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美术教学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摘要:农村学校开展美术活动课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帮助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头脑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让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他们对农村生活的关心和热爱,逐步提高他们审美修养。
关键词:生活;兴趣;观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12-01就生活环境而言,居住在农村的儿童与现代社会艺术的接触极其片面,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开阔,美术知识的积累有限,再加上美术教材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脱节,学生自身产生了种畏惧感,对于组织画面缺乏足够的信心。
在了解了农村学生美术基础及对美术的认识之后,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怎样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一、挖掘贴近生活的素材,选择交替进行的学习内容。
小学美术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就行,即绘画课和手工课。
不重视美术教育的人往往把手工课撇在一边,绘画课也平淡如水,而重视美育的人在手工课上下的功夫还多一些。
小学绘画课教学内容根据年级不同应以素描、蜡笔、图案、水彩为主,画的内容应以山水花鸟、动物、人物卡通为主,高年级学习了体积后应适当融入简单立体图形的教学。
绘画要先让学生整体感观所学题材,按感观——勾型——修微——着色——装裱的顺序逐一教给学生绘画方法和技巧,切忌不能“放羊式”教美术,当然也要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绘画课也要融入“写生”,“写生”前老师也要做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小学手工课教学内容以剪纸、折纸、粘贴画、泥塑为主,但也要根据实际融入知识延伸与应用创作(如:科学课里的一些关于科学知识的运用实践创作,假如科学课没做的话)、变废为宝的创作与教育、民间艺术的教学(如:简单的竹编、脸谱、风筝等)。
通过创作、欣赏培养动手动脑及艺术欣赏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体验在亲手设计、制作工艺品时的乐趣与成就感。
选择教材,不死用教材,驾驭教材还要超越教材。
浅谈农村的美术教育【摘要】农村中学缺乏合格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的缺失现象严重,让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蒙上了阴影。
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值得深思。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专业素质;美术教育;美术课程由于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形同虚设。
有的学校只是体现在课程表上,于是造成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落实美术课,由于片面强调给语文、数学课长期如此语文、数学成为老师的责任田,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
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可不上,有美术活动任务就上一上,活动一过学生就再也想不到上美术课,这样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而实际上,由于错误的主科和付科的认识,以及美术教师的缺乏或换岗,致使农村的美术教育举步维艰。
农村美术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关键是要解除困境,突破瓶颈,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坚定不移的走农村美术教育改革之路。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一)教学理念的陈旧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
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师资匮乏没有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由主科老师兼课。
不少学校为了执行国家素质教育规定,虽然没有合格的美术教师,为了开齐开足美术课程,没有美术素养的“主科”教师被“赶着鸭子上了架”其实,由于兼课老师根本不具备兼任美术的素质,上美术课时,往往是让学生看一会美术书,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任学生胡乱地画上一会儿,便成为处理语、数、外的作业课了。
(三)环境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三大制约: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特别是山村完小学校,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二是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三是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摘要: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在当下,农村的小学美术教育很不乐观:基本没有美术教师,更缺乏专职,在课堂上内容单一、手段呆板落后、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应引起重视关注。
关键词:小学美术;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学生发展多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加快发展,城镇区域、农村乡间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长期居住在农村人口大量的涌入城市,随迁子女的学龄人口挤进城市学校。
这样,城市学位拥挤学位不足,大班额问题严重,本来就少乡村学校生源流失过多,乡村教育又在撤点并校,乡村学校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
一、现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薄弱的原因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由“广覆盖”向“有质量”变革的上升阶段。
但从当前的农村经济状态来看,农村教育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很难实现快速化、理想化的质量提升,进而导致农村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缓慢。
1.教育观念及生源落后问题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流动,一些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或重视自身教育环境的农村家庭也在走向城镇,造成了农村优质生源持续流失。
并且留守儿童比例越来越大,其监护人多为年级较大的祖父母辈。
绝大多数农村家庭还保留着老一辈的教育思想,把美术活动视为一种娱乐放松手段,而不是一门正式的需要投入精力去学习的学科。
更难以理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错误思想影响下2学生也会逐渐降低对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上手工课时,任何工具材料都无法准备齐全,甚至在上废旧物再利用环保美术课时,收集到的废旧材料都被以需要攒起来卖废品而拒绝带入课堂。
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上课过于自由散漫,进而出现应付课堂、无心实践等负面行为,最终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流于形式。
2.师资力量的薄弱问题农村在生活水平、资源条件上远远落后于城市,难以对专业的美术教育人才形成吸引力。
当下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难有专职美术教师,又或是只有一位专职教师。
浅谈我国少儿美术教育的不足与改进意见美术教育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围绕我国少儿美术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教育资源不足在我国,少儿美术教育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很多地区缺乏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
