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56.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判读
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海拔也称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等高线: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称为等高线。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线连接起来,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1.同线等高,同图等距;
2.等高线为闭合的平滑曲线;
3.等高线的疏密决定坡度大小;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地形图的分类:
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地形图的识读:
1.判断地势高低: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图上是相等的。
地面越高,数值越大;反之,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2.判断坡度的陡缓:同一等高线的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海底等深线越密,坡度越陡。
地形图图例:
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在等高线地图上,沿着某一方向画一条直线,然后将该直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点,把着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构成地形剖面图。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例题解析【例1 —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 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 米B. 9003 米C. 8999 米D. 9009 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 高度。
答案:C(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B, C, D, E 。
(2) H 点与G 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沿B 虚线和C 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其原因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②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深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深线稀疏。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 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
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
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
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
答案:(1)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200(3)B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4)M基础知识二、分层设色地形图①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图基础知识一、地形图的基本组成一幅正规地形图由图名、图号、比例尺、内外图括、接图表、坡度尺、三北方向线、图面内容(地形与地物)和图例等部分组成。
1、图名:一般以图幅范围内最大获最重要的地名作为图名,写在图纸的正上方。
2、图号:即地形图的编号。
由地形图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所决定。
一般放在图名下方。
3、比例尺:分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表示成1:M,M为分母,M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1:50000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长度500米;线段比例尺是用线段长度直接说明实地距离,通常是把一根线段分成五等分,每等分1厘米,左手第一厘米处为0刻度,向左划分到毫米,端点处写上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向右每两个厘米写一个数字(公里数)。
一般1:5000~1:50000为中比例尺,大于1:5000就叫大比例尺如1:2000或1:500等,小于1:50000的叫小比例尺如1:100000、1:200000等。
4、内外图括:地形图的内图括用细实线,南(下)北(上)两条线为本图幅的南北纬度界线,左(西)右(东)两条线为本图幅的经度范围。
如罕达汽幅1:50000地形图西界细线和东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经度为126°00′和126°15′,南界和北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纬度范围为“自北纬50°00′到北纬50°10′。
外图括用粗实线表示,与内图括平行,用图有二。
一是为了图面美观,二是在内外图括之间留出空间方便表示坐标值和经纬度。
5、接图表:为方便查找相邻地形图,在图纸的左上角或右下角绘制一个方框,分成九等分,每个小矩形代表一幅图,将本图放在中心位置用阴影线表示,上下左右四幅图分别表示本图北、南、西和东面相邻的四幅图,他们与本图为线接合,四个角上的图与本图幅为点接合。
6、坡度尺:一般放在图幅的左下角,其中的曲线代表等高线,由左向右越来越密集,相应的坡度也越来越大。
它用来量测地形图上两点之间的坡度,有相邻两根等高线坡度尺和相邻6根等高线坡度尺之分。
一步一步教你识别地形图一.地形图在我们工作中作用上有何重要作用我们单位工作总是离不开地图的。
有的同志把地图比作是“协同作战的共同语言”,“无声向导”,“调查员的眼睛”等等。
这些比喻生动、恰当地表明了地图在野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是反映实地地形的可靠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个“可靠资料”,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识图知识。
(一)地形图比例尺1. 什么是比例尺就是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水平距离之比(即图上长与实地长之比),就叫做地图比例尺。
比如,图上甲、乙两点间长一厘米,该两点间在实地的水平距离为五万厘米,地图比例尺就是五万分之一;实地为十万厘米,就是十万分之一。
地形图上比例尺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三种:数字表示、直线比例尺、经纬线比例尺。
用数字表示时,也有两种。
一是分式,用分子“1”表示图上长,分母表示实地相应水平距离,如1/5000、1/100000;另一种是比式,如1:5万、1:10万。
也有用文字表示的,如五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
直线比例尺:为便于直接在地图上量测距离,免除计算的麻烦,地图上都绘有图解式的比例尺。
