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卷(全国通用) (1)
- 格式:doc
- 大小:608.50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过关训练试题(原卷版)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5.6 g铁粉投入到足量的100 mL 2 mol·L-1的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解,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v(Fe)=0.5 mol·L-1·min-1 B.v(H2SO4)=1 mol·L-1·min-1C.v(H2)=0.5 mol·L-1·min-1 D.v(FeSO4)=0.5 mol·L-1·min-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但活化分子数增加了C.分子间所有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v(H2O2)=v(H2O)=v(O2)4.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平衡常数增大B.减小压强,逆反应速率减小,化学平衡常数减小C.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D.充入氧气,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5.一定温度下,反应I2(g)+H2(g)2Hl(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c(I2)=0.11mmol•L-1,c(HI)=0.78mmol•L-1。
(人教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过关检测试题(原卷版)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2.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加快D.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反应速率一定加快4.密闭容器中一定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z 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A 的浓度为0.30 mol/L,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B的转化率降低C.x+y>z D.C的体积分数升高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反应过程如下图。
专题强化练习(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不变B.BaO量不变C.氧气压强不变 D.BaO2量增加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正确;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也就增大了压强,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BaO的量减小,B不正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其数值等于氧气的浓度,浓度不变,因此压强不变,正确;缩小容器容积,平衡逆向移动,故体系重新达到平衡BaO2量增加,D正确。
答案:B2.反应COCl2(g)CO(g)+Cl2(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③⑤⑥解析:能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法是在不改变该反应物起始量的条件下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①升温向吸热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③增加CO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④减压使平衡正向移动;⑤催化剂不影响平衡;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参与反应的各组分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①④⑥符合题意。
答案:B3.在100℃时,将N2O4、NO2分别充入两个各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下:O42NO c22c2O4,Ⅱ中2NO2Nc2O4c22,KK;C)=0.06tmol·L0.014mol·L-1,所以升高相同温度,仍是Ⅰ中大。
(g)CH的转化率时的平衡常数K2(g)CH5.已知反应X(g)+Y(g)n Z(g) ΔH>0,将X和Y以一定比例混合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改变如图所示。
高考能力点8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考向一】化学反应速率1.A 解析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增加C(s)的量,反应速率不变,A正确。
2.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B错;由图像可以看出,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由图像可以看出E1>E2,即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D错。
3.A 解析v(W)==0.02mol·L-1·min-1,又因v(Z)=0.01mol·L-1·min-1,即v(W)∶v(Z)=0.02∶0.01=2∶1,故n=1。
4.D 解析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反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催化剂、温度、浓度,选D。
5.D 解析I2为固态,故不能用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v(HI)==0.002mol·L-1·s-1,若反应仍以该速率进行,则t==10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所需时间应大于10s,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将加快,D 正确。
6.A 解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溶液混合后的浓度,故A、B浓度:①中都为0.5mol·L-1,②中都为1mol·L-1,③中都为0.05mol·L-1,④中都为0.25mol·L-1。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②>①>④>③。
【考向二】化学平衡7.B 解析因为m+n与p+q的关系不确定,故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不一定是变量,故①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容器是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反应过程中,体系中的温度应随时间发生变化,故②是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和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都一定是平衡状态,故③、④是平衡状态;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恒定的,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这一关系,故⑤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则说明有p mol C生成,同时p mol C也发生断键反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⑥是平衡状态;体系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始终不变,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化,故⑦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2019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g)+ O(g) 2SO(g) △H =-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3222molSO和1molO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可能为( )22A.等于196.64kJ B.<98.32kJC.98.32kJ~196.64kJ D.>196.64kJ-1。
mol196.6 kJ·(g) ΔH=﹣2.实验室测得4 mol SO参加下列反应:2SO(g)+O(g) =2SO3222当放出354 kJ热量时SO转化率最接近于( )2A.10% B.30% C.50% D.90%3.将H(g)和Br(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22H(g)+Br(g) 2HBr(g);△H<0。
平衡时Br(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222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 ) 2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4.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 + 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5.在密闭容器中,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倍,当达到新平衡后,B的浓度是原来的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向移动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D.a>b6.一定温度下,反应N (g)+3H (g) 2NH (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H和322K,则相同温度时反应4NH (g) 2N (g)+6H (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为( ) 2322-2D.2△H和-2K K C.-2△H和K A.2△H和2K B.-2△H和7.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结合生成HbO,因此具有输氧能力。
第8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命题热点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储知识——剖解重点难点备考·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绝对标志2.相对标志⎭⎪⎪⎪⎬⎪⎪⎪⎫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变时,当是等体积反应时,不一定达到平衡;当是不等体积反应时,达到平衡。
