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尿与无尿
- 格式:ppt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10
患儿少尿与无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正常小儿尿量个体差异较大,并且与液体摄入量、活动量及气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每天尿量少于250ml/m2为少尿(oliguria),或每天排尿量学龄儿童少于4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婴幼儿少于200ml均为少尿。
一昼夜尿量少于30~50ml称为无尿(anuria)。
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面色蜡黄、精神不振、倦怠、嗜睡或烦躁不安,常常有呃逆、厌食、恶心、呕吐等。
2.水中毒症状包括全身软组织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征象。
3.电解质紊乱三高(高血钾、高血镁、高血磷)和三低(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
4.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感染,出血倾向如呕血和便血。
二、护理(一)病情观察1.对排尿及尿性质的观察①收集引起少尿与无尿的有关病史如: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炎、肾衰等。
②观察排尿的形态:包括排尿形式、排尿量、尿液特征。
③观察并记录尿量异常时的伴随症状及程度,如水肿、高血压、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差等。
④查看各项检查数据:常规尿液检查如尿量、次数、颜色、比重、味道;尿显微镜检及生化检查如钠、钾、磷、镁、尿素氮、肌酐;血液常规检查及血液生化包括尿素氮、肌酐、各项电解质、白蛋白等;其他如心电图、肾脏B超、肾活检等。
⑤及时留取尿及其他各种标本,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2.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了解病情动态。
当幼儿脉搏大于120次/分、婴儿脉搏大于130次/分为心率增快;血压以收缩压为标准,当超过该年龄正常值20mmHg则为高血压;体温升高应考虑感染。
生命体征异常时在排除影响因素后,应及时报告医师,并详细记录。
3.危重症状的观察①高血压脑病:当患儿出现剧烈头痛头昏、频繁的喷射性呕吐、眼花、视力模糊、烦躁不安、惊厥甚至昏迷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②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患儿如出现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心脏扩大、肝脏肿大、胸闷、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烦躁哭闹、频繁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应考虑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少尿与无尿的概述及病因
医学诊断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知识。
少尿与无尿的概述
少尿:正常成人24h尿量约为1000~2000ml。
如果24小时尿量400ml或持续每小时17ml,即为少尿;
无尿:指24小时尿量100ml或12小时完全无尿。
少尿与无尿的病因
一.肾前性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重度失水、大出血、肾病综合症和肝肾综合症,大量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和浆膜腔,血容量减少,肾血流减少。
2.心脏排血功能下降,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率失常,心肺复苏后体循环功能不稳定。
血压下降所致的肾血流减少。
3.肾血管病变,肾血管狭窄或炎症,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长期卧床不起的肾动脉栓塞血栓形成;高血压危象,妊高症等引
起肾动脉持续痉挛,肾缺血导致急性肾衰。
二.肾性
1.肾小球病变,重症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和慢性肾炎因严重感染,血压持续增高或肾毒性药物作用引起肾功能急剧恶化。
2.肾小管病变,急性间质性肾炎包括药物性和感染性间质性肾炎;生物毒或重金属及化学毒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严重的肾盂肾炎并发肾乳头坏死。
三.肾后性
1.各种原因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如结石,血凝块,坏死组织阻塞输尿管、膀胱进出口或后尿道。
2.尿路的外压:如肿瘤、腹膜后淋巴瘤、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前列腺肥大。
3.其他:输尿管手术后,结核或溃疡愈合后瘢痕挛缩,肾严重下垂或游走肾所致的肾扭转,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第三节少尿及无尿少尿指成年人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ml/kg)。
无尿指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完全无尿。
【病因与发生机制】尿液的生成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及排泄有关,正常情况下,在原尿量与重吸收之间维持着一定的比例,称为球-管平衡。
通过这种调节每日尿量能够保持在500-2500ml的正常范围,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完整性)和面积、肾小球的内压力以及血浆胶体渗透压。
而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因素包括肾小管功能的完整性,特别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完整性;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以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等。
当上述任何因素发生改变而破坏了球-管平衡,都会产生尿量的异常。
少尿、无尿的原因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3类。
1、肾前性各种肾前因素导致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流经肾小管的原尿量减少,速度减慢,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同时伴有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减多,使肾小管重吸收进一步加强,导致少尿或无尿。
常见于严重脱水、休克、低血压、严重创伤、烧伤、挤压综合征、腹泻、呕吐、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肝衰竭、重度低蛋白血症、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栓塞等疾病。
2、肾性见于各种肾实质疾病,如急性肾小球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妊娠肾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由于肾小球的炎症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相对较好,产生“球-管平衡”,导致高渗性少尿。
急性肾小管疾病,由于肾实质缺血缺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腔堵塞,原尿外渗入间质,同时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间质水肿,囊内压增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致低渗性少尿、无尿。
急性间质性疾病,包括急性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等。
由于肾间质出血、炎症渗出等使肾小球囊内压升高,滤过率降低,同时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腔堵塞,导致原尿外流不畅,引起少尿。
