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全文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8
XX《经济蓝皮书》全文解读中国社科院发布XX年《经济蓝皮书》预测,今年全年经济增速为%,但明年经济增速或将放缓至%。
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经济蓝皮书》全文解读①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央行1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包950亿元的7天期、300亿元的14天期以及550亿元的28天期,中标利率分别为%、%与%。
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房价走势明显趋稳。
其中,无锡、杭州等此前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在11月下半月第一次出现了环比下调。
③在19日中国社科院召开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表示,XX年美元预计将维持强势,而人民币汇率会持续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范围将在3%至5%。
但美元将于2018年左右达到峰值,中长期来看,美元在峰值以后将很快回落。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18日印发。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①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1月进口下滑%,出口下降%,环比大幅收窄,且明显小于预期降幅。
贸易顺差为1525亿日元,为连续第三个月实现顺差。
②墨西哥央行日前宣布,上调隔夜利率50个基点至%,超出市场预期的加息25个基点。
墨西哥央行表示,加息是为了对抗通胀压力,预计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
③据韩媒报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产业部)19日消息称,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将于明年下半年在韩国召开。
这是该会议自XX年在荷兰鹿特丹举行后时隔12年再度召开。
19日截至收盘,沪指报点,跌%。
全天金融股持续低迷,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影响,大农业板块集体爆发。
纵观目前全球的经济发展,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影响,不少国家的经济发展动荡不安,呈现严重的急剧下滑,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在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中央。
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同舟共济,坚持宏观调控这侧取向不动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克服其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2011年由正中国社科院4月20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中指出,尽管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国2011年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预计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看,201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将分别增长4.3%、10.8%和9. 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与上年持平,第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降低1.4和0.3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得益于一些有利的因素。
2012年,“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投资及经济增长。
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经验看,一个五年规划中各年的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24.1%、28.5%、18.8%、19.8%,受投资建设周期影响,五年规划第二年往往是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
在重大规划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在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作用下,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随着区域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省藏区的指导意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贯彻,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扩大居民消费政策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主持人谢寿光:尊敬的王伟光常务副院长、李克常务副省长、卢中原副主任、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刘怀廉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首发式。
这本皮书是首部关于中原经济区的蓝皮书,而中原经济区这个概念在全国迅速升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我们社会科学院的专家都做了大量的认证。
在国家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中原经济区已经进入到整个国家经济区发展的层面。
2011-03-09 10:00:01 ∙主持人谢寿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皮书系列里,首次把中原蓝皮书纳入我们的品牌标志性产品,在“两会”召开之际正式出版。
作为这本书的出版方,我首先要向河南省委卢展工书记表示感谢,因为他为这部蓝皮书作序,向中原蓝皮书的主编以及研发团队表示祝贺,向今天出席会议的王伟光常务副院长、李克常务副省长和卢中原副主任,以及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表示感谢!2011-03-09 10:01:01 ∙主持人谢寿光: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我分北京方面和河南方面分别介绍:出席会议的领导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研究员,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
2011-03-09 10:02:08 ∙主持人谢寿光:北京方面的专家有:中国经济时报韩立军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研究员,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王天义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博士,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李大宏同志。
2011-03-09 10:03:22 ∙主持人谢寿光:河南方面的专家和领导有: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岳文海,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欧继中副主任,中原经济区研究会副会长代杰,中原经济区研究会赵亚秘书长。
关于2011年通货膨胀的判断关于2011年通货膨胀的判断对2011年通货膨胀形势,主要研究机构和专家普遍认为,2011年通货膨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一是对2011年居民消费指数(CPI)的预测值。
主要研究机构在2010年11月份之前预测值都在4%以下,但自12月初纷纷大幅上调了原有预测值,目前对CPI的预测已经均在4%以上,最高预测达到5.5%。
主要有: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预计CPI为5.5%;陆挺(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为4.5%;中金公司和高盛的预测均为4.3%;中国人民银行通货膨胀监测分析小组、曹远征(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预测均为4.2%。
二是关于2011年CPI走势。
主流观点均认为CPI呈前高后低的走势,月度涨幅的高点出现在上半年。
主要原因是:本轮通胀率加速上升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决定了2011年上半年翘尾因素比较大。
三是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
许多专家认为,除农产品价格上涨等推升2010年CPI的因素将持续存在外,2011年需要更加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
