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穿刺有图
- 格式:ppt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58
各个关节穿刺技巧一、肩关节穿刺:1、前侧入路:是肩关节最简单,常用的穿刺途径。
触知锁骨与其下方的喙突尖端的下方肱头中间的部位沿着关节间隙直接向背侧内侧刺入,进针约3cm即进入关节腔。
2、后侧入路:由于操作时远离患者视线,因此更具人性化。
患侧手臂内旋内收交叉过胸前搭至对侧肩部,可以使肩关节充分打开。
针从肩峰后外侧角的消防(1-2cm)向喙突顶端方向刺入,进针2-3cm即进入关节腔。
3.肩峰下滑囊入路:肩峰下滑囊是腱板与肩峰之间的滑液囊,具有帮主腱板滑行的功能,肩峰下滑液囊的大小因人而异,当上肢下垂时形成约1cm的空隙。
触知肩峰外缘与肩峰角,并确定与腱板直接的空隙,穿刺针以30°仰角从稍后方在肩峰的下面刺入,进针2-3cm即进入肩峰下滑囊。
肩关节积液波动在前面较明显,故亦可从肩峰前面波动明显处刺入。
二、肘关节穿刺(1)、后侧入路:当屈肘90°时,自尺骨鹰嘴顶端和肱骨外上髁之间向内前方刺入。
(2)、外侧入路:前臂被动旋转,触带桡骨小头,在其近端与肱骨头之间自外侧刺入。
(3)、鹰嘴上入路:屈肘45°,穿刺针自尺骨鹰嘴突近端穿过肱三头肌肌腱刺入鹰嘴窝即进入关节腔。
三、膝关节穿刺:(1)、髌上入路:仰卧位,膝关节充分伸展、放松,以髌骨上缘的水平线与髌骨内外缘的垂直线的交点为穿刺点,经此两点各种方向均可刺入关节腔,以向下及向中心45°线为最佳。
(2)、髌旁入路:屈膝90°悬小腿位,经髌韧带的两侧紧贴髌骨下方向后进针。
四、腕关节穿刺:(1)、桡背侧入路:哇关节稍微掌屈并尺倾,自拇長肌腱与食指固有伸肌腱之间,或桡骨茎突远端“鼻烟窝”处垂直刺入。
内桡动脉行经桡骨茎突远方,故最好不采用“鼻烟窝”处穿刺,以免损伤血管。
(2)、尺侧入路:穿刺针在尺骨茎突侧面下方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垂直刺入。
五、髋关节穿刺:(1)、前侧入路: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并稍微外旋,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下2cm,触及股动脉搏动后,在外侧1cm处垂直刺入可达股骨头,稍后退针即可抽出关节液,或者在股动脉搏动点的外侧3cm处,约在大转子的上缘水平,向后内测倾斜60°进针,当有明显突破感时即进入关节腔。
关节腔穿刺术关节是骨骼系统中骨与骨之间的功能性联接。
关节软骨的主要功能是:1)承受力学负荷,使关节负荷扩散到一个较大的区域,以减少接触力。
2)润滑作用,使对侧关节面相对运动时的磨擦力和磨损减低到最小程度。
关节面与滑膜围成的间隙称为关节腔。
滑膜衬于纤维囊的内面紧贴关节软骨边缘,滑膜内富有血管、结缔组织和间质上皮,薄而光滑,正常呈粉红色,湿而滑润。
滑膜上有一些绒毛,皱襞突出于关节腔中。
滑膜内丰富的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可分泌滑膜液。
滑膜有两种细胞,一种有吞噬作用,另一种有分泌作用,分泌透明质酸和蛋白质的聚合物。
滑膜的血管网及淋巴网靠近关节腔,内有滑膜液、滑膜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粘性蛋白液、粘稠和微碱性的液体及少量单核、淋巴、巨噬细胞。
滑膜覆盖关节软骨、关节盘等结构,并成关节运动表面的滑润剂。
当外伤、感染、代谢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滑膜时使之化学组成,细胞成份发生改变,影响滑膜液的扩散和交换,形成关节腔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积液。
行关节腔穿刺术(cavity puncture)可抽取积液进行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一、适应证(一)诊断性穿刺四肢关节腔内积液,积血或积脓,须行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培养、化验等检查以助诊断。
(二)治疗性穿刺抽出关节腔内积液,以达减压,抽液后关节腔内注入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特殊检查穿刺关节腔内注入空气或造影剂,行关节造影术,以了解关节内的变化,尤其对了解半月板的变化更为重要。
二、禁忌证(一)血友病(二)穿刺部位有感染(三)尚未控制的糖尿病三、术前准备(一)器材准备1.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2.无菌关节穿刺包内有6号(23G)、7号(22G)、8号(23G)穿刺针头和6号注射针头、5ml 和20ml注射器、洞巾、纱布。
3.其它用物消毒液、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按需要准备标本瓶、培养瓶或注射药物、绷带。
(二)患者准备1.向患者做好解释,消除顾虑,取得合作。
(三)操作方法(1)一切器械、药品及操作,皆应严格无菌,以免关节腔感染。
膝关节腔穿刺术简介膝关节腔穿刺术(knee joint cavity paracentesis)常用于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性质,或抽液后向关节腔内注药。
