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中西医观点介绍 高血脂的三种不同类型疗法【热门下载】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对付高血脂兵分三路降压与降脂应该联手【热门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高脂血症对人体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中老年人使血脂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可极大地降低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塞等致死性疾病的危险,也使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减少。
高脂血症患者需要开始治疗的标准有三个:一个是无冠心病者胆固醇大于6.24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大于4.16毫摩尔/升,另一个是有冠心病者胆固醇大于5.72
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大于3.64毫摩尔/升,还有一个是有冠心病合并动脉硬化者胆固醇大于4.6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大于2.60毫摩尔/升。
高脂血症患者应该如何降血脂尚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建议分三步治疗。
第一步:非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患者首先通过日常生活调节降低血脂,既要限制饮食减少摄入,又要加强运动增加支出,使消耗大于食量;还需注意低糖、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和限制饮酒。
饮食中增加大蒜、葱头、木耳、香菇、燕麦、大豆、茶叶、山楂、海带等健康食品有助于降低血脂。
第二步:服用中药治疗
由于人体胆固醇形成的30%是通过饮食吸收(外源性脂质),70%是通过肝脏合成(内源性脂质),所以部分患者无论怎样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也无法控制高脂血症。
因此这类患者在非药物治疗一年后,仍无效宜服用中药治疗。
降血脂的中药不仅有较。
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摘要:高脂血症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加大,近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不容忽视,本文就高脂血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和中西药治疗种类机制和疗效适应症加以综述。
关键词:高脂血症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分层切点建议合适的血浆胆固醇(TC)水平为5.18mmol/L以下,血浆甘油三酯(TG)的正常值为<1.76mmol/L,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为低HDL-C血症【1】。
据卫生部的权威报告显示,在我国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血脂异常总患病人数已达1.6亿,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500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危害上升到原来的3~5倍【2】。
因此,对血脂异常的认识与防治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尤为重要。
本文现就血脂异常的中西医治疗综述如下。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国内外目前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1.非药物治疗早期发现血脂异常,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疗法分情况及进行处理。
如保持合适的体重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增加钙的摄入量、改善膳食结构、减少脂肪的摄入量、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供给足够的蛋白质、适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等【3,4.】。
2西医药物治疗2.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并能增加肝脏LDL受体合成,而使TC、LDL-C及TG水平下降【5】。
他汀类是目前临床上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线治疗药,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分别降低LDL-C水平18%~55%【6】。
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综述作者:谭宇卫来源:《维吾尔医药》2012年第11期[摘要]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本文主要对高脂血症治疗的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脂血症中西医结合运动降脂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指人体脂代谢异常所致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严格地说应称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具体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等。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无高脂血症一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胸痹”、“中风”、“痰浊”、“血瘀”等症范畴。
HLP是代谢性疾病中一种常见而多发的重要病症,与心脏血管疾病、肾病等关系密切。
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群膳食结构的变化、饮酒量的不断升高,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2]。
因此,有效控制HLP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现将目前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综述如下。
西医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的调节血脂药主要为以下三类[3]:1、化学药物类: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能够高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等非调脂作用[4];贝特类药物苯氧乙酸衍生物又称贝特类,能显著降低增高的血浆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同时较小程度地降低胆固醇和LDL-C;烟酸类药物,大剂量烟酸能够迅速降低血三酰甘油和VLDL,同时降低LDL-C;胆汁酸结合树脂类又称胆汁酸螯合药。
