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37.50 KB
- 文档页数:7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一、培养目标1. 学历层次:(四年本科,农学学士)2. 掌握的知识:(1)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种子科学的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2)掌握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营销的技能和方法;熟悉农业生产、种子管理等方面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3)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前沿和趋势;(4)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3. 具备的能力:扎实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既能从事种子繁育与生产、种子加工与贮藏以及种子检验与鉴定等专业性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实践工作,又具备种子经营与管理、种子法律与法规等良种产业化方面的有关管理和推广技能,具有极强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 优势或特色:本专业是为了适应全球性种子产业化发展趋势,满足种子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对本行业特殊人才的迫切需求,应运而生的生物科学类新兴专业。
旨在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能在该专业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经历1.主要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植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种子生与经营管理、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2.主要专业课程:植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种子加工贮藏学、种子机械、种子学实验技术3.主要实践项目:植物学实习、植物育种学实习、种子加工贮藏实习、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三、就业情况1.就业方向:毕业生基础知识宽厚,专业衔接容易,可以报考生物大类范围内的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公务员。
往届报考研究生的考研率均在60%以上,报名参加地市级以上公务员毕业生的考中率达到30%以上,其他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或者到国内、外大型种子企业或育种公司工作。
种子科学与工程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等农业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基础知识扎实、口径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毕业生达到以下培养标准:(一)具有从事种子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数理化知识、计算机知识、一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体育锻炼知识以及公文写作和文献检索知识。
1. 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公文写作知识。
2. 具备必备的体育锻炼知识。
3.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借助科技字典,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文献,并具备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
4. 掌握文件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掌握扎实的种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解决生产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 掌握必要的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田间设计与统计、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土壤与肥料、农业气象等基本理论知识;2. 掌握遗传学、生态学、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3. 掌握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植物分子育种学、种子经营与管理学等方面的核心专业知识。
4.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种子和农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 熟悉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保护、种子生产、种子销售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三)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种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1. 具备选育作物品种、农作物栽培与生产、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能力;2. 具备种子生产与检验、加工与贮藏的能力;3. 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策划的能力,能够从事种子产业化、种子生产、营销和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应用型技术本科院校转型推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为东北地区农业教育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充分利用社会与企业资源,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造就双能型师资队伍,完善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农业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高教科研项目“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GJX2019D406);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一体化三层次”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GH19255)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21.052姜龙,陈殿元,于晓明,杨祥波,李开忠,赫兵(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吉林吉林132101)地方农业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及实践“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一粒小小的种子却是农业生产上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位于农业产业链的顶端,同时其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人们对粮食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外的大型种子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依靠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给我国本土种业公司带来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1-2]。
种子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3-4]。
自2017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以来,结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及学生自身择业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与专业改革,初步构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1科学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岗位能动性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合东北地区新品种选育繁育技术人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围绕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以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培养特点的新人才培养方案。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种子科学与工程是农业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专业方向。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针对现阶段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较深入种业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系统掌握主流现代农业种业技术的高层次种业人才。
2.培养能从事农艺、种质、生物技术、种子生产质量检测、销售推广等方面工作,从事农业生产科研、种业企业经营管理、行业特种贺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工种。
3.培养具有助推区域农业产业可持续、绿色、高效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种业技术人才。
1.强化基础课程教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重点要落实在基础课程上,在必修课程的选取上要主要注重针对种子生理、生态、生物学、种子工程原理及种子营养等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的教学。
2.注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现代种业生产技术、种子检测技术、种子加工技术及相关工程技术。
3.加强实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尽量多安排实习课程。
例如授权教育厅或农业部门的实习场所、实验室,或者与种植农户、种子企业建立联系,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实习、见习、实践环节。
4.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当前,创新创业已是新时代下的社会主要热点和发展趋势。
为了培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种子行业发展中站上更高的平台。
5.强化科学性训练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高科技含量的学科,因此,在专业课程里要着重强化科学性训练,让学生能够了解数据分析、科研方法和科学理论,并适应相关实验和技术研究领域的要求。
总体来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紧密地结合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引领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发展之路,培养出德才兼备、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的高素质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以适应当今种子行业的需求。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1.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北京都市农业和种子产业发展需要,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熟悉国内外种子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国家种子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种子生产和营销企业,从事种子管理、质量检验、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
1.2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农作物种子为研究对象,接受新品种选育与改良、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营销与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与技术训练,能够胜任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生产与经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2)掌握种子市场营销理论和技能;熟悉农业生产、种子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与政策;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前沿和趋势;(3)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1.3主干学科作物学、种业科学、植物保护学。
1.4主干课程植物学、普通遗传学、生物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肥料学、植物育种学总论、作物栽培学、种子法规、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学、种子检验学、种子市场营销学、种子经营管理学等。
1.5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植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生产学、种子贮藏与加工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经营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实习,以及农学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1.6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4~6年弹性学制。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种子生产与质量控制、种业政策法规、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体系各环节技术与技能,能够从事教学、科研、作物育种、种业科技开发、种子生产、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毕业要求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2.掌握一定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交流能力;3.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信息学等理论基础知识;4.掌握现代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体系中核心科技知识和技能;5.熟悉种子产业管理的国内外政策法规以及种子企业经营管理;6.了解农业科学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7.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能力;8.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9.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实践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种业科学。
2.主要课程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种子加工与贮藏与检验、种子营销学。
四、修业年限3年.五、学分要求50学分(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习规定课程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若修读学分达到50学分,可主动申请种子科学与工程辅修专业学士学位。
经学校审核,可获得南京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辅修学位证书)。
六、授予学位农学学士(辅修)。
七、教学计划。
教育与教学180 ·2023.100 引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提升我国种子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2]。
2020年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3]。
种业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离不开种业人才的支撑[4]。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缺乏完整的种业人才培养体系,直到2002年,中国农业大学第1个成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填补了我国种业人才培养的空白[5-6],之后相继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7-8],目前多收稿日期:2023-03-01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新农科”背景下吉林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GH22876)作者简介:臧振原(1989-),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
