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与比例应用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13.89 KB
- 文档页数:2
1、一种农药,用药液和水按照2∶500配制而成。
5千克药液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5分)2、为了预防冬季感冒,校医务室按1:200的配比配制了消毒液。
现在有2瓶105毫升的药液,需要加入多少升水?3、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4、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5、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已知女生有24人,这个班级有学生多少人?6、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7、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是多少度?8、六(1)班原有学生52人,后来又调进女生4人,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1)班原来有女生多少人?9、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 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0、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 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1、在比例尺是250000001 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4.2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1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火车站的距离是2.4厘米。
求甲乙两个车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13、在某城市的公交路线图上,2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到终点站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已知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0 ,从火车站到终点站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14、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15、在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6厘米。
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16、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17、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8、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19、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改用1∶500000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距离应画多少厘米?20、一个修路队,原来计划每天修400米,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5分)21、食堂里的一批煤,如果每天烧0.6吨,可以烧24天;如果每天少烧0.12吨,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两种方法解答)22、学校班车4分钟行驶了24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第1站到学校共行驶了30分钟,这段路程有多少千米?(解比例)23、用同样的地砖铺地,铺完36平方米的房间用了方砖180块地砖,如果再铺个48平方米的房间,还要用地砖多少砖?(用比例解)24、运一批药品,每箱装36瓶,需要40只箱子。
比和比例应用题1.小明三天读完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本书的一半少32页,第二天读了2、甲、乙两人去看电影,一张电影票价是甲所有钱的6/25,是乙所有钱的3/5;当他们各自买了电影票后,甲剩下的钱比乙剩下的钱多3元;问甲、乙买电影票前各有多少钱3、男生比全校学生总数的3/5还少63人,男生比女生多26人;六年级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之比是35∶31,男生比女生多8人.问其他年级中女生有多少人,B两个盘子,放着黑子和白子.在A中有2700个棋子,其中黑子多少个5.陆地与海洋的面积之比,在北半球是2∶3,在南半球是1∶4.求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之比.6、一块地由三台拖拉机耕完;甲耕了这块地的2/5,乙耕的地比丙耕的多1/4,乙比甲少耕100亩;问这块地有多少亩7.孙悟空有仙桃,机器猫有甜饼,米老鼠有泡泡糖.他们按下面比例互换:仙桃与甜饼为3∶5,仙桃与泡泡糖为3∶8,甜饼与泡泡糖为7∶10.现在孙悟空各拿出90个仙桃与其他两位互换,机器猫共拿出甜饼269个与其他两位互换,问米老鼠拿出互换的泡泡糖有多少个8.水池的水面上立着两根木桩,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之比是10∶1.当水面下降2 0厘米后,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之比变成5∶2.求较短的一根木桩,原来露出水面部分是多少厘米9.小明有12元,小强有元,他们去买每本元的笔记本,小明比小强多买了2本,小明与小强剩下的钱数之比是5∶3.问小明买了几本笔记本10.甲、乙两人收入的钱数之比是8∶5,开支的钱数之比是4∶3,甲结余152元,乙结余69元.问甲、乙两人收入各多少元11.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第一堆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求黑子数与白子数之比.12.小明要写152页字,小强要写150页字.从暑假第一天起,小明每天写3页,小强每隔一天写4页第一天写4页,第二天不写,第三天写4页…….当小强未写的页数是小明未写的页数的2倍时,问这是第几天比和比例应用题汇总一、操作题;1、一个圆形大花坛,量得它的直径是40米,请你仔细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要求:先计算出图上圆的半径长度,再画出平面图;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90米,宽60米;请你自己设计一个比例尺,再根据你设计的比例尺画出这块菜地的平面图;3、下图的比例尺是1:2500,量出图上各数据,求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量时得数保留整厘米4、下图是按1:60000的比例尺画出的一张试验田的平面图,请量出有关数据,求出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二、应用题;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在一幅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10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3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4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5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9.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8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9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11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改用1∶500000的比例尺,甲、乙两地的距离应画多少厘米1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1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用比例解14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少米用比例解15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可以提前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6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17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8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元,138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用比例解答19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吨,42天可以烧完;实际每天节约1/8,实际可以烧多少天用比例方法解20两个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与第二个长方体高的比是7:11,第二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4立方分米,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用比例方法解21解放军某部行军演习,4小时走了22.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又行了6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用比例方法解22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主动轮有60个齿,每分转8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转多少转用比例方法解236台榨油机每天榨油吨,现在增加了13台同样的榨油机,每天共榨油多少吨用比例方法解24一某工厂要生产一批机器零件,5天生产410个,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066个机器零件需要多少天用比例方法解25某工地要运一堆土,每天运150车,需要24天运完,如果要提前4天完成,每天要多运多少车用比例方法解26用一边长为3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20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多少块用比例方法解27种农药,药液与水重量的比是1:1000;1、20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克2、在6000克水中,要加多少克药液3、现在要配制这种农药500.5千克,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28一种稻谷每1000千克能碾出大米720千克;照这样计算,要得到180吨大米,需要稻谷多少吨29 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已修了1200米,这时已修的未修的比是3:2,这条公路全长是多少米30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15 ,第二天栽了136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的比是3:5;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31一辆汽车三天共行720千米,第一天行驶5小时,第二天行驶6小时,第三天行驶7小时,如果每小时行驶的路程都相同,这三天各行多少千米32 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3:2,这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3 甲、乙两堆煤原来吨数比是5:3,如果从甲堆运90吨放入乙堆,这时两堆吨数相等,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吨34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15% ,第二天栽了136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的比是3:5;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35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27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2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36用边长15厘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37一堆煤用载重4吨的汽车运需20辆才能一次运完,如果改用载重5吨的汽车运,需要几辆才能运完38学生参加搬砖劳动,6人搬砖162块,照这样计算,再增加432块,需要学生多少人39一捆铅丝重520克,剪下20米,这捆铅丝少了130克,这捆铅丝还剩多少米40运来一批纸装订成练习本,每本36页,可订40本,若每本30页,可订多少本典型应用题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 =75 千米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 米, 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 米,需要多少天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 477 4 ÷ 31 =45 天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例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 米, 6 天修完;实际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 6 ÷ 4=1200 米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大数-差=小数和-差÷2=小数和-小数= 大数例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分析:从乙班调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2 个乙班,即9 4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9 4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46 人之前应该为41+46=87 人,甲班为9 4 -87=7 人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 倍多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 倍还多7 辆,这7 辆也在总数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115-7 辆;列式为115-7 ÷ 5+1 =18 辆, 18 × 5+7=97 辆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例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63 米,乙绳长29 米,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长的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各减去多少米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3 