此类药物不从胃肠道吸收,可使心脑血管联合事件终点降低13%。
2、抗氧化剂类药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中的中心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结果支持。
ox-LDL贯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展与破裂的全程,因此,抗氧化治疗已逐渐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新靶点。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有比较深厚的认识及丰富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多发生在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等情况下。
故而,中医治疗时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有效地调理身体的内在环境,缓解症状,预防并治愈高脂血症。
以下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方法:1.调整饮食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降低体内脂肪的生成量,促进脂肪的代谢,减轻高脂血症症状。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属于肝气不舒、脾胃虚弱的身体状态,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饱腹感不强为宜,同时应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山楂、黄芪、茯苓、山茱萸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体质,促进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不过,中药治疗高脂血症需要具体辨证施治,不能轻易自荐。
3.针灸推拿针灸或推拿可以直接刺激经络穴位及相关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代谢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含量。
4.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降低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
科学运动可以增加新陈代谢的速率,促进身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调整饮食结构、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体育锻炼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需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同时要遵循正常的治疗,不应盲目自荐,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西医诊治高脂血症良方【概述】血脂乃血浆或血清中脂类的统称,包括许多脂溶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游离脂肪酸等。
血中脂类含量超过正常称为高脂血症。
由于血浆脂质为脂溶性,在血液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为水溶性复合物才能运转到全身,故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它与动脉粥样性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等关系十分密切。
尤其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中有重要地位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认为高脂蛋白血症属于“浊阻”、“痰湿”、“肥胖”、“湿热”等范畴。
【病因病机】一、西医病因及发病机理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肥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或遗传性缺陷)所致,也可因饮食、营养等因素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痛风、肝病、肾病等。
I型高脂蛋白血症有两种分子缺陷,一种认为是LPL(脂蛋白脂酶)先天性缺乏或缺陷,因为产生LPL时必需有胰岛素参加,所以LPL缺乏也可能继发于糖尿病胰岛素不足。
另一种,认为是Aplc-是lpL缺乏或缺陷,ApoC-Ⅱ起催化作用的辅因子,LPL没有ApoC-Ⅱ催化时其活力低下和缓慢。
LPL 活力不足,大量CM和VLDL不能完全水解而堆积在血流之中。
最近发现一种LPL和APoC-Ⅱ并无缺陷的I型,呈显性遗传,其特点是血浆中的非脂蛋白部分有抑制LPL活力的物质存在。
Ⅱ型高脂蛋白血症为家庭性遗传性疾病,至少有三种不同的遗传本质:①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基因突变导致LDL受体(ApoB.E受体)缺陷或缺乏为特征,引起Ⅱ。
型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纯合子病人的细胞LDL受体没有功能,或者是因为受体蛋白缺乏或缺陷,有些病人虽有受体的存在,但是与受体相结合的LDL分子有缺陷,不能内陷进入细胞内部。
杂合子病人有半数正常人的受体数目,这些病人过剩的IAL 堆积在血浆中。
②家庭性联合高脂血症:可能是由于肝脏产生过多的ApoB所致。
ApoB是VLDL和LDL的主要蛋白成分,它的异常可以造成血浆中这两种脂蛋白或一种脂蛋白增高。
中医对高血脂的调理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的病症,是现代社会非常常见的一种健康问题。
中医药在高血脂的调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对高血脂的调理方法。
一、中医对高血脂的认识中医将高血脂归为“脂滞”和“痰浊”两个病机。
脂滞主要指血脂的代谢障碍,痰浊则是指体内湿气过重,和血脂紊乱有一定关系。
中医强调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高血脂多为实证,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肝胆功能失调等。
二、中医调理高血脂的方法中医药调理高血脂主要采用中草药配方和针灸疗法,这些方法在中医理论基础上,通过调整人体脾胃、肝胆、肾气等功能,达到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的效果。
1. 中草药配方中医药对高血脂有着多种经典的中草药配方。
例如,茯苓、山药、莲子等可加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脂肪。
柴胡、枳实等则可疏肝理气,舒缓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血脂的不良影响。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高血脂的调理也可采用针灸。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改善高血脂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内关、太冲等,针灸疗程需长期坚持。
