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实践——《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土地的誓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学习描述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利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土地是什么、为什么土地对人类如此重要。
2.感知文本
通过朗读或播放录制好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小说《土地的誓言》的节奏以及情感色彩。
3.独立阅读
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以安静的方式独立阅读小说,并在英语笔记本上记录一些关键点。
4.小组活动
将学生组成小组,每组四人。
让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分享他们记录在笔记本上的关键点。
小组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渐开始独立思考和表达。
5.全班讨论
教师参考学生的笔记本记录,将学生的观点以及对人物的描述进行讨论。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
6.词汇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会提供新词汇。
建议教师将这些英文单词和词组板书出来,并要求学生尝试在课下自己完成翻译和语法的练习。
7.练习
提供与小说有关的练习卷,包括填空、选择题、解释和简答题等等。
三、教学反思
阅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挑战和刺激。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鼓励学生的讨论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土地的誓言》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布置】1课时。
【公开课教案】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1、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同学朗读1、要求: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发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教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土地问题的关注。
2. 激发学生对土地誓言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地,思考土地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 介绍土地誓言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地,分享他们对土地的感悟。
2. 教师介绍土地誓言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土地誓言的思考。
第二章:什么是土地誓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土地誓言的定义和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誓言对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解释土地誓言的概念。
2. 介绍土地誓言的基本内容。
教学活动:1. 教师解释土地誓言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土地誓言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誓言对社会的意义,分享他们的观点。
第三章: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誓言与历史的关联。
教学内容:1. 介绍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
2. 分析土地誓言与历史的关联。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土地誓言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土地誓言与历史的关联。
第四章:土地誓言的内容和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土地誓言的内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誓言对个人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解释土地誓言的具体内容。
2. 探讨土地誓言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解释土地誓言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土地誓言的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誓言对个人的影响,分享他们的观点。
第五章:土地誓言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土地誓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土地誓言付诸实践。
教学内容:1. 介绍土地誓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如何将土地誓言付诸实践。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土地誓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土地誓言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将土地誓言付诸实践。
第六章:案例分析:土地誓言的成功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土地誓言在实践中的积极效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08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08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块土地与农民之间的故事,揭示了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和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共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珍惜土地资源,保护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课文中的土地象征着什么?作者为什么对土地充满热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激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间对话,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一)本文抒写的内容,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相去甚远,因此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在主题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用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可考虑播放音乐,历史短片作铺垫、补充。
(三)语言炽热、感情丰沛,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
老师在示范朗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字词的积累。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斑斓的色彩,丰饶的物品,好一片神奇的东北大地!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去感受一下那方神奇的热土!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质疑,教师简单板书学生的疑问。
)二、抽查预习:积累本课词语(ppt出示):炽痛嗥鸣斑斓谰语亘古镐头污秽默契三、研习新课:(一)一读,知内容:老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留给学生一个任务: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土地?成果展示:(ppt出示两个描写性的语段)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2、了解作者采用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3、培养学生眷恋故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2、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及背景介绍1.直接导入2.背景介绍: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此文呢?——播放音频二、知识检测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请看大屏幕:(两生上黑板注音,纠正后齐读。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看课题,提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课题,读后讨论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①这是的土地?②为什么要发出誓言?③谁发出誓言,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板书)2、整体感知、品味情感快速默读课文,品味文章字里行间包含作者怎样一种情感?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归纳。
“爱”(板书)3、品读赏析解决问题①现代文写作中抒发情感的方式很多,其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就是一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语段中描写作者家乡景色的语句。
稍停,指名朗读,学生评断。
(2)从第一段描写中,你看到了作者家乡的哪些特有物产?用怎样的词语概括呢?学生用笔勾画,提名朗读、回答。
(3)指一生读第二段中描写作者家乡的语句。
指名朗读,学生评断。
(4)第一段从东北的特有的物产进行描写,第二段呢?说出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
(5)通过对这两段的学习,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块土地?“美丽、丰饶”(板书)如此的土地,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呢?小组讨论回答。
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解决问题24、展示“九·一八”前后图片(1)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完成后,学生朗读。
教师评议,给以表扬鼓励。
(2)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誓言了吗?学生讨论回答。