对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分析主要有: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估计,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的坏账损失大约是资产泡沫高峰时价值的10%,美国资产泡沫只要破掉5%就是大约30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不得不购买这些不良资产,前两轮的货币增发量仍远远不够,预计可能仍会实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刘明康(中国银监会主席)认为,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金融市场上约有50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它们配置在新兴市场的资产比例约为3%~7%,未来该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485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严峻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哈继铭(高盛香港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估计,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攀升,油价将涨至105美元/桶,铜价涨至11000美元/吨,黄金涨至1700美元/盎司。
2010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护航下,尽管外部环境变幻不定,但国民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发展,全年经济增幅达到10.3%。
2011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比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如何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发展和改革等部门会议的召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已浮出水面。
一、深层次体制改革开始破局改革有两种逻辑,一种从问题的表层开始,逐步推向深入;另一种从顶层开始,着力于解决基础性问题。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多采用第一种改革逻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留下了某些“深水区”的硬核问题。
已经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同时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表明我国将着眼于解决体制机制的根本性问题,将考虑改革方式的调整。
中央将开始从体制“顶层”考虑改革的“纲”,构建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不再满足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表象改革。
二、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战略融合加深2011年宏观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追求短期目标的同时,宏观经济政策与中长期战略融合加深。
所谓中长期发展战略,就是中央为“十二五”规划定下的主基调。
“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体现在“一个主题”与“一个主线上”。
主题即“科学发展观”,“主线”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强调“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意味着继续抽紧粗放式扩张得以延续的约束条件,主要是以往所依赖的“三廉价”要素约束,即廉价劳工、廉价土地以及廉价环境。
转变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转变,包括了经济增长动力与市场的转换。
“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一是调整需求结构。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支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下大气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发布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1年07月25日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011年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出席发布会,介绍了《报告》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并与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学部委员陈佳贵一起回答了记者提问。
《报告》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针对中国工业发展和产业政策发布的第一份最系统、最权威的报告。
《报告》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强国”为主线,坚持“刻画主要事实、做出基本判断、传递政策信息”的宗旨,采取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分工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形式,具有内容全面、信息丰富、观点鲜明、创新点多、政策性强的特点。
《报告》由“概览、行业和政策”三部分构成,包括我国工业总体发展情况的介绍、重点行业发展水平的评析、产业政策总体实施情况的总结、具体产业政策的深入解读、“十一五”产业发展和政策的回顾、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等内容。
《报告》首次从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和工业增长五个维度构建了工业发展指数,并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
《报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演进趋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主题将由“调整和振兴”向“转型与升级”转变。
工业发展的方向将呈现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
产业政策的重点要注重统一政策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协同推进、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要注重统筹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外需与内需、工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关系。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09级税务专业《税收学》期终考试试题纸(A)(答案写在试题纸上无效,本场考试属闭卷考试,可使用计算器)共4页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政府征税与具体纳税单位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一一对等的交换关系,说明税收具有()特征。
A.强制性 b.无偿性 c.非直接偿还性 D.规范性2.税收要素是构成税种、税收制度的基本元素,下列()不是税收要素能够解决的问题。
A.对什么征税B.征多少税C.对谁纳税D.由谁征税3.以纳税人各项纯所得或利润额作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种类,是()。
A.货物与劳务税 b.所得税c.财产税 D.收益税4.()的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增加。
A.边际税率B.定额税率C.累进税率D. 比例税率5.政府实行选择性征税而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被称为()。
A.税收的收入效应 b.税收的替代效应c.税收的经济效应 D.税收的超额负担6.一般商品税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效果是()。
A.累退的B.累进的C.无影响D.不能确定7.企业所得税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税后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来发生作用的,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对资本需求来说,将()投资成本;对资本供给来说,将()投资收益。
A.提高降低 b.降低提高c.提高提高 D.降低降低8.( )可以作为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指标。
A.个人的智力B.个人的年龄C.个人的性别D.个人的财产9.政府所得到的收入与纳税人所感觉到的税收负担之间存在差距,说明国家的狭义宏观税负()广义宏观税负。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10.纳税人通过改善生产管理的方式来补偿其纳税损失,自行消化税收负担,这种税收转嫁方式被称为()A.前转B.税收资本化C.后转D.消转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
