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分层阶梯教学法的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论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比例教学,侧重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在初中阶段,分层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首先,分层教学法能够更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思维方式。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的知识储备,上课时将学生分为多层次,并根据英语教材中包含的难度进行梯度式训练,以满足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上课时,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分层分组,以不同的节奏进行学习,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匹配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学习的厚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分层教学法有助于打破死板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跨领域的学习技能。
总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也应当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服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科课程标准都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升入初中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使他们的语言学习差异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要扭转这种局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实施分层教学。
在这项课研中,我进行了两年多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根据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理论,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指出:“在一个班的范围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确实了解,在班上存在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论也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起步绝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不仅有英语认知结构上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都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
而英语教学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所以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应运而生。
具体做法如下:科学分层、分层备课及授课、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1、科学分层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在于科学分层,只有层次清楚,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通过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我发现初中生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聪明好学型、勤奋苦学型、聪明好动型、消极落后型。
针对这几种类型,我把所教班级学生分为A、B、C三层。
分层标准为:聪明好学型为A层,人数大约占25%;勤奋苦学型和聪明好动型为B层,大约占50%;消极落后型为C层,大约占25%。
浅论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
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忽视初中生实践运用能力与学习兴趣培养的现象,导致英语教学现状根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因而必须加以变革。
一、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姆提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并存在个性差异的人,只要积极培养与改善其兴趣、情感与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较为落后的学生也能取得良好成绩。
只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帮助与充分的时间,几乎全部学生均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达到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这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可谓是异曲同工。
同时,发展心理学中的双主体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等均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根据以上理论开展的分层教学能很好地统一传统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从而妥善解决了初中教育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发展差异之间的矛盾。
二、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1.弹性分层开学初,笔者就以入学后测试的成绩为根据,并依据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系优生组,成员为水平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求高,而且进度快,并以自学为主,教师教学为辅,不受教科书及大纲的限制,不强求学生保持一致的学习进度。
对于这类学生,主要采取的是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
B层系中间组,成员为水平中等的学生,对于这一类学生,应要求其熟练地掌握课堂中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C层系差生组,成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只需要学生能完成教材中的内容就行,而且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应采取多讲多练的教学模式。
当然,以上层次划分是动态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明显进步的可上升一层,难以跟上进度的也可下降一层,这种动态变化的弹性分层,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压力,而且也是动力,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学目标分层绝不能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利益以换取另一些学生的发展。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策略探析1. 引言1.1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tiered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can cater to the diverse need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By grouping students based on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levels, teachers can provide targeted instruction and support to help each student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This approach helps to prevent students from becoming bored or frustrated by material that is either too advanced or too basic for their skill level. Additionally, tiered teaching promotes a sense of inclusivity in the classroom, as students are able to work at a pace that is comfortable for them and receive the necessary scaffolding to succeed. This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to learning can lead to increased student engagement, motivation, and ultimately, improve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oday's educational landscape, where students come from a wide range of backgrounds and have varying learning styles, implementing tiered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is crucial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all students and fostering a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1.2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研究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初中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初中英语教学的全面展开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而分层教学法则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下面将从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应用原则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
一、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在教育理论中,分层教学法是基于教育心理学中成人认知心理的阶段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据心理学界的研究,成人经过多年的成长过程,其思维、学习、记忆及语言发展等都会经过不同的心理阶段,而这种不同的心理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
利用此理论可提出结构性目标与策略,以分层教学法作为教学手段,达到符合教学要求教学效果的最大优化。
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原则1.分层教学计划下定发展目标在设计分层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等情况,为后期的教学设下有针对性的目标。
2.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老师要设法利用手段,创造出适合各种学生的学习氛围。
如果不合理的氛围可能导致学生对参与教学的兴趣失落。