气体的密度⎝ ⎛⎭⎪⎫气体的总质量气体的总体积、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气体的总质量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要具体分析各表达式中的分子或分母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平衡。
如果平衡体系中的物质有颜色,则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变时,达到平衡。
⇒ “变量”不变⇒平衡状态3.一个角度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如反应N 2(g)+3H 2(g)2NH 3(g),下列各项均可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1)断裂1 mol N≡N 键的同时生成1 mol N≡N 键; (2)断裂1 mol N≡N 键的同时生成3 mol H —H 键; (3)断裂1 mol N≡N 键的同时断裂6 mol N —H 键; (4)生成1 mol N≡N 键的同时生成6 mol N —H 键。
4.定量依据:若Q c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1.(2017·石家庄第一次摸底)恒温恒容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H 2(g)+I 2(g)2HI(g),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 .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HI 同时消耗1 mol H 2D.H2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改变D[该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则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气体总压强始终不变,故不能根据总压强的不变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则气体总质量不变,又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根据密度不变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第7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第7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第7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全部内容。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1。
(2017北京朝阳模拟)2017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有效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着色剂D。
增稠剂2。
(2017吉林四平模拟)下列有关颜色的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平衡状态的H2、I2、HI混合气体体积压缩时颜色变深B.平衡状态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体积压缩时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平衡状态的NO2、CO、NO、CO2混合气体升温时颜色变深D.向Fe(SCN)3溶液中滴加几滴浓KSCN溶液后颜色变深3。
(2017辽宁大连二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被视为全球变暖的“元凶",但在催化剂作用下,用CO2和H2可制备用途广泛的甲醇。
已知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H 2(g)+CO2(g)H2O(g)+CO(g) ΔH1②2H 2(g)+CO(g)CH3OH(g) ΔH2③3H 2(g)+CO2(g)H2O(g)+CH3OH(g) ΔH3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这些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平衡常数K1K2K3温度/℃ 500 1.00 2.508002。
化学反应速率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时间单位和浓度单位决定D.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答案】D2.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是()①改变气体物质的浓度②改变气体的压强③加入催化剂④改变气体的温度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浓度和压强可以改变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个数,而不能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反应物的瞬时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反应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推知化学反应的快慢D.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其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答案】C【解析】A项中,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平均反应速率;B项中0.8 mol·L-1·s -1不是指反应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而是指1 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0.8 mol·L-1;D 项中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现象无必然联系。
4.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I -的浓度有关 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 -1D .v (H 2O 2)=v (H 2O)=v (O 2) 【答案】A【解析】A 项,H 2O 2的分解速率取决于第一步的慢反应,该反应中I -为反应物,故反应速率与I -的浓度有关,正确;B 项,该反应的催化剂为I -,IO -只是该反应的中间物质,错误;C 项,98 kJ·mol-1是1 molH 2O 2分解的反应热,反应热与活化能无关,错误;D 项,将题给两个反应合并可得总反应为2H 2O 2===2H 2O +O 2↑,由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可知,该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关系应为v (H 2O 2)=v (H 2O)=2v (O 2),错误。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专题突破[题型分析]从2017年考试大纲和各地考试说明及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试题来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属于必考内容。
任何化学反应都涉及到快慢的问题,特别是化工生产中和实验室制备物质时,都要认真考虑反应进行的快慢及改变的方法如何,所以每年的高考都会出现本部分的题目。
在命题中出现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同一个问题可能从不同角度来考查;另外,除直接考查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题目。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①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的有关计算;②反应中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③根据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颗粒大小、光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定性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预测2018年高考,通过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方法考查数学处理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对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比的关系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类试题时高考的必考点,大多数省份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少数也与大题形式。
通常考查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及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相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等。
近几年的考查中均出现新的情境,结合等效平衡思想进行分析,相对难度较大。
【例题演练】☆★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相关计算1、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ν(B)= Δc(B)Δt,单位为mol/(L·s)或mol/(L·min)(1)化学反应速率并不是均匀进行的,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应速率,是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2)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3)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的物质作标准计算,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却表示的是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所以必须在速率v的右下角注明参照物的名称。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温度为T 时,物质D 在容积为2.0 L 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 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约为0.066 7 mol/(L·min)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s)2A(g)+B(g),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2(A)·c(B)C.已知反应的ΔH>0,则第5 min 时图像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体系的温度升高D.若第7 min 时D 的物质的量增加,则表示A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是a2.科学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用H 2还原NO,生成无污染物质。
