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五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14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学目标】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难点】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
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教师: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请猜一猜为何失败了?教师: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也。
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课讲授〉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基本概念了解:1.什么是发展P47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说明:发展不是事物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也不是事物的重复变化。
比如:人类交通工具的革新。
2、什么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3.什么是旧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案)-【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五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探究顺境与逆境对人生的影响;2.深入理解顺境与逆境的本质,以及如何应对顺境和逆境;3.发现人生的意义所在,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2.顺境与逆境对人生的影响;3.应对顺境和逆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和未来的变化与未知性;2.探讨人生的意义所在。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及流程1.引入1.1 播放一段视频《世界地图》,让学生回顾历史上人类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地区的变化。
1.2 自由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知识讲解2.1 知识点一:人类社会的变化与不确定性2.2 知识点二:顺境与逆境对人生的影响2.3 知识点三:应对顺境和逆境的方法3.案例讨论3.1 分组讨论:就给定的案例进行讨论,包括顺境和逆境,探究不同的因素对于人们处在顺境和逆境时的情感变化和行为表现。
3.2 总结分析:介绍每组的讨论结果,分析不同的反应行为对人生的影响。
4.结语4.1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人生遇到逆境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4.2 激发学生的思想,发现人生的意义所在。
六、板书设计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顺境与逆境对人生的影响应对顺境和逆境的方法七、心得体会学习理解世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这个有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不太确定。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的研究对象。
3.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和作用2. 哲学的基本问题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的定义和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哲学流派,认识到哲学的多样性。
2.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哲学流派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的哲学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哲学流派。
2. 讲解: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定义和价值,认识到人生观的重要性。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案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学目标】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难点】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
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录像: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教师: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请猜一猜为何失败了?教师: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也。
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课讲授〉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基本概念了解:1.什么是发展P47 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说明:发展不是事物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也不是事物的重复变化。
比如:人类交通工具的革新。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一)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了解哲学的定义和起源1.2 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1.3 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使学生认识到哲学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和起源:解释哲学的概念,介绍哲学的历史发展。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探讨哲学对人生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哲学的指导作用:讨论哲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引导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二)第二章:人生的意义与目标2.1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目标2.2 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2.3 分析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
教学内容: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探讨人生为何重要,人生有哪些目标。
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介绍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观点和解释。
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分析个人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生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介绍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观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三)第三章:道德与伦理3.1 理解道德和伦理的概念3.2 探讨道德和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3.3 分析道德和伦理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和伦理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了解道德和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世界观1. 学习目标: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2. 教学内容:哲学与世界观的定义与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4. 教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世界观的定义和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案例分析:提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哲学思维能力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个人世界观的短文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哲学与世界观的理解和哲学思维能力第二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 学习目标: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概念探讨人生意义的多种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2. 教学内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定义与关系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观点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的确定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概念,介绍不同哲学流派观点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人生价值取向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讲解:详细讲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概念,阐述不同哲学流派观点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人生价值取向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的短文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和人生价值取向的确定能力第三章:道德与伦理1. 学习目标:理解道德与伦理的概念与区别掌握常见的道德伦理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素养2. 教学内容:道德与伦理的定义与区别常见的道德伦理原则介绍道德伦理素养的培养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与伦理的概念与区别,介绍道德伦理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素养4. 教学活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伦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详细讲解道德与伦理的概念与区别,阐述道德伦理原则案例分析:提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道德伦理素养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道德伦理原则的应用短文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道德与伦理的理解和道德伦理素养第四章:自由与责任1. 