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级分度
- 格式:ppt
- 大小:355.00 KB
- 文档页数:5
病例分型质量管理及分型标准1.分型概念病例分型概念起源于美国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霍普金斯大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计算机病情指数(CSI),弥补了DRGS 未考虑病情严重程度的不足,建立了按诊断分类、按病情分级的病例组合分类模式。
病例分型的总体思路应是:以顾客入院时诊断为标准分类、病情的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级进行综合分型。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对病例分型标准具体规定为:A型: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顾客。
B型: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型: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型:病情危重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需做紧急处理的疑难危重病例。
2.分类方法为了简化临床病例分型的复杂程度,可先采用疾病分类方法初步进行AB型和CD型分类。
根据卫生部2002年颁布《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类法。
从首页中提取10项指标作为初步分型标准:⑴年龄:新生儿、>70岁(伴有基础疾病)均为CD型病例;⑵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合并并发症、诊断不明等均为CD型病例;⑶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的均为CD型病例;⑷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入出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⑸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⑹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为CD型病例(化疗、放疗、随诊、对症治疗除外);⑺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⑻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⑼会诊情况:院际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⑽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
根据首页分类法,以一项定型的方式作出初步鉴定。
凡具备以上10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者,均可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我国四级病情分级标准
1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应立即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
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明确的心肌梗死、癫痛持续状态、体温>41℃、收缩压<70mmHg、血糖<3.33mmol/L 等;
2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应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
如严重呼吸困难、昏睡、急性脑卒中、心电图(ECG)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或严重失血等;
3级患者病情急、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
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及轻中度出血等;
4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
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
病例分型标准及方法、疾病分型A型、B型、C型、D型、病例分型标准1.2.“四型三线”分型法一般处理紧急处理不需处理需要抢救(A) (B) (C) (D)口诀:“单纯病例AB型,复杂病例CD型;紧急处理是B型,需要抢救是D三、一般还可依据下列条件进行简单的分型(1)年龄〉70岁,或新生儿大多为CD 型病列;(2)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均为CD 型病例;(3)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重症的均为CD 型病列;(4)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 型病例;(5)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 型病例;(6)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着为CD 型病例;(7)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 型病例;(8)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 9)会诊情况:院级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 型病例;( 10)护理等级:一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 型病例;( 11)有三个以上诊断多位CD 型病例;( 12)接受输血的为CD 型病例;(13)凡具备以上12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均划分为CD 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四、具体病例分型方法( 1)首先根据首页分类法分出CD 型病例,AB 型病例则根据入院时情况即可简单分型;( 2) CD 型病例可根据病情的危急程度,入院时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住院处置措施,是否抢救或监护而进一步分型;( 3)判断病情和诊断的时间界定原则上以入院时的情况为标准,入院以后出现的病情加重情况变化,则应检查是否诊疗处置不当所致,因诊疗处置不当所致,不能更改分型,如实属病情自然变化,可更改分型;( 4)不同等级的医院在以上基本分型的基础上,可根据各自诊疗技术水平制定不同级别的急诊和手术等级标准,以利于A、B、C 型病例的诊治。
