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_我知我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3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
例如:敬业、奉献、爱等。
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更全面的了解教师的职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探究法、启发性谈话法,让学生感情并正确地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尊重理解教师。
三、教学难点: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否取代教师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探究法,启发性谈话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程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渲染一种气氛,调动一种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活动探究,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零距离接触、唇枪舌剑、榜样示范。
(三)活动应用,拓展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探究展示、真情感悟、真情传真、课板书设计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教学反思本课重在铺垫学生爱师的情感桥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零距离接触、唇枪舌剑、榜样示范”等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各个环节在音乐创设的轻松的深刻体验,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积极合作中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知师 作用教书(文明的传播者)育人(人格的培育者)无法取代 爱师 人格魅力。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内容: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第四课的第一框。
本节内容共有两目。
第一目:主要讲知师、爱师。
了解教师,是爱师的基础。
爱师主要是增进与教师的情感,无论是知师还是爱师,教学的主要目标都是培养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具有尊敬教师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爱师,是从教师的高尚人格出发,谈为何要敬爱老师,通过活动设计表达对老师的敬爱。
第二目:“我爱我的老师”,主要讲为什么要爱师,重在学生爱师情感的培养,以及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二、学生情况分析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大部分是停留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师工作没有全面的了解,对教师的一些良苦用心有时不理解,所以师生关系不是很和谐,因此,本节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师情感,润滑师生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如奉献、敬业、爱心。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能力: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老师的感情,把热爱老师的情感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知识:了解老师工作的基本特点;知道为什么要尊师重教;知道在平时的学习中如何尊敬老师。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难点: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
五、设计流程(环节)1.课前准备(学生采访自己的老师,写出采访报告)。
2.新授: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采访报告,前后对老师印象的对比,从而了解老师(知师),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职业是其它任何职业都无法替代的,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从而达到情感上爱师。
3.把爱师的情感转化在具体的行动中。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活动,课前采访教师。
学生采访自己的教师,自己的任课教师或者曾经教过自己的教师,或者学校的其他教师都可以。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解读一位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感动中国的人物——徐本禹老师的事迹徐本禹,男,1982年生,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 2003年本科毕业,高分考取贵州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义务支教。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
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
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
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为他保留研究生学籍两年,支持他的行动。
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
当时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尚未实施,为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我校团委和他所在的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生活补助。
后来,贵州团省委将他补入贵州扶贫接力计划。
徐本禹深受感动和激励,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
他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使当地教育条件迅速得到改善,小学迁出山洞,搬进了新校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不足100人增加到250多人。
今年7月,他从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狗吊岩村转点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大石村继续义务支教。
我校获悉这一情况后,捐资8万元为大石小学修建新校舍,对徐本禹的支教行动给予了更大支持和鼓励。
徐本禹现任大石小学名誉校长,并先后被授予贵州省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我校“杰出青年志愿者标兵”称号。
问:1、徐本禹老师的哪些事迹最让我们感动?2、你从徐本禹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位支边教师的哪些优秀品质?3、看着山里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如果你是徐本禹,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4、网友高山流水说,山里越穷越缺老师,越缺老师则更穷。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知我师"主要介绍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使学生全面了解教师职业并对教师逐渐加深敬爱之情.第二部分"我爱我师"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爱师,敬师的情感,最后通过活动设计表达对老师的爱.二,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具体内容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三,本课的地位:本课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在知师的基础上热爱教师,并学会如何有效的与教师沟通,这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教材和本单元中本课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四,学习者分析学生从小就与教师朝夕相处,对教师有一定的了解,但初中学生认知能力较肤浅,不能全面的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他们正在经历从"向师性"到"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尊崇甚至害怕的心理,对教师的了解往往还有神秘的色彩,这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但也恰恰是他们学习的兴趣所在.五,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教师的作用和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掌握表达对教师感情的恰当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调查、体验、辩论、创作等活动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整合知识、语言表达、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师生观,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体验教师的工作。
(设计依据和意图:使学生了解到知师是尊师的前提,知师,才能尊师,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为下一环节的爱师、敬师做好铺垫。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接下来我将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我对本课时的教材进行的一些分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个框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前面我们已经学了我与父母,我与同学的关系,学好这个框题为下一框题进行健康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牢固的基础,也是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较完整了解教师的形象。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等;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本着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体验教师的工作。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知师是尊师的前提,知师,才能尊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的全面地说出自己眼中的教师,让学生体会教师的工作,感悟教师的工作。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难点是基于部分学生对老师充满神秘感悟,愿接近又怕接近,少部分学生对老师工作认识肤浅,不能理解老师的工作,不时有师生情感对立和行为对立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考虑到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说课稿XXX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明教材—潜心挖掘目标(一)析教材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的第一框。