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土地的誓言背景,理解其历史意义,能够解读并分析土地的誓言文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土地的誓言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土地的誓言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土地的誓言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土地的誓言文本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土地的誓言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文本。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土地的誓言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文本,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土地的誓言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土地的誓言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土地的誓言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观,反思自己对土地的态度和责任。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土地的誓言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朗读和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土地的誓言相关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土地的誓言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材料:向学生推荐与土地的誓言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历史文献、相关书籍和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学生对土地问题的直观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教学方式。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方法与过程:通过朗读领会文意。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难点: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谈话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上数字并介绍9·18事变历史2.看一段“9·18”的视频并导入(由背景导入)同学们,这是令我们中国人耻辱的日子!日本的铁蹄野蛮地践踏在中华的大地上,杀人放火恣意横行,无数的生灵倒在了屠刀下,烈火浓烟中城市在涂炭,主权在呻吟,人民在逃亡在流浪,他们无时无刻不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从那一天起,沈阳、东北乃至中华大地,经历可长达十几年的苦难和抗争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东北的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大熊星座,满怀悲愤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土地的誓言》。
板书:土地的誓言二.生介绍作家:谁能介绍一下作家1.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2.把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刻在名字里中国的30年代,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日本侵华的蹂躏,把中国折腾得千疮百孔。
作者为了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难以模仿的名字。
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
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
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
土地的誓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土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誓言的内涵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土地与国家的关系2. 土地誓言的内涵3. 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4. 土地誓言的现实意义5. 保护土地、珍惜资源的行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地与国家的关系、土地誓言的内涵和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保护土地、珍惜资源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土地的誓言相关图片、视频等。
2. 资料: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
3. 活动器材:小组讨论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土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讲解土地与国家的关系(5分钟)2. 讲解土地誓言的内涵和意义(10分钟)3. 介绍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3分钟)4. 分析土地誓言的现实意义(2分钟)三、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践行动(10分钟)1.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5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土地誓言的内涵和意义。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讲解土地誓言的历史背景(5分钟)2. 分析土地誓言的现实意义(10分钟)3. 讨论如何践行土地誓言(5分钟)三、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践行土地誓言,制定保护土地、珍惜资源的行动计划。
1.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行动计划(5分钟)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成果和课后实践行动,评价学生对土地誓言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土地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土地保护的专业知识。
《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的誓言》作者:茅盾,明确作品背景、主旨,2.理解文学基本概念:描写手法、节奏感、表达方式等。
3.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阅读能力;4.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5.增强同学们对乡土文学的感受与理解;二、教学重点:1.茅盾及其文学作品的介绍;2.《土地的誓言》的内容、形式、描写手法的理解3.描写手法对表达方式、文学节奏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文学创作的思路、表达方式的培养;2.描写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四、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带着学生进入《土地的誓言》。
如: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他(她)的品质是什么是值得你学习的?2.展示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影片,帮助学生了解茅盾及其文学作品,形象化呈现《土地的誓言》。
3.学习通过教师主导,带领学生理解《土地的誓言》的内容、形式、描写手法等。
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PPT以及多媒体资源进行演示讲解。
4.活动(1)小组合作:针对《土地的誓言》中“我爱你,土地”一段进行分析,归纳出所有的描写手法,并总结手法的作用。
(2)辩论:针对作品中儒商两族的恩怨展开辩论,表达观点,提高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5.复习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文字作答、意见交流等形式,复习已学知识点。
五、教学效果学生情感认识方面:通过《土地的誓言》中家国情怀的表达,同学们对祖国的疼爱、乡土情怀有了新的感悟。
学生认知方面:通过分析和研判作品的语言、手法和表现手段,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乡土文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学生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和辩论训练,同学们的集体合作精神、批判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本帖将《土地的誓言》作为教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通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描写手法。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并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亘古、默契”等词语;了解
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具
有激情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的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
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讨论点拨法 。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播放音乐《松花江上》,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丰饶美
丽的风光和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
二、预习成果展示。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检查字词。
4、理解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作者情感。
1、听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并划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2、自主探究:
(1)通观全文,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明确: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要点在于“誓言”。是作者面对土地
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请在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我一定会回去。
( 3)文中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忧伤回忆、愤怒呐喊。
3、合作探究:
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这是一片
的土地”
四、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 .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分别写什么内容?在内容和
结构上有何异同?
2 .学生小组充分探讨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明确。
教师引导: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五、精读课文研读与赏析。
1 .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
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
(1)“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
欢笑”
3.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
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与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作比较,
看看两首诗表达的感情、表达的方式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七、作业设计:
1、摘抄、积累有关爱国的古诗词。
2、写作训练:请用抒情的文字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思忆家乡--------深情赞美家乡
发出誓言-------- 誓死保卫家乡
合同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腾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管理机构、职责、合同的授权委托、洽谈、承办、会签、订阅、履行和变更、终止及争议处理和合同管理的处罚、奖励;
本标准适用于龙腾公司项目建设期间的各类合同管理工作,厂内各类合同的管理,厂内所属各具法人资格的部门,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龙腾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3 定义、符号、缩略语
无
4 职责
4.1 总经理:龙腾公司经营管理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对厂内各类合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以法人代表名义或授权委托他人签订各类合法合同,并对电厂负责。
4.2 工程部:是发电厂建设施工安装等工程合同签订管理部门;负责签订管理基建、安装、人工技术的工程合同。
4.3 经营部:是合同签订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设备、材料、物资的订购合同。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