少尿和无尿名词解释
少尿和无尿是两种不同的尿液排泄问题。
少尿,又称为少尿综合征,是指在24小时内排尿量明显减少,尿量通常在400毫升以下。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排尿量约为800-2000毫升,少尿可能是由于肾脏功能异常、尿道堵塞、
脱水等原因造成的。
一些导致少尿的疾病包括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心脏衰竭、尿路感染等。
病人可能还会有尿黄、尿味浓、尿液减少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无尿,也称为无尿综合征,是指在24小时内完全没有尿液排出。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至少排尿500毫升的尿液,如果超过12小时没有尿液排出,就应该引起警觉。
无尿可能是由于
肾功能衰竭、肾结石、尿路梗阻等严重疾病或损伤导致的。
病人除了没有尿液排出之外,还可能有腹痛、恶心、呕吐、全身水肿等症状。
无尿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对于少尿和无尿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脏超声等,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维持水盐平衡等。
如果尿液排出仍不正常,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等进一步治疗。
总之,少尿和无尿是尿液排泄问题的一种表现,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可以减轻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少尿和无尿的名词解释尿液是人类排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肾脏过滤血液产生的,包含了代谢产物、废物和水分。
一般情况下,尿液的排泄频率和量在个体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
然而,有时候人们可能会遇到少尿和无尿的情况,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排泄异常。
本文将对少尿和无尿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尿液的产生和排泄是呼吸、摄食和代谢等生理过程的一部分,它维持了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少尿和无尿是指尿液排泄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的情况。
一、少尿少尿通常是指尿液排泄量在24小时内低于500毫升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排泄量一般在800毫升至2000毫升之间,具体取决于个体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因此,当尿液排泄量减少到少于500毫升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少尿。
少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一种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如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肾脏不能有效地过滤血液,进而减少尿液的产生量。
另外,尿路梗阻也是导致少尿的一个常见原因。
尿路梗阻可以由尿道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等引起,阻碍了尿液从体内排出。
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脱水、药物使用和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少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首先,由于尿液中代谢废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它们可能在体内积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少尿可能会导致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如血液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异常升高或降低。
最后,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少尿可能会影响到全身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二、无尿无尿是指24小时内尿液完全停止排泄的情况。
与少尿不同,无尿更加严重,并且往往需要紧急处理。
无尿通常是由尿液的产生或排泄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引起的。
无尿的原因可能与肾脏直接相关,如急性肾衰竭或肾结石等。
急性肾衰竭是指肾功能快速衰退,尿液排泄几乎完全停止。
肾结石则可能导致尿路完全阻塞,使尿液无法从体内排出。
其他原因可能包括心衰、休克、被动脱水、肾血栓栓塞等。
无尿是一种严重的状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第十七章少尿与无尿一、概述健康成人昼夜(24小时)尿鼍为1000—2000ml(排尿量约为Iml/min),且日尿量多于夜尿量。
如24小时内尿最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最少于17ml,称为少尿(oliguria)。
如24小时内尿量少lOOml(尿液可能来自肾小管分泌,敞不能反映来自肾小球滤过渡)或l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 anuria)或尿闭。
随着患者少尿或无尿时间的持续延长,体内将出现血清肌酐( Scr)、血尿素氮(BUN)升高、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称之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或肾功能不全。
引起少尿与无尿的原因常见于:①肾缺血和各种外源性动植物中毒可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坏死,使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以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②重症感染,如脓毒症、肾综合征出血热等合并低血压或休克时,由于肾血流量减少,均易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③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溶血,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以及创伤时产生的肌红蛋向,均通过肾脏排泄,可损害肾小管而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也可阻塞管腔,引起少尿或无尿。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各种急进性肾小球肾炎、SIE所致的肾炎综合征、恶性肾硬化、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急性肾小管间质炎症、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所致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以及肾结石、肾肿瘤等引起尿路梗阻的各种因素,均可导致的尿路梗阻致使双侧肾盂积水,严重时可引起少尿或无尿。
休克、创伤、挤压伤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主要原因在于发生缺血后的再灌注。
二、临床特点及诊断(一)临床表现1.先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水肿,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即开始出现少尿或尤尿。
2.消化系统伴有恶心、呕吐、厌食、呃逆及腹泻等。
3.呼吸系统呼吸深而快,常有气促,甚至发生Kussmaul呼吸。
易合并感染·尤以呼吸道感染常坫。
4.循环系统血压不同程度升高,重者可发生高血压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