倍,实比乙绳多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63-29 ÷ 3-1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解题关键及规律: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例甲在乙的后面28 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6 千米,乙每小时行9 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28 千米追击路程, 28 千米里包含着几个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2 8 ÷16-9 =4 小时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水流动的速度;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路程=顺流速度×顺流航行所需时间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例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28 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284 × 2=20 千米2 0 × 2 =40 千米40 ÷ 4 × 2 =5 小时28 × 5=140 千米;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例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168 人,如果四班调3 人到三班,三班调6 人到二班,二班调6 人到一班,一班调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168 ÷ 4 ,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3 人,又从一班调入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3 再加上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4-2+3=43 人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6+6=42 人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 ÷ 4-3+6=45 人;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沿周长植树棵树=总路程÷株距株距=总路程÷棵树总路程=株距×棵树例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50 米;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50 × 301-1 ÷ 201-1 =75 米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总差额=多余或不足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例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10 人,则多25 支,如果小组有12 人,色笔多余5 支;求每人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12 人,比10 人多2 人,而色笔多出了25-5 =20 支, 2 个人多出20 支,一个人分得10 支;列式为25-5 ÷ 12-10 =10 支10 × 12+5=125 支;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例父亲48 岁,儿子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 倍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 倍;列式为:21 48-21 ÷ 4-1 =12 年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例鸡兔同笼共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兔子只数170-2 × 50 ÷ 2 =35 只鸡的只数 50-35=15 只。
比和比例应用题1、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城市间的距离是8厘米,如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2、水泥、石子、黄沙各有5吨,用水泥、石子、黄沙按5:3:2拌制成混凝土,若用完石子,水泥缺几吨?黄沙多几吨?3、一个车间有两个小组,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5:3,如果第一小组有14人到第二小组时,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1:2,两个小组原来各有多少人?4、一块长方体砖,长与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2:1,长、宽、高共35厘米,这块砖的体积是多少?5、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2:3。
现在加入锌6克,共得新合金36克,求在新合金内铜与锌的比。
6、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支,甲种铅笔每支3角,乙种铅笔每支4角,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问甲种铅笔买了几支?7、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分三组参加植树,第一组和第二组人数的比是5:4,第二组和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2,已知第一组人数比二、三组人数总和少15人。
六年级参加植树的共多少人?8、车过河交过渡费3元,马过河交过渡费2元,人过河交过渡费1元。
某天过河的车和马数目的比是2:9,马和人数目的比为3:7,共收得过渡费945元,求这天过渡的车、马和人的数目各是多少?9、有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而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10、小明买了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小华也买了一件上衣,但只买了一条裤子,结果他们用去的钱数之比是3:2。
已知一件上衣的价钱是3.5元,那么一条裤子的价钱是多少元?11、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为7:5,那么两包糖的重量总和是多少克?12、甲、乙两人步行速度之比是7:5,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
比与比例应用题1、房产博览会上,某楼盘的模型就是按照1:500的比例尺制作的,该楼盘1号楼模型高7厘米,它的实际高度就是多少?2、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长约1900千米,在比例尺就是1:40000000的地图上,它的长就是多少?3、修一条长12千米的公路,开工3天修了1、5千米。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4、专业户刘大伯家养鸡、鸭、鹅共1800只,这三种家禽的只数比就是5:3:1。
刘大伯家养鸡、鸭、鹅各多少只?5、把一批书按4:5:6的比例分给甲、乙、丙三个班,已知甲班比丙班少分到24本,三个班各分到多少本书?6、亮亮家造了新房,准备用边长就是0、4米的正方形地砖装饰客厅地面,这样需要180块,装修老师建议改用边长0、6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
请您算一算需要多少块?7、一艘轮船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港开往乙港,行了全程的20 后,又行驶了1小时,这时未行路程与已行路程的比就是3:1。
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8、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1.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与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就是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3.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就是3:4:5。
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就是多少厘米?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84,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就是3:4:5,甲、乙、丙三个数各就是多少?5.乙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就是3:4,甲、乙两数各就是多少?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比就是1:5,这两个锐角各就是多少度?7.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就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就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8.一种药水就是用药物与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9.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就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10.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就是绿色球的,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就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11.一幅地图,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2.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就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就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13.在一幅比例尺就是1:300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就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就是多少米?14.朝阳小学的操场就是一个长方形,长120米,宽75米,用的比例尺画成平面图,长与宽各就是多少厘米?15.在比例尺就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3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就是多少千米?16.右图就是一个梯形地平面图(单位:厘米),求它的实际面积17.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8.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两堆煤,原来第一堆和第二堆的比是15:7,从第一堆运走后,这时第二堆还比第一堆少3.5吨,第一堆原有煤多少吨?【答案】10.5【解析】原来第一堆与第二堆存煤量的比是15:7,从第一堆运走后,则两堆煤的比变为15×(1﹣):7=12:7,此时第二堆比第一堆少3.5吨,则第一堆煤中12份中的其中一份重3.5÷(12﹣7)=0.7吨,所以第一堆煤原有0.7×15=10.5吨.解:15×(1﹣):7=12:7,3.5÷(12﹣7)=0.7吨,0.7×15=10.5吨.答:第一堆原有煤10.5吨.点评:根据从第一堆运走后,第一堆煤与第二堆煤的比求出第一堆煤12份中的一份的重量,是完成本题的关键.2.食堂有一堆煤,烧掉的和剩下的煤的质量比是3:5,已知烧掉27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比例解)【答案】450【解析】由题意可知:烧掉的和剩下的煤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则烧掉的和剩下的煤的质量成正比例,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解:还剩x千克,270:x=3:5,3x=270×5,3x=1350,x=450;答:还剩450千克.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哪两种量成何比例,列比例解答即可.3.幼儿园买来260块糖,分给大、中、小三个班.大班和中班分得糖果的比是3:4,中班和小班分得的比是2:3,大、中、小三个班的各分得糖果多少块?【答案】大班分60块,中班分80块,小班分120块糖果.【解析】大班和中班分得糖果的比是3:4,中班和小班分得的比是2:3,可知大、中、小三个班分的糖数的比是3:4:6,然后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分别求出三个班各占糖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解:因中班和小班分得的比是2:3=4:6,所以大、中、小三个班分的糖数的比是3:4:6,大班分的糖果是:260×=60(块),中班分的糖果是:260×=80(块),小班分的糖果是:260×=120(块).答:大班分60块,中班分80块,小班分120块糖果.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三个班分的糖果数的比,然后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出各班分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4.某校男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还少63人,男生比女生多26人,六年级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31,男生比女生多8人,其他年级中女生有多少人?【解析】设全校女生为x人,男生比女生多26人,则全校男生有x+26人,全校人数有x+x+26人,又男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还少63人,(x+x+26)×60%﹣63也是男生人数,由此可得等量关系式:(x+x+26)×60%﹣63=x+26.解此方程即能求出全校女生人数.六年级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31,即男生是女生的,则男生比女生多﹣1,所以六年级女生有8÷(﹣1)人.求出全校女生人数与六年级女生人数后,即能求得其他年级女生有多少人.解:设全校女生为x人,可得方程:(x+x+26)×60%﹣63=x+26(2x+26)×60%﹣63=x+26,1.2x+15.6﹣63=x+26,0.2x=73.4,x=367.8÷(﹣1)=8,=62(人).367﹣62=305(人).答:其他年级中女生有305人.点评:首先通过设未知数,根据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求出全校女生人数是完成本题的关健.5.三种动物赛跑.已知狐狸的速度是兔子的,兔子的速度是松鼠的2倍,狐狸、兔子、松鼠的速度比是.若已知狐狸每分钟比松鼠多跑14米,那兔子半分钟比狐狸多跑米.【答案】4:6:3、14.【解析】(1)由题意可知:狐狸的速度=兔子的速度×,兔子的速度=2×松鼠的速度,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即可求出狐狸、兔子、松鼠的速度比.(2)由“狐狸每分钟比松鼠多跑14米”可知,狐狸与松鼠的速度相差14米,再据兔子与狐狸的速度比,即可求出兔子半分钟比狐狸多跑的路程.