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部分
- 格式:pdf
- 大小:162.67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美术基本知识点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文化修养的学科,它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情趣。
以下是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点:一、色彩:了解色彩的分类和运用。
可以通过混合颜料、利用色带进行色彩的调配和搭配。
1.基本色彩:红、黄、蓝是三原色。
它们相互混合可以生成其他的颜色。
2.二次色:橙、绿、紫是与三原色相邻的二次色。
3.中间色:通过原色和二次色的混合可以生成的颜色。
4.冷暖色彩:冷色调的颜色给人以寒冷、悲伤或安静的感觉,如蓝色和绿色;暖色调的颜色给人以温暖、愉悦或活跃的感觉,如红色和黄色。
5.色彩对比:通过对比色彩的亮度、饱和度和冷暖色彩的搭配,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二、造型:了解形状和空间的表现方法。
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来构图。
1.平面造型:利用线条、形状、纹理等表现画面的形态。
2.立体造型:用于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形态和体积。
可以通过阴影、透视和投射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三、材料和工具:了解绘画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学习使用它们制作艺术作品。
1.绘画工具:铅笔、钢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粉笔等。
2.绘画材料:纸张、画布、颜料、颜料盘、颜料刷等。
3.手绘技巧: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察力。
四、艺术常识:了解一些著名画家和艺术作品,以及绘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著名画家:如莫奈、梵高、毕加索等。
2.著名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星夜》等。
3.绘画流派和风格:如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
4.绘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绘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五、创作:通过创作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静物观察: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练习用铅笔或彩色铅笔进行准确的绘画。
2.风景画创作:通过观察风景,学习用颜色和线条表现不同季节和气候的特点。
3.人物形象创作: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形象,练习绘制人物的头部、身体和动作。
美术基础知识1、素描是美术中基础的造型艺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叫结构素描。
一类是着重用光线明暗来表现物象叫明暗素描。
2、素描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3、几何体写生的基本要素:三大面、五大调子。
三大面从色调块面的转换层次上看是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子是把物体的明暗关系归纳为五种基本调子,即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投影。
(出题:画一几何体能标出五大调子), 4、透视中的名词: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点视点:即作画者眼睛所处位置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也就是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侧逐渐消失的地方。
5、我们学习两种透视规律,分别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叫主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叫余点。
6、我们以正六面体为例,只要六面体中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其他面则逐渐向主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平行透视,它有一个消失点,也叫一点透视,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最少可以看见一个面。
平行透视举例:路两边的树越来越小。
7、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8、透视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出题):1、掌握两种透视的基本规律2、给出一种现象能判断是什么透视现象3、能画出各种物体的平行、成角透视图暗面 亮面明暗交界线 灰面投影 亮面 灰面暗面 明暗交界线 投影平行透视图画法:1、确定消失点;2、画出与视角平行的面;3、面上各点与消失点连线;4、线上截取透视面;5、形象地画出物体。
成交透视图画法:1、确定两个消失点;2、画出冲着你的物体上的边;3、边上两点分别与两消失点连线;4、分别截取两个透视面;5、形象地画出物体。
9、构图有三角形构图(重点)、圆形构图、S形构图等。
(出题):1、给出一些东西可以完成特定形式的构图。
如:一个酒瓶、两个梨和一个苹果的构图。
美术基础知识1、素描是美术中基础的造型艺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叫结构素描。
一类是着重用光线明暗来表现物象叫明暗素描。
2、素描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3、几何体写生的基本要素:三大面、五大调子。
三大面从色调块面的转换层次上看是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子是把物体的明暗关系归纳为五种基本调子,即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投影。
(出题:画一几何体能标出五大调子)明暗交界线亮面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投影投影暗面灰面4、透视中的名词: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点视点:即作画者眼睛所处位置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也就是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消逝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侧逐渐消逝的中央。
5、我们研究两种透视规律,划分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逝点,叫主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逝点,叫余点。
6、我们以正六面体为例,只要六面体中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其他面则逐渐向主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平行透视,它有一个消失点,也叫一点透视,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最少可以看见一个面。
平行透视举例:路双方的树愈来愈小。
7、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逝点。
8、透视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出题):1、掌握两种透视的基本规律2、给出一种征象能判别是甚么透视征象3、能画出各种物体的平行、成角透视图12平行透视图画法:1、确定消逝点;2、画出与视角平行的面;3、面上各点与消逝点连线;4、线上截取透视面;5、形象地画出物体。