方法 1.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两下肢伸直。
2.穿刺部位按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医师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3.用7—9号注射针头,一般于髌骨外上方,由股四头肌腱外侧向内下刺入关节囊;或于髌骨下方,由髌韧带旁向后穿刺达关节囊。
4.抽液完毕后,如需注入药物,则应另换无菌注射器。
5.术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再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穿刺器械及手术操作均需严格消毒,以防无菌的关节腔渗液发生继发感染。
2.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关节软骨。
3.如关节腔积液过多,于抽吸后应适当加压固定。
膝关节穿刺进针部位髌骨外上缘穿刺法:定位:髌骨外上缘处与股外侧肌交界处。
按压股外侧肌下凹陷处,贴指甲刺入0.5-1cm,有落空感即可。
优点:神经分布少,感觉不敏感,组织薄,手感好。
患者容易配合。
关节内滑膜少,不容易引起疼痛。
穿刺部位组织少,针头易达到关节腔。
靠近髌上囊,可以将髌上囊的液体往下挤,从而抽液比较彻底,而且针头向上移动可以直接抽取髌上囊的液体。
髌骨外下缘(外侧膝眼)穿刺法定位:屈膝90度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1cm处(外侧膝眼,可看到一小凹陷)。
方法:用指甲定为好后,消毒患处,10号针头与胫骨平台平行,向内呈45度角,穿刺进入,针头完全刺入即可。
优点:比较好定位,关节注射后患者无疼痛。
患者容易配合。
注射透明质酸钠采用经髌股关节侧方关节腔内注射,可避免药物注入髌下脂肪垫造成疼痛和影响药物功效从髌骨外上方进针,也可以从内侧缘间隙进针,感觉效果也不错。
如果滑膜增生严重,髌下脂肪垫太厚的话,就不容易进针了,反而容易反复刺激滑膜和脂肪垫引起疼痛。
病人座位,下垂双膝。
以髌骨中心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其第一和第二象限,各做45度的平分角,该平分线与髌骨外缘的交点,即是进针点. 常规膝关节穿刺部位: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髌骨上缘与髌骨内外侧缘的交点为两点,斜向髌股关节中心,以45°角穿刺。
刺方法体位:仰卧位,全身肌肉放松。
关节:伸直位或微曲进针点:–内、外侧膝眼处–内、外髌上角–内、外侧髌骨(优选)常规膝关节穿刺部位: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髌骨上缘与髌骨内外侧缘的交点为两点,斜向髌股关节中心,以45°角穿刺。
膝关节微屈30°左右,从髌骨下方的髌韧带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垂直进针。
髌骨外上缘穿刺法:1 定位:髌骨外上缘处与股外侧肌交界处。
按压股外侧肌下凹陷处,贴指甲刺入0.5-1cm,有落空感即可。
2 优点:神经分布少,感觉不敏感,组织薄,手感好。
患者容易配合。
关节内滑膜少,不容易引起疼痛。
穿刺部位组织少,针头易达到关节腔。
靠近髌上囊,可以将髌上囊的液体往下挤,从而抽液比较彻底,而且针头向上移动可以直接抽取髌上囊的液体髌骨外下缘(外侧膝眼)穿刺法:1 定位:屈膝90度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1cm处(外侧膝眼,可看到一小凹陷)。
2 方法:用指甲定为好后,消毒患处,10号针头与胫骨平台平行,向内呈45度角,穿刺进入,针头完全刺入即可。
3 优点:比较好定位,关节注射后患者无疼痛。
患者容易配合。
改进的穿刺途径的定位及穿刺方法:定位:将髌骨内缘分为3份,其中下1/3交界处向后0.5厘米即为进针点。
当膝关节无肿胀时,此穿刺点正在股内侧肌下端凹陷近髌骨内缘处。
方法:穿刺时膝关节伸直位,股四头肌放松,针尖朝向外后上方,与冠状面成20~30~角,与水平面成10—15~角,经皮肤、皮下、髌内侧支持带、关节囊即进入关节腔。
优点:1 .体表解剖标志明显,定位准确,当膝关节无肿胀或肿胀较轻时,伸直位下髌骨内缘及膝内侧的凹陷不需触摸,肉眼即能看清,穿刺点定位容易。
当膝关节肿胀时,髌骨内缘仍容易辨认,其中下1/3交界处定位准确、方便。
2 .经过组织少而薄,损伤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传统膝关节穿刺途径,内上、外上方穿刺时要分别经过肥厚的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内下、外下方需经过髌下脂肪垫,穿刺途径深,角度和方向不易准确掌握,不易一次穿入关节腔,可导致股内、外侧肌和脂肪垫的损伤,髌下脂肪垫损伤是膝痛的原因之一。
附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可引起关节积液,常需作关节穿刺抽液,以便确诊,必要时可进行关节冲洗并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如关节积液已为脓性,则需作关节切开引流术。