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孩子们很难接触到高质量的美术教育。
一些学校的美术教育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涂鸦和模仿阶段,缺乏系统的专业指导和培养。
改进意见:应该加大美术教育资源的配置,特别是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美术资源的投入和支持。
建立更多的美术教育基地,招募更多的专业美术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
二、教学内容过于功利化在当前社会压力下,一些学校和家长过于功利化的看待美术教育,只关注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忽视了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只重视能够赢得奖项的作品,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以及对美术的热爱。
改进意见:应该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尊重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发挥。
三、教学模式单一目前,许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创造性的参与。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影响他们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改进意见: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共同探讨和创作,激发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也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评价方式单一化目前,很多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成绩和奖项为导向,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个性化和独立性。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学生的美术教育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镇中学251809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作为一名农村美术老师我也一直觉得任重而道远。
教育部最新自2017年秋正式将美术、音乐纳入中考,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中考总分。
基础教育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实多年来美术一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在很多农村学习能不能开足开齐美术课程都是问题。
这样的改革无疑预示着我们美术科目作为“小三科”的困境即将结束,即将迎来它的春天!在我步入美术教师的岗位八年多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所有孩子都爱画画的说法悄然发生了改变。
对于有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之所以喜欢上美术课,那是因为美术课的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轻松,学生们上课时也很自由,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换句话说,学生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美术课上提供的相对宽松的空间和时间,也并不是真的喜欢美术这一学科的内容。
美术门类相对较多,需要动手或者学习的理论也有一定难度,而且他们的见识多了,思维也更加丰富,需要掌握的科目也多了,对美术的关注自然也就减少了。
那么如何使学生都会对学习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呢?何谓兴趣,辞海中的释义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需要为基础,由对事物的认识和获得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
七、八、九年级已经逐步演变为只有极少数同学对美术课感兴趣并能准备好用具、尽力完成美术作业,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是很费劲的。
许多人单纯地认为是教师能力不行,教学方法单一是学生兴趣淡化的原因,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绝对。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要是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们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
对于我们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农村中学来说,家长原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就不够,对美术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学生上美术课所需要的工具材料绝大多数都不能准备齐全,每次满怀热情地上课,到作业实践环节很多人都交头接耳、胡乱打闹。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缺乏优秀的美术教师、学生缺乏美术基础,并且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等。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学生基础、家长意识等方面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料和资源极为匮乏,这对于小学生美术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办法是加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学校应该多购买一些优秀的美术教材和图书,并积极开展美术展览、社区、村级活动等,增加小学生接触艺术的机会。
二、教师队伍的不全面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相对于城市的同行而言,教学方法和理念落后,往往缺乏教育的知识和艺术修养。
教师队伍缺乏美术水平较高的人才,在知识和实践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对策为培养更多的专业美术教师,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三、学生美术基础较差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缺乏基本的素描、色彩基础及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在美术创作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对策应该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开始,通过素描、色彩、构图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四、家长意识淡薄现阶段,许多家长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不足,对孩子的美术修养缺乏认识。
要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可以深入家长群体,普及美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美术家长课堂、美术亲子绘画等形式,使家长了解美育教育的必要性和价值,并积极与学校联手开展美育教育活动。
结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在师资力量上进行不断优化,在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修养上进行系统的培养,以及提高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度。
只有指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浅谈农村美术教学现状
--张倩每当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都有点底气不足的感觉。
我能满足他们的希望吗?最怕看到这样的眼神蒙上失望与不满。
是啊,他们一星期只有一节美术课,我也想使这宝贵的一节美术课象潘多拉盒一样精彩纷呈,让他们期待的眼光大放异彩。
但从学生的表情上我读懂师生共有的心声——美术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事与愿违的局面呢?