解:(1)由题意知:狐狸的速度=兔子的速度,兔子的速度=2×松鼠的速度,所以:狐狸的速度:兔子的速度=2:3=4:6,兔子的速度:松鼠=的速度=2:1=6:3因此狐狸的速度:兔子的速度:松鼠的速度=4:6:3;(2)因为14÷(4﹣3)=14÷1,=14(米/分),则 14×(6﹣4)÷2,=28÷2,="14" (米);答:狐狸、兔子、松鼠的速度比是4:6:3;兔子半分钟比狐狸多跑14米.点评:(1)依据已知比,利用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即可求出狐狸、兔子、松鼠的速度比.(2)依据三者的速度比,先求出狐狸与松鼠的速度差,再由兔子与狐狸的速度比,即可求解.6.某养兔专业户养了白、黑和灰三种颜色的兔、白兔和只数占总支数的,黑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3:5,已知黑兔比灰兔少64只.三种兔各养了多少只?【答案】白兔有144只,黑兔有96只,灰兔有160只.【解析】因为黑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3:5,所以黑兔比灰兔少5﹣3=2份,是64只,用64除以2就可以求出每一份的只数,再分别乘黑兔和灰兔的份数就可以求出灰兔和黑兔的只数;又因为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则灰兔和黑兔共占总数的(1﹣),用黑兔和灰兔的总只数除以所占的分率即可求出兔的总只数,再乘就是白兔的只数.解:64÷(5﹣3),=64÷2,所以黑兔有:32×3=96(只);灰兔有:32×5=160(只);白兔有:(160+96)÷(1﹣)×,=256÷×,=144(只).答:白兔有144只,黑兔有96只,灰兔有160只.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黑兔和灰兔的数量差求出每一份的只数;再根据所占的总只数的分率求出总数.7.两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满一种药水,一个瓶中药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另一个瓶中药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如果把这两瓶药水混合,混合药水中药与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答案】31:9.【解析】根据题意,把两瓶溶液混合后,中药与水的体积之和没变,把两个瓶子的容积分别看作一个单位,求出中药和水各占瓶子容积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求混合溶液中中药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即可.解:将一个瓶子容积看成一个单位,则在一个瓶中,中药占:,水占1﹣;另一瓶子中药占:,水占:1﹣=;于是在混合溶液中,中药和水的体积之比是:():(),=,=31:9;答:混合药水中药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9.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瓶药水溶液混合后中药和水的体积没变.8.配制一种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5.(1)25克盐需要加水多少克?(2)1000克水需要加盐多少克?【答案】625,40.【解析】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5,就是1份质量的盐需要25份质量的水.(1)25克盐需要就需要25个25份质量的盐;(2)1000克水里面有多少个25克,就需要多少克盐.解:(1)25×25=625(克)答:25克盐需要加水625克.(2)1000÷25=40(克)答:1000克水需要加盐40克.点评:本题是考查比的应用,此种解答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根据盐、水在分别占这种盐水的几分之几,及给出的盐、水的质量,用分数除法解答9.五(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12:11,又转来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50人.求现在男、女生的人数比.一杯盐水200克,其中盐与水的比是1:24,如果放入4克盐,这时盐与水的比是多少?【答案】男、女生的人数比是12:13.盐与水的比是1:16.【解析】(1)因为五(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12:11,所以男生占原来全班人,50﹣4=46人的,用乘法即可求出男生人数,用50减去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进而用除法即可求出男、女生人数之比;(2)因为原来盐与水的比是1:24,所以盐是200克盐水的,用乘法即可求出原来盐的质量,进而加4就是现在水的重量;用原来盐水的重量减去原来盐的质量就是水的重量,用除法即可求比.解:(1)男生有:(50﹣4)×,=46×,=24(人);女生有:50﹣24=26(人);男生、女生的比为:24:26=12:13.答:现在男、女生的人数比是12:13.(2)原来盐的重量:200×=8(克);水的重量:200﹣8=192(克);现在盐与水的比是:(8+4):192=12:192=1:16.答:这时盐与水的比是1:1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的灵活运用,将比转换成分数,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10.甲乙两车间要加工一批面粉,实际完成计划的130%甲乙两车间完成任务的比为8:5,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面粉13.5吨.原计划加工的面粉是多少吨?【答案】45【解析】因为甲乙两车间完成任务的比为8:5,那么乙车间就比甲车间多完成8﹣5=3份,又因为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面粉13.5吨,所以用13.5吨除以3就可以求出一份是多少,再乘总共完成的份数8+5=13份就是实际完成的总数,又因为实际完成的总数=原计划×130%,求原计划加工数量用除法解答即可.解:13.5÷(8﹣5)×(8+5),=13.5÷3×13,=4.5×13,=58.5(吨);原计划:58.5÷130%=45(吨).答:原计划加工的面粉是45吨.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比得出每一份是多少,进而求出实际总数量是多少.11.盐与水的质量比是2:13,其中盐有6克,一共配制多少克盐水?【答案】45【解析】因为盐与水的质量比是2:13,所以配制成的盐水一共是2+13=15份,用盐的质量除以2就是每一份的质量,再乘15就是盐水的质量.解:6÷2×(2+13),=3×15,=45(克).答:一共配制45克盐水.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盐的质量除以盐的份数求出每一份的质量.12.鸡有210只,鸡的只数和鸭的只数比是2:5.鸭有多少只?【答案】525【解析】已知“鸡的只数和鸭的只数比是2:5,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用除法解答即可.解:210÷,=210×,=525(只);答:鸭有525只.点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即可.13.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3:5,他已经读完21页,还有多少页没有读?【答案】35【解析】”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3:5“,未读的页数就是已读页数的,已读的页数是21,没读的页数就是21页的.据此解答.解:21×=35(页);答:还有35页没有读.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出未读的页数就是已读页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14.三个同学跑步,甲、乙、丙的速度比是4:3:2.甲跑了600米,乙比丙多跑多少米?【答案】150【解析】用甲跑的米数除以甲的份数求得一份的米数,再求出乙比丙多跑的份数,继而求出乙比丙多跑的米数.解:600÷4×(3﹣2),=150×1,=150(米);答:乙比丙多跑150米.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一份的数,再求几份的数.15. 19世纪初的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经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地区男婴和女婴的出生人数比大致是相同的.下表是去年我国A、B、C三座城市的男女婴出生人数比.哪个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大?哪个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小?【答案】A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大,C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小.【解析】要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大小,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看比值的大小即可.解:A城市:113÷100=1.13,B城市:27÷25=1.08,C城市:43÷40=1.075,1.13>1.08>1.075;答:A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大,C城市男女婴出生人数的差异最小.点评:此题采用了求比值的方法,通过比较比值的大小,解决问题.16.有两根绳子,较长的一根为10米.两根绳子都剪掉同样的长度后,剩下部分的长度比为2:1,两根绳子再次剪掉与上次剪掉的同样长度,剩下部分的长度比为3:1.问:较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答案】6【解析】两根绳子都剪掉同样的长度,并且两次剪的长度也相同,我们可以把每次剪掉的部分看作已知的,用数a来表示,根据题中告诉我们的第一次剪完后剩下的长度比是2:1可以算a的值,将a的值代入第二次剪后剩下的长度比是3:1即可求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解:设较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x米,由题意得:(10﹣a ):(x﹣a )=2:1,10﹣a=2x﹣2a,a=2x﹣10,将a=2x﹣10代入(10﹣2a ):(x﹣2a)=3:1,可得:[10﹣2(2x﹣10)]:[x﹣2(2x﹣10)]=3:1,[10﹣4x+20]:[x﹣4x+20]=3:1,(30﹣4x):(20﹣3x)=3:1,30﹣4x=60﹣9x,5x=30,x=6;答:较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6米.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把中间量看作已知数参与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比例进行解答即可.17.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05km.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1.2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用比例解)【答案】147【解析】根据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105:3=x:(3+1.2),3x=105×(3+1.2),3x=441,x=147;答:甲城到乙城有147千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及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判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注意1.2小时是在前面3小时行驶后又行驶的时间,不是总路程对应的时间.18.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比是3:5,现在快车和慢车分别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2时相遇.已知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320【解析】快车和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比是3:5,依据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可得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5:3,先求出快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解答.解:(60÷3×5+60)×2,=(100+60)×2,=160×2,=320(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点评:等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快车的速度.19.甲乙两队共210人,如果从乙队调出的人去甲队,那么现在甲乙两队人数比是4:3,甲队原有多少人?【答案】110【解析】设乙队原有x人,甲队就有210﹣x人,从乙队调出的人去甲队后,乙队就有x﹣x 人,甲队就有210﹣x+x人,此时甲乙两队人数比是4:3,也就是说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据此可列方程:(x﹣x)=(210﹣x+x)×,依据等式的性质,求出乙队原来人数,最后用总人数减乙队原有人数即可解答.解:设乙队原有x人,x﹣x=(210﹣x+x)×,x=﹣x,x+x=﹣x x,x=,x=100,210﹣100=110(人),答:甲队原有110人.点评:解答本题用方程比较简便,只要设其中一个量是x,再用x表示出另一个量,依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解答.20.她俩各剪了多少朵?【答案】王芬剪了15朵花,张洁剪了24朵花.【解析】先求出王芬和张洁剪花的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解答.解:39×=15(朵),39×=24(朵);答:王芬剪了15朵花,张洁剪了24朵花.点评:本题关键是先通过它们的比求出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1.甲、乙两车从相距5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3,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80【解析】根据题意,两车的速度和为每小时560÷4=140千米,然后根据甲、乙两车的速度比,解决问题.解:560÷4×,=140×,=80(千米/小时);答: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点评:先求出速度和,再据速度比,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22.三个中队的少先队员拾废钢铁,第一中队拾的占总数的25%,第二中队拾的与第三中队拾的千克数的比是7:8,第一中队比第三中队少拾45千克,第三中队拾了多少千克?【答案】120【解析】根据题意,把总数看作单位“1”,第二中队与第三中队拾的千克数占总数的1﹣25%=75%=,由“第二中队拾的与第三中队拾的千克数的比是7:8”,则第三中队拾总数的×=.由此可知第一中队比第三中队少拾总数的﹣25%,即﹣=,正好少拾45千克,因此总数为45÷=300千克,则第三中队拾了300×千克,解决问题.解:第三中队拾总数的(1﹣25%)×,=×,=;三个中队共拾废钢铁:45÷(﹣25%),=45÷(﹣),=45÷,=45×,=300(千克);第三中队拾了:300×=120(千克);答:第三中队拾了120千克.点评:此题关系较复杂,解答此题,首先找清单位“1”,进一步理清解答思路,列式的顺序,从而较好的解答问题.23.小玲参加数学竞赛,全卷总题数是36题,小玲做对题数与做错题的比是7:2.小玲做错了多少题?【答案】8【解析】把全部的题目看成单位“1”,那么做错的题目就是全部题目的,它的数量用乘法求解.解:36×=8(题);答:小玲做错了8题.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找出单位“1”,分析出数量关系,再根据已知选择合适的解法解决问题.24.六一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4:5,已知女生比男生多3人,男女生各多少人?