3.检测评估所学效果分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定期地进行测试,以检测学习的效果并作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三、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法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1.提高了教师教育课程的能力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2.既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3.促进了学生交流合作分层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之间有了更好的沟通,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共同合作,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四、如何实现分层教学法要想实现分层教学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法论文
摘要:初中英语是义务教育里的重中之重,是基础学科。
分层教学法可以既面向全体同学,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得到真正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从合理地分层学生、科学地制定分层目标、选择合理地分层教学内容、强调分层次有重点地指导这四个方面来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引言: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被列为基础学科,被摆在最突出的地位。
在实际生活中,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运用也最为广泛。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同学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分层教学法正是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
然而目前在我国初中教学中使用并不深入。
本文就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提出一些想法。
一、分层教学法
教育部在新课标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就提出了九级的目标,主要考虑到语言本身的层次性及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因此,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既符合新课标的整体要求,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分层教学法旨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在教学中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就。
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意义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
首先,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分层教学法被提出并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其次,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析,可以深入探讨其对学生成绩提升的具体影响,并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第三,通过对教师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因此,本研究对于深化对分层教学法的认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 教育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法是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节奏和风格,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认知心理学基础:分层教学法借鉴了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提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效果。
3. 教育评价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法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价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论文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施分层教学。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增强每一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定义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理论在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全新的实践,就是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程度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实施分层的教学方法,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分层教学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但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最终目的是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既可以照顾差生,对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同时也使优生有机会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掌握更多的新技能。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措施素质教育提出:“学生是教育的目标,是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教是为了不教。
”目前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把“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指导他们主动地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1、学生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首先,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程度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分别进行教学。
建筑工地安全管理责任书范文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建筑安全生产局面的根本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结合我市建筑行业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责任书。
一、责任对象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对现场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负责。
二、责任目标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2、认真实施本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编制、完善本项目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严格执行“五同时”要求,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工程项目生产工作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4、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DB42/535-___)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程》(DB42/T553-___),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防护质量,做到先防护后施工,施工现场各项安全评分合格率达___%。
5、项目部应按工程规模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要领导和组织施工现场定期、专项和季节性的安全大检查,支持工地安全员的工作,对施工中的事故隐患,组织制定措施,及时整改。
自觉接受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上级提出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按照定时、定人、定措施的要求予以整改。
6、执行国家用工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认真组织上岗前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记录。
积极为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工程分包的,要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防止以包代管。
7、在制定工程各项费用计划时,要确保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和有效使用,并建立安全生产投入台帐。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精选---课堂分层教学第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精选---课堂分层教学英语课堂分层教学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个性特征等多方面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本文按照教学活动的程序从学生分层、分解目标、分层授课三个方面对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作出了分析和总结。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且教师的教应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注意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为此,构建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注入分层策略后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是我们开展此项实验所追求的目标。
在本人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级,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掌握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面对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
在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对程度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升级。
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
从教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共同的学习目标及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目标。