一、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
2.防止损伤重要组织。
关节穿刺切开的方向和部位,应从关节最表浅而直接的径线进入,较晚抽出积液,又利于引流。
3.穿刺时宜用稍粗的针头,便于抽液和冲洗。
4.切开后应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用肠线将关节滑膜与皮肤缝合数针,以利引流。
5.术后用夹板,石膏托或皮肤牵引,保持关节于功能位,待感染控制后,开始关节活动,以防关节粘连僵硬。
二、麻醉1.关节穿刺前用小针头在进针处皮内至关节囊注射1%奴夫卡因3~5毫升。
2.关节切开引流的麻醉方法应根据病情,不同关节及引流范围而定。
下肢关节切开一般可用腰麻;上肢关节切开可用臂丛麻醉,必要时可用全麻。
三、肩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一)穿刺常由关节的前方、喙突的下外(三角肌前缘处)垂直向后穿刺(图3-199)。
(二)切开引流常用前切口,即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作长约5厘米的弧形切口,切开关节囊,用橡皮条引流。
后切口(图3-200)可由肩胛冈外侧基部向下外作长约4~5厘米的切口,分开三角肌,外旋上臂,于冈下肌与小园肌之间,肱骨大结节内侧,切开关节囊放入橡皮条引流,注意切口不可过下,以免损伤腋神经。
图3-199 肩关节穿刺图3-200 肩关节后切口引流四、肘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术(一)穿刺屈肘90度,在关节后方尺骨鹰咀突桡侧,桡骨头与肱骨外髁之间进针(图3-201-1)。
(二)切开引流以上述穿刺点为中心,在关节近伸直位,作长约4厘米的纵切口,切开关节囊放入橡皮条引流(图3-201-2)。
(1)肘关节穿刺(2)肘关节后路切开引流图3-201 肘关节穿刺及切开引流五、腕关节穿刺及关节引流术(一)穿刺在腕背伸拇长肌腱与固有示指肌腱之间,腕关节间隙处进针,亦可由尺侧向横的方向进针(图3-202)。
髋、膝、踝、肩、肘、腕关节穿刺图文详解一、髋关节穿刺术(一)大转子尖端进针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
在股骨大转子尖上方为穿刺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长穿刺针刺入,并徐徐沿股骨颈上缘骨面向上方髋臼进入,至髋臼关节囊外,回抽无回血后,即可注射少量药液;再继续进针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
(二)前路进针法患者仰卧位,在腹股沟韧带下2cm与股动脉外侧2cm的交点处为进针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垂直进针达骨面后,稍退针,此时针尖在关节腔内。
(三)后路进针法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
于大粗隆中点与髂后下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进针点。
用7号针头垂直或稍向上刺入,至骨面后稍退针,此时针尖在关节腔内。
二、膝关节穿刺法(一)膝眼穿刺法:患者仰卧屈膝45度,确定髌骨下外、内侧缘凹陷处。
皮肤常规消毒,作局麻皮丘,用3cm长、7号短针,连接含有3ml空气的注射器。
于凹陷处刺入2~2.5cm,注气无阻力,即可注入药3~5ml。
膝关节积液患者可将关节液抽出,当抽尽后,回注药物适量。
(二)上方穿刺法: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以膑骨上缘的水平线与膑骨外缘(或内缘)的垂线的交点为进针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自穿刺点向内下方(或外下方)刺入关节腔。
回抽无积液后注药5ml。
如果有关节积液,则应将积液抽尽,然后注入适量的药物。
三、踝关节穿刺法(一)踝关节腔前侧进针法:解溪穴进针点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或正坐,在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令患者翘拇趾时拇趾长伸肌腱明显隆起,在拇趾长伸肌腱外侧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为进针点。
皮肤常规消毒,用5 号针头直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针体通过拇趾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针尖正对足背动静脉的主干及腓深神经的足背支。
回抽无血注药3ml,然后用拖曳注药法退针。
必要时可继续进针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内。
若关节内有积液,可用空针管抽液,然后注入适量的药液。
二)踝关节腔外侧进针法:昆仑穴进针点操作方法:患者正坐或仰卧,在外踝后方,当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为进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