一、学生问题。
(一)学生程度不一
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很单调,很多学校根本就不开设音、体、美课程,升入初中后中心中学招上来的来是来自各个乡、镇办小学的学生,这些乡村学生程度千差万别,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有很大难度。
例如:初一美术课本一、二册第一单元欣赏课,让学生欣赏、中外名画,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小学很少接触美术,哪怕是很浅显的儿童画也没见到过几幅,象《维纳斯的诞生》……等这样的西方名画,他们又以怎样的心态和感情去欣赏呢?记的我讲这课时,刚翻到这一页,学生就嘿嘿的怪笑,有个学生干脆直接的嚷嚷“老师,是不是不穿衣服就是美……”,让我好不尴尬;再比如初二第一册,《关注你、我、他》一课,他们连最基本的造型都不会,一节课怎么能画出他们的小伙伴?画完后无论怎么看都不会象“人型”的,有少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但如不兼顾大多数,“目中无人”的将课程一味开展下去,又怎不会使众多期盼的眼神蒙灰呢?
(二)学生没有学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几乎每堂课的要求往往都不一样,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要什么没什么,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
记的有一次讲课,我讲课的内容是《打开的喜悦》,在要求学生面具制作时,学生没有纸,没有剪刀,甚至一个班连一盒常用的画笔也没有,幸好我随身带了一大盒油画棒让他们传递使用,否则这节课真是没法开展下去,剩下的大部分制作时间就只能干瞪眼,更别说什么作业展示、灵动涌现的场景出
现了。
二.学校问题
其实,学生问题说到底也就是学校问题。
如若诸多的乡镇办小学一直有序的开设着美术课程,学生受着良好的熏陶,就会有一定的美术素养,积攒一点美术底蕴,也不会说出上文那种粗鲁的“大白话”。
如若学校能提供一些必备的简单的学具,以上学生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一个学校美术教学器材不足,也是无法上好美术课的。
美术教师连画架、画板、画笔都没有,怎么练习基本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或是干脆没有,无异于斩断教师的营养活水;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不讲“方式”,也会造成美术教师心情懈怠……
在学生辍学相当严重的今天,各学校也都对艺体这一块引起很大关注,以此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校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而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意在告诉我们一点,美术学科不在是单纯的技能学科,而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一种文化学习。
它不但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而且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确实能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踏实顺利的开展这门课程,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教材问题
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课本有了很大的变化,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元,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
不可否认教材的指导思想很好,但你想啊,薄薄的一本美术课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谈何容易!“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能有多大!太普及了,就往往缺乏针对性,例如,初二下册《以刀代笔》课中,学生没有工具,实践很难,只能给他们多媒体展示,不能实践操作。
能不能把书编的再细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或者可选择、可参考的空间大一些,更能体现地域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教师问题
美术课开展的是否顺利、丰富、吸引学生,虽然有许多客观的条件,重要的一点还是取决于上课的教师。
(一)美术教师应关注交叉学科知识的渗透。
在中学教育朝着知识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隐形性。
孤立学科的教学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少知识的延伸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例如,我们在介绍古埃及的金字塔时,如不了解它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史,我们几乎无法解读古埃及的辉煌艺术。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美术教师,就应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数据库”,以适应新的挑战。
(二)美术教师应丰富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竭尽所能的开发课程资源。
如若教师在上课前没有认真备课,仅凭自己狭隘的经验或个人意识来罗列和组织内容,略知皮毛,便仓促上阵,会导致课程开发质量不高。
所以教师要想上好美术课,就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不辞辛苦的收集很多资料,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如若这几个问题都能引起重视,上下齐心,相互协调,不断改善,农村美术课就能顺利的开展下去,切实能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农村美术教学现状
--张倩
张倩
201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