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历任委员长
- 格式:doc
- 大小:362.96 KB
- 文档页数:3
新中国历任委员长简介二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1886年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
1892年入药铺垭私塾读书,取名代珍。
后改读于地主丁家私塾。
1896年迁居大湾后入席家碥私塾,取字玉阶。
1905年参加县试、府试,改名朱建德。
秋,清政府诏令自丙午(1906)年停止科举考试。
1906年先后进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学习。
次年考入四川省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
1908年毕业后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
1909年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改名朱德。
冬,加入同盟会。
次年夏,因学习成绩优秀,被选送特别班。
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被分至云南新军左队。
见习期满后,任司务长。
1912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原讲武堂)军事教官。
1915年12月,率部赴昆明,次年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
在作战中,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少胜多,骁勇善战,屡建战功。
1920年在驻防四川泸州期间,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启发,逐渐认识到“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行不通”,必须寻找一条新的救国道路。
和挚友孙炳文商议,准备出国考察。
1921年春,随入川滇军返回昆明,驱逐云南都督唐继尧。
在同事们的挽留下,暂时放弃辞职离滇的请求,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
1922年8月,到上海先后会见孙中山、陈独秀等,并向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遭到拒绝后,和孙炳文离沪赴欧洲考察。
10月,在德国柏林会见周恩来。
11月,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在德国哥廷根留学。
在德国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表示“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
因参加革命活动,曾两次遭柏林警察当局逮捕。
7月,由德国赴苏联学习军事。
历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
自1954年开始设立。
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
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
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
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建国后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更迭毛泽东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华国锋1976年10月任中共中央主席。
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胡耀邦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辞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
赵紫阳198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推选为代理总书记。
同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他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职务。
江泽民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锦涛2002年中共第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建国后中国国家主席的更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其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职权。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不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个人,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建国时期至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年新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栗战书简历作者:暂无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8年第3期栗战书,男,汉族,1950年8月生,河北平山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北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教系毕业,在职大学学历,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71-1972年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物价专业学习1972-1976年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商业局办公室干事、副主任1976-1983年河北省石家庄地委办公室资料科干事、科长(其间:1980-1983年河北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教系学习)1983-1985年河北省无极县委书记1985-1986年河北省石家庄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1986-1990年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其间:1988.02-1988.08中央党校党建理论培训班学习)1990-1993年河北省承德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1993-1997年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1992-1994年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专业学习)1997-1998年河北省委常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98-2000年陕西省委常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1996-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系商业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0-2002年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2-2002年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2-2003年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2004年黑龙江省委副书记2004-2007年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其间:2005-20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7-2008年黑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2008-2010年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2010-2012年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2012年中央办公厅主持常务工作的副主任(正部长级),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2014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2014-2017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2017-201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8-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党代会的专用名词:“几届几中全会”
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
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
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中共几届几中全会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该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几次全体会议。
(中是中央委员会)
中共几大几次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的第几次会议。
(大是全国代表大会)。
历届人大、党大时间表人大:一年一开,每年的三月三号开政协会,三月五号开人代会!五年改选一次!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57年6月26日~7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60年3月30日~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62年3月27日~4月16日)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63年11月17日~12月3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80年8月30日~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85年3月27日~4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6年3月25日~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87年3月25日~4月11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88年3月25日~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13日)党代会也是五年一次(建国前情况特殊)一大:1921年7月23-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3.06.07•【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983年6月7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杨尚昆)各位代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已向历次会议作了报告,并经会议批准。
现在我受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来常务委员会的工作。
半年来,常务委员会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方针指导下,遵循新宪法所规定的任务以及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决议,以主持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筹备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为中心,进行了以下工作:(一)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新宪法,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
目前广大人民最关心的是如何切实保证宪法的实施。
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政治安定和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
新宪法必须成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
为此,首先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做好新宪法的宣传教育工作。
新宪法公布后,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教育,对增强干部和群众对宪法的认识和遵守宪法的自觉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应当看到,要把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变成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要结合实际工作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经常地、持久地、深入地进行宪法的学习和宣传,特别是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新宪法,严格遵守和执行新宪法。