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除了做完共同的作业,还可以再做一些额外的、难度大些的题目。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新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后进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同时也要激发优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练习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
初中英语分层阶梯教学法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设阶梯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即在认可每位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阶梯教学,个体认知差异城关中学郭利燕初中英语教材从人教版到GO FOR IT再更替至外研社的新标准,其内容越来越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
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差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
许多学生小学各学科成绩还不错,进入中学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英语上。
我们学校里有不少的同学对英语的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为此,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知识遗忘率很高。
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课堂内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因此,更新英语教学观念、完善英语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英语,就显得更加迫切。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我们在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的报告中找到了答案。
他认为现代教学最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就是差异教学,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层,并为其设置好可以在层次上进行流动的阶梯的这样一种分层阶梯教学法。
每个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和体能等情况都不尽相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其发展的多元化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一: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四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一):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
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因素(如英语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
“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四个原则: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
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
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
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4.激励性原则,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成功,让学生在学和做中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此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使学生能不断地追求新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分层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NextPage](一)、定好层次类别先向学生宣传分层阶梯教学法的目的。
让每位学生真正认识到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界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
A层为特长发展生,占总人数的33%;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总人数的55%;C层为基础生,占总人数的12%,对这些学生只要求他们把握教材,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这些层次将随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波动而有所变动。
表一2005级实验班学生双基考查成绩情况表(二)、备课分层备课时,教师要深入并超越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层学生“吃得饱”。
具体的以NSE Book3 Module5 Western music 的Unit1为例1:在教学目标上:C层次学生要求全部掌握blues /classical/ jazz /techno等八类音乐和像beautiful/dramatic/serious/lively/traditional等十几种对音乐感受的表达的形容词。
能够听懂别人对音乐的描述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正确朗读反意疑问句。
能通过对中国音乐和音乐家的介绍培养其一定的民族意识。
B层学生在C层的基础上重点以掌握反意问句的正确表达为主,能够使用正确的形容词评论各类音乐,表达对别人的观点同意与否。
能够读懂有关音乐以及人物介绍的文章,掌握其细节内容。
A层学生在B层的基础上,要求能够根据音乐辨别其种类。
能够掌握人物介绍的基本方法,可以写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家的完整的语篇。
2: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
A层学生除课文内容外,教师要求他们能够找出各种音乐的相关背景知识,能独立制作有关音乐和人物的招贴画。
B层的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主,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有关音乐和人物的招贴画。
C层学生仅限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并减去课文中的像Which musicians do you like best ?How many fans of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等有关拓展性的问题。
3:在课堂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方面。
A层学生能独立完成根据课文内容的对各类人物对不同音乐的喜好的选择与判断。
并增加一些课文以外的反意疑问句的表达类习题。
能写出自己所喜爱的作曲家的有关介绍。
B层学生要求能独立完成根据课文内容的对各类人物对不同音乐的喜好的选择与判断。
并增加一些课文以外的反意疑问句的表达类习题。
C层学生能以小组4人合作形式完成有关课后习题,并通过小组成员协作能正确朗读课文。
(三):课堂教学沿阶梯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堂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
做到对A类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常巩固,多鼓励”的原则。
同时,授课过程中还要把握好课堂提问与反馈的分类。
首先,提问分层。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问题设计也需要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在此仍以NSE的Module5 Unit1为例,为C层学生所准备的问题有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music? Do you like rap ? Who likes opera ? 以及一些简单的像Beijing Opera is traditional music .类的判断题。
为B层学生所准备的问题有Who is The Blue Danube by ? Where was Strauss born ? Tony likes pop music ,doesn’t he ? Who is your favorite classical composer ?等等。
而为A层学生准备的问题有Which musicians do you like best ? Where were they born ? What are by them ?Which river goes through shanghai or your hometown ?等其次,反馈分层。
教师的课堂主要注意力不在于系统传授知识,而在于从各类学生的学习中,从他们的语言、表情、神态、问答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取得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点拨,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同时对于C层学生要多使用像Good! Great! Quite good!You did a good job ! Work harder ,you’ll be better !等鼓励性语言。
对于B和A层学生要善于使用一些激励性反馈语言。
(四)、课后练习分层。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适合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练习题。
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遵循了“两部三层”的原则。
“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三层”是我在处理练习时所采用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或创新性问题。
第二、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五)、分梯级评估 [NextPage]在一项工作中,一定的成功感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学习也是如此。
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如果能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能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考查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1)三套试卷中试题相同但难度不同。
如C层学生的单词拼写是提供两三个字母的。
其选择题仅提供2个选项。
作文给出大致提纲只需用一些恰当的连词穿起来便可。
B层学生试卷参考普通试卷难度。
而对于A层学生,附加一些竞赛类试题,要求必做,但只算附加分。
(2)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
基础题80分,拓展延伸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A层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
(此方法可用于综合考查)。
(3)试题相同但评分标准不同。
基础题对C层学生基分高,对A、B层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延深扩展题补足A、B层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层学生做拓展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