三、中医饮食调理高血脂的建议中医强调饮食调理是调理高血脂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中医饮食调理的建议:1. 忌辛辣油腻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肝脏,加重身体负担,应忌口。
油腻食物容易导致脂肪摄入过高,应适量减少。
2. 多食蔬果、谷物及豆类蔬果、谷物和豆类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植物蛋白,有助于降低血脂。
应多食新鲜蔬果,选择全谷类食物和豆类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3. 合理搭配食材中医饮食调理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合理搭配食材。
例如,可食用降血脂功效明显的食物,如大蒜、山楂、苦瓜等,加强调理效果。
四、中医养生调理高血脂的建议中医养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血脂的调理也有一定作用。
1.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生物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肝脏功能,减少脂肪积聚。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过高的疾病,常常伴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健康中的一大隐患。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许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建议有效的生活习惯,但是中医治疗在高脂血症防治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举几点措施予以讲述。
一、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它通过针刺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中,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大椎穴、三阴交穴、膻中穴等经典穴位。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从而起到缓解高脂血症症状的效果。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疗法的核心之一,因具有药物代谢少、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不能替代现代医学,但作为佐证还是相当有益的。
中药治疗常用的方剂包括降脂茶、双花含片、龙胆泻肝丸等。
这些中药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内的代谢,促进脂肪代谢,有机会达到调整血脂的目的。
三、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脾胃湿气壅滞、肝胆气滞、气郁湿滞等引起的。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该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饮食清淡、控制油脂、多食粗糙食物、忌食刺激性食品以及限量糖分等。
另外,要增加运动量,通过中医的推拿、拍打等动作,以调理全身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肪消耗,调整身体机能,减少脂肪积累。
四、气功疗法气功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脂血症以及外在产生的症状。
通过调整呼吸、锻炼体能、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具体常用的气功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
练习气功可以改变心态,调整情绪,促进身体的自然修复能力,有利于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但是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综合治疗。
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及积极的心理调理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高血脂,高血脂的病症是指由人体脂类代谢的障碍引起的一种代谢病症,是在血液检测中,可以检查到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的一类病症。
高血脂症中包含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这类疾病的出现会让身体处于危险状态,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造成严重的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脑血管系统病变,甚至更严重者还会出现胰腺病变。
那么如何运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治疗高血脂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中药与西药各自对高血脂的处理方法。
西医一般主张用药物治疗,胆酸结合树脂用量:如考来烯胺,一般一次口服给药4~5g,用药时间内应定时做血常规、肝肾机能检查和血液电解质检测等。
2、烟酸类药物:用以防治高胆固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共同出现者,开始为零点一克,之后随着对血脂改变与耐受的程度,逐渐提高至1~2g,有肌肤潮红、发痒、胃痛、消化不良,血糖增高,血尿酸增高,以及消化性溃疡等严重副作用,因此长期使用时要注意检测肝肾机能。
阿西莫司,每晚睡前服用二百五十~五百毫克,如病情需要在早饭时再加服二百五十毫克。
3、苯氧芳酸性化合物:氯贝特,一次口服给药零点五克。
而中医学上讲究药食结合,高血脂在中医学上属血浊类型,主要包括痰浊内阻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湿盛型、肝肾慢性缺血型等多种,而常规用药中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为首的药材有山梨、泽泻、何首乌、柴胡、川芎、当归、荷叶、党参、人参、紫芝、刺五加叶、怀牛膝、蒲黄、砂棘、新会陈皮、半夏、漏芦、大豆、薤白等。
降低甘油三酯较多的药材有甘草、刺五加叶、黄芩、红姜等。
伴随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药材则有波叶大黄、决明子、葛根、桑寄生、姜黄、人参、绞股蓝、枸橼、女贞子、白虫草、月见草、山三七等。
尽管用西药治疗高血脂的疗效的确可观,但却无法把该病的根源完全祛除,会使病人不停地与本病相斗争。
因此,在对高血脂的处理方式上,不妨选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加以治疗,可以有效地让疾病得以根治。
怎么治高血脂,中西医结合效果好人们生活逐渐转好,随之健康也会存在相应隐患。
比如不注重饮食、不注重作息、压力不断增大等问题,都可能诱发高血脂的产生。
