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社会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师在房地产公司和设计院里工作内容有什么区别当前房地产企业中大多设立了规划设计部或者研发中心、总工办等部门,一般是由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和技术的设计师组成。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在房地产公司和设计院里工作内容有什么区别的知识,欢迎阅读。
其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就是与设计公司或设计院对接,在工程前期,根据工程规划指标和要求,确定建筑设计方案,并进展报建,综合销售部、本钱部等部门的意见,形成系统的设计任务书,传达给设计公司,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或者是作品。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再根据工程部、采购部的意见和疑问,联系设计公司,出具变更和函件,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展;最后在交房阶段,依据客服部和物业管理公司的需要,对业主意见较大的问题进展一些必要的整改。
由此完成一个工程开发的全过程。
为表述方面,我们姑且把这部分建筑师称之为“甲方建筑师”。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甲方建筑师在房地产企业中起到的独立作用并不多,自己不做设计,顶多就是根据公司的宏观指标和要求,审核设计方案和图纸,提出意见。
剩余的工作就是配合其他部门与设计院进展协调,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甲方建筑师在地产企业中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成就感相对不如在单纯的设计企业中那么强烈。
而为什么房地产公司又需要甲方建筑师呢?因为作为乙方的设计企业还不能形成自己的效劳体系,对地产公司的业务进展全方位的专业支撑,其一般的效劳仅限于、方案、施工图、现场效劳等这些容易外包的工作内容,而不能到房企内部去根据企业的其它需要提供技术支持,也不能理解和服从地产企业的商业需要与经营目标。
因此这个角色就需要由甲方建筑师来完成。
正是由于这种“夹层”的工作需求,甲方建筑师常常处于设计院和公司之间,两头难以兼顾。
设计院作为专业技术机构,追求专业、技术和纯粹,而地产公司作为资源整合型企业,强调整合、效率和价值,双方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其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分歧,也给甲方建筑师带来了工作上的烦恼。
比方,提高容积率。
地产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了拟建地块的容积率,提高了商业价值,可是设计院的建筑师们认为这样并不能很好满足人居需要而产生抵触情绪,甲方建筑师一面要凭借自己的专业出身去争取对公司决策的话语权,一面又要以甲方的职业身份去压服设计院在满足公司要求的前提下,还要做得尽善尽美。
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和概述。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方式:概述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是建筑领域中的重要职业认证体系,它意味着持有该资格的人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在建筑项目中担任重要职责。
建造师资格序列的建立旨在提高建筑行业的质量和标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是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现代建筑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证流程,涵盖了不同等级和分类的职位要求,从而使建筑行业能够更好地进行组织和管理。
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涵盖了广泛的专业领域,如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咨询等。
它通过对专业能力、道德素质和工作经验的评估,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权威的认证机制。
持有建造师职业资格的人们不仅具备了相关技能,还拥有了建筑行业内广泛认可的资格证书,这将有助于他们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好的机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的定义和背景,探讨其分类和等级,并分析其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该主题的全面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在建筑行业中的价值和作用,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让读者了解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分为三个小节。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进行概述,介绍其背景和定义;接着会说明本文的结构安排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包括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分类和等级。
在2.1节中,将详细探讨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的定义和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和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在2.2节中,将介绍建造师职业资格序列的分类和等级,包括各个等级的条件和要求,以及不同分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职业认知报告(建筑师)职业描述:建筑师(Architect):从事建筑项目设计、建造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总称,他们具体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又因负责城镇规划设计、建筑物、公路桥梁等构筑物、铁路工程、风景园林、港口机场等不同的项目而不同。
建筑师的工作主要是设计建筑物,绘制建筑设计图。
具体的工作有与建筑委托人研究协商建筑物的类型、风格和规模,并准备有关设计、材料、建筑费用和建筑时间的资料;收集有关土壤、结构、电学、力学等技术资料;研究、设计建筑物的布局、内部设置、设备安放、水电系统、环境美化等;绘制建筑设计图等。
