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5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硫酸铜是深蓝色结晶,化学式为CuSO4·5H2O。
可溶于水,水溶液呈淡蓝色。
经静置或加热可以析出水分,使溶液变浓。
碳酸盐、氢氧化物、氢氧化铵等可使溶液中的铜析出,形成氢氧化铜、碳酸铜等。
实验仪器:天平、烧杯、电磁加热器、三角漏斗、滤纸、玻璃棒、热手套、移液管等。
实验操作:1 将一个干净的烧杯称重,记下质量。
2 取适量硫酸铜,加至烧杯中,注意记录加入的体积和质量。
3 将烧杯放置在电磁加热器上加热,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沸腾。
4 在铜离开溶液表面时继续加热10分钟,以使水蒸发,浓缩溶液。
5 在溶液冷却后加水,尽量将浓缩的铜溶液转移到带刻度的烧杯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6 用三角漏斗、滤纸除去沉淀物,注意洗涤。
7 将含铜的滤液从滤纸中滴入加有适量的氨水的烧杯中,加至中性。
8 在氢氧化钠看出现碱性的过程中慢慢加入硝酸银,继续加滴,直到溶液呈现褐色,此时溶液中的铜中含有淡褐色的银锈。
9 用滴定管加入2-3滴却伯溶液,清晰了银锈现象。
10 对比淡褐色银锈的颜色,用计算机计算出铜含量。
11 清洗使用的玻璃器具并清理实验台。
实验数据记录:1 烧杯质量2 硫酸铜的体积和质量3 滤纸的质量4 氨水的量5 普通硝酸银的用量6 却伯溶液的用量实验结果:2 滤纸:0.531g。
3 氨水的量:1-2滴。
由以上数据计算得出硫酸铜中铜的含量为5.5%。
实验结论:硫酸铜溶液中,铜含量为5.5%。
实验中,加热硫酸铜溶液可以加速溶液的浓缩,从而方便实验的进行。
在控制好加热时机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加热,否则会使得溶液中的铜发生氢氧化反应,并使质量计算结果产生误差。
滤液中的铜溶液需进行中和处理,以使其中的铜得以析出,便于进一步操作。
在进行铜的中和处理和滴定过程中,必须精确地控制滴液的数量和速度,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实验六无水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一、预习内容1、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2、碘量法的应用示例——铜合金中铜的测定二、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Na2S2O3溶液浓度的标定2、学习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含量三、实验原理在弱酸性介质中,Cu2+与过量的KI生成CuI沉淀,并定量析出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根据标准Na2S2O3溶液的浓度及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试样中铜的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Cu2++4I-=2Cu I↓+I2I2+2S2O32-=2I-+S4O62-分析过程:HNO3 (1) H2SO4 过量KI CuI↓Na2S2O3铜试样——→Cu2+, NO————————→Cu2+———→I2 ————→I-△ (2)NaOH调至中性 pH=3~4 淀粉注意:(1)介质的pH=3~4,若pH太高,Cu2+会水解,若pH太低,I-易被空气氧化为I2,并且Cu2+对该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使测定结果偏高。
用NH4HF2调节pH,NH4HF2可分解为HF与F-,形成HF-F-缓冲溶液。
HF的PKa=3.18,HF-F-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 2.18~4.18,符合要求,同时,F-可与Fe3+形成FeF63-掩蔽了Fe3+,Fe3+能氧化I-。
(2)CuI 会吸附I2,为了使吸附的I2,近滴定终点时加入NH4SCN,使CuI 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CuI:Ksp=10-11.96,CuSCN:Ksp=10-14.32。
),NH4SCN 不能过早加入,它会还原I2,使测定结果偏低。
(3)过量KI的作用:还原剂,沉淀剂,络合剂。
(4)Na2S2O3溶液的浓度要重新标定,标定方法同上次实验。
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可用的基准物质有K2Cr2O7、KIO3、纯铜等。
若用纯铜标定,与测定时条件相同,可以抵消方法的系统误差。
四、实验步骤1、Na2S2O3溶液浓度的标定准确移取K2Cr2O7标准溶液25.00cm3置于碘量瓶中,加5cm3浓度为6mol dm-3的盐酸溶液,加10cm320%的KI溶液,加盖水封,于暗处放置5min。
五水硫酸铜中铜含量检测【知识文章】五水硫酸铜中铜含量检测1. 简介五水硫酸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化合物。
它的主要成分是铜离子(Cu2+),因此准确测量五水硫酸铜中的铜含量对于控制产品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水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检测方法,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2. 检测方法2.1 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常用的五水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一定质量的五水硫酸铜样品。
步骤二: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并用微量天平称量。
记录样品的质量。
步骤三:将烧杯连同样品放入预热至恒定温度的烘箱中。
在一定时间后取出样品,并放置冷却至室温。
步骤四:再次使用微量天平称量冷却后的烧杯和样品。
记录质量。
步骤五:根据质量差计算出五水硫酸铜中的铜含量。
重量法的原理是根据反应前后样品的质量差异计算出其中的铜含量。