成交透视图画法:1、确定两个消逝点;2、画出冲着你的物体上的边;3、边上两点划分与两消逝点连线;4、划分截取两个透视面;5、形象地画出物体。
9、构图有三角形构图(重点)、圆形构图、S形构图等。
(出题):1、给出一些工具能够完成特定形式的构图。
如:一个酒瓶、两个梨和一个苹果的构图。
美术概论一、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瞬间性。
(一)造型性是美术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具有一种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二)视觉性是就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美术的创造和欣赏都必须通过视觉来进行。
(三)空间性和瞬间性是美术的存在方式和普遍的存在状态。
二、美术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在美术的三大功能中,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美术的教育功能是指人美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激发效能,启发欣赏着的感知意识和情感活动,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下,思想上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促使观赏者在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他们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从伦理意义上提高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层次,从而达到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目的.三、美术门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
(四大类)根据视觉形式和形态的不同,美术可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一)具象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形象基本上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较为客观的反应(二)意象美术是艺术家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人的情感、主观感受、幻想、梦境等的再现,创作出发点不再是为了较为客观的再现现实.(三)抽象美术是指没有具体形象的表现,主要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艺术家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
根据功能不同,美术分为纯美术(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和实用美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和设计等)。
(一)绘画从使用工具和技法划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素描等。
从题材内容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从画画形式分:岩画、笔画、单幅画、连环画、组画、架上画等。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1)直观性。
绘画属于空间视觉造型艺术,直观形象是绘画的典型特征。
(2)形式感。
绘画的主要造型语言是线条、色彩与构图。
线条构成绘画艺术的基本风格,色彩也是=重要元素之一,构图是画家对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上的安排和组织。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科版三年级下册》中涉及的美术知识点的汇总:
1. 色彩
- 基本颜色:红、黄、蓝。
- 搭配色彩:红黄、红蓝、黄蓝。
- 调色:将基本颜色混合调配出其他颜色。
2. 素描
- 简单轮廓:画出简单形状的轮廓线。
- 素描的分类:草图、斜线素描、轮廓线素描。
- 自由绘画: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3. 创意构图
- 图形排列:图形可以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组合。
- 探索新构图:通过尝试不同的图形排列,发现新的构图方式。
4. 剪纸
- 剪纸技巧:折纸、剪纸、开窗、贴画、点染。
- 剪纸艺术品欣赏:研究欣赏剪纸艺术品,理解其造型和意义。
5. 绚丽水彩绘画
- 画笔技巧:绘制直线、曲线、植物、动物等。
- 水彩绘画的基本原理:掌握颜色混合和水彩的涂抹方式。
- 绘制水彩作品:用水彩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以上只是《科版三年级下册》中一部分涉及的美术知识点,请
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和理解。
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
三年级美术色彩知识点总结色彩对于美术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作品增添生气和活力,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基础的色彩知识,包括主要的颜色和它们的搭配,以及一些简单的色彩理论。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三年级美术课上的色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基本的颜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颜色。
通常我们所说的基本颜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它们是三原色,是其他颜色的基础。
红色、黄色和蓝色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颜色,也是美术创作中最基础的颜色。
2. 次要的颜色除了三原色,还有三种次要的颜色,它们是橙色、绿色和紫色。
这些颜色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混合而成,绿色是由黄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
次要颜色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颜色,通过混合三原色,可以得到更多的颜色选择。
3. 色彩搭配在美术创作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颜色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暖色调的颜色搭配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和舒适,而冷色调的颜色搭配可以让人感到清新和宁静。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色彩的搭配,通过画画和涂色来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所带来的效果。
4. 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红色通常被认为是激情和热情的颜色,而蓝色则是冷静和安静的颜色。
通过不同颜色的运用,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情感表达,激发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
5. 色彩的运用除了了解颜色的基本知识外,三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色彩。
在绘画、手工制作和涂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如何正确地使用颜料和颜色。