【答案】男生12人,女生15人.【解析】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全班总人数看作单位“1”,把全班总人数平均分成4+5=9(份),男生占4份,即男生占总人数的,女生人数占5份,即女生占总人数的,又知女生比男生多3人,由此可求出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求出全班总人数,进而求出男女生各多少人.解:4+5=9(份)3÷(﹣)=3÷=3×9=27(人),27×=12(人),27﹣12=15(人),答:男生12人,女生15人.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把比转化为份数,求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式解答求出全班总人数.25.甲、乙两个仓库货物的重量比是7:5,如果甲仓给乙仓26吨,那么甲、乙两个仓库货物的重量比是3:4.甲仓原来有多少吨货物?【答案】98【解析】根据题意得出:原来甲占两仓总数的:7÷(7+5)=,现在甲占总数的:3÷(3+4)=,甲减少的26吨占总数的(),用除法即可求出原来两个仓库货物的总重量,进而用总重量×即可求出甲仓原有的货物重量.解:原来甲占总数的:7÷(7+5)=,现在甲占总数的:3÷(3+4)=,原来甲仓有:26÷()×,=26÷×,=98(吨).答:甲仓原来有98吨货物.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甲、乙两个仓库存粮总吨数不变,将单位“1”统一,再找出对应量,列式解决问题.26.甲乙两地距离是12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有一个加油站,加油站距甲乙两地的距离比是1﹕5,乙地和加油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答案】100【解析】根据题意,把甲乙两地的距离平均分成5+1=6份,那么甲地到加油站的距离占了1份,乙地到加油站的距离占了5份,可用120除以6计算出每份的距离,然后再乘5即可得到乙地和加油站的距离.解:5+1=6,120÷6×5=20×5,=100(千米),答:乙地和加油站之间的距离是100千米.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求出甲乙两地共平均可以分的份数,计算出每份的距离,然后再乘5即可解答.27.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60圈,要使从动轮每分钟转200圈,从动轮应有多少个齿?(用比例解)【答案】24【解析】由于两齿轮啮合时它们必须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相等的齿数,设从动齿轮有X个齿,则有:80×60=X×200,就可解答此题.解:设从动轮应有X个齿.X×200=80×60200X=4800,X=24.答:从动轮应有24个齿.点评:此题应先判断齿轮的齿数与每分钟转的圈数是成什么比例的量,列比例解答.28.甲、乙两城相距486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由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已知客车的速度和货车速度的比是2:1.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答案】36【解析】“客车的速度和货车速度的比是2:1”,客车速度就占了两车速度和的,货车速度占了两车速度和的,两车的速度和可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据此解答.解:客车的速度486÷4.5×,=108×,=72(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486÷4.5×,=108×,=36(千米/小时),答:客车的速度是72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是36千米/小时.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进行解答.29.请按3:1的比画出A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画出B缩小后的图形.【答案】(1)按3:1的比将A放大后的图形:(2)按1:2将B缩小后的图形:(阴影部分)【解析】(1)将图A的底和高同时扩大3倍,即能得到3:1的比画出A放大后的图形;(2)图B的底和高同时缩小2倍,即能得到按1:2画出B缩小后的图形.由此作图即可.点评:完成本题要进行实际测量.30.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与宽的比是7:3,宽比长少24米,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756平方米.【解析】“长和宽的比是7:3”,每份的长为24÷(7﹣3)=6(米);则长为6×7=42(米),宽为6×3=18(米).面积为:42×18=756(平方米).解:24÷(7﹣3)=6(米);6×7=42(米),6×3=18(米).42×18=756(平方米).答:这块土地的面积是756平方米.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按比例分配的知识,以及长方形的面积等方面的知识.31.老师用一根长72厘米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5:4:3,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答案】各是30厘米,24厘米,18厘米.【解析】本题要先根据边长的比求出各边占三角形周长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求出各边的长度.解:72×=72×=30(厘米),72×=72×=24(厘米),72×=72×=18(厘米),答: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30厘米,24厘米,18厘米.点评:本题的关健是根据三条边的比求出它们各占周长的分率.32.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苹果和梨的比是7:2,苹果比梨多35千克,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答案】苹果49千克,梨14千克.【解析】分别把苹果和梨的重量看作7份和2份,则苹果比梨多7﹣2=5份,又因苹果比梨多35千克,所以可以求出1份是多少,进而就可以求出苹果和梨的重量.解:35÷(7﹣2)=7(千克);7×7=49(千克),2×7=14(千克);答:运来苹果49千克,梨14千克.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份数解答,求出苹果比梨多的份数,即可求出1份的量,从而问题得解.33.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2:75.现有300克农药,能配这种药水多少千克?【答案】11.55【解析】首先求得农药和水的总份数,再求得农药占药水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得药水多少千克,列式解答即可.解:2+75=77(份),300÷=11550(克),11550克=11.55千克;答:能配这种药水11.55千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和其中一个数,求这两个数的和,用按比例分配解答.34.小雅读一本名著,第一天读了一部分后,已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5:7,第二天又读了92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4倍.第一天读了多少页?【答案】192【解析】把这本书看作单位“1”,由“已看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为5:7”可知,第一天看了全部的再由“第二天又看了92页,这时已看的页数是未看页数的4倍”得到,第二天看了全部的,92页对应得分率就是(﹣),用对应量,92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进而求出第一天读的页数.解:92÷(﹣)×,=92÷×,=192(页);答:第一天读了192页.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分数,统一单位“1”,求出92页的对应分率,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35.装一批电杆,每天装12根,30天装完,如果每天装15根,只要多少天装完?【答案】24【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批电杆的总根数一定,也就是每天装的根数与所用时间的积一定,因此每天装的根数和所用天数成反比例.由此解答即可.解:设只要x天装完,15x=12×30,15x=360,x=24;答:只要24天装完.点评:此题属于比例应用题,解答关键是判断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对应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就成反比例;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对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列就成正比例;由此解答.36.列式计算.(1)一堆重200吨的煤分两天运完,第一天运了这堆煤的45%,第二天还应运多少吨?(2)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5.4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3)一堆货物80吨,3天运走这堆货物的75%,照这样计算,运走这堆货物共需要多少天?(4)一个正方体的玻璃容器,往里面倒入5升的水,水面高8厘米,再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这时量的容器内的水深15厘米.求石头的体积.【答案】(1)200×(1﹣45%);(2)8×6+8×4×2+6×4×2﹣25.4;(3)1÷(75%÷3);(4)5升=5000立方厘米,5000÷8×(15﹣8).【解析】(1)把煤的总重量看成单位“1”,第二天运的重量是总重量的(1﹣45%),由此用乘法求出第二天运的吨数;(2)把这个教室看成长方体,要粉刷的是面积是这个长方体5个面的面积,缺少下底面,求出这5个面的面积和,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即可;(3)把这堆货物看成单位“1”,3天运走了75%,先求出每天运这堆货物的百分之几;然后用总量1除以每天运走的百分数就是需要的天数;(4)放入石头后,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先根据原来的体积求出正方体的底面积,然后再求出上升的水面的高度,进而求出这部分的体积.解:(1)200×(1﹣45%);(2)8×6+8×4×2+6×4×2﹣25.4;(3)1÷(75%÷3);(4)5升=5000立方厘米,5000÷8×(15﹣8).点评:这类型的题目要分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找清列式的顺序,列出算式求解.37.甲、乙两人原来的钱数的比是3:4,后来甲给乙50元,这时甲的钱数是乙的.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元钱?【答案】甲原来有225元,乙原来有300元【解析】甲乙原先的钱数比是3:4,现在甲的钱数是乙的;甲原先的钱数占甲乙两人总钱数的,甲现在的钱数占甲乙两人总钱数的;那么50元占甲乙两人总钱数的﹣=,前后甲乙两人总钱数不变,为50÷=525(元).那么,甲原有钱数为525×=225(元),乙的钱数就好求了.解:甲乙总钱数:50÷(﹣),=50÷,=525(元);甲原有钱数:525×,=525×,=225(元);乙原有钱数:525﹣225=300(元).答:甲原来有225元,乙原来有300元.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先求出甲、乙两人的总钱数,然后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38.一台磨粉机6小时磨面粉7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3000干克面粉,需要多少小时?【答案】磨3000干克面粉,需要24小时【解析】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可算出这台磨粉机的工作效率,再由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直接列式解决问题.解:750÷6=125(千克),3000÷125=24(小时),答:磨3000干克面粉,需要24小时.点评:此题考查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39.学校把植树任务按3:5分配给四、五两个年级.五年级栽了108棵,超过了原分配任务的,四年级原来要植树多少棵?。
比例以及比例尺应用题(含答案)篇一:比例尺应用题60题(有答案过程)比例尺应用题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1.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在另一幅1:4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厘米?3.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5厘米,地图的比例尺是1:7000000,北京到沈阳的铁路实际有多少千米?4.在比例尺是1:1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10厘米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在比例尺是1:50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长方形花园的长是10cm,宽是8cm,这个花园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在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长12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2,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7.某县人民政府门前的广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80米,宽100米.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比例尺,在下边的图纸内画出广场的平面图,并在图上注明长和宽.我设计的比例尺是.8.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有一段长是40厘米的道路.一辆时速是50千米的汽车走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分钟?9.北京到上海大约相距1050千米,在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相距多少厘米?10.在一张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小明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8.8cm,已知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姥姥四月三十日晚7:00上车,小明应最晚在什么时候去接站?11.在如图中量出所需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再计算.A、B两地相距80千米,A、C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呢?12.在标有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相距12厘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3:2,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3.在比例尺为1:6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6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4.金牛与武汉的距离为120km,画在比例尺为1:600000的地图上长度为dm?15.