臧振原,姜良宇,慈佳宾,等.“新农科”背景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畜牧科技,2023,101(10):180-182. doi:10.19369/ki.2095-9737.2023.10.049. ZANG Zhenyuan ,JIANG Liangyu ,CI Jiabin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Provincial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101(10):180-182.“新农科”背景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臧振原,姜良宇,慈佳宾,任雪娇,杨巍,杨伟光(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摘要: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种子科学与工程开设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产学、普通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保护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市场营销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学、种子经营管理学、种子贮藏加工学等。
专业介绍:本专业属于国家教育部2012年9月最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基本专业,专业代码为090105。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知识,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生产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种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作物育种与栽培,种子生产、加工与贮藏、检验、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科技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作物育种与栽培,种子生产、加工与贮藏、检验、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创新实验性科研与生产活动的基本能力;1、熟悉种子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了解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前沿、发展动态、行业需求;3、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
核心课程:遗传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经营管理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作物育种学实验、作物栽培学实验、种子生物学实验、种子生产学实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实验、种子检验技术实验、种子病理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学友评论:1.可以读研究生,该专业对应的研究生专业是育种类专业,如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等(当然也可以读泛农业类的研究生,如植物保护、园艺方面的专业,只要跨度不大都完全可以,这完全看个人情况而定)2.学生毕业后可继续进一步在国内或者国外攻读学位,并可面向农业及种子领域、高等院校、科学研究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作物育种、种子生产、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经营管理和其他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育种、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贮藏、种子经营管理、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新品种研发、农作物种子生产、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营销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植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具备植物生理生化、遗传、土壤肥料、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掌握种质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与种子高产高效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4、掌握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验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5、具有种子营销和企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6、熟悉国家种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种子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7、具有较强的分析与决策,口头与文字表达及独立获取知识与综合创新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综合应用能力;9、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10、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 1 -三、专业方向1、种子生产方向:主要学习作物育种学(各论)、植物分子育种、园艺植物种子生产学、植物组织培养、现代设施农业、现代农机应用等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2、种子经营管理方向:主要学习植物检疫、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商务礼仪、农业法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实践能力。
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将种子的生物学、生物技术、种子产业管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种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专业的必要性、建设与发展的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种子是极其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科技成果,具有重大的农业、经济和社会意义。
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既有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紧迫性和迫切性,也有推动种子产业创新和提升的重要性。
因此,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为了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可以培养专业的人才,推动种子的科学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从而保证农作物的丰产和安全。
其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种子产业的创新和提高。
种子产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市场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种子产业的创新和提升,加快国内外种子市场的融合与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
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涉及生物学、生物技术、种子工程、种子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解决种子产业面临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如全日制本科、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
全日制本科教育是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实习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专注于种子研究,培养种子科学专业人才的学科。
种子作为植物的繁殖和传播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园艺和林业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种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于种子研究和种子技术的需求。
1. 专业简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种子生理、遗传、生态和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学生将了解种子的生物学特性、遗传机制以及繁殖方式。
同时,学生将获得培育、加工和利用种子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为农业、园艺和林业领域的种子研究和种子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专业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植物学: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结构和功能。
•生物化学:学习生物分子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遗传学:讲解遗传原理和遗传变异在种子中的应用。
•普通化学:提供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2.2. 专业核心课程•种子生理学:了解种子发育、休眠、萌发等生理过程。
•种子遗传学:研究种子遗传变异和群体遗传结构。
•种子生态学:探究种子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相互作用。
•种子工程学:学习种子加工、储存和质量检测的工程技术。
•种子繁育学:介绍种子培育和育种的理论和方法。
2.3. 实践课程•种子实验:进行种子处理、发芽试验和储存实验等操作。
•种子产业实习:在种子公司或农业企业进行实地实习。
•种子科研项目:参与种子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2.4. 选修课程•农艺学:了解各类农田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林业学:介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园艺学:学习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的种植技术。
•农业经济学:了解农业市场和农业发展的经济学原理。
以上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一个概览。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
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主要从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科学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三)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
(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协调合作,有效完成团队项目。
(一)强化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鼓励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工程案例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三)搭建科研平台:给学生提供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实习实训: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策略包括强化基础课程教学、鼓励实践教学、搭建科研平台、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和加强实习实训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专业名称:种子科学与工程开设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产学、普通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保护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市场营销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学、种子经营管理学、种子贮藏加工学等。
实践: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培养目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具备植物育种、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测、种子营销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相关待业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要求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农业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接受种子生产、贮藏加工、种子检验、经营管理、成本会计、国际商法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
能胜任生产与经营、植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市场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
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1.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业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种子科学、特别是种子培养的技能和知识;4.掌握作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技术与能力;5.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科学前沿和趋势;6.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继续进一步在国内或者国外攻读学位,并可面向农业及种子领域、高等院校、科学研究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种子科学与工程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种子科学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
(一)基本规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业生物科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经营管理以及企业运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质量检验与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种子生产与检验、种子加工贮藏、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种子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4、熟悉种子产业管理的国内外政策和法规;
5、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
四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种子学。
(二)主要课程:作物育种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物学、植物学、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技术、种子产业化与技术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1、公共选修课应修满10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模块应不少于4学分;
2、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12学分;
3、科类选修课至少修满6学分;
4、科类方向选修课须修满8学分,至少在一个模块中修满6学分。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军事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专业文献综述训练、种子检验实习、种子生产实习、
种子加工与贮藏实习、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七、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一)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二)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