开时间请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政协和人大在文革期间都没有召开引导学生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遭到破坏。
【教师】整理四组图片:“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1.红卫兵运动严重冲击了民主制度;造成社会动荡不安;2.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非法夺权造成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3.公民的基本人权的肆意践踏,宪法遭到破坏;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过渡】:这样一场闹剧持续了十年,直到毛泽东去世学生自主学习文革结束的标志和性质标志: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粉碎性质:一场由……错误发动,被……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的内乱。
【过渡】是的,这样一场持续了十年的浩劫,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我们应该也必须反思文革,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不能让历史重演。
那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请大家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文革的教训。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教师】通过邓小平的几段谈话,引导出文革的教训:“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中心任务已经不同于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极为繁重复杂,权力过分集中,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对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足够的认识,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现在再也不能不解决了。
——邓小平(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毛泽东晚年,我们党的政治生活、国家的政治生活有些不正常了,家长制或家长作风发展起来了,颂扬个人的东西多了,整个政治生活不那么健康,以至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邓小平(2)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
我们现在正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
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1980年邓小平(3)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三: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过渡】(PPT)展示邓小平的一段话,这段话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它的出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引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本部分内容简单明了,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转折,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我们的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活动四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过渡】那么新时期,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是如何发展完善的呢?我们看第四个问题(PPT)展示。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教师】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Ppt展示,【教师】展示PPT。
总结: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确立的过程同时也体现我国由法制到法治的一个转变。
那么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是什么呢?(此内容非常有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如此才能理解“法治”的深刻含义)PPT展示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刀制与水治的区别)(法学界有人曾用刀制和水治的说法解释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之制,部首从刀,喻指其更多的强调专政独裁的因素;法治之治,部首从水,喻指其蕴含着疏导,规范的意思。
二者一刚一柔,有不同的含义)(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加深对法制与法治的理解)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而言。
法制是中性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都有法制。
2、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只能与民主制度相契合,存在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社会之中。
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差,却深刻而又微妙的揭示了两个时代,表明党和国家与人治时代告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决心与信心。
但是,从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仅仅确立治国方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了“有法可依”,才能够“依法治国”。
下面我们看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成就就是2、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PPT展示。
【教师】那么是不是制定的法律足够多了就建立了法律体系?当然不是,法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看法律的数量更要在此基础上看到其结构。
(PPT)展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容说明。
【教师】现在我们的法制建设又有了很大发展,我们来看一下。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展示一系列图片):确定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地方节能监察法制建设,建设法制化企业。
第一组图片说明这些年,我们无论是在法律的宣传还是法律的制定上都有了更多的成就,并且更加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第二组图片都是关于反腐的,腐败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就像这幅漫画中的一座大山,而我们要铲平这座腐败的大山靠的是什么?一把网络曝光的锄头和一辆玩具挖掘机。
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杜绝老虎苍蝇的出现,就必须把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加强反腐立法和制度建设,这说明(现有的法律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还有很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为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仍需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让学生认识到现有法律的不足,激励他们为将来的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小结:【过渡】:好,接下来我们对本节内容做个总结。
(ppt给出提示)。
问:建国以来我们的政治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良好开端,重大挫折,伟大转折,发展完善。
我们看这条曲线给我们什么启示? 虽然经历了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但是我们的发展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活动六【教师】好,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检测一下学习效果。
练习:PPT展示,引导学生做练习:1)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姚文元《评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C、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D、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C、要防止个人崇拜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3)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A、1954年B、1982年C、中共十五大D、1999年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依据是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④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④5)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是:A、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B、1982年全面修宪C、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根本大法活动七作业:1、对文革的经历者进行访谈,或者阅读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