X应用X班学生:XXX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
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府首先有必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重大变化,应对冲击需要在宏观政策方面出手。
对于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当前存在较大分歧。
有的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有的则认为中国经济将明显放缓。
持前一种态度的主要有: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认为,2011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率预计可以达到10%左右。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认为经济上行压力仍大于下行压力,2011年经济增速至少在9%以上,主要理由是:中低端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存在,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会持续增加;中国内需空间较大,居民家庭的杠杆率仍较低,政府保障房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快于2010年。
持后一种态度的观点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2010年12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复苏乏力的影响,可能减缓中国的增长速度,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为8.9%;世界银行在2010年11月对我国2011年经济增长预测为8.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鉴于采取对信贷增长更为严格的限制、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和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风险敞口等措施,以及中国政府计划在2011年实施退出策略,2011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增速为9.6%。
笔者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主要理由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政策环境趋向紧缩的双重压力,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的投资项目较多,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太低。
具体来看:一是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
2010年我国出口增速超预期,一个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出口为负增长,基数太低,但如果与危机前出口规模相比,2010年出口增速只有8%左右。
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全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上午9: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层报告厅召开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
以下为发布会全文。
◆内容提要中国税改又到重大转折关口个税不能满足小步微调2010年进出口贸易有望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2010年中国房价预计上涨15% 明年或现报复性反弹农民工终结低工资时代中国劳动力市场现成长烦恼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CPI上涨3.2%,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胀压力加大2010年投资增速下滑预计明年投资增速将降到20%A股融资规模大增明年股市或呈低位平稳运行走势明年调控宜"稳"字当头禁盲目出台"二次刺激"政策2010年GDP增长率将“超九” 2011年有望“冲十”中国全年GDP增长速度预计可达9.9%的较高增长水平主持人谢寿光:尊敬的佳贵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现在开始。
会议由我来主持。
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陈佳贵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教授,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张汉亚研究员,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专家陈克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教授。
我们对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每年的《经济蓝皮书》发布都是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011年的《经济蓝皮书》是我们蓝皮书系列的第20本,多年来在中央领导、党政决策部门和学术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予支持下,《经济蓝皮书》已经成为著名的学术品牌和图书品牌。
在此,我代表《经济蓝皮书》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向各级领导、向《经济蓝皮书》的主编、副主编,向参与《经济蓝皮书》编创研发的专家学者,向长期关注皮书、报道皮书、支持皮书发展的新闻媒体,向长期为我们提供直播支持的优秀合作伙伴——中国网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0年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一年,也是奠定经济新一轮周期的关键一年。
经济主体信心回升,消费、投资、进出口三架马车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在整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面临宏观经济政策从宽松向稳健的调整。
此外,如何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势头,但又不至于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障充分就业,解决招工难和就业难之间的矛盾,应用何种举措拉动消费,刺激内需,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决策部门的官员和学者们用智慧和魄力去解决。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一年。
2011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无疑是我们的主要努力方向。
同时,支撑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
但是从国际的大环境看,世界经济显示出复苏乏力的迹象和信号,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也就是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步增长的良好循环,我们依然面临着众多不确定因素。
2011年《经济蓝皮书》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的领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为主的研创团队,联合国内各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共同完成的,它也是整个皮书系列里的第一部,新一轮的发布都会陆续在近期进行。
我们也希望通过专家的研究成果,通过媒体的转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现在我们有请本书的主编,著名经济学家陈佳贵教授讲话,大家欢迎。
陈佳贵: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的《经济蓝皮书》今天又与大家见面了。
首先,我代表经济学部向为本书的编创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我院及兄弟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同志们表示由衷的问候,向与会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年,全球经济出现了走出危机、逐渐复苏的迹象,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动作用下,我国经济稳步回升,正在恢复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预计全年的GDP增长速度可以达到9.9%的较高增长水平。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我们目前通胀的压力在增加,特别是CPI今年下半年以来各个季度增长幅度很快,10月份已经达到了4.4%,全年1-9月份累计达到2.9%,预计11月份仍然会在较高的水平。
所以,今明两年,特别是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定要把稳定经济增长、管好通胀预期作为主要任务。