因为这种比例尺是用直线表示,所以称为直线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的制作方法,是在一直线上,以1厘米或2厘米为基本单位,作为尺头;截取若干与尺头相等的线段做为尺身;再将尺头等分十小格,然后以尺头与尺身的接合点为零,分别注记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即成直线比例尺。
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小于百万分之一的地图,在图例中都绘有经纬线比例尺。
同时还注有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也叫主比例尺,它是表示没有变形地方的比例尺,也就是标准纬线上的比例尺。
2. 大小不同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比值的大小则是依比例尺分母(后项)确定的。
分母越大,则比值越小,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则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
就象两个人分一个苹果就比四个人分一个苹果分的多的道理一样。
地形图基础知识地形图基础知识⼀、地形图的基本组成⼀幅正规地形图由图名、图号、⽐例尺、内外图括、接图表、坡度尺、三北⽅向线、图⾯内容(地形与地物)和图例等部分组成。
1、图名:⼀般以图幅范围内最⼤获最重要的地名作为图名,写在图纸的正上⽅。
2、图号:即地形图的编号。
由地形图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所决定。
⼀般放在图名下⽅。
3、⽐例尺:分为数字⽐例尺和线段⽐例尺,数字⽐例尺表⽰成1:M,M为分母,M越⼤则⽐例尺越⼩,如1:50000就是图上1厘⽶代表实地长度500⽶;线段⽐例尺是⽤线段长度直接说明实地距离,通常是把⼀根线段分成五等分,每等分1厘⽶,左⼿第⼀厘⽶处为0刻度,向左划分到毫⽶,端点处写上图上1厘⽶代表的实际距离,向右每两个厘⽶写⼀个数字(公⾥数)。
⼀般1:5000~1:50000为中⽐例尺,⼤于1:5000就叫⼤⽐例尺如1:2000或1:500等,⼩于1:50000的叫⼩⽐例尺如1:100000、1:200000等。
4、内外图括:地形图的内图括⽤细实线,南(下)北(上)两条线为本图幅的南北纬度界线,左(西)右(东)两条线为本图幅的经度范围。
如罕达汽幅1:50000地形图西界细线和东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经度为126°00′和126°15′,南界和北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纬度范围为“⾃北纬50°00′到北纬50°10′。
外图括⽤粗实线表⽰,与内图括平⾏,⽤图有⼆。
⼀是为了图⾯美观,⼆是在内外图括之间留出空间⽅便表⽰坐标值和经纬度。
5、接图表:为⽅便查找相邻地形图,在图纸的左上⾓或右下⾓绘制⼀个⽅框,分成九等分,每个⼩矩形代表⼀幅图,将本图放在中⼼位置⽤阴影线表⽰,上下左右四幅图分别表⽰本图北、南、西和东⾯相邻的四幅图,他们与本图为线接合,四个⾓上的图与本图幅为点接合。
6、坡度尺:⼀般放在图幅的左下⾓,其中的曲线代表等⾼线,由左向右越来越密集,相应的坡度也越来越⼤。
地形图基础知识一、地形图的基本组成一幅正规地形图由图名、图号、比例尺、内外图括、接图表、坡度尺、三北方向线、图面内容(地形与地物)和图例等部分组成。
1、图名:一般以图幅范围内最大获最重要的地名作为图名,写在图纸的正上方。
2、图号:即地形图的编号。
由地形图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所决定。
一般放在图名下方。
3、比例尺:分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表示成1:M,M为分母,M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1:50000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长度500米;线段比例尺是用线段长度直接说明实地距离,通常是把一根线段分成五等分,每等分1厘米,左手第一厘米处为0刻度,向左划分到毫米,端点处写上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向右每两个厘米写一个数字(公里数)。
一般1:5000~1:50000为中比例尺,大于1:5000就叫大比例尺如1:2000或1:500等,小于1:50000的叫小比例尺如1:100000、1:200000等。
4、内外图括:地形图的内图括用细实线,南(下)北(上)两条线为本图幅的南北纬度界线,左(西)右(东)两条线为本图幅的经度范围。
如罕达汽幅1:50000地形图西界细线和东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经度为126°00′和126°15′,南界和北界细线分别代表这幅图的纬度范围为“自北纬50°00′到北纬50°10′。
外图括用粗实线表示,与内图括平行,用图有二。
一是为了图面美观,二是在内外图括之间留出空间方便表示坐标值和经纬度。
5、接图表:为方便查找相邻地形图,在图纸的左上角或右下角绘制一个方框,分成九等分,每个小矩形代表一幅图,将本图放在中心位置用阴影线表示,上下左右四幅图分别表示本图北、南、西和东面相邻的四幅图,他们与本图为线接合,四个角上的图与本图幅为点接合。
6、坡度尺:一般放在图幅的左下角,其中的曲线代表等高线,由左向右越来越密集,相应的坡度也越来越大。
它用来量测地形图上两点之间的坡度,有相邻两根等高线坡度尺和相邻6根等高线坡度尺之分。
地形图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央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表示。
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
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央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
2、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
3、W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
4、6度带、3度带、中央经线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
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如河北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19带和20带,其中东经114度以西(包括阜平县的下庄乡以西、平山的温塘、苏家庄以西,井陉的矿区以西,邢台县的浆水镇以西,武安的活水乡以西,涉县全境)位于第1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1度;114度以东到山海关均在第20带,其中央经线为117度。
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4.5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
河北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38、39、40共计3个带,其中东经115.5度以西为第38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4度;东经115.5~118.5度为3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7度;东经118.5度以东到山海关为40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
一、一般知识地形就是地表面的形状。
地形由地貌和地物两项构成。
地貌就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平原、冲沟等。
地物是地表面固定的物体,例如天然的江河、湖泊、森林。
人工建造的房屋、碑塔、桥梁、水库等。
把现地的地貌和地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绘制在纸上,并加以标记,就是地图。