建筑师既是艺术家又是工程师,他的作品需要工程师从力学角度计算,选取合适的工程材料才能实现,有的建筑师的设计过于超出现有的材料能力限制,则无法实现为真实的建筑。
建筑师的设计也必须能说服投资方的赞成,才能付诸实现。
一栋建筑的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直至交付使用。
建筑师需要介入其中的每一个阶段,而且要在每一个阶段里,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
职业的核心工作内容:接受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的委托,对建筑进行建筑专业的图纸设计,并协调整合结构、机电、工艺等各专业的图纸,形成可供施工的图纸提供给投资方,在国外,建筑师还在项目过程中对项目整体负责,在包括投资建议、设计、招标、施工方面作为投资方的代理者管理和指导项目,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
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师这一行业会越来越长吃香,尤其是有创意和专业素养的建筑师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1.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体现在建筑商品形成的全过程,并能使开发活动更具人性化。
作为用户个性化实现的桥梁,建筑师解决了投资的短期行为与建筑使用价值长效性之间的矛盾。
2.建筑师可以站在技术和经济的高度上客观的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质量等方面的利弊。
用户可以通过建筑师更进一步了解所购和使用的建筑,避免受销售人员片面宣传和误导,为发展商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服务形象。
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应该扩大领域,提出了对“环境禍患”的认识与思考,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生存与环境保护提出了基本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建设发展,环境、隐患,尊重自然发展与环境隐患在现今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国门开放,科技、经济、贸易、建筑、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涌入国门,推动了我国科技、贸易、建筑和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各地方经济、贸易的振兴。
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国土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较低,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们将面临城市扩大、人口剧增、交通堵塞等新问题。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的经济、贸易、通讯、建筑业……,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了瞩目的辉煌成就。
但在建设发展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日益恶化,部分水资源遭到破坏,大量耕地被浪费,水土流失、空气、河水受污染、生态环境遭破坏,一些建筑存在质量问题。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有些建筑却在20年左右拆迁,生态遭到破坏,都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留下了隐患。
生命支持资源,而资源——空气、水和土地却日益退化,环境祸患正在威胁人类。
这不是耸人听闻,回顾我们在开发和建设中所走过的路程,对环境和自然的破坏所付出的代价便可说明。
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大多数开发者往往首先重视建筑的功能,建成后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形象,“个性”与“特性”。
却很少注意自身对环境的影响,企业“个性”与组群的关系;企业“特性”与地区建筑特点的协调;企业、公私经济效益与社会和城市的综合效益,给城市和后人留下了新的隐患。
人们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又在破坏环境,使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逐渐陷入了一个新的生态不平衡状态。
后人为此在建筑与自然、城市与环境、道路与污水排放、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保护、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等等,重新付出昂贵的代价去改造、去协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现代人深思的问题。
因为它不仅只是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以及建设部门所关心的问题,它所涉及的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环境问题。
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的“形”与“神”摘要:文章结合内地和香港不同的发展体制和从业经验,揭示香港建筑师负责制“形制”背后的内涵,及如何将其“移植”到国内,使其真正“活起来”,从而促进制度改革,使中国建筑师终以文化自信跻身世界卓越建筑师行列。
关键词:建筑师负责制项目决策可行性调查研究香港与广东一河之隔,虽体制不同,但民间交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未曾间断。
笔者从小成长于斯对此深有体会:1990年便在广州住上由香港建筑师设计的高层电梯洋房;在国企从事建筑设计十余年,取得一级注册建筑师后适逢其会到香港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与香港及世界各国建筑师融汇交流,从中汲取他们宝贵的设计创作经验。
2019年返回内地发展,得悉内地拟在若干地区试行以香港建筑师全过程工程咨询为蓝本的建筑师负责制。
笔者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必先弄清其制度“形制”背后本质的内涵,取其“精髓”而非模仿其“形式”,方能使内地建筑师走上真正具中国特色的独立自创之路。
而背靠内地、富于实干与开拓精神的香港建筑师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智囊作用。
笔者以亲身经历向内地同行剖析,如何将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的“灵魂”注入内地的“体制”,发挥其中国特色的作用。