他们可以通过混合颜料来得到想要的颜色,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笔触和涂抹方式来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总结通过学习上述的色彩知识点,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步掌握一些基础的美术色彩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来了解色彩的魅力,并在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小学中段美术基础知识⒈三原色是红、黄、蓝。
三间色是橙、绿、紫。
⒉大与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看出来的。
⒊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4.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分为五种:焦、浓、重、淡、清。
5.一个图形向左右、上下重复有规律地排列,就会形成一个图案。
6.优美的曲线条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挺拔的直线条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
7.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称与均衡的形式处处可见,对称与均衡往往给人以庄重、严肃,整齐平稳的感觉。
8.中心线两边或中心点周围的图形、色彩相同就称为对称;中心线两边的图形、色彩虽不相同,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就称为均衡。
9.色彩会使人产生冷暖的联想。
红、橙、黄使人联想到火焰和太阳等热烈温暖的物象,而蓝、绿、紫色又会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水、冰雪这些宁静、寒冷的场面。
10.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
平等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11.节奏原是音乐术语,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
节奏同样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画面中两种或多种不同要素重复出现就产生了节奏感。
如曲与直、大与小、粗与细、疏与密、长与短等。
12.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13.校徽设计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校徽设计既要简洁,又要把所设计学校的特色表现出来。
14.邮票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邮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邮票上表现的人、物、事,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诸方面。
因此邮票被称作是“国家的名片”。
15.邮票由图案、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国家组成;外形边缘还有整齐的齿孔。
16.邮票的种类有三种:纪念邮票、普通邮票、特种邮票。
美术基础-色彩教程什么是互补色、邻近色与同类色?颜色之间的互补关系(对比关系)与邻近关系是学习色彩的又一重要问题。
色彩学上称间色与三原色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
意思是指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足三原色成分。
例如,绿色是由黄加蓝而成,红色则是绿的互补色,橙色是由红加黄而成,蓝色则补足了三原色;紫色是由红加蓝而成,黄色则是紫的互补色。
如果将互补色并列在一起,则互补的两种颜色对比最强烈、最醒目、最鲜明: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是三对最基本的互补色。
在色轮中颜色相对应的颜色是互补色,它们之间的色彩对比最强烈。
而邻近色则正好相反,邻近色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朱红与桔黄,朱红以红为主,里面略有少量黄色;桔黄以黄为主,里面有少许红色,虽然它们在色相上有很大差别,但在视觉上却比较接近。
在色轮中,凡在6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邻近色的范围。
同类色则比邻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
例如,红颜色中有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等种类,黄颜色中又有深黄、土黄、中黄、桔黄、淡黄、柠檬黄等等区别。
这些同类色变化多样,千姿百态,在色彩训练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需要调配出更多、更丰富的同类色,那我们的色彩表现力就会越来越强。
如果你能热练地区别和调配出几十种不同的绿色,那么在风景写生时你就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大自然中不同绿色的变化,而不会只用一种单调的绿色去画。
表现其它物体也是如此。
—个人掌握的词汇越多、越丰富,那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强、越精彩,绘画也是同样。
所以熟练地掌握同类色的变化,并能随心所欲地调配出来,对于丰富我们的色彩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
黑、白、灰色我们曾经说过,无彩色的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的价值。
黑色与白色时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
太极图案就是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
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似乎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总结美术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小学阶段,良好的美术基础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小学美术的基础知识,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孩子的美术学习。
一、线条的表现力线条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之一,它能够表达出形状、轮廓和质感等信息。
在小学美术学习中,我们要教会孩子画直线、曲线、斜线等基本线条,并引导他们学会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特征和表面纹理。
孩子们可以通过模仿自然中的线条、观察实物的线条特点,来提高他们的线条表现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类型创作,如粗线条和细线条的搭配运用,以及直线和曲线的结合运用。
二、色彩的运用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具吸引力和表现力的部分之一。
在小学美术学习中,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主要的颜色,如红、黄、蓝,并教会他们发现色彩的阴影、亮度和对比等特性。
孩子们可以通过色彩盘等工具来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如如何调配颜色、如何调节亮度和饱和度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色彩的实践活动,如色彩混合、颜料的运用等,帮助他们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
三、造型的认识造型是美术表达中对物体形状的描绘和表现。
在小学美术学习中,我们要培养孩子观察和感知事物形状的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物体的三维形态和透视关系。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实物、感受事物的质感和形状等来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
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使用不同的画笔和绘画材料,如铅笔、水彩等,以及不同的制图方法,如透视绘画和立体绘画等,来培养他们的造型技巧。