D 型病例的评价标准则必须有反映病情危重的相关指标;( 5)病例初步分型由主管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在病人出院时在首页上做出标记。
附件六:病例分型质量管理及分型标准 1.分型概念 病例分型概念起源于美国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霍普金斯大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计算机病情指数(CSI),弥补了DRGS未考虑病情严重程度的不足,建立了按诊断分类、按病情分级的病例组合分类模式。
病例分型的总体思路应是:以顾客入院时诊断为标准分类、病情的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级进行综合分型。
深圳市卫生局对病例分型标准具体规定为: A型: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顾客。
B型: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型: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型:病情危重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需做紧急处理的疑难危重病例。
2.分类方法 为了简化临床病例分型的复杂程度,可先采用疾病分类方法初步进行AB型和CD型分类。
根据卫生部2002年颁布《住院病历首页》规范,可采用首页分类法。
从首页中提取10项指标作为初步分型标准: ⑴ 年龄:新生儿、>70岁均为CD型病例; ⑵ 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合并并发症、诊断不明等均为CD型病例; ⑶ 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为危、急的均为CD型病例; ⑷ 出院诊断:同入院诊断;入出院诊断不符、多系统病变均为CD型病例; ⑸ 入院后确诊日期:确诊时间>7天者为CD型病例; ⑹ 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改变为CD型病例; ⑺ 抢救:凡经抢救者为CD型病例; ⑻ 手术操作:急诊手术者为B、D型,三级以上手术均为CD型病例; ⑼ 会诊情况:院际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D型病例; ⑽ 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D型病例。
根据首页分类法,以一项定型的方式作出初步鉴定。
凡具备以上10项指标中任何1项条件者,均可分为CD型病例,对于不能分型的病例则根据诊疗过程决定分型。
病历质量评分、分级标准及奖罚措施一、分级标准及奖罚措施1 、优秀病历 : 评分≥98 分 ,且符合入选条件 ,经医务处组织专家评审认定,每份奖励人民币元。
2 、甲级病历 : 评分≥90 分。
科室甲级病历率连续3 个月 <90% , 扣除科室奖金人民币元3 、乙级病历 : 评分≥70 分 , 且 <90 分。
每份乙级病历扣除科室奖金人民币元。
4 、丙级病历 : 评分 <70 分。
每份丙级病历扣除科室奖金人民币元,主要责任人到医教部学习病历书写规范三个月。
5 、病历中 , 属于医技科室、会诊科室等其他相关科室的扣分,相关科室共同承担。
如有一份“ 有多科室书写记录” 的病历 , 其评分的扣分处理 :1.各科单独扣分未达到乙级病历 , 合计达到乙级病历的,均作通报,不列入科室乙级病历的统计计算,但要按照分值权重,分别扣除奖金。
2.各责任科室单独扣分达到乙级病历的,纳入责任科室的乙级病历统计和质控, 并分别扣奖。
③凡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中,或由院外专家检查中.被评为乙级病历,并通报的,每份扣责任科室奖金元,相关科室按照本条中第①、②条规定承担责任;丙级病历按上述第4条处理。
④其他类型的情况,上报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处理。
6 、违反或不认真执行核心制度者,提请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给予行政处罚,记入档案,纳入年终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职称晋升及执业考核的管理。
对于实习期医务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处罚。
运行病历质量考评细则科室:患者姓名: 住院号:床号:管床医师:终末病历质量考评细则科室:患者姓名: 住院号:床号:管床医师:。
医疗病历分型标准病例分型标准:A 、B 、C、 D 四型A型:一般病例--凡病种单纯,病情稳定(包括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的一般住院患者B型:一般急诊病例--凡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急诊患者C型:疑难重症病例凡病种或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患者D型危重病例凡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病例医疗缺陷的分度及种类一、分度标准临床病例的医疗缺陷根据其对患者形成负面影响的程度,可分为重、中、轻三度1. 重度:严重影响疗效,直接导致患者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甚至直接导致病人残废、死亡的严重后果;或违反医疗卫生法规、部门规章、诊疗常规造成严重后果者2 .中度:影响及临床病例(案)的医疗缺陷包括单项否决的重度缺陷、病历书写、诊断、治疗、手术与麻醉、抢救及医院感染方面的缺陷。
