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五单元-第八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8单元必背知识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8单元必背知识点:第5单元:1.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可以表达事物的性状、特征、状态等。
2. 诗歌: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以直观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意境。
3. 四力:识字力、听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4. 体裁:文学作品按照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5. 修辞语言:修辞是修饰和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6. 绝句:绝句是古代四行诗的一种形式,分上下两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7. 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8. 仿写:仿写是学习作文的一种方法,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
9. 思想品质:思想品质是指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和特点。
10. 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作品所要表达和阐述的中心思想或意义。
第6单元:1. 古文:古文是指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的诗歌、散文等。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修辞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包括对古文的词句、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4.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
5. 脑筋急转弯: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思维游戏,要求在短时间内找出别人所隐含的意思或解决问题。
6.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是指通过思考、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
7. 名句:名句是具有特殊意义和韵味的诗句或句子,常被人引用和传唱。
8. 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包括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
9.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思维等方式,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写作手法。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2、真分数和假分数: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三、分数的基本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四、约分最简分数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分数:1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10,100,1000 ……的分数,再化简.2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 分数化小数: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当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3.什么样的分数才能化成有限小数首先是一个最简分数,其次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分数加减法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可以是假分数,不用特别化成带分数.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2、分数化小数:1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2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常用分数小数互化:11/2=;21/4=;3/4=;31/5=;2/5=;3/5=;4/5=;41/8=;3/8=;5/8=;7/8=;51/20=;1/25=;1/50=;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1、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2、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3、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5、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长×4+宽×4+高×4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棱长总和÷4=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二、展开与折叠知识点:正方体展开图共11种1—4—1型6个2—3—1型3个2—2—2型1个楼梯形 3-3型1个注意:1田字型与凹字型的全错.2正方体展开至少和最多都只剪开7条棱.三、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长×宽×2+长×高×2+宽×高×2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S长=长×宽+长×高+宽×高×2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棱长×棱长×6 S正=棱长×棱长×6一个面的面积四、露在外面的面1、在观察中,通过不同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如:一种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加到一起;另一种是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2、发现并找出堆放的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3、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棱长×棱长×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一个面的面积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1、意义:分数乘整数意义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3、计算时,应该先约分再计算.二、整数乘分数1、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理解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补充知识点:1、打几折就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例如八五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八十五.现价=原价×折扣原价=现价÷折扣折扣=现价÷原价2、买一赠一打几折:出一个货品的钱拿两个货品,即1÷2=,五折买三赠一打几折:出三个货品的钱拿四个货品,即3÷4=,七五折三、分数乘分数1、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结果是最简分数.2、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真分数相乘积小于任何一个乘数;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乘数乘以<1的数,积<乘数;乘数乘以=1的数,积=乘数;乘数乘以>1的数,积>乘数;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即已知整体和部分量相对应的分率,求部分量,用乘法四、倒数1、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2、当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别作为长方形的长和宽时,长方形的面积是1.3、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是因为0不能作除数.4、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其中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一、体积与容积的概念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从外部测量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从内部测量注意:①同一个容器,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时,容积近等于体积.如果容器壁忽略不计时,容积等于体积.②几个物体拼在一起时,它们的体积不发生改变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二、体积单位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2、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①手指头、苹果、火柴盒体积较小,可用厘米3作单位②西瓜、粉笔盒体积稍大,可以用分米3作单位③矿泉水瓶、墨水瓶可以用毫升作单位④热水瓶等较大盛液体容器、冰箱可用生升作单位⑤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三、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体积用V表示,体积可表示为V=abh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如果棱长用a表示,体积可表示为V=a×a×a3、如果底面积S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补充知识点: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4、能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其他两个条件求出问题.