要防止和纠正任何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使新宪法能为十亿人民所掌握,这是宪法实施的根本保证。
新宪法公布以后,过去的一些规定和作法可能会有不符合新宪法的地方,甚至同新宪法相抵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
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第一部宪法的产生至“文革”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置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
第一届 1954年9月~1959年4月刘少奇一次会议(1954年9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五个组织法;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55年7月):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制定兵役法三次会议(1956年6月):通过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批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四次会议(1957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6年国家决算和1957年国家预算、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决定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五次会议(1958年2月):通过1958年国家预算、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讲话第二届 1959年4月~1965年1月朱德一次会议(1959年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1958年国家决算和1959年国家预算、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60年3~4月):通过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关系问题的讲话三次会议(196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0年国家决算,确定发展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通过1964年度国民经济计划、1963年国家预算和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关于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第三届 1965年1月~1975年1月朱德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第四届 1975年1月~1978年3月朱德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第五届1978年3月~1983年6月叶剑英一次会议(1978年2~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79年6~7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1978年国家决算和1979年国家预算;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作出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三次会议(1980年8~9月):通过1979年国家决算和1980年国家预算;制定国籍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婚姻法;决定全面修改宪法并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四次会议(1981年11~12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0年国家决算和1981年国家概算执行情况的报告、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制定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原则批准民事诉讼法草案五次会议(1982年11~12月):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六五”计划、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的决议;修改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六届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彭真一次会议(1983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2年国家决算;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84年5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新的兵役法;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三次会议(1985年3~4月):发展计划、198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批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可以制定暂行规定或者条例;制定继承法四次会议(1986年3~4月):通过“七五”计划纲要,198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6年计划决议,198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外资企业法五次会议(1987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7年计划决议,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决议;原则批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七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决定第七届 1988年4月~1993年3月万里一次会议(1988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通过宪法修正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通过成立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89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1989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通过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以及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决定三次会议(1990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9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1990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接受邓小平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通过香港行政区基本法和相应的决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选举军委主席、副主席四次会议(1991年3~4月):通过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1990的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1年计划决议,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五次会议(199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1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2年计划决议,1991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2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决定;通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八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第八届1993年3月~1998年3月乔石一次会议(1993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3年计划决议,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澳门基本法,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相关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预备工作机构的决定二次会议(1994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3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计划决议,199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4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预算法;授权厦门市人大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三次会议(1995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4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决议,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教育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四次会议(1996年3月):通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的报告;199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6年计划决议,199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行政处罚法,修改刑事诉讼法,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大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五次会议(1997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计划决议,199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7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法,国防法,九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九届人大代表的办法;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第九届 1998年3月~2003年3月李鹏一次会议(1998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历任委员长
委员长和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集体负责制,决定问题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上、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之间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是法律监督关系、业务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
刘少奇
第一任
第一届
1954.09-1959.04
56-61岁
苏联东方共大
1921年入党1898.11.24-1969.11.12
享年71岁
湖南宁乡人
朱德
第二任
第二、三、四届
1959.04-1976.07
73-90岁
苏联东方共大
1922.10入党1886.12.01-1976.07.06
享年90岁
四川仪陇人
宋庆龄
第三任(代理)
第四届
第一副委员长
1976.07-1978.03
83-85岁
美国卫斯里女子学院
叶剑英
第四任
第五届1978.03-1983.06
81-86岁
苏联东方共大
1927.07入党
1981.05入党1893.01.27-1981.05.29
享年88岁
海南文昌人\女1897.04.28-1986.10.22
享年89岁
广东梅县人
彭真
第五任
第六届
1983.06-1988.03
81-86岁
山西省立一中
1923年入党1902.10.12-1997.04.26
享年95岁
山西曲沃人
万里
第六任
第七届1988.03-1993.03
72-77岁
山东省立第二师范1936年入党1916.12.01生
山东东平人
乔石
第七任
第八届1993.03-1998.03
69-74岁
同济大学
1940.08入党
1924.12生
浙江定海人
李鹏
第八任
第九届1998.03-2003.03
70-75岁
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1945.11入党
1928.10.20生
四川宜宾人
吴邦国
第九任
第十、十一届2003.03-2013.03
62-72岁
清华大学
1964.04入党
1941.07
安徽肥东人
张德江
现任
第十二届
2013.03-至今
66-
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1971.01入党1968.11参加工作
1946.11生
辽宁台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