1.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的发展起源据记载,香港的建筑制度脱胎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行会制度,建筑师要经营业务,须成为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或注册建筑师。
在英殖民管治的影响下,香港建筑师只有两条路:一是经考核进入房屋署、屋宇署两个政府部门,负责设计香港公共住宅和公共、市政建筑;二是自己开业承接私人楼宇、私人地皮开发等项目。
经营范围上,前者类似内地的国营设计院,而后者类似民营设计院。
但由于殖民的关系,港英政府部门的职位大多被洋人霸占,华人建筑师想要有所作为,必先从私人事务所做起,并不得不在自由主导的市场经济中和其他洋人建筑师展开激烈竞争。
电影《叶问2》所反映的华洋武师之争放到香港其他领域如建筑业,也极能引发共鸣。
建筑师和武师一样,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里,属于以脑力或技艺营生的小手工业者,或称小资产阶级。
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社会地位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社会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正在不断扩大,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也在逐渐提升。
建筑学专业的发展与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数量庞大,建筑设计、规划、施工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建筑设计院、规划院、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政府机构等领域就业,且薪资待遇相对较高。
其次,建筑学专业涉及到的领域广泛,职业发展空间大。
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室内设计师、房地产开发人员等职业都是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而且,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因此,建筑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从事科研、教育等领域,并有机会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此外,建筑学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公共设施等需求的提升,建筑工程的规模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建筑学专业毕业的人才是满足社会需求,保障城市建设质量的重要力量,因此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但是,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社会地位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建筑学专业社会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建筑学专业,导致竞争压力加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建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较好,很多学生选择报考建筑学是出于就业考虑。
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建筑学专业抱有浪漫化的想象,认为建筑设计和房地产行业有很高的回报。
其次是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尽管建筑行业需求量大,但是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低质量低价工程屡见不鲜,对建筑行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建筑行业的技术更新也相对较慢,尚未实现全面的智能化,这也制约了建筑学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社会地位正在逐步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行业需求的增长,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
中国的建筑师是一群骄傲的人。
因为在他们受的科班教育里就洋溢着精英的幻觉。
可以说我国建筑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催眠术,既要学习各种与建筑相关的工程学科又要学习素描和色彩等美术课程。
在建筑史课堂上他们了解到历代建筑师如何深刻而大肆地在陈腐的旧城中或空旷的原野上建立起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
在设计课上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着头脑中的空想……。
这些教育催眠着建筑系学生,让他们确信自己将来就是城市建设的英雄。
他们拥有工程师的理性却毫不刻板,拥有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审美品位却非常冷静,建筑师是理性和感性的精巧平衡和完美融合。
你说建筑师能不骄傲吗?想想城市中一座座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物必须经由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得以实现,这不是足以令他们骄傲的事实吗?在骄傲的建筑师看来,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只是为了辅佐建筑师才存在。
建筑工地上如蚁般密集而忙碌的建筑工人都在为伟大建筑师的宏伟蓝图挥汗如雨。
甚至连雇佣自己的业主在建筑师的内心深处也不过是实现其理想的工具。
建筑师感到不计其数的人和资本以及权力汇聚甚至掌控在自己手里,使自己拥有超级能量,他们不禁飘飘然。
于是拥有超级能量的建筑师把建筑设计叫作“创作”,把建成的建筑叫做自己的“作品”。
建筑师拥有专业而高深的思想,所以他们认为圈外人士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
所以对于“作品”建筑师只能孤芳自赏了。
于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就形成了,建筑师按照自己专业的标准“创作”自己或者同行才能理解的“作品”。
使用者、投资者、建造者和旁观者等等都被排斥在建筑师的心门之外。
这样心态的建筑师其实已经脱离了社会,他们忘了为什么要建筑。
建筑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成就建筑师个人梦想(除非这个梦想本身就是服务社会的)。