如: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长=体积÷高÷宽宽=体积÷高÷长注意:计算体积时,单位一定要统一;表面积与体积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大小四、体积单位的换算1、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相邻体积、容积单位间进率为1000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1升=1000毫升2、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五、有趣的测量1、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一般都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通过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注意液面是“升高了”还是“升高到”2、注意:在测量体积较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要先测量出更多数量物体的体积,再算出一个物体的体积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2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可以用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测量出100粒黄豆的体积,再除以100,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3、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现在液体体积减去原来液体体积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1、意义:分数除以整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二、一个数除以分数1、意义: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三、比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四、分数除法的实际运用1、列方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1、解方程法:设未知数,这里的单位“1”未知,所以设单位“1”为x,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解这个方程.2、算术方法:用部分量除以它所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对应量÷对应分率=标准量2、判断单位“1”:①一般来说,某个数的几分之几,“某个数”就是单位“1”②数比谁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比”字后面的数量就是单位“1”③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是”字后面的数量就是单位“1”第六单元确定位置一、确定物体的位置:1、方向:先确定正方向,再量角度.2、距离:根据单位长度,测量计算.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例如:下面是一个平面图:①以学校为观测点,丁丁家的位置是西偏北45°,距离学校1800米.②以学校为观测点,青青家的位置是东偏北26°,距离学校1500米.二、位置的相对性: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是以这两个不同地点为观测点,描述对方所在地的方向时,方向正好相反,角度和距离不变.三、简单的路线图1、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描述路线:应先确定观测点,描述每一段的方向和距离,观测点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合理安放方向标四、注意:1、在表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时,一般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近夹角较小的方位.2、确定观测点:从哪里出发,哪里就是观测点;“在”字后面为观测点.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一、方程的含义: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2、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二、解方程1、原理:天平平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2、解方程的方法: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3、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三、常用数量关系式: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数量=总产量÷单价4、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5、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几倍量÷一倍量=倍数7、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四、相遇问题:1、特点:必须是同时完成的.可根据不同的行程进行分析.2、计算: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速度1=路程÷相遇时间-速度2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解设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找关系3、解方程.列4、检验,写出答案.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条形统计图1、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2、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二、折线统计图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2、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三、复式条形统计图1、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要表示两组数据,需要用不同颜色或线条的直条来表示,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2、特点: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多少,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相对数量的多少.3、读图方法:可以运用横向、纵向、总和、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还能反映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四、复式折线统计图1、制作方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度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大小.2、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两组数据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反映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五、平均数的再认识1、意义: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2、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3、注意:为了防止极端数据的影响,比赛时一般采取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两个极端数字再算平均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八单元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第25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1.本文作者季羡林,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又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第27课:《与象共舞》1.《与象共舞》这篇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聪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的点来写;第28课:《彩色的非洲》1.作者从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这四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彩色的;从绘画、工艺品、音乐、舞蹈这几个方面介绍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第二部分单元重点词语汇总1.生字词语:莞wǎn尔一笑姹chà紫嫣红脊jǐ梁船艄shào 祷dǒo告耸sǒng立哗huá笑船舱cāng 按摩mó 尴gān尬gà 彬bīn彬有礼气氛fēn炽chì热充沛pèi 硕shuò大强悍hàn 粗犷guàng 聆líng听红沙瓤ráng 绅shēn士渗shèn透夹jiā货物2.多音字:zhān占卜wǎn莞尔一笑sàn分散huā哗然chā交叉zhàn占领guǎn东莞sǎn散文huá哗笑chà劈叉3.