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 千米,行驶2.5小时后,离乙地还有多远?16.一个零件长0.02厘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50:1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17.在比例尺是1:1000的地图上,量得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5cm,宽6cm,如果在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的上种上菠菜,剩下的按1:5种白菜和萝卜,白菜和萝卜各能种多少平方米?18.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4:5.求该三角形的面积?19.在比例尺是小时行80km,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20.一块三角形菜地,底长80m,高60m,画在比例尺是1:500的地图上,面积是多少cm?21.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距离是8厘米.一列火车上午9时开始以每小时120 千米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则下午几时到达B地?22.有一块草地(如图)测出主要数据,标在图上,若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算出这块地的实际面积.2的地图上,量的A、B相距25.5cm,一辆汽车由A地去B地,每23.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1.2厘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4小时到达,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篇二:比例应用题(答案)动脑筋题――比例问题(1)年级姓名一、填空题 1. 4:( )=设4:x=16=( )?10=( )% 2021?y?10?z%,可以求得x=5,y=8, z=80. 202.在3:5里,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 .在3:5里,如果前项加6,前项为3+6=9,即扩大了9?3=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扩大3倍,即为5?3=15.后项应增加15-5=10.3.12:1的图纸上,精密零件的长度为6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毫米.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得:6?(12:1)=0.5(厘米)=5(毫米).4.某生产队有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120米,在总面积中种植西红柿、南瓜、1茄子面积的比是25:1:,三种蔬菜各种了亩. 2总面积:120?120=14400(平方米) 约为20.4亩、0.8亩、0.4亩5.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支,甲种铅笔每支价值3分,乙种铅笔每支价值4分,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甲种铅笔买了支.甲、乙两种铅笔单价之比为3:4,又两种笔用去的单价相同,故甲乙两种铅笔444数之比为4:3.其中甲占总数的即,甲种铅笔数为210??120(支). 74?376.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卧车,车的辆数与车的轮子数的比是2:5.问:摩托车的辆数与小卧车的辆数的比是 .因为2:5=4:10,所以4辆车共有10个轮子,如果4辆车全是小卧车,那么轮子数应为16个,比实际多6个.故每4辆车中有摩托车(4?4-10)?(4-2)=3(辆),有小卧车1辆.所以摩托车与小卧车的辆数之比为3:1.1117.自然数A、B满足??,且A:B=7:13.那么,A+B= . AB182111161???设A=7K,B=13K,??,故K=12,从而AB7K13K91K182A+B=20K=240.8.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3:4,已知一年级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人.43?. 二、三年级占全校总数的1-25%=75%,故三年级占全校总数的75%?4?3735一年级比三年级少的40人占全校的?25%?.于是全校有728540??224(人),一年级学生有224?25%=56(人). 289.水泥、石子、黄砂各有5吨,用水泥、石子、黄砂按5:3:2拌制某种混凝土,若用完石子,水泥缺吨.黄砂多吨.33石子占总份数的,即.当石子用5吨时,混凝土共有5?3?210325125??16(吨),因为水泥占总份数的即,那么16吨混凝土中的水1035?3?223211泥应为16??8(吨). 323221?3(吨) 同法可求得16吨混凝土中的黄砂为:16?5?3?2331112水泥缺8?5?3(吨),黄砂多5?3?1(吨). 333310.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它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小时.设甲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3K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1K千米,则两地相距(13K+11K)?0.5=12K千米.甲追上乙需12K?(13K-11K)=6(小时).二、解答题11.已知甲、乙两数的比为5:3,并且它们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是1040,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设甲和乙的最大公约数为K,则甲数为5K,乙数为3K,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5K.于是K+15K=1040,解得K=65.从而甲数为5?65=325,乙数为3?65=195.12.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2:3.现在加入锌6克,共得新合金36克,求在新合金内铜与锌的比.旧合金的重量为36-6=30(克). 222?,故旧合金中有铜30??12(克),有锌铜在旧合金中占2?35530-12=18(克).新合金中,铜仍为12克,锌为18+6=24(克),于是铜与锌的比为12:24=1:2.13.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11125?,上坡路程为50??上坡路占总路程的(千米),上坡时间为1?2?36632525?3?(小时). 39255125256150平路时间为??(小时),下坡时间为??(小时). 94369436251251505??10(小时) 全程时间为?936361214.一个圆柱体的容器中,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在打开一个水龙头往容器中注水,3分钟时,水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又过了18分钟,水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度是50厘米.长方体的高度是20厘米,那么长方体底面积:容器底面面积等于多少?注满容器20厘米高的水与30厘米高的水所用时间之比为20:30=2:3.注202厘米的水的时间为18??12(分),这说明注入长方形铁块所占空间的水要用时3间为12-3=9(分).已知长方形铁块高为20厘米,因此它们底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而它们的体积比等于所注入时间之比,故长方形底面面积:容器底面面积=9:12=3:4.篇三:比和比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比和比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浓度应用题一、有关比的应用题(按比例分配)A、已知各部分的总和与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解决这种应用题有两种方法:归一法和分数乘法(1)归一法:总数量÷总份数(把比的各项相加)=每份数每份数×各自的份数=各部分的量(2)分数乘法:总数量×各部分的份数\总份数=各部分的量1、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分米,长、宽、高的比是3:3:2,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3、工程队修一条路,已经修好的和未修的比是1:2,如果再修1.5千米,刚好修完着条路的一半,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4、青年运输队计划3天运完一批货物。
比和比例应用题(一)例1、某班学生为汶川失学儿童捐款640元,女生捐的钱数与男生捐的钱数之比为5:3,王晨根据上面的条件,得到下面四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女生比男生多32 B、男生比女生少捐款52 C 、男生共捐款240元 D 、男生比女生捐款少32 例2、六年级三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和二班的人数之比是5:4,二班和三班人数之比是3:4,一班和二班和三班的人数连比是多少?练2、有一个长方体,长与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求长与高的比例3、小明、爸爸和爷爷的年龄和为106,小明得年龄是爸爸的185,是爷爷的61,小明、爸爸、爷爷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练3、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比是3:4:5,已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48厘米,求斜边上的高是多少?例4、红旗小学共有学生697人,已知低年级学生数的21等于中年级学生数的52,低年级学生数的31等于高年级学生数的72。
问该校的低、中、高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练4、张明、王芳、李海三人共有54元,张明用了自己钱数的53,王芳用了自己钱数的43,李海用了自己钱数的32,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那么张明和李海两人剩下的钱数共多少元?例5、六年级一班有两个植树小组,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比为5:3,如果第一小组调14人到第二小组,那么第一小组人数与第二小组人数之比变为1:2,原来两个小组各有多少人?练5、甲乙两包糖的重量之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3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之比变为7:5,那么两包糖重量的总和是多少克?能力训练1、某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之比是7:9(1)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2)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3) 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4)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5)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6)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1)=( )÷10=2:( )=( )%(2):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3)如5a=4b ,则a:b=( ):( )(4)如4y=x,则xy =( ) 3、(1)如果a ×212=b ×871,求:a:b=(...)(...) (2)课外活动小组的男生人数的215与女生人数的175恰好相等,男生和女生人数比是( )(3)甲数比乙数少2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一个比的前项是4,当它增加8时,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必须( )①增加8 ②扩大2倍 ③扩大3倍 ④扩大8倍5、甲、乙两个两位数,甲的52等于乙的41,那么甲乙两个数的差最大是( ) A 、10 B 、20 C 、36 D 、40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16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4:3:2,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比例以及比例尺应用题(含答案)1.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甲乙两地的距离在地图上测量为X厘米,求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单位:千米)。
2.在比例尺为Y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为8厘米,在比例尺为1:xxxxxxx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厘米?3.在一幅地图上,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为5厘米,比例尺为1:xxxxxxx,求北京到沈阳的铁路实际长度(单位:千米)。
4.在比例尺为1:100的图纸上,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为10厘米,求该花坛的实际面积(单位:平方米)。
5.在比例尺为1:5000的图纸上,一个长方形花园的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求该花园的实际面积(单位:平方米)。
6.在比例尺为Z的地图上,A、B两地的距离为12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3:2,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单位:千米/小时)。
7.某县人民政府门前的广场是一个长方形,长为180米,宽为100米。
请在比例尺为W的图纸上画出广场的平面图,并注明长和宽。
8.在比例尺为V的地图上,有一段长为40厘米的道路。
一辆时速为50千米的汽车走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分钟?9.北京到上海大约相距1050千米,在比例尺为1:xxxxxxxx的地图上,两地相距多少厘米?10.在比例尺为1:xxxxxxx的地图上,___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X厘米,已知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姥姥在四月三十日晚7:00上车,___应最晚在什么时候去接站?11.如图所示,A、B两地相距80千米,A、C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2.在标有比例尺的地图上,两地间距离为12厘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为3:2,求客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单位:千米)。
13.在比例尺为1:xxxxxxx的中国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为10厘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4.金牛与武汉的距离为120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上长度为多少分米?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84平方厘米。
1、用一条长108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形模型,要求长、宽、高的比为2:3:4,。
如果
每个面都用铁皮包上做成铁盒,这个铁盒的体积是多少?
