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
- 格式:pptx
- 大小:8.35 MB
- 文档页数:7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网络】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考点透视】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2.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典例精析】例1: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后回答(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第一章人口 (背诵版)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总体特点:(1)分布广泛:人类诞生以来,经过漫长的繁衍与迁徙,如今已分布在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所有仧陆上。
(2)分布不均: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2.主要规律:北半球、中低纬、低海拔、近海岸4.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1)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5%(2)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止2019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尼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和埃及。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增强三、我国人口分布:1.特点:(1)人口数量多,密度大。
(2)地理分布不平衡。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最显著特点——东多西少)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欠发达、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聚居区人口多,少数聚居区人口少。
2.人口地理分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又称“胡焕庸线”——自黑河至腾冲一线,东南半壁,人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
四、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及分类:(1)概念:人口迁移是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空间位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2)判断标准居住地变更(居住地必须发生改变)时间限度(通常在一年以上)(3)分类: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定范围内(未跨越国界),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人口迁移的影响(辩证、区域)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推拉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1)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
(2)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产生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人口与资源人口与资源生物学是研究命体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化等问题的科学。
其中,人口和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人口与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一、什么是人口?人口是指在某个地区、国家或世界上居住的所有人的总数。
人口数量和质量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下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移率小的社会,人口数量就会不断增长。
二、什么是资源?资源是指人们可以利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品或自然物质,如水、食物、矿产等。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着有限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我们需要注意,资源的利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要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人口和资源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资源的质量、数量、分配状况又直接影响着人口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状况。
1.人口对资源的需求和压力人口数量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都会对资源的利用带来压力。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这对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对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等带来巨大的需求。
2.资源对人口的生命和生活的影响资源的质量、数量、分配状况对人口的生存和生活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毒害的饮用水会导致人的健康受到损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缺乏饮用水、食品、住房等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3.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资源的利用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充分利用资源的价值。
同时,应该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避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的自然繁衍。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5)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20°N~6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等。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1.人口分布通常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人口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还要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2.人口稀疏区的分布人口稀疏区多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度干旱区、极度寒冷区(两极地区)、气候湿热区(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等。
3.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密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等害虫较少,适宜人口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