由于五水硫酸铜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铜离子,因此其质量变化与铜含量成正比。
2.2 滴定法滴定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五水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方法,基于铁离子与铜离子的催化反应。
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一定质量的五水硫酸铜样品。
步骤二:用标准氨水溶液滴定样品中的铜离子,直至颜色由蓝变浅,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步骤三:根据滴定消耗的标准氨水溶液体积计算出五水硫酸铜中的铜含量。
滴定法的原理是利用氨水与铜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而该反应对铜离子的浓度具有明确的比例关系。
通过滴定所需的标准氨水溶液体积,可以间接计算出样品中铜离子的含量。
3. 应用与意义五水硫酸铜中铜含量的准确检测对于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3.1 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五水硫酸铜常作为试剂被使用,导致其纯度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对五水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检测,可以评估试剂的纯度,并调整实验操作和配比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2 工业生产五水硫酸铜在农业、化工和电子等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
准确控制五水硫酸铜中的铜含量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间接碘法测定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 实验原理Cu2+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与过量KI反应:2Cu2+ + 4 I– =2CuI↓+ I2形成CuI沉淀,并生成与铜量相当的I2,析出的I2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由此可以间接计算铜含量。
由于CuI沉淀表面容易吸附I2(I–离子),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故在终点到达之前加入KSCN,一则可以生成溶度积更小的CuSCN沉淀,释放出I–,减少了KI的用量;二则SCN–离子更容易被CuSCN所吸附,从沉淀表面取代出吸附的碘,促使测定反应趋于完全。
三. 仪器与试剂仪器:电子天平(0.1mg),酸式滴定管(50ml),移液管(25mL),容量瓶(250ml)。
试剂:Na2S2O3 5H2O (A.R),KBrO3 (基准试剂),Na2CO3 (s),H2SO4 (1mol L−1),KI (20%), KSCN(10%),淀粉溶液(0.2%)。
四. 实验步骤1.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通常选用KBrO3作基准物,定量将I–氧化为I2,再按碘量法用Na2S2O3溶液滴定。
反应如下:BrO3–+ 6 I– + 6H+ =3 I2 + Br− + 3H2OI2 + 2S2O32− = 2I− + S4O62−除KBrO3外,也可选用KIO3或K2Cr2O7等氧化剂作基准物。
Na2S2O3 5H2O 通常都含有少量杂质,如S、Na2SO3、Na2SO4等,且易风化,潮解,因此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
Na2S2O3溶液易受空气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因此要用新煮沸冷却的去离子水配制溶液,并加入少量Na2CO3,保持微碱性,以防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分解。
标准溶液配制后亦要正确保存。
(1)0.1mol L−1 Na2S2O3溶液的配制称取Na2S2O3 5H2O12.5g置于小烧杯中,加入约0.1g Na2CO3,用新煮沸经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保存于棕色瓶中,在暗处放置7天后再标定。
实验五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本实验旨在通过反应测定硫酸铜溶液中铜的含量。
实验中所用的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反应。
该反应为定量反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后残留的硫酸铜浓度来计算反应中铜的量。
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与仪器:(1)硫酸铜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浓度约为0.1mol/L),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调节溶液体积。
(3)盐酸(浓度约为0.1mol/L)。
(4)滴定管和滴定管架:用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5)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
(6)恒温水浴:用于控制反应温度。
(7)称量器具。
(8)pH计或酸度计。
2.进行实验测量:(1)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约为25mL),加入到滴定管中。
(2)将滴定管架固定在恒温水浴中,将滴定管中的溶液加热至40℃。
(3)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滴定管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含溶液。