学习目标:理解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探讨自由与责任的平衡培养学生的自由与责任感2. 教学内容:自由与责任的定义与关系自由与责任平衡的重要性自由与责任感培养的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由与责任的定义与关系,阐述自由与责任平衡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责任的平衡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讲解:详细讲解自由与责任的定义与关系,阐述自由与责任平衡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实现自由与责任的平衡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在特定情境下实现自由与责任的平衡的短文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自由与责任的理解和自由与责任感的培养情况第五章:个人与社会1. 学习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掌握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定义与相互关系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个人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法3.第六章: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1. 学习目标:理解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探讨自我实现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2. 教学内容: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定义与关系影响个人成长的因素实现自我目标的方法和策略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介绍自我实现的途径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的过程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制定个人成长计划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的意义讲解:详细讲解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关系,阐述影响个人成长的因素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的过程自我反思: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制定个人成长计划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个人成长计划的短文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理解和制定成长计划的能力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沟通1. 学习目标: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团队协作的策略与技巧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介绍有效沟通的技巧角色扮演法: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协作的策略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的意义讲解:详细讲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阐述有效沟通的技巧角色扮演: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协作的策略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有效沟通的短文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人际关系与沟通的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第八章:面对挫折与逆境1. 学习目标:理解挫折与逆境的普遍性学会应对挫折与逆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2. 教学内容:挫折与逆境的定义与普遍性应对挫折与逆境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心理韧性的方法与策略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挫折与逆境的普遍性,介绍应对挫折与逆境的方法心理咨询法: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心理韧性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挫折与逆境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讲解:详细讲解挫折与逆境的普遍性,阐述应对挫折与逆境的方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心理韧性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应对挫折与逆境的短文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面对挫折与逆境的理解和心理韧性培养的情况第九章:职业生涯规划1. 学习目标: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会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2.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与重要性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职业发展策略与技巧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介绍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职业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职业发展过程自我评估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讲解:详细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案例分析:分析成功职业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职业发展过程自我评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学习目标: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环境保护的定义与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实践环保行动和可持续发展策略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环保项目,增强环保意识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行动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现实影响讲解:详细讲解环境保护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环保项目,了解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行动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个人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计划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以及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第十一章: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1. 学习目标: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文化多样性的定义与价值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原则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化多样性的定义与价值,介绍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原则角色扮演法: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跨文化交流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文化多样性的定义与价值,阐述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原则角色扮演: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跨文化交流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跨文化交流的体验报告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的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第十二章:法律意识与公民责任1. 学习目标: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学会遵守法律和履行公民责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原则与重要性遵守法律和履行公民责任的方法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途径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原则,介绍遵守法律和履行公民责任的方法模拟法庭法: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学生依法行事的意识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如何履行公民责任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society中的作用讲解: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原则,阐述遵守法律和履行公民责任的方法模拟法庭: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学生依法行事的意识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如何履行公民责任5. 作业与评估: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公民责任的短文评估: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其对法律意识与公民责任的理解以及履行公民责任的情况第十三章:财富观与消费伦理1. 学习目标:理解财富观的多样性掌握理性消费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正确财富观和消费伦理2. 