建筑师也忘了建筑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物质实体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建筑师只是这一复杂社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在现代主义建筑兴起的时期,也是建筑师自恋爆棚的时期,曾经有建筑师为了让建筑更完美而设计了建筑中所有家具。
〔摘要〕对于古代建筑师的研究始终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
但由于缺少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一直很少有对于古代建筑师社会地位和经济生活等真实状况详细研究。
文章通过对清代家传样式雷图档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中发掘出的大量鲜活的史料,力图生动真实地揭示出我国清代晚期皇家建筑师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
〔关键词〕工官制度;样式雷;工程处;惠陵〔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0)04-0158-04〔收稿时间〕2010-08-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008205)〔作者简介〕汪江华(1975-),男,河北卢龙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0年12月第26卷第4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SocialSciencesEdition)Dec.2010Vol.26No.4我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工作很早就达到相当精细和完善的境地。
在历朝历代的国家工程官历机构中,都设有专门负责工程设计的技术部门,与现代的设计机构相比较,无论是在组织形式还是在工作内容上都非常相近。
对于古代建筑师的研究始终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营造会刊《哲匠录》中就记录了许多历史上的著名建筑师。
但由于缺少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一直很少有对于古代建筑师社会地位和经济生活等真实状况详细研究。
本文通过对于清代家传样式雷图档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中发掘出的大量鲜活的史料,力图生动真实地揭示出我国清代皇家建筑师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
在清代宫殿、园林、陵寝等皇家工程向例由内务府负责,“清代宫廷内务府中专设有负责宫苑陵墓修建的‘样房’机构,是建筑设计专业化的表现。
样房的职责即是营建设计,制作图纸称‘画样’,制作模型称‘烫样’。
”[1]李允鉌先生在《华夏意匠》也曾指出:“样房”相当于现在的“设计绘图室”,负责方案设计,按比例绘制设计图样和施工图样。
text_郑东贤(Jung Donghyun,韩国建筑师,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现为北京PLaT Architects总建筑师)translator_尹秀妸(Yoon Suah,韩国留学生,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自1953年韩国战争停战以来,迄今已整整过了60年。
韩国的建筑,以战后重建为新起点,经历了关于传统性的争论、国家经济的盛衰,以及建筑师自我反思等过程后,最终回归到将建筑归还给市民的新落脚点。
在此过程中,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不停地转化,建筑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地转变。
精神支柱的倒塌2013年的新年之初,便出现了韩国近代建筑的精神支柱倒塌的事件。
1月2日,空间建筑事务所(以下简称空间建筑)最终宣布破产。
提及韩国的近代建筑史,其中最重要的事务所和人物就是空间建筑和金寿根。
韩国战后近代建筑史不可抛开这两者而论。
尽管早在27年前,“国家建筑师”金寿根放下肩上的重担悄然离世,但如今他留在世上的空间建筑的倒闭,仍给韩国建筑界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此事件代表着近10年来韩国建筑界的情形。
事实上,许多韩国的建筑事务所早已倒闭,其余的也都处在困境之中。
然而此事件的发生仿佛一阵强风,将长期挂在悬崖边缘的韩国建筑师重重地推下山去。
在今后的韩国近代建筑史上,此事件必然是人们不可也无法忘记的转折点。
因为事件发生的这一天,韩国近代建筑之基础倒塌,也因此韩国的建筑从而转入了另一种新的历史局面。
在1953年至今的战后60年间,韩国近代建筑的精神支柱是如何被竖起,又为何遭遇倒塌呢?战后的建筑师就像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一样,毫无例外地,在战后的韩国,建筑师要担当着国家的建设,担负着通过重建成为废墟的城市将人民的绝望转化成希望的重任。
在这一时期,制定具有象征意义且又积极进取的计划,并建设能够代表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是战后国家的首要课题。
而在这一特殊时期——在萧条冷漠的战后,建筑师是最为社会所需的,是最受社会重视的职务,建筑师的方案计划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邮编:451191
龙湖镇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邻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8公里。
地理坐标为北纬34°33′—34°39′,东经113°35′—113°44′。
总面积为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乡镇。
现辖28个行政村,分别是:魏庄、小乔、柏树刘、荆垌、沙窝李、李垌、林锦店、郑老庄、郑堡、崔垌、东张寨、小乔沟、荆王、太山、刘口、王口、张沟、于寨、菜园沟、山西乔、古城、郭庄、山后杜、王许、西张寨、东徐、侯庄、梅山,217个村民组,1.29万户。
有耕地3666.6万公顷。
镇人民政府驻小乔村,邮政编码为451191。
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230米,西部属浅山丘陵岗地,有泰山和梅山,十七里河和十八里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沿河建有古城、后胡、山后杜和林锦店水库等。
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野生动物有山鸡、野兔、海狸鼠等,野生植物有槐树、白蒿、野菊花、酸枣、桑树、野樘梨等。
土壤有立黄土、沙性白面土和沙性黄土,宜植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烟叶、果树、蔬菜等农作物,主要特产有樱桃、葡萄等,规划面积2万亩,蔬菜规划面积1.8万亩。
矿产资源有煤炭、耐火石、耐火土和沙等。
并形成了耐火材料产业群区。