2011年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非常重要的一年。
所以,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需要重点解决长期存在以及新出现的一些“两难”问题。
在我们这个《经济蓝皮书》中,对明年的经济形势的特点和指标都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国内的预测以及判断,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2011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与2010年增长速度基本持平,GDP增长率预计可达10%左右,2011年CPI涨幅达到3.3%。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冲击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向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发展,宏观调控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既不要过度紧缩,也不要盲目出台“二次刺激”政策,要把工作的重点和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要深化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2011年的经济工作,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际上我认为,从2009年之前,我们已经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为了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实行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政府直接投资力度,增加了对“三农”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
由于财政政策主要是解决结构失衡问题,因此财政政策已经决定一般都要保持较长时期。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迫切需要缓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贫富之间的差距。
政府是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力量。
今年我国财政收入有大幅度增长,赤字占GDP的比重还不到3%。
所以我们既有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又具有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条件。
所以近几年,我的看法是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是财政支出的结构要进行调整,要将更多的钱用于支持“三农”,用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货币政策主要功能是管好总量,虽然比财政政策更具有灵活性,但是由于2009年实际执行的不是适度宽松政策,而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年发放的巨额贷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货币政策调整的余地有限。
今年实际执行的也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也只能在这种宽松的大前提下,还进行微调。
所以总的趋势是在原来过度宽松和今年宽松的基础上适度收紧。
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要改变政策的信号,我的看法是,适度宽松政策的提法要不要改变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实际把握。
因为前两年我们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但是并没有真正实施。
如果不改变,就必须要回到它的正确含义上来,当然也可以讲,实际上是在逐步收紧银根,是在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发展。
不管如何发展,今明两年应当进一步来适当收紧银根。
要注意宏观政策的重点、节奏和力度,要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上来,要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以新型战略性产业为核心,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要从源头上来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要更加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的《经济蓝皮书》把上面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来共同推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经济蓝皮书》不仅是一项研究成果,更重要是一个平台。
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中国社会科学院乃至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世界,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来,共同将《经济蓝皮书》做得更好,更有权威,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谢谢大家!主持人谢寿光:感谢佳贵主席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状况和未来宏观政策的调控思路和目标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建议。
下面有请蓝皮书总报告的主要负责人对整个经济形势的模型预测的结果做一个报告,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教授,大家欢迎。
汪同三:谢谢主持人,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课题组2011年的课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刚才陈佳贵教授已经很深刻、很精辟地把当前我们宏观经济形势和面临的问题、任务做了非常好的说明和解释。
我在陈佳贵教授刚才演讲的基础上,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课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课题报告实际上是在9月份写作完成的,10月10日我们召开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秋季座谈会,在会上,我们课题报告已经发布,今天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经济蓝皮书》发布,希望大家能够向社会传播我们的研究成果。
虽然这个报告是三个月以前完成的,但是这个报告提出的大的框架,我觉得还是有它的意义。
我们课题报告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国民经济指标的预测情况。
有几项大的预测,一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刚才陈佳贵教授已经提出了,今年和明年,我国经济能够持续保持适度快速的增长,在9-10%的增长速度上。
关于CPI的预测,我们在三个月以前,对于CPI的预测还是比较慎重的,但是趋势是2011年价格上涨水平会比今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CPI在2011年上升幅度要今年略高一点,这也是根据一些新出现的情况做出来的预测。
其他各方面的预测,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因为报告里都有。
这是我们报告的第一部分,关于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特点是什么。
在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里面,我们谈到了三个主要的问题。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现在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增强。
但是在内需里面,对于投资增长的依赖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通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确确实实是在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调整,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得到了增强。
但是在内需里面,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现在看来基本情况还是投资的拉动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强,因为我们预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现价增幅这两年都在20%以上,超过了GDP增长速度。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来的扩大内需的方针,在扩大内需的工作中,要注意到怎么样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