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四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型:新课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课标导学】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基础梳理】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北京)

背景:①在中国基本确立。②探索建设之路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内容:(1)依据: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的变化。(2)任务:①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②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③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活动能够“”;④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意义:是探索中国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年),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和《》,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的局面。邓小平同志的《》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思想: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政治:停止使用“”的错误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实现了政治路

线的拨乱反正。

(3)组织: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4)经济: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3.意义:

(1)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一个新的时代。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①1980年,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中共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采。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课堂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材料二:中共八大加强党的建设规定了党的民主在、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反对个人崇拜、个人专断。毛泽东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

材料三: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的错误及其教训的意见,在毛泽东左右下,政治局扩大会议把彭德怀极其赞同者张闻天等人定为反革命集团加以批判。“文革”期间,彭、张等被迫害致死。

材料四:中共九大党章删掉了党员的权利,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机构,并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材料五:中央十二大党章规定:(1)设立顾问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2)改主席制为总书记制。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党章还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职务都不是终身制,都可以变动或解除。

请回答:(1)从材料1看,中共“八大”提出关于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2)八大至十二大中共中央的组织原则有何变化?彭德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中共十二大的组织原则和八大本质上有何相同?有何进步?

(4)据上述材料,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认识是什么?

【课堂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

【课后练习】

1.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决定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造成方面的最深刻教训是()

A.反对个人崇拜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重视民主法制

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召开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

A.民法

B.宪法

C.行政法

D.刑法

6.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C.实现了政治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 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7.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A.强调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B.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方略

C.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8.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