词语: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停泊悠闲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感染笨重陶醉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强悍粗犷篝火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繁花似锦含情脉脉大饱眼福目不暇接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操纵自如手忙脚乱威尼斯4组词:艇(舰艇)梢(船梢)舱(船舱)祷(祷告)翘(翘起)粱(高粱)幕(开幕)暮(暮色)庭(庭院)稍(稍微)疮(疮口)涛(波涛)翅(翅膀)梁(脊梁)慕(羡慕)墓(坟墓)暇(应接不暇)暇(无暇)遐(遐想)难(难过)锦(花团锦簇)绵(连绵起伏)棉(棉花)5.近义词:天性(本性)真切(真实)改变(转变)奇特(奇妙)吃惊(惊讶)确实(的确)变化(改变)闻名(著名)耸立(屹立)精美(精致)消失(消退)静寂(沉寂)哗笑(哄笑)残破(残缺)粗犷(豪放)继续(连续)悠闲(闲适)松弛(松懈)姿态(姿势)庞大(浩大)惊奇(惊异)沉着(镇静)抚弄(抚摸)温和(温顺)悠然(悠闲)炽热(灼热)充沛(充足)茂盛(茂密)富裕(富有)天穹(天空)6.反义词:流动(静止)无限(有限)茂盛(稀疏)炽热(寒冷)明亮(昏暗)富裕(贫穷)强悍(文弱)温顺(粗暴)粗犷(文雅)惊慌(镇定)继续(停止)悠闲(忙碌)松弛(紧张)温和(粗暴)偶尔(经常)静寂(热闹)残破(完整)簇拥(散开)消失(显现)美丽(丑陋)确实(虚假)奇特(寻常)7.填合适的词:炽热的太阳充沛的阳光耐人寻味的境界奇异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纵横交叉的河道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庄严的老人极窄的地方形式不同的石桥说不完的情趣新鲜的空气密切的关系可笑的姿态庞大的身躯宽阔的场地笨重的感觉独特的笑颜热烈的气氛色彩斑斓的世界七彩的非洲浩瀚的天穹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硕大的花含情脉脉的少女黑白相间的斑马美丽温顺的梅花鹿凝固的色彩五彩缤纷的蝴蝶无限的活力多姿多彩的世界强悍粗犷的音乐流动的旋律看得应接不暇急得哇哇大叫平衡地行驶沉沉地入睡轻轻地抚弄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8.理解词语:⑴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⑵情趣:情致,趣味.⑶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⑷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⑸纵横交叉:横竖杂乱、综复杂.⑹天穹:天空.⑺操纵自如:指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⑻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课文里指聚集.⑼沉寂:非常静,没有一点声音.⑽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⑾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⑿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⒀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⒁高擎:擎,向上托、举.高擎,高高举着,托起⒂妙不可言:美妙得无法用语言形容.⒃含情脉脉:眼神传达或内心怀着情意.第三部分日积月累第八单元:①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②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③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 整除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 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和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搂(lǒu) 揪(jiū) 扳(bān) 铸(zhù) 颧(quán) 揩(kāi) 浆(jiāng) 袱(fú) 蘸(zhàn) 诈(zhà) 怔(zhèng) 堪(kān)(2)难写的字“挠”:右部的“尧”不要多写一点。
“喉”:“亻”右部没有一小竖。
“浆”:下面是“水”,不是“氺”。
“馅”:右下部是“臼”,不要写成“白”。
(3)多音字监屏2.词(1)必须掌握的词摔跤欺负抓挠破绽脚腕扳不动肢体无疑格局监生侄子喉咙粉刷刷浆师傅绝活派头包袱手法鼓点屏障芝麻神圣露馅儿难堪有诈傻小子发怔一叉一搂手疾眼快精神抖擞仰面朝天不可侵犯轰然倒塌一模一样半信半疑(2)近义词立刻~马上欺负~欺凌破绽~漏洞挺脱~结实计划~盘算威严~威武出色~卓越结实~壮实问候~慰问穿梭~穿行吩咐~嘱咐登时~顿时规矩~规则派头~架势清脆~响亮搜索~搜寻侵犯~侵略发怔~发呆半信半疑~将信将疑天衣无缝~万无一失考试点睛:近义词辨析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的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1)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2)把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分别填入句子中。
(3)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3)反义词退后➝前进手疾眼快➝笨手笨脚精神抖擞➝萎靡不振挺脱➝虚弱直硬➝柔软出色➝平庸结实➝虚弱侵犯➝保卫清爽➝沉闷雪白➝漆黑稀溜溜➝稠糊糊天衣无缝➝漏洞百出平平整整➝坑坑洼洼一模一样➝迥然不同(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块疤两茎灯草一屋人一盏灯一个规矩一间屋子一个小包袱一身黑衣黑裤一面雪白的屏障一袋烟一碗茶②修饰词高等的车夫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最出色的车夫四四方方的小包袱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衔接得天衣无缝不可侵犯的威严如山般的形象③动词使巧劲下冷绊子占上风塌了腰合了裆杀好了腰睁得滴溜圆揩揩眼泪伴着鼓点和着琴音④特殊词语ABB式词语:红扑扑稀溜溜类似的词语:软绵绵硬邦邦脆生生二、四字互为近义词的词语:手疾眼快类似的词语:见多识广东奔西走高瞻远瞩一✕一✕式的词语:一模一样类似的词语:一心一意一板一眼一唱一和描写人物精神状态的词语:精神抖擞X k B 1 . c o m 类似的词语:气宇轩昂昂首阔步容光焕发斗志昂扬二、佳句积累1.动作描写(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一、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二、课文回顾1.《摔跤》主要写的情形,反映了小嘎子、的特点,小胖墩的性格特点。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作者,原名,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话剧。
重点描写他以及,表现了他的特点。
3.《两茎灯草》作者是代的。
课文记叙了的故事,刻画了严监生的形象。
4.《刷子李》:(1)通过写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刷完后绝没有一个白点的故事,赞扬了刷子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使人们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刷子李》作者既通过描写直接表现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同时也通过徒弟曹小三从到,再到的心理变化,从反映了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的特点。
(3)刷子李“奇”在三个方面:。
三、填写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2.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3.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
()四、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材料一:他看上去呆头呆脑的,每天早上我来到学校时,他就已经坐在座位上了。
他看见我来了,总是笑眯眯地说:“你来了。
”可我总是不领情,每次都会狠狠地瞪他一眼。
很多次,我总是让他把字写错,可他也不生气,只是憨厚地冲我一笑,用胶带把写错的字粘掉,重新写。
技法: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材料二:病房中的小男孩是最活泼的。
他虽然生着病,却常常缠着我,要我给他讲故事,声音喊得很大。
每当这个时候,隔壁床的小姑娘总是眉头紧锁,默默地戴上耳机。
她旁边的大哥哥也会披上衣服去走廊打一通电话。
而男孩的母亲只是坐在床边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眼里充满了愧疚和心疼。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套语文知识概述一、课文内容概述五年级下册语文共包含多篇课文,主要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草房子》、《冬天里的一把火》2. 第二单元:《小兔的画》、《草原上的奇迹》3. 第三单元:《小石头》、《走进博物馆》4. 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声音》、《美丽的湖泊》5. 第五单元:《荷叶上的蚂蚁》、《巧妈妈》6. 第六单元:《探秘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之谜》7. 第七单元:《爸爸没有园子》、《我家的荷花》8. 第八单元:《图画里的趣事》、《认识狮子》9. 第九单元:《小猪的觉醒》、《小猪的忧郁》10. 第十单元:《师爷的牛》、《大山里的传说》二、重点知识点概述五年级下册语文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字音:研究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拼音、多音字和同音字。
2. 词语辨析:研究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等辨析。
3. 句子结构:研究复杂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句子结构的用法。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和篇章来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
5. 写作技巧:研究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标题、开头、结尾等。