教学内容:财富观的定义与多样性理性消费的原则与方法正确财富观和消费伦理的培养策略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富观的定义与多样性,介绍理性消费的原则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消费伦理的重要性实践活动法: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理性消费的能力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财富观和消费伦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讲解:详细讲解财富观的定义与多样性,阐述理性消费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消费伦理的重要性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理性消费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哲学与世界观重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题主动创造和谐人生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懂得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思政育人目标:将矛盾作为人生发展的动力,在解决矛盾中不断成长;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中的各种问题,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教学重睚点教学重点:联系的观点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学会和谐共处,创造快乐人生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i井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教学设计第1T>课:课即M玲一考勤(2min)一互动导入(5min)T传授麟口(38min)第2节课:案例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15min)一课堂讨论(10min)一探索训练(IO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让学生登录签到■【学生】使用APP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5min)■【教师】讲解经典案例1996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培尔独自住进一个地下溶洞,开始了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生活。
两千多米深的溶洞里死一般的寂静,刚开始二十天左右,由于寂寞与孤独,蒙培尔曾经感到害怕,怀疑自己能否坚持到底,但后来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每天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看书、写作或看录像片,实验室内还备有一辆健身自行车,一年时间里他共骑了一千六百多公里。
-年后,当他走出溶洞时,脸色苍白,情绪低落,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混乱。
尽管非常渴望热闹,但是他已经丧失了交际能力,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
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蒙培尔才恢复了健康,并告诉人们,溶洞里的经历让他意识三,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人的全部快乐。
■【学生】聆听、思考■【教师】提问,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1)你怎样看待蒙培尔在溶洞中的生活?(2)脱离社会一年后,蒙培尔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蒙培尔从这E解历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对你有怎样的启发?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知识传授新知(38min)一、联系的观点■【教师】讲解联系的观点的相关概念(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师】讲解名人名言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一恩格斯■【学生】聆听、思考■【教师】加深本节谭知识点理解■【教脚】让学生扫码观看教材上的二雄码(详见教材),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引入:■WIX/■【学生】聆听、思考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授课教课时2讲课班级师课题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窘境认知:认识人生不行能是千篇一律的,理解发展的本质和状态,明确用发展看法看问题的重要性。
教课感情态度看法:认识用发展看法看问题的重要性,正确掌握发展的本质和目标状态,加强踊跃进步、谋求人生发展的自觉性。
运用:学会正确划分新事物和往事物,用发展的目光对待人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内容一、用发展的看法对待人生过程安排二、用发展的看法对待顺境窘境教课 1. 发展是行进性与波折性的一致要点 2. 以踊跃的心态对待窘境和挫折教课 1. 顺境、窘境的联系与转变难点 2. 以踊跃的心态对待窘境和挫折教课在教课中,采纳了情境教课、案例剖析、自主研究等方式组织教课,以策略目标导向控制整个任求实行的正确性,配合合作研究,多元评论使整个教课过程环绕要达成的任务,顺序渐进环环相扣。
资源开1、对原教课光盘素材进行再加工,按讲课内容预先做好教课预期成就,使学生在学习前先看到学完本次课后能达成的成就。
发2、自行开发了与本课相对应的教课课件,方便教课,创建情境。
教课过程教课程序学生实时间教师活动及内容安排设计说明活动分派(一)创境激趣学生引入本课的教课内观看创境激趣播放视频《刮目相待》容。
一、用发展的看法对待人生历程(二) 1. 人生不行能是千篇一律的配合教材中“杨东平的事迹” ,剖析理解人生不行能新授课是千篇一律的道理。
过程杨东平——四川省泸州市小蜜蜂家政服务有限企业总经学生理。
1999年10月,杨东平辞去建筑工地的工作,回到泸阅读从事例州创立了泸州市江阳区小蜜蜂家政服务中心。
杨东平看资料到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倡议建设和睦社会,而自己出发理解的工作正好逢迎了这个大环境,于是主动与泸州市各县人生不行区劳动局联系,合作培育大量农民和下岗工人成为保洁能是一成员。
这个行为让杨东平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更多支持,他不变的。
自己也先后获得多次表彰,此刻仍是沪州市的政协委员。
6年的时间,小蜜蜂做成了泸州家政第一名。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教案张艳秋(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历程“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人生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引思明理案例一;展示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图案例二:从手机的发展史看信息交流和沟通技术演进的步伐170多年前,美国人摩尔斯在一次旅欧学习途中,萌发了将电磁学理论用于电报传输的想法,于1844年5月24日发明了“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的电报机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
他疼得只好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道:“沃,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正是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沃特耳里,这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拿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当时他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
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
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1999年手机重量就到了60克以下。
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越来越多。
以前的手机是用来通话的,现在的手机是用来享受的。
今天,手机可以是相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信用卡、电影院……手机带来的不仅仅是通信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发展的实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不能把任何运动、变化都看成是发展。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分析案例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展示,设疑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五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哲学中职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人生观的概念和如何形成人生观。
3.掌握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和形成自我认识的方法。
4.掌握人生目标的概念和如何制定人生目标。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哲学中职?
2.人生观的概念和如何形成人生观。
3.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和形成自我认识的方法。
4.人生目标的概念和如何制定人生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生观的概念和如何形成人生观。
2.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和形成自我认识的方法。
3.人生目标的概念和如何制定人生目标。
四、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提问学生们对“哲学”一词的理解。
并简要介绍哲学的概念和哲学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2.概念解释
接下来,解释“人生观”的概念,和一个人应当如何去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人生观对人们的作用有哪些。
3.自我认识
然后,让学生们探讨一下自我认识的概念和自我认识对人们的重要性。
提供一些方法,如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帮助学生们加深对自我认识的理解。
4.人生目标
向学生们介绍什么是人生目标,为什么需要制定人生目标以及如何制定人生目标。
引
导学生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提供实用方法和案例分析,协助学生们完成自己的人生
目标。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哲学中职、人生观、自我认识和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回答
学生们的问题,解决学生们的疑惑。
六、作业
告知学生们下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布置一些课堂外主题任务,帮助学生继续加强对人
生观、自我认识和人生目标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们通过实践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哲
学思想素养。
七、板书设计
哲学中职
人生观
自我认识
人生目标
八、教学反思
哲学中职是中职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节课则着重介绍了人生观、自我认识
和人生目标。
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讲解、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
有些薄弱,下一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