全镇有7.05万口人,镇区人口3.8万人,有汉、回两个民族,其中回族有520人,主要居住在山西乔村。
郑新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袁(堡)张(沟)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境内有建筑业鼻祖李诫之墓、唐朝宰相裴杜之墓、荆王石塔等古迹。
1953年由郑县划归新郑,为第七区。
1955年12月,小乔区划分为小乔和山西乔两个中心乡。
1956年12月改划为林锦店、古城、荆王3个乡。
1958年5月改划为林锦店和山西乔2个乡。
1958年8月建小乔公社。
1961年7月撤销小乔公社。
1963年4月恢复小乔公社。
1983年4月改为乡。
1994年撤乡建镇,改称龙湖镇。
自1992年以来,注入资金数亿元,完成了水、电、路、通讯、排污等配套基础工程设施,建成了通讯快捷,电力双回路供应,供水、排污网络化的新型多功能城镇。
截止2003年底,已开通高标准道路14条,58公里,铺设排水管道58公里。
建成日供水能力5万吨自来水厂1座,铺设供水管道58公里,可满足10万人的用水需求。
建有5000平方米电信大楼,设计装机容量达10万门。
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整个镇区,开通卫星电视频道28个。
6条龙湖镇镇区至郑州市区的公交线路已投入运营。
现有110KV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年供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
西气东输管道穿境而过,可提供供气服务,镇区内供气管网现已铺设完毕。
现设有邮政分局一个,建有邮政所3个,可服务全境。
河南思达配送中心建在境内,是全省最大、规模最高的配送中心,可面向郑州地区及周边地区乃至全省思达超市供货。
新郑市第三人民医院位于镇区。
现有初中2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小学28所。
1992年9月,成立龙湖科技教育园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优化软环境,建设硬环境,不断增强承载服务功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截止2003年,已建成面积达19平方公里,累计引进项目116个,总投资额达46亿元,其中投资超过千万元项目74个,初步建成了以升达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职
工医学院等为主的文化教育园区,以电子信息部二十七所、郑州机械研究所、河南航天压力电子原件有限公司为主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以龙湖度假村、泰昊陵生态农业观光园、万亩樱桃游览区为主的休闲度假园区等三大产业群区。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5163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213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达1419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达16839。
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50元,出口创汇完成25万美元,利用外资320万美元。
在郑州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未来发展中,龙湖镇可与东部的郑东新区、西部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遥相呼应,成为中心城市向南膨胀扩张的“桥头堡”。
龙湖镇工业经济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龙湖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理新观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市招商引资及发展工业经济优惠政策,通过几年的努力,使龙湖镇的工业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截止2003年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4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个体工业企业1280家。
去年年底全镇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14亿元,实现利税246517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8519万元,实现利税24899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35617万元。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工业企业已初步形成了集机械加工、化工、木器家俱、服装加工、钢铁冶炼、食品加工、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煤炭生产等行业齐全为一体的工业体系。
目前,镇区内有工业企业65家,通过9000国际认证的企业6家,如新美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地板砖,获得中国名优、河南名牌,并通过ISO9000认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和地区,郑州二钢生产的螺纹钢、超薄钢带均销售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其中超薄钢带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产品,郑州正力公司生产的油田用聚丙烯酰胺,郑州捷士化工公司生产的香精香料、升达优美木器公司生产的高档家俱、里代公司生产的冷冻食品、郑州卫生起重机公司生产的起重机、威龙公司、宏美彩印公司生产的各种纸制包装、郑州莱湾公司生产的洗化用品等等均销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为龙湖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龙湖镇地处丘陵向平原过度地带,镇区西部矿产资源丰富,耐火材料生产加工、煤炭生产已成为西部各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全镇有各类耐火材料加工企业(户)1200多家,煤矿企业5家,从事煤球加工企业10多家,东部各村主要以建筑用红砖为主,全镇有砖厂23家,遍布东部6个自然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以来,全镇上下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工业企业,认真落实发展工业经济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从而推动全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