2、王大爷在一块长30米、宽18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和西红柿,已知种黄瓜和西红柿
的土地面积之比是4:5。
问:黄瓜和西红柿各种了多少平方米?
3、工程队修一段公路,已经修好的和未修好的比是1:2,如果再修1.5千米,刚好修完这段
公路的一半。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和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比为4:1,已知徒弟比师傅少
加工600个。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5、青年运输队计划三天运完一批货物。
第一天运了480吨,占这批货物的40%。
第二天运
的和第三天运的吨数是3:5.第三天运的货物是多少吨?
6、为了搞好环境,市政府决定今年在街道两旁种植树木60000棵,其中樟树和银杏树共占
2/3,樟树和银杏树的比是3:2.樟树有多少棵?
7、甲、乙、丙三个仓库共有粮食140吨,已知甲仓与乙仓的吨数比是3:2,乙仓与丙仓的吨数比是4:5。
这三个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8、甲、乙两桶油共130千克,将甲桶油的2/7倒入乙桶后,甲桶与乙桶油的比为7:6,原来甲、乙两桶各有油多少千克?
9、甲、乙两校原有人数的比是6:5,甲校毕业了200人,乙校毕业了125人后,两校人数的比为8:7,原来两校各有多少人?
10、小红和小芳都积攒了一些零用钱,她们所积攒钱数的比是7:5,在支援灾区捐款活动中,小红捐了26元,小芳捐了10元。
,这时她们所剩的钱数相等,小红原来有多少钱?。
数学比和比例的应用试题1.树台小学回族学生有1100人,回族学生人数与汉族学生人数的比是11:2,树台小学有汉族同学多少名?【答案】200【解析】由“回族学生人数与汉族学生人数的比是11:2”,可知:回族学生人数占11份,汉族学生人数占2份,用回族学生人数除以回族学生人数占得份数,先求出一份的数,然后即可求出汉族学生人数.解:1100÷11×2,=100×2,=200(人);答:树台小学有汉族同学200名.点评:此题是比的应用,主要考查先求一份的数,再求几份的数.2.粮店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108袋,大米和面粉的比是5:4,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袋?【答案】大米有540袋,面粉有432袋.【解析】由它们的比是5:4可知,面数是大米的,而大米比面粉多108袋,所以大米有108÷(1﹣)袋,进而求出面粉有多少袋.解:大米有:108÷(1﹣)=540(袋);面粉有:540×=432(袋);答:大米有540袋,面粉有432袋.点评:本题主要根据它们的比先求出面粉是大米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多的袋数求出各有多少袋.3.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3)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倍.【答案】,,1.75.【解析】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把鸡的只数看作4份,鸭的只数7份.则鸡的只数和鸭的只数一共有4+7=11份,据此解答.解:(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4;(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7÷(4+7)=;(3)鸭的只数是鸡的只数的:7÷4=1.7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份数进行解答.4.学前班有几十位小朋友,老师买来176个苹果,216块饼干,324粒糖,并将它们尽可能多的平均分给每位小朋友,余下的苹果、饼干、糖的数量之比是1:2:3.问:学前班有多少位小朋友?【答案】34【解析】因为1+2=3,176+216﹣324=68,所以全班的人数应是68的约数.68的大于10的约数是17、34和68.据此解答.解:如果全班人数为17,176÷17=10…6,216÷17=12…12,324÷17=19…1,16:12:1≠1:2:3不符合题意;如果全班人数为34,176÷34=5…6,216÷34=6…12,324÷34=9…18,6:12:18=1:2:3符合题意;如果全班人数为68,176÷68=2…40,216÷68=3…12,324÷68=4…52,40:12:52≠1:2:3不符合题意;答:学前班有34位小朋友.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全班的最多是多少,然后再分情况进行讨论.5.六年级甲乙两班人数比为3:2,甲班转给乙班3名同学后,两班人数比为4:3,问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答案】甲班原来有63人,乙班原来有42人.【解析】根据“六年级甲乙两班人数比为3:2”,可知甲班人数是乙班的,设乙班原有x人,甲班就有x人;再根据“甲班转给乙班3名同学后,两班人数比为4:3”,列出比例,进而解比例得解.解:设乙班原有x人,甲班就有x人,由题意得:(x﹣3):(x+3)=4:3,x﹣9=4x+12,x=21,x=42;x=×42=63;答:甲班原来有63人,乙班原来有42人.点评:此题考查比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甲乙人数的比,推知甲班人数是乙班的,再根据甲班转给乙班3名后的比,列出比例得解.6.东、西两个仓库所存粮食的比是7:3.如果从东仓库运60吨粮食到西仓库,则东仓库存粮占西仓库的150%,两个仓库共存粮多少吨?【答案】600【解析】因两个仓库存粮的总数不变,原来东仓库的存粮占两库存粮的,“从东仓库运60吨粮食到西仓库,则东仓库存粮占西仓库的150%”,就是东仓库与乙仓库存粮的比是150:100=3:2,这是东仓库的存粮就占两库存粮的,60吨对应的分率就是两库存粮的﹣=,据此解答.解:东仓库存粮占西仓库的150%”,就是东仓库与乙仓库存粮的比是150:100=3:2,这是东仓库的存粮就占两库存粮的,60÷(﹣),=60÷,=600(吨).答:两个仓库共存粮600吨.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量的两库存粮的总数,再分别求出东仓存粮原来和运出后各占两库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60对应的分率求出两库的存粮总数.7.甲乙两车间人数比是3:5,若从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现在甲乙车间的人数比是2:3,原来甲车间有多少人?【答案】30【解析】根据题干,设原来甲车间有3x人,则乙车间就是5x人,从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后,甲车间是3x+10人,乙车间是5x﹣10人,再根据现在甲乙车间的人数比是2:3,列出比例式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设原来甲车间有3x人,则乙车间就是5x人,根据题意可得:(3x+10):(5x﹣10)=2:3,2(5x﹣10)=3(3x+10),10x﹣20=9x+30,x=10,10×3=30(人),答:甲车间原有30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的甲乙两个车间的人数之比,正确的设出未知数,再根据变化后的比列出比例式即可解答.8.妈妈5月份的工资是3200元,这个月花去的和剩下的钱数的比是5:3,花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元?【答案】800【解析】由题意,把3200元看作5=3=8份,每份是3200÷8=400(元),又知花去的比剩下的多2份,那么花去的比剩下的多400×2元,解决问题.解:3200÷(5+3)×(5﹣3),=3200÷8×2,=400×2,=800(元);答:花去的比剩下的多800元.点评:把总钱数看作8份数,求出每份数,进一步解决问题.9.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05km.用同样的速度又行驶了1.2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用比例解)【答案】147【解析】根据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105:3=x:(3+1.2),3x=105×(3+1.2),3x=441,x=147;答:甲城到乙城有147千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及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判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注意1.2小时是在前面3小时行驶后又行驶的时间,不是总路程对应的时间.10.一块铜锌的合金质量是760g,现在按锌、铜1:3的比例重新熔铸,需要添加40g铜,原有锌、铜各多少克?【答案】锌重200克,铜重560克.【解析】由题意得现在合金的重量为760+40=800克,根据现在合金中锌:铜=1:3,可知把总重量平均分成1+3=4份,用总重量除以总份数即可求出一份的重量,再用一份的重量分别乘各自占的份数即可求出现在合金中各自的重量,进而可以求出原来的重量.据此解答即可.解:(760+40)÷(1+3),=800÷4,=200(克),锌重:200×1=200(克)原来铜重:760﹣200=560(克).答:原有锌重200克,铜重560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利用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求出每一份的重量.11.用192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7:5:4.这个长方体框架的体积是多少?【答案】3780【解析】根据“用192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可知一个长、宽、高的长度和是192除以4,也就是要分配的总量;把这个总量按7:5:4的比例进行分配,进一步求出它的长、宽、高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框架的体积也就迎刃而解了.解:要分配的总量:192÷4=48(厘米),长:48×=21(厘米),宽:48×=15(厘米),高:48×=12(厘米),长方体框架的体积:21×15×12=3780(立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框架的体积是3780立方厘米.点评:此题属于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题,关键是弄清要分配的总量和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再进一步解决问题.12.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26页,这时已读的与剩下的页数比是7:5,这本书小明还有多少页没读?【解析】70读了两天后,已读的与剩下的页数比是7:5,即此时已读的占全部的,由于第一天读了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则第二天读的占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26页,则全书的页数为26÷(﹣﹣),由此可知,这本书小明没有读的还有26÷(﹣﹣)×页.解:26÷(﹣﹣)×=26÷(﹣﹣)×,=26÷×,=70(页).答:小明没读的页数为70页.点评:首先根据两天后已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求出已读页数占全部页数的分率,进而求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的占全部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13. A、B两的地相距36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与乙车速度的比是7:5,求乙车的速度.