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阿里山的云雾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9
4、五年级语文下册《阿里山的云雾》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设计三年级,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
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二、词语积累(一)笑得不一样1、播放剪辑视频。
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
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
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
(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4、读一读。
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导: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3、举例,验证猜想。
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阿里山的云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引发学生对阿里山云雾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关注阿里山的云雾现象。
1.3 教学步骤:1.3.1 展示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阿里山的特点。
1.3.2 介绍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3.3 提问:你们听说过阿里山的云雾吗?谁来说说阿里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第二章:云雾的形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讲解云雾的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云雾形成的过程。
2.3 教学步骤:2.3.1 提问:你们知道云雾是如何形成的吗?2.3.2 讲解云雾的形成原因,如水蒸气的凝结等。
2.3.3 引导学生观察阿里山的图片,分析阿里山云雾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云雾的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雾的变化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云雾的变化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云雾的变化过程。
3.3 教学步骤:3.3.1 提问:你们观察过云雾的变化吗?谁来说说云雾的变化特点?3.3.2 讲解云雾的变化特点,如流动性、不确定性等。
3.3.3 引导学生观察阿里山的图片,分析阿里山云雾的变化过程。
第四章:云雾的美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阿里山云雾的美景。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4.2 教学内容:展示阿里山云雾的美景图片。
引导学生欣赏和描述云雾的美景。
4.3 教学步骤:4.3.1 展示阿里山云雾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4.3.2 提问:你们觉得阿里山的云雾美景如何?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4.3.3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描述阿里山云雾的美景。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云雾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云雾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3 教学步骤:5.3.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阿里山的云雾的哪些内容?5.3.3 提问:你们认为云雾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第六章:云雾对农业的影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雾对农业的影响。
《阿里山的云雾》阅读附答案阿里山,位于台湾省,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小编整理了《阿里山的云雾》阅读附答案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阿里山的云雾雨停了,在去姊妹潭的途中,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山间的云雾。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
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
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尔后,山里慢慢起风了。
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
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
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匿藏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1.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朦胧A.ménB.méng正确答案:B2.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姊妹A.zǐB.jiě正确答案:A3.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
惊愕( )A.惊恐B.惊吓C.惊异正确答案:C4.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诡秘( )A.有趣B.秘密C.神秘正确答案:C5.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影影绰绰A.清清楚楚B.隐隐约约C.干干净净正确答案:B6.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遮蔽( )A.隐藏B.暴露C.遮挡正确答案:C7.下面那个说法是错误的。
A.作者是通过由动到静的顺序来描写阿里山云雾之美的。
B.阿里山的云雾的多变让人们充满了惊愕和喜悦。
C.是风让阿里山的云雾发生了种种变化。
《阿里山的云雾》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简介阿里山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介绍阿里山云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里山的云雾美景。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阿里山云雾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来评估他们对阿里山云雾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阿里山的云雾形成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云雾形成的原因。
2.2 教学内容讲解阿里山云雾形成的原因,包括气候、地形等要素。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图表来解释云雾形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提问来深入理解云雾的形成过程。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的情况来评估他们对云雾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阿里山的云雾景观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云雾的景观特点。
3.2 教学内容讲解阿里山云雾的景观特点,包括云雾的形状、颜色、密度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示阿里山云雾的景观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云雾的形状、颜色、密度等特征。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描述和观察的情况来评估他们对阿里山云雾景观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阿里山云雾的生态效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云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解阿里山云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植物、动物和气候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图表来展示阿里山云雾的生态效应。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云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情况来评估他们对阿里山云雾生态效应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阿里山的云雾文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里山云雾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讲解阿里山云雾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包括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
5.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文字资料来展示阿里山云雾的文化意义。
1、五年级语文下册《阿里山的云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阿里山云雾景观美,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阿里山风景图片(其中有关阿里山云雾的图片最精彩),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我国的阿里山的风光,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组初读1.第一遍: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第三遍:默读,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4.反馈交流三、抓住重点仔细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共同讨论总结如下:四、质疑解疑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全文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通过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
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服务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
教学重点是了解阿里山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阿里山的云雾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山峰,也是台湾高山环境的代表。
自古以来,阿里山的云雾就被誉为其独特的气象特征之一。
在午后时分,云雾缭绕,似纱似雾,笼罩着整座山峰,宛如仙境一般。
在阿里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云雾是最迷人的存在,因为它不仅美丽奇幻,更诉说着阿里山独特的生态环境。
阿里山的云雾弥漫在山间,所到之处都散发着迷人的气息,闻起来像是清新的花香。
整个山峰被云雾所包围,宛若童话中的仙境。
但实际上,这种云雾并非简单的水蒸汽凝结。
阿里山的云时常为高层雨云,因为气压差异而形成。
当海面温度较高、气压低时,海上的水汽大量升空,在遇到海拔越来越高的山脉时,水汽受到空气的冷却,就会转化成小雾滴,排列成类似赤道雨林的“云雾梯田”,并随着气流向前。
阿里山的云雾与台湾其他地方的云雾有很大不同。
一些南部山区的云雾大多是南侵的副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常常带着沉重的雨蒙蒙,即使是雨后云雾还是很浓密的。
而阿里山的云雾则是冬季气旋经过,被季风吹到衣索比亚利支山脉,酝酿成片厚重的雨云,沿着山梁流连攀岩,轻轻飘落。
这种云雾总是云里雾里的,显得很温馨。
当雨过后,蓝色的天空、湛蓝的海洋及阿里山的奇景,想必已被人们镇定地欣赏了很久,但云雾依旧犹存,更愈加美丽动人。
阿里山的云雾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感。
这种雾气有时候走进了人的内心深处;有时候又像是静静地的夜里,静静地守候在精神的避难所里,带着内心的宁静,和深沉的思考。
阿里山的云雾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还承载着山林生态的变化,让人深深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感悟。
阿里山市一直致力于保护阿里山环境的生态资源。
通过生态旅游的形式,将保护环境、友善旅游等理念植入到阿里山的旅游文化之中。
在阿里山的旅游纪念品中,有一件最特别的纪念品,那便是“云雾陶骨雕刻。
”“云雾陶骨”就是以阿里山的云雾为材料制作成的纪念品。
这种纪念品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在创作过程中,传承了当地艺术文化,更是对阿里山的一种纪念和致敬。
感受了阿里山的云雾文化后,这个纪念品一定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