一旦表现出高血脂的现象,会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情况较重,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对于高血脂的治疗,根据相关数据表明:采取单纯西医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调脂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西医治疗高血脂是指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等血脂含量较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西医治疗高血脂的方案有改变饮食、运动治疗、减轻体重、药物治疗等。
1、改变饮食高血脂是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的一种情况。
体内血脂含量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胰腺炎等疾病的风险。
改变饮食是治疗高血脂的关键措施之一。
具体如下:(1)增加膳食纤维: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麦麸、全麦面条、杂粮等。
这些食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有益于心脏健康。
(2)控制食用糖分:高糖饮食会增加体内脂肪的淤积,导致血脂含量上升。
适当限制糖分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含糖饮料、冰淇淋、蛋糕、糖果等。
(3)少盐少油:高盐饮食会增加血压,高油脂会引起血脂升高。
因此,生活中需要合理控制食盐和油的使用量。
另外,还需要食用新鲜食材,但是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咸菜、腌制食品,烹调时最好选择蒸、煮、烤等低油热处理方法。
2、运动治疗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运动的主要作用包括:(1)加速脂质代谢:适当运动可促进身体代谢,加速脂肪的分解、消耗,减少体内的脂肪堆积,对于高血脂的控制有一定作用。
(2)提高心肺功能:运动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释放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同时,还可以加强肺部的功能,提高氧气的摄取和利用效果。
(3)提高免疫功能: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4)降低血压、血糖: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血糖的问题,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风险。
高血脂症的中西医结合疗法高血脂症,这个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常见的健康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对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在应对高血脂症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血脂症。
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过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这些脂质在血管内堆积,会导致血管狭窄、硬化,进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西医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通常会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的方法。
常见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代谢等机制,来降低血脂水平。
同时,医生也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此外,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西医治疗高血脂症的重要措施。
然而,中医对于高血脂症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高血脂症多与痰湿、血瘀、肝郁等有关。
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方剂来调理身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脂的目的。
比如,对于痰湿内阻型的高血脂症患者,常用的方剂有二陈汤、温胆汤等,以化痰祛湿;对于血瘀阻滞型的患者,则可能会使用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方剂。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也能对高血脂症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有助于降低血脂。
推拿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代谢状况。
那么,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高血脂症的治疗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一方面,西医的降脂药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控制病情的发展。
而中医的调理方法则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痰湿、血瘀等病理产物的生成,预防血脂的再次升高。
另一方面,中药在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保护肝脏功能,减少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高血脂的中西医观点介绍高血脂的三种不同类型疗法【热门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近年来,国内高血脂等富裕病的产生率显著提升,这与人们的进食结构有很大关联,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这类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相关性十分密切的病症,其相加总发病率为10%,考虑到复合患病因素,仍然是严重的问题。
高血脂的中西医观点介绍
中医的认识高血脂病因
中医认为,膏脂虽为人体的营养物质,但过多则形成高脂血症为患。
凡导致人体摄入膏脂过多,以及膏脂转输、利用、排泄失常的因素均可使血脂升高,其病因有以下几点。
1、饮食失当饮食不节,摄食过度,或恣食肥腻甘甜厚味,过多膏脂随饮食进入人体,输布、转化不及,滞留血中,因而血脂升高。
长期饮食失当,或酗酒过度,损及脾胃,健运失司,致使饮食不归正化,不能化精微以营养全身,反而变生脂浊,混入血中,引起血脂升高。
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中夹实证,这是二者不同之处。
2、喜静少动或生性喜静,贪睡少动;或因职业工作所限,终日伏案,多坐少走,人体气机失于疏畅,气郁则津液输布不利。
膏脂转化利用不及,以致生多用少,沉积体内,浸淫血中,故血脂升高。
3、情志刺激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膏脂运化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