三、研究策略建议为了更好地研究五年级下册语文,建议采取以下研究策略:1. 预课文:在课前预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和重点词语,为课堂研究做好准备。
2. 多读多练:多读一些语文课外书籍,增加阅读量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多做语文练题,巩固知识点。
3. 记笔记:在研究过程中记下重要的知识点、难点和解决方法,方便复和回顾。
4. 合作研究:与同学一起进行讨论和研究,互相帮助和促进研究效果。
5. 反思总结: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复所学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的概述和研究策略建议,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8单元每课主题归纳及考点提示第五单元一、课文主题归纳:《摔跤》: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聪明、机敏、争强好胜和有心机的个性。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描写了祥子的身材和外貌,将一个健壮结实、相貌普通的祥子展现在人们面前,也表现了他的朴实与生气勃勃。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死前终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他守财奴的形象。
《刷子李》: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二、考试提示:1.《人物描写一组》重点段落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描写方法及对句子的理解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2.《刷子李》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
第六单元一、课文主题归纳:《矛与盾》: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
《田忌赛马》: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
《跳水》: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二、考试提示:《自相矛盾》常常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和用现代汉语来说说文中句子的含义,或是考查课文理解以及寓意。
《田忌赛马》常常考查关于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句子的分析,以及孙膑安排赛马顺序时的思维方式。
《跳水》常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
考试点睛:厘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是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1)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知识点汇总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1、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2、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4、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风车(2)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
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5、旋转的性质:(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运动;(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1、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和()。
2、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这条直线叫做()。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
4、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定点O叫做(),旋转的角度叫做(),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2)旋转三要素:()、()和()。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度与原来重合。
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度与原来重合。
5、旋转的性质:(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旋转()的运动;(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3)旋转前后图形的()和()没有改变;(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5)()是唯一不动的点。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后加减,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4、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能约分的要约分。
5、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6、21-121=31-2161=41-31121=51-41201=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变,()相加减,结果要是()。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后(),结果要是()。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结果要是()。
4、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再把所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
5、整数加法的()、()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6、21=()-()61=()-()121=()-()201=()-()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
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①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②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中位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
技巧:()×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法:最节约时间。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
2、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还能反映出数量的()。
注:①画图时注意:一“点”()、二“连”()、三“标”()。
②要用()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平均数:一组数据的()除以这组数据的()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容易受()的影响。
②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就是中位数。
中位数不受()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
③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1、用天平找次品规律: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复习一、填空题1、最小的自然数是()。
2、任意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数。
任意两个奇数,它们的和是()数。
3、36和9,(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4、把一袋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
5、最小的质数是(),它与最小的合数的乘积是()。
6、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的倍数。
7、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
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都()。
8、长方体有()个面,()个顶点,()条棱。
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或()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二、填空1、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3、一个合数至少有()个因数。
4、要使三位数“56□”能被3整除,“□”里最大能填()。
5、一根长方体木料的横截面积是9cm2,把它截成2段,表面积增加()cm26、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
7、几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三、判断1、合数中最小的奇数是1。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3、对于自然数1来说,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4、奇数都比偶数小。
()5、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它的体积不变。
()四、计算下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单位: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