【答案】50【解析】根据路程除以相遇时间等于速度和,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和,再由甲车与乙车速度的比是7:5,即可求出乙车的速度.解:360÷3=120(千米),乙车的速度占甲、乙速度和的几分之几:5÷(7+5)=,120×=50(千米);答:乙车的速度是50千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速度,路程,相遇时间的关系,求出速度和,再找出对应量,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即可.14.哲商小学原来新、老两个校区六年级人数的比是5:7,这学期老校有30人去新校,新校有6人转到老校,这样新校六年级的人数是老校六年级人数的.现在新校区六年级学生有多少人?【答案】384【解析】老校有30人去新校,新校有6人转到老校,变化的人数实际为(30﹣6),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不变的量是总人数,所以把两校总人数当做单位“1”,通过两校人数比的变化求出总人数是多少之后就能求出新校区有多少人.解:(30﹣6)÷(﹣)=24÷=864(人),864×=384(人)答:现在新校区六年级学生有384人.点评:本题关健是找出不变量,然后根据不变量求出所求问题.15.将8本相同厚度的书叠起来,高度是30厘米.如果将20本这样相同厚度的书叠起来,那么高度是多少厘米?(要求用比例的方法)【答案】75厘米.【解析】根据题意知道,一本书的厚度一定,书叠起的高度与书的本数成正比例,由此列比例解答.解:设20本书叠起的高度是x厘米,30:8=x:20,8x=30×20,x=,x=75;答:20本书叠起的高度是75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16.求未知数Ⅹ﹣3x=:4=3.5:x.【答案】x=;x=10.【解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3x,再减去,最后除以3来解.(2)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式转化为,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来解.解:(1),,,,x=;(2):4=3.5:x,,,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注意等号要对齐.17.三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长120千米的路,第一队修了这条路的,第二队与第三队所修路长的比是3:5,第三队修了多少千米?【答案】第三队修了45千米【解析】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先求出第二队和第三队所修路长的和是:120×(1)=72千米;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求出第三队修的路长.解:120×(1)=72(千米),3+5=8,72×=45(千米),答:第三队修了45千米.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8.100吨甘蔗可以榨糖12吨,照这样计算,6000吨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吨?如果要榨糖360吨,需要用甘蔗多少吨?【答案】6000吨甘蔗可以榨糖720吨;如果要榨糖360吨,需要用甘蔗3000吨.【解析】根据甘蔗的榨糖量一定,甘蔗的质量与糖的质量成正比例,由此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1)6000吨甘蔗可以榨糖x吨,100:12=6000:x,100x=12×6000,x=720;(2)如果要榨糖360吨,需要用甘蔗y吨,100:12=y:360,12y=100×360,y=,y=3000;答:6000吨甘蔗可以榨糖720吨;如果要榨糖360吨,需要用甘蔗3000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19.李师傅3小时做了48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做多少个零件?(用比例解答)【答案】8小时可做128个零件【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工作效率一定,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解:8小时可做x个零件,x:8=48:3,3x=8×48,x=,x=128;答:8小时可做128个零件.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三者的关系,列式解答即可.20.贝贝家来了3位客人,贝贝拿出20ml浓缩果汁按1:50的比给客人冲果汁喝,用如下图的玻璃杯,果汁倒至处,贝贝和客人每人一杯够吗?【答案】贝贝和客人每人一不杯够【解析】根据题意,求出20ml浓缩果汁按1:50,可配果汁多少,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求出玻璃杯的体积,再进行比较即可.解:果汁体积为20×50=1000(ml)=1000(立方厘米),6÷2=3(厘米),4个玻璃杯里果汁体积为π×32×15××4=1130.4(立方厘米),1130.4>1000.2;答:贝贝和客人每人一不杯够.点评:解答此题主要分清所求物体的形状,转化为求有关图形的体积或面积的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21.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每小时行25千米.12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用比例知识解答)【答案】10小时可以到达【解析】根据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x小时可以到达,30x=25×12,x=,x=10,答:10小时可以到达.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22.(2011•平和县模拟)架线班要架设一条通讯线路,计划每天架设105米,40天完成.如果每天架设120米,多少天可以完成?(用方程解)【答案】35天可以完成【解析】根据通讯线路的总米数一定,每天架设的米数与架设的天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x天可以完成,120x=105×40,x=,x=35,答:35天可以完成.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每天架设的米数×架设的天数=通讯线路的总米数(一定),由此判断成何比例.23.(2011•宿州模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比是4:1..【答案】正确【解析】因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4:1;据此解答即可.解: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边长×4):边长=4:1;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一步求得问题即可.24.(2011•郑州模拟)操场上有108名同学在锻炼身体,其中女生占,后来又来了几名女生,使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7,后来来了几名女生?【答案】后来来了12名女生【解析】根据“女生占,”知道男生占(1﹣)由此求出男生的人数;再根据后来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7,知道后来男生占总数的,又因为男生的人数不变,所以可以求出后来的总人数,进而求出后来来的女生的人数.解:108×(1﹣)﹣108,=108×﹣108,=84×﹣108,=120﹣108,=12(名);答:后来来了12名女生.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知道男生的人数不变,然后将比转化成分数,再找出对应量,利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25.(2012•宜宾县模拟)AB两种商品原来价格之比为7: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70元,则价格之比变成7:4.问这两种商品原来的价格各是多少元?【答案】甲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210元,乙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90元【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差不会变化,由此根据“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是7:3”,知道原来甲占价格差的,再根据“价格之比是7:4.”知道后来甲占价格差的,由此用70除以(﹣),即可求出价格差,进而求出这两种商品原来的价格.解:价格差是:70÷(﹣),=70÷,=70×,=120(元);甲原来的价格是:120×,=120×,=210(元),乙原来的价格:210﹣120=90(元);答:甲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210元,乙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90元.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价格差不变化,将比转化为分率,统一单位“1”,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26.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不同的纸板,正方形纸板总数与长方形纸板总数之比为2:5.现在将这些纸板全部用来拼成横式和竖式两种无盖纸盒,其中竖式盒由一块正方形纸板做底面,四块长方形纸板做侧面(图1),横式盒由一块长方形纸板做底面,两块长方形和两块正方形纸板做侧面(图2),那么做成的竖式纸盒与横式纸盒个数之比是多少?【答案】做成的竖式纸盒与横式纸盒个数之比是4:3【解析】此题可以用设数法来解答,假设竖式纸盒有a个,横式纸盒有b个,由题意列式为(a+2b):(4a+3b)=2:5,然后化简即可.解:设竖式纸盒有a个,横式纸盒有b个,则共用长方形纸板(4a+3b)块,正方形纸板(a+2b)块.根据题意有:(a+2b):(4a+3b)=2:5,即5(a+2b)=2(4a+3b),5a+10b=8a+6b,3a=4b,即a:b=4:3.答:做成的竖式纸盒与横式纸盒个数之比是4:3.点评:此题的解题思路是:先设出竖式纸盒和横式纸盒的个数,然后相应地表示出共用长方形纸板的块数,正方形纸板的块数,再根据正方形纸板总数与长方形纸板总数之比为2:5,列出等式并化简.27.装修一间客厅,用边长5dm的方砖铺地,需要80块,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解答)【答案】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125块【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客厅的面积一定,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解:设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x块,4×4×x=5×5×80,16x=25×80,x=,x=125;答:用边长4dm的方砖铺地需要125块.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哪两种量成何比例,注意此题给出的5dm与4dm是方砖的边长,不是方砖的面积.28.李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小时加工50个,6小时可以加工完.若每小时加工60个,多少小时可以加工完?