四、创意的发挥创意是美术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小学美术学习中,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作素材和刺激,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和情感。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创意。
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帮助他们发现并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和兴趣。
小学美术三年级教材分析一、教材的概况小学美术三年级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条造型、色彩、版画和手工制作等方面,共分为八个单元。
由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现代教育的趋势,教材的内容重点放在了生活实践和创造性方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的分析1. 线条造型线条造型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也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核心之一。
教材围绕着线条造型的基础知识和技法进行讲解,如线条的种类、长度、方向、厚薄、曲直等等,同时还包括了动植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动态表现等方面。
此外,教材还通过分析不同艺术家的画作,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2. 色彩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
教材从颜色的基本属性出发,如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进行讲解,并且通过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展示颜色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在研究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色彩的美妙与魅力。
此外,教材还包括了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加生动、丰富的美术作品。
3. 版画版画是小学美术课程中比较新的内容,但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材从版画的基本原理、历史、分类等方面进行讲解,同时还介绍了版画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同时,创造出更加具有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4.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教材中,手工制作分为纸工和织物制作两个单元。
教材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加工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材料的用途和价值,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三、教材的优缺点优点:小学美术三年级教材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生活实践和创造性方面的内容,注重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也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基础知识部分)一、色彩基础知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1.太阳的标准色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其中蓝介于青、紫之间,所以又称为六个标准色。
其中(红、黄、蓝)被称为三原色。
2.三间色:橙、绿、紫。
3.色彩的三要素(基本属性):纯度、明度、色相。
4.色彩的冷暖倾向称(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5.色相:物质色彩有红、橙、黄、绿、青、紫的差别称为色相的差别,如同人的相貌的差别。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倾向性,是色彩彼此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例如:暖色:红、橙、黄;冷色:蓝、绿、紫。
)6.色素:指构成物体色彩的物质。
7.纯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也指色彩的饱和度,又叫色度。
8.明度:指色彩明暗、深浅的程度,也称色阶。
(白色,黄色)这种属于明度较高的颜色,(黑色、蓝色、紫色)属于明度较低的颜色。
9.明度推移:是指颜色有白色过渡到黑色的过程,因为白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黑色是明度最低的颜色。
10.冷色:沉静、清爽、深远、向后退。
11.暖色:热烈、温暖、醒目、向前进。
12.色调:画面各部分的色彩有某种共同的因素,可以组成一个统一的色调。
一幅画如果没有统一的色调、色彩,杂乱无章,就难以表现出画面的统一的情调和主题。
13.色彩的倾向性:在十二色中,由红紫到黄绿都是热色,又称为暖色,以橙为最暖。
由青绿到青紫都是冷色,以青为最冷。
紫色和绿色都有冷暖的成分,又称为“温色”。
黑、白、灰、金、银色没有色彩的倾向性,为中性色。
14.色彩调法(国画颜料例子):藤黄+花青=绿、胭脂+花青=紫、藤黄+朱膘=橙色。
15.同种色配置是用同一种颜色,以其深浅不同组成的色彩关系。
16.类似色配置是以一种原色含有这种原色成分的间色互相构成的色彩关系。
17.对比色配置是指不含有同一种颜色成分的色之间的配置,一个原色同另外两个原色相加形成的间色成为对比色。
了解互补色、色相环等。
二.素描基础知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1.素描: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作素描。
即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以单一色彩的线、和块、面、准确地描绘客观物象特征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艺术价值。
素描造型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平面的物质(如纸张、墙壁等等)上表现和刻画形象的能力,任何绘画形式都体现这一能力、所以素描造型能力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
素描具备了自然规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
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2.素描的分类①从其目的和功能上,一般可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
②从表现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③从使用工具上,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等等。
④从作画时间概念上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等。
⑤从绘画传统的角度说,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一般称之为"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两种。
3.常用的素描用语明度:指色彩明暗、深浅的程度,也称色阶。
明度推移:是指颜色有白色过渡到黑色的过程,因为白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黑色是明度最低的颜色。
比例:一部分跟另一部分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构图:各部分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立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明暗交界线:亮面与暗面的一条交界线(根据物体的结构不同,有时不一定是一条线。