本框内容由“我给老师画个像”和“我爱我的老师”两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它既是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也是加强公民教育的理念要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也为本课第二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谈学情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对教师正在经历从“向师性”到“独立性”的转变,他们既渴望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
因此,让学生加强对教师工作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尊师爱师的良好品质十分必要。
(三)定目标根据新课程尺度的要求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性,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尊师爱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并认同教师职业蕴含的价值取向。
其次,能力目标:通过活动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教师在他们知识研究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喜爱。
最后,知识目标:知师工作的特点,从而更全面的了解教师的职业。
(四)重难点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文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知师工作的特点,更全面的了解教师职业,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结构,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教师,认同教师,并由衷的喜爱教师。
第二部分:悟方法—感知教学艺术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诚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是让学生会学。
因此,确定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教学设计南湖中学郑静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本框内容对应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部分中: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二、学生分析学生与老师的交往从小学就开始了,所以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陌生。
但当前初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个转型。
一个是时代价值观的转型,这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的影响巨大。
二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
初中生正在经历从对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性”到主要是“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
三、设计思想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
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学习本框题有三重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教师的访谈,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师;二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教师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三是让学生在爱师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赞美教师,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真正让学生达到“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这三重目标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
针对这个情况,本人拟通过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使目标达成,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每一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其体验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原则。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并试着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
《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本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教师工作的大体特点。
明白什么是新型师生关系。
能够说出和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大体准那么。
能够运用道理分析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明白得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大体原那么与教师交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愿和教师交往,踊跃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
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情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明白得教师,体谅教师。
认同民主、平等的大体价值取向,踊跃成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课前预备P44活动:教师访谈。
在上课前,要安排学生分小组对某一名教师进行深切的访谈,并作访谈记录;要求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上课时,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并谈谈采访后的感受。
若是有的学生家长是教师,也可请这位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情形。
任课教师也可主动谈谈自己的情形,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新课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有人说,教师是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材;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点燃聪慧之火;有人说,教师是甘雨,浇灌着理想之花……古今中外有许多赞美教师的诗句.那你了解自己的教师吗?你感觉他们的工作有何特点?解读一名教师和学生一路观看:感动中国的人物——徐本禹教师的事迹(yczy.hb/movie/view.asp?id=24#)问:1、徐本禹教师的哪些事迹最让咱们感动?2、你从徐本禹教师身上看到了一名支边教师的哪些优秀品质?3、看着山里小孩期望学习的眼神,若是你是徐本禹,你会如此做吗?什么缘故?一、我知我师(板书“我给教师画个像”,讲知师、爱师。
了解教师,是爱师的基础。
爱师主若是增进与教师的情感,爱师,是从教师的高贵人格动身谈为何要敬爱教师。
P43、活动一:师生关系对咱们的成长有什么阻碍?学生讨论回答。
P44活动:教师访谈。
学生拿出课前对某一名教师进行深切的访谈,谈谈采访后的感受。
知能新视窗学点博览:学点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意义: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要求: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学点2:老师工作的特点日常生活中的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信息时代的老师:教给我们思考方法,让我们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培养学生人格的老师: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总的特点: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学点3:老师值得我们尊敬与热爱原因: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
失败时——老师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成功时——老师和我们分享成就和喜悦;犯错时——老师耐心细致地拨正我们前进的航向;骄傲时——老师是我们的清醒剂。
学点4:夸夸我们的老师意义: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映、情相融,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名师开小灶金考点考点一: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范例1“长大后,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这句歌词反映了老师()A具有奉献精神 B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是天下最辛苦的职业 D说出的话都是真理试题评析:本题以歌词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赞美,赞美老师的什么呢?并不是说老师这个职业是天底下最辛苦的职业,也不是说老师说出的话都是真理。
赞美老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赞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以人格影响人格的高尚品德及工作特点。
答案:AB考点二:热爱自己的老师范例2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成名之后,不止一次地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这句话表明华罗庚()A尊重和爱戴他的老师 B其个人成就与他的老师没有任何关系C取得的成就都是他老师的功劳 D对他的老师言听计从,没有主见思路点拨:老师的职业是崇高的,老师的人格是高尚的,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完整了解教师的形象。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我爱我的老师,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第四课
一、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知师、信师——日常生活中的老师 信息时代的教师 培养人格的教师
尊师、敬师 我爱我师——高尚人格
我敬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