(用比例解)【答案】5小时可以加工完【解析】根据题意知道,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即总工作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x小时可以加工完,60x=50×6,x=,x=5,答:5小时可以加工完.点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29.(2010•泸西县模拟)一座16层高的住宅楼(层高3米),地基深为8米.按照这样的比例,盖一座22层高的住宅楼,需打多深的地基?【答案】需打11米深的地基【解析】由题意可知:每米的楼高需打地基的深度是一定的,则楼的高度与地基的深度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解:设需打x米深的地基,则有(16×3):8=(22×3):x,48x=66×8,48x=528,x=11;答:需打11米深的地基.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若两个量的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从而可以列比例求解.30.(2012•同心县模拟)用600页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如下表:600=(2)、根据上面的关系式,求X=15时,Y=.(3)、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成比例吗?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答案】XY,40【解析】(1)由表格知道每本装订的页数×装订的本数=600,所以用Y表示装订的本数,用X表示每本装订的页数,那么600=XY;(2)把X=15时代入XY=600解方程即可求出Y的值;(3)判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1)因为每本装订的页数×装订的本数=600,所以用Y表示装订的本数,用X表示每本装订的页数,那么600=XY;(2)把X=15时代入XY=600,即15Y=600,Y=600÷15,Y=40,(3)因为练习本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600(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成反比例,故答案为:XY,40.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31.小明和小红所集邮票张数的比是5:6,小明给小红10张邮票后,小明和小红邮票张数的比是4:5.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邮票?【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有990张邮票【解析】因原来小明和小红所集邮票张数的比是5:6,就是小明的邮票张数占全部邮票的,小明给小红10张邮票后,小明和小红邮票张数的比是4:5,就是小明的邮票张数占全部邮票的,也就是全部邮票的()就是10,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列式解答.解:10,=10÷,=10,=990(张).答:小明和小红一共有990张邮票.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比与分数的掌握,和利用分数除法的意义解题的能力.32.某工程队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3.因支援其他工程,调走女职工66人,这时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这个工程队原来有男职工多少人?【答案】这个工程队原来有男职工有216人【解析】根据“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3.”知道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的,又根据题意知道男职工的人数不变,而女职工的人数由占男职工的变为占男职工人数的,是因为调走女职工66人,因此用对应的数66除以对应的分数(﹣),就是要求的单位“1”,即原来男职工的人数.解:66÷(﹣),=66÷,=66×,=216(人);答:这个工程队原来有男职工有216人.点评:根据男职工的人数不变,将单位“1”统一为男职工的人数,再找出对应的分率与对应的数,用除法列式解答即可.33.同一种方砖铺一间长8米,宽6米的乒乓球室的地板,先用200块方砖就铺了32平方米,余下的还要多少方砖?(用比例解)【答案】余下的还要100块方砖【解析】由题意可知:每块方砖的面积是一定的,则铺设的底面的面积与需要的方砖的块数成正比例,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解:设余下的还要x方砖,则有32:200=(8×6﹣32):x,32x=200×(8×6﹣32),32x=200×16,32x=3200,x=100;答:余下的还要100块方砖.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若两个相关联量的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从而可以列比例求解.34.建筑工地计划运进一批水泥,第一次运来总数的25%,第二次运来180吨,这时运来的与没运来的吨数比是4:3,工地计划运进的这批水泥是多少吨?【答案】工地计划运进的这批水泥是560吨【解析】第二次运来180吨后,运来的与没运来的吨数比是4:3,即已运来的占总数的,又第一次运来总数的25%,则这180吨占总数的﹣25%,所以这批水泥共有180÷(﹣25%)吨.解:180÷(﹣25%)=180÷(﹣25%),=180÷,=560(吨).答:工地计划运进的这批水泥是560吨.点评:首先根据二次运来180吨,运来的与没运来的吨数比求出已运来的占总数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35.修一条公路,已经修的和没有修的长度比是1:3,再修300米,已经修的长度是没有修的,共修了多少千米?【答案】共修了1.2千米【解析】根据“已经修的和没有修的长度比是1:3,”知道已经修的占公路总长度的,再根据“已经修的长度是没有修的,”知道已经修的长度占公路总长度的,,由此用(﹣)去除对应的量300米就是这条路的总长度,进而求出修路的千米数.解:300÷(﹣)=300÷,=3600(米);3600×,=3600×,=1200(米),1200米=1.2千米.答:共修了1.2千米.点评:这道题单位“1”是这条公路的全长,单位“1”是不变的,统一单位“1”,找到300米的对应分率,用除法求出单位“1”进而得出答案.36.(2012•商丘模拟)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3,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一半,这堆煤有多少吨?【答案】这堆煤有27吨【解析】把这堆煤的总量看作单位“1”,由题意可知:第一天运走的吨数占总吨数的,再据“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一半”可知,第二天运走的吨数占总吨数的(),而第二天运走的实际吨数是4.5吨,所以用4.5除以()就是这堆煤的总量.解:4.5÷(),=4.5÷,=27(吨);答:这堆煤有27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4.5吨的对应分率(),进而求出这堆煤的总量.37.装配车间要装配一批洗衣机,计划每天装配42台,20天内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装配8台,需要几天完成?(有比例知识解)【答案】实际每天多装配8台,需要16.8天完成【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洗衣机的总量一定,每天装配的台数×装配需要的天数=洗衣机的总量(一定),所以每天装配的台数与装配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设需要x天就可以完成任务,(42+8)x=42×20,50x=840,x=16.8;答:实际每天多装配8台,需要16.8天完成.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洗衣机的总量一定,每天装配的台数与装配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38.工程队修一条路,上半月修好的米数与全长的比是1:5.如果再修360米,就正好修了这条路的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答案】这条路全长1200米【解析】把全长看作单位“1”,根据“上半月修好的米数与全长的比是1:5”,可知上半月修好的米数占全长的,再根据“如果再修360米,就正好修了这条路的一半”,可以求出360 米就相当于全长的(﹣),然后用除法计算.解:360÷(﹣),=360×,=1200(米);答:这条路全长1200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数除法的应用及比与分数的关系,用数量除以它的对应分率就是单位“1”,即全长.39.李明与王华身高的比是6:5,李明比王华高;王华比李明矮.【答案】;【解析】(1)把王华的身高看作单位“1”,则李明的身高是王华身高的,于是利用分数减法的意义即可求解;(2)把李明的身高看作单位“1”,则王华的身高是李明身高的,于是利用分数减法的意义即可求解.解:(1)﹣1=;(2)1﹣=;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设出不同的单位“1”,比谁就把谁看作单位“1”,从而问题逐步得解.40.一种合金中A和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4:5,那么A物质的质量占这种合金的.【答案】【解析】一种合金中A和B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4:5,A物质的质量占这种合金的,据此解答.解:=,答:么A物质的质量占这种合金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比与分数之产关系的掌握情况.41.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7,则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单位“1”的量是全校学生人数,男生人数占了其中的8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7份,进而可知全校学生就是8+7=15分,据此用男生人数除以全校人数,用女生人数除以全校人数即可解答.解:7+8=15,。
比与比例应用专题:
1.小红和小明都积攒了一些零用钱,他们所攒钱的比是5:3,在“支援灾区”
捐款活动中小红捐26元,小明捐10元,这时他们剩下的钱数相等。
小红原来有多少钱?
2.客车与货车同时A、B两地的中点向相反方向行驶,4小时后客车到达A地,货车离B地120千米,已知货车速度与客车的比为3:5,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在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城到乙城的图上距离是9厘米,现在有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速度是客车的4/5。
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4.淘气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还剩20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3/10,第二天修的比第一天多80米,还剩下全长的20%没修。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6.六一儿童节,六八班花了169元买了30个笔记本和8支钢笔奖励优秀少先队员。
已知钢笔的单价比笔记本的单价的200%还多1元。
笔记本和钢笔的单价各
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