时诊断或治疗,延长疗程者;或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导致患者组织器官功能的可愈性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的不良后果;或者遗漏重要医疗记录,存在潜在的医疗安全或医疗纠纷隐患者。
3 . 轻度:虽存在医疗缺陷,但对患者不造成负面影响;或仅增加患者轻微痛苦,但不造成不良后果者。
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单项否决的重度缺陷1. 整份病历首页未填写(无首页)。
2. 无入院记录。
3. 入院记录未在24小时内完成。
4. 无首次病志。
5. 首次病志未在8小时之内完成。
6. 无手术记录。
7. 手术记录未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
8. 无死亡抢救记录或死亡讨论记录。
9. 无出院记录。
10.无手术同意书或手术同意书中无患者/家属、医师签字。
11. 无麻醉记录。
12. 无麻醉同意书或麻醉同意书中无患者/家属、医师签字。
13. C、D型病例无主任或教授查房记录。
14. 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
15. 无交接班记录。
16. 无转科记录。
17. 产科无新生儿出院记录,无新生儿脚印及性别有误。
病例分型方法一、病例分型定义:A型:病种单纯,诊断明确,病情较稳定,不需紧急处理的一般住院病人。
B型:病种单纯,病情较急而需紧急处理,但生命体征尚稳定,不属疑难危重病例。
C型:病情复杂,诊断不明或治疗难度大,有较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差的疑难病例。
D型:病情危重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需做紧急处理的疑难危重病例。
部分C、D病例如下所列:1、入院诊断: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脏器功能衰竭、复合创伤、急性重症传染病、合并并发症、诊断不明等均为C或D型病例;2、病理诊断:恶性肿瘤为C或D型病例;3、会诊情况:院际会诊、远程会诊者为C或D型病例;4、护理等级:I级、特级、重症监护、特殊护理者为C或D型病例。
二、病例分型与质量关系:CD率(CD率=同期出院顾客CD型病例数÷同期出院顾客病例总数)可用来表达医疗机构救治疑难、危重病例的技术水平。
CD型病例是医疗服务质量高位运行的客观指标,通过分型质量监控既反映了医疗机构的工作强度,又反映了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解决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技术因素难以量化的深层次问题。
三、专科分型:为了便于对临床上某些专科AB型和CD型病例进一步分型,根据专科特点提出以下专科分型标准,供临床分型参考。
(一)外科A型病例:诊断明确的择期一、二级手术病例;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单纯软组织创伤;入院时已确诊的非手术病人;术后辅助治疗的非恶性肿瘤病例。
诊断明确的骨病非手术病例;肢体骨良性小肿瘤/骨病手术病例;肢体骨折术后处理病例;择期截指/趾手术病例。
B型病例:24小时内实施手术的普通急诊病例;生命体征稳定的腹部单脏器或肢体创伤;无颅内出血的头部创伤病例;非手术处理的急腹症病例。
无并发症的肢体及锁骨胸肋骨骨折病例;各类肢体关节脱位及组织损伤病例;急诊截指/趾手术或断指再植手术病例;手/足部创伤清创吻合手术病例;非手术处理的骨病急诊病例。
C型病例:择期三、四级手术病例;诊断为内部脏器肿瘤的非手术病例;生命体征稳定的复合创伤;合并手术绝对禁忌症的非手术病例;探查手术病例;多学科协作择期手术病例;术后辅助治疗的恶性肿瘤病例;合并创伤并发症的肢体骨折病例;头部/躯干骨病手术病例;生命体征稳定的躯干部骨折病例;肢体/躯干矫形置换手术病例;骨肿瘤非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病例;肢体/骨/皮瓣移植手术病例。
急诊科分级标准三区四级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门面之一,分级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规定,急诊科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绿色区、黄色区和红色区。
每个区域又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绿色区是指轻度患者区,主要是一些非常规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例如感冒、咳嗽、轻微割伤等。
一级病例是指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例;二级病例是指病情略微复杂,需要较为复杂的检查和治疗的病例;三级病例是指病情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病例;四级病例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诊到重症监护室或其他科室的病例。
黄色区是指中度患者区,主要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病例,例如急性胃炎、胆囊炎、上消化道出血等。
一级病例是指需要较为复杂的检查和治疗,但仍可在急诊科解决的病例;二级病例是指需要进一步治疗和观察的病例;三级病例是指需要进一步治疗和监护的病例;四级病例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诊到重症监护室或其他科室的病例。
红色区是指重度患者区,主要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病例,例如心肌梗死、中风、严重创伤等。
一级病例是指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的病例;二级病例是指需要紧急手术或特殊治疗的病例;三级病例是指需要重症监护和多学科协同救治的病例;四级病例是指病情极其危重,需要高水平的急救和抢救的病例。
急诊科分级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医院合理分配急诊科的资源和
人力,提高诊治效率和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