(4)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不再增加。
(5)用盐酸滴加少量到滴定管中,使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全部溶解。
(6)使用pH计或酸度计测量溶液的酸度(一般从8.5降至7.0)。
(7)将滴定管中的溶液加入到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调整总体积至50mL。
(8)摇匀容量瓶内的溶液,取出一定量的溶液进行测定。
3.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中所用的反应计算出滴加氢氧化钠的量。
(2)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铜浓度。
4.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溶液的振荡和气泡的产生。
(3)滴加盐酸时应注意少量滴加,避免过量产生酸度过高。
五水硫酸铜标准曲线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五水硫酸铜的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用于后续分析样品中的五水硫酸铜含量。
二、实验原理:
五水硫酸铜是一种蓝色晶体,其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溶液中五水硫酸铜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样品中五水硫酸铜的浓度。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分光光度计、烧杯、试管、移液器等。
试剂: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蒸馏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
1.制备标准曲线:取一定量的五水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的浓度,记录下对应的吸光度值。
绘制出吸光度与浓度的标准曲线。
2.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
3.计算样品中五水硫酸铜的浓度:根据标准曲线,通过已知的吸光度值和浓度值计算出样品中五水硫酸铜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制备了不同浓度的标准曲线,并测定了样品的吸光度。
通过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五水硫酸铜的浓度。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曲线可以看出,五水硫酸铜的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符合比尔定律。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建立了五水硫酸铜的标准曲线,可以用于后续分析样品中的五水硫酸铜含量。
同时,也验证了比尔定律的有效性。
五水硫酸铜质量控制标准一、质量要求二、检测方法1、外观:自然光下观察2、残酸检测:称取试样约2g 精确至(0.001g ),置于 100mL 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
在电磁搅拌下使试样溶解,并用0.02N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pH 计指针到4.00,即为终点。
计算公式:0.049100c v x m⨯⨯=⨯ 3、五水硫酸铜含量测定:1) 试剂和材料碘化钾。
焦磷酸钠。
乙酸溶液:(4+1)。
氨水溶液:(1+4)。
硫氰酸钾溶液:100g/L 。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Na 2S 2O 3)约0.1mol/L 。
淀粉指示液:10 g/l (使用期为2周)。
2)仪器、设备玻璃砂坩埚:孔径5---15um 。
恒温干燥箱:控制温度105—110℃。
3)分析步骤称取10g 试样(精制至0.0002g ),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待溶解后用已于105~110℃干燥至恒重的玻璃砂坩埚过滤,以热蒸馏水洗涤滤渣至洗液无色并用氨水溶液检查无铜离子反应时为止。
将滤液冷却至室温,收集于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50mL 试验溶液,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1g 焦磷酸钠,2g 碘化钾及10mL 乙酸溶液,摇匀,置于暗处置10min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2mL 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溶液呈淡蓝色后,加入10mL 硫氰酸钾溶液,混匀后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同量作空白试验。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硫酸铜(以CuSO 4·5H 2O 计)含量(X 1)按式(1)计算: ()()m Vo V c m Vo V c X -=⨯⨯⨯-=1117.249100500502497.0---------------------(1)式中:c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 1——滴定试验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o ——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 ——试料的质量,g ;0.2497——与1.00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 2S 2O 3]=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硫酸铜(以CuSO 4·5H 2O 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