常见的地图有以下几类:反映一些范围比较大的地图叫地理图,像世界地图、全国地图等;业务部门为某种专门的目的而编绘的地图叫专用地图,例如服务区域图;还有一种地图,它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现地地形测量绘制在平面上的,这种图显示地形准确,标注详细,叫做地图。
地形图是军队各级指挥员。
地形图是军队各级指挥员指挥战斗行动所必需的重要工具,也是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的向导,对于上述人员迅速到达位臵,顺利通过各种障碍十分有利。
无线电测向竞赛总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进行的。
裁判员发给运动员当日竞赛区域地形图,为运动员分析台位、选择道路、缩短到位时间提供方便。
但对于不会用图识图的人来说,地形图便成了一张废纸,白白丢掉了一件有力工具。
因此,地形学是无线电测向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何识读地形图地形图是以各种线条(直线、曲线、虚线)、图形符号、色彩(黑、棕、蓝、绿)、注记(文字、数字)组成的。
要想识读地形图,首先要清楚它们的含意。
1. 比例尺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后按一定比例缩小绘制在平面上的,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就是比例尺。
在识读地图时,只要知道了该图所使用的比例尺,再量出图上距离,就可以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分母=实地距离的公式算出实地距离。
无线电测向运动使用的地图比例尺在1:1万到1:5万之间。
为了便于直接在地图上量测距离,免除计算的麻烦,地图上都绘有直线比例尺,标明比例尺上的长度对应于实地的水平距离。
运动员使用地形图时,主要是用直线比例尺量度距离的,并不困难。
2. 颜色地图上使用蓝、绿、棕、黑四种颜色。
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一、地形图的含义
地形图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图件,是用测量仪器把实地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的。
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
二、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1、图名: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
从图名上大致可判断地形图所在的范围。
2、图号:根据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
①1:100万,纬差4°,经差6°;
②1:10万,纬差20′,经差30′;
一幅1:100万地形图可分成12×122=144幅1:10万地形图。
③1:1万,纬差2′30″,经差3′45″;一幅1:10万地形图可分8×8=64幅1:1万地形图。
如:G-49-126-(45)
3、接图表:标示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
4、图廓:地形图边界,内有经纬度和纵横坐标(公里网)。
5、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
1
•?数字比例尺:如:1:10000,10000
•图示比例尺:标上一个基本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实地距离。
6、地形图的方向:一般地形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右东左西。
三.地物符号
地形图中各种地物是以不同符号表示出来的,有以下三种:
(1)比例符号是将实物按照图的比例尺直接缩绘在图上的相似图形,所以也称为轮廓符号。
(2)非比例符号当地物实际面积非常小,以致不能用测图比例尺把它缩绘在图纸上,常用一些特定符号标注出来它的位置。
(3)线性符号(半比例符号)长度按比例,而宽窄不能按比例的符号,某种地物成带状或狭长形,如铁路、公路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宽窄却不按比例尺。
(4)地物注记用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
如地物名称、江河流向、森林类别等。
四、地貌表示: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称地貌。
用等高线表示。
1、等高线的定义: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2、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的高程之差。
同一幅图上,等高距相同。
常用的有:0.5m、1m、2m、5m
3、等高线平距:图上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平距越大的地方坡度越缓,反之,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坡度越陡。
4、等高线的种类
首曲线:按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
计曲线:高程能被5整除等高线,加粗描绘;
间曲线:1/2等高距描绘,长虚线表示;
助曲线:1/4等高距描绘,短虚线表示。
5、典型地貌等高线
山丘和洼地(盆地):闭合曲线,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丘,小于外圈者为洼地。
或用示坡线来表示,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为山丘;从外圈指向内圈,为洼地。
山脊和山谷: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鞍部: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
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峭壁和悬崖:峭壁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
等高线重叠。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
等高线相交,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六、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5、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即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坡度越小。
七、地形图的应用
1、确定任意点的高程(海拔)和两点的高差
2、确定两点间的距离:直尺在地形图上量距L,则实地距离D=L×比例尺分母。
如:万分之一地形图上量距5cm,则:
实地距离D=0.05×10000=500m
3、确定任意直线的方向(方位角):
量角器量取αAB
4、确定直线坡度和坡向
AB直线为东坡,AC直线为东北坡。
C
5、利用地形图在野外定点:在精度要求不很高时可用目估法进行定点,也就是说根据测点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的相互关系,用眼睛来判断测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
也可利用罗盘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盘的0度,同时与地形图北向一致,此时地形图的东南西北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相符。
这时线性地物如河流、公路的延长方向应与地形图上所标注的该河流或公路相平行。
6、地形图勾图:平地沿边线边走边勾绘,山地采用对坡勾绘。
7、计算面积:
实地面积=方格面积×比例尺分母的平方。
如万分之一地形图,图上1cm2面积,则:
实地面积=100002×(1/100)2
=10000m2=1hm2(公顷)(1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