或是一个面)一般在明暗交界线的地方颜色最重。
4.素描是绘画的一种造型手段和形式,是以单一色彩的线和块、面、准确地描绘客观物象特征的一种绘画形式。
5.素描表现方法:①用线条的表现方法:结构素描;线是素描的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手段。
注意线条的刚柔、虚实、疏密、宽窄、长短、浓淡、曲直、主次等。
②用明暗光影的表现方法:调子素描;明暗光影的运用③用线和面结合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法;要充分发挥线与面独具表现力。
6.素描表现的诸要素:结构、形体、比例、明暗、线条、空间、透视、构图等。
7.光的特点与物体的明暗关系掌握高光、受光面、背光面、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
分析:高光>亮灰>反光>暗灰>明暗交界线8.透视原理透视法又称远近法,常见的焦点透视有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
9.素描的构图步骤:(湘教材八年级下第一课)(1)定位确定基本比例(2)画出基本形体(3)画大体明暗关系(注意高光与反光)(4)完成图形。
10、素描的具体步骤有:1.经营构图,确定轮廓:2、深入刻画、塑造形象:3、调整统一,完美画面:三.中国画的基础知识1.国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2.中国画的用笔十分丰富。
中锋、侧峰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
3.干湿变化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
笔中含水的多少决定墨的干、湿。
干、湿变化可以更好的表现物象的特点,增强笔墨的表现力,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4.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毛笔为工具,用墨线勾勒对象。
白描中的线条有其丰富的表现力,线条有粗细、长短变化,感觉上有滑润、流畅、干涩之别,具有生动的艺术效果。
5.浓破淡、淡破浓:运用宣纸独特的渗化性,在淡漠上加画浓墨或在浓墨上冲以淡漠,均可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
控制水分是泼墨的关键。
浓破淡时,要控制好墨色变化和干湿程度。
淡破浓时,淡墨笔含水要多,否则难以冲开浓墨。
6.五墨六彩: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水墨画的色彩层次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画技法名7.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1)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白描法、勾填法、勾染法。
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泼墨法。
(2)山水画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3)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工笔、写意。
8.国画用墨的方法:(主要有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
“古人墨法,妙于用水。
”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破墨法:运用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画面。
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
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浓墨法。
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
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
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
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
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泼墨法:(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
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
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冲墨法:(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复习题一、空题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2、绘画的种类名称很多,以绘画的工具、材料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水粉、水彩、素描等。
3、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纯度。
5、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10、写生过程大致可分为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
11、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明部、半明部、明暗交界面、投影、反光五个受光不同的面,总称为明暗五调子。
1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13、中国传统刺绣品种很多,其中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称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绣。
14、欧洲历代油画名作中,<<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拾穗>>的作者是米勒,<<日出、印象>>的作者是莫奈,<<向日葵>>的作者是凡高。
15、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16、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二、简答题1、什么是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里,中国画自成体系。
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以勾、勒、皴、擦、点、染等技法作画,以线造型为主的画种。
·2、什么是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
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4、什么是美术语言?答: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5、什么是透视?·透视是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
它是观察、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
·6、什么是素描?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
(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
)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
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7、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
平面构成通过对抽象造型因素(点、线、面)的研究,通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进行平面视觉语言的训练,将几个以上单元中心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