该反应速率v 正=k正·c n (NO)·c m(H 2)(k 正是该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常数)。
在某温度下,测得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在该反应中,NO 、H 2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为2∶1B.上述表达式中,n=2,m=2C.上述表达式中,k 正=2.0 mol -2·L 2·min -1D.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或改变温度,k 正不变3.恒温条件下,体积为1 L 的容器中,P 、Q 、W 三种气体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Q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P(g)+Q(g) 2W(g),其平衡常数K=4C.达到平衡后,再加入0.1 mol W,达到新的化学平衡时,W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加D.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P、W各加入0.05 mol,则化学平衡逆向移动4.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 L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
各容器中起始物质的量与反应温度如下表所示,反应过程中甲、丙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乙中CO2的体积分数比甲中的大C.T1℃时,若起始时向甲中充入0.40 mol NO、0.40 mol CO、0.40 mol N2和0.40 mol CO2,则反应起始时v正>v逆D.T2℃时,若起始时向丙中充入0.06 mol N2和0.12 mol CO2,则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小于40%5.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
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B.2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C.当温度由200 ℃降到100 ℃时,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 zC(g)的ΔH<0,且a=26.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 Ni(CO)4(g)。
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
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7. T1℃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0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反应Ⅰ、Ⅱ对比,平衡常数:K(Ⅰ)>K(Ⅱ)B.对于反应Ⅰ,前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025 mol·L-1·min-1C.对于反应Ⅰ,若30 min时只改变温度为T2℃,再次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3.2 mol,则T1>T2D.对于反应Ⅰ,若30 min时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则平衡正向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8.(14分)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Ⅰ.已知:①CH3OH(g)+H2O(l) CO2(g)+3H2(g)ΔH=+93.0 kJ·mol-1②CH3OH(g)+O2(g) CO2(g)+2H2(g)ΔH=-192.9 kJ·mol-1③CH3OH(g) CH3OH(l) ΔH=-38.19 kJ·mol-1则表示CH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Ⅱ.一定条件下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g) CH3OH(g)。
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如图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变化的平衡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填“>”或“<”)0,压强的相对大小为p1(填“>”或“<”)p2。
(2)压强为p2,温度为300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B.v(CO)∶v(H2)∶v(CH3OH)=1∶2∶1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E.容器内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4)某温度下,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不移动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9.(11分)消除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造成的污染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1)工业上常用活性炭还原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g)+C(s)N 2(g)+CO 2(g)。
向容积均为1 L 的甲、乙、丙三个恒容恒温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测得各容器中n(NO)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甲容器反应温度T ℃ 400 ℃(填“>”“<”或“=”);乙容器中,0~40 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v(CO 2)= ;丙容器中达平衡后NO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2)活性炭还原NO 2的反应为2NO 2(g)+2C(s)N 2(g)+2CO 2(g),在恒温条件下,1 mol NO 2和足量活性炭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NO 2和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A 、B 、C 三点中NO 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点(填“A”或“B”或“C”)。
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K 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得到的,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0. (15分)目前降低尾气的可行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
NO和CO气体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这两种气体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反应:2CO(g)+2NO(g) N2(g)+2CO2(g)ΔH=-a kJ·mol-1。
(1)CO2的结构式为。
(2)已知2NO(g)+O2(g) 2NO2(g) ΔH=-b kJ·mol-1;CO的燃烧热ΔH=-c kJ·mol-1。
写出在消除汽车尾气中NO2的污染时,NO2与CO的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3)在一定温度下,将2.0 mol NO、2.4 mol CO通入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①有害气体NO的转化率为。
②20 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序号)。
a.缩小容器体积b.在恒压条件下再充入2.0 mol NO、2.4 mol COc.降低温度d.扩大容器体积③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各0.4 mol,反应将(填“向左” 或“向右”)进行,再次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为。
④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与平衡组分相同的气体,达到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18分)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其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
因此改善能源结构、机动车限号等措施能有效减少PM2.5、SO2、NO x等污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定量的某PM2.5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制成待测试样(忽略OH-)。
常温下测得该试样的组成及其浓度如下表:-5-5-5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试样的pH= 。
(2)汽车尾气中NO x和CO的生成: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ΔH>0。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C.N2、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D.氧气的转化率不再变化(3)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1/2O2(g) H2O(g)ΔH=-241.8 kJ·mol-1C(s)+1/2O2 (g) CO(g) ΔH=-110.5 kJ·mol-1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
下列可作为洗涤含SO2的烟气的洗涤剂的是。
A.浓氨水B.碳酸氢钠饱和溶液C.FeCl2饱和溶液D.酸性CaCl2饱和溶液(4)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 x的排放,这使NO 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某研究性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在n(NO)/n(CO)=1的条件下,为更好地除去NO x,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K左右。
(5)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在 5 L 密闭容器中加入0.10 mol NO和3.000 mol活性炭(假设无杂质),一定条件下生成气体E和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