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输油管线及8.4粉尘 事故 比较
- 格式:pptx
- 大小:577.44 KB
- 文档页数:14
11.22事故反思总结11.22事故反思总结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既对立又统一。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分析事故。
虽然这次爆燃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55个生命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在看到,这次爆燃事故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给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心区发展石油工业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青岛11.22爆燃事故必将成为我们变教训为财富的一个新的起点!11月22日,既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也是一个凝聚大义与大爱的日子,且这种大义还在延伸,这种大爱还在传播。
2014年11月22日,原本是一个及其普通和平常的日子,就因为这一天,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道破裂,造成原油泄漏。
约3时15分,中石化发现管道破裂,当日10时30分,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
截至11月25日,爆燃事件已经夺走了55条鲜活的生命,9人失踪,数百人受伤。
“11.22”便成了事故的代名词、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了人们永远也无法抹去的伤痛!。
青岛11.22爆燃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政治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事故教训也是非常惨痛的,但笔者认为,世界上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青岛11.22爆燃事故也不例外,我们在看到它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给我市石化工业的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青岛11.22爆燃事故必将成为我们变教训为财富的一个新的起点!青岛11.22爆燃事故暴露出我市石化工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利于我们“把脉、医病”。
青岛11.22爆燃事故的发生,有偶然也是必然。
事故发生后,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我们每位普通员工,都对该事故作了细致剖析和深刻反省。
在剖析和反省中,让我们看清了原先未曾察觉的诸多问题,这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对症下药,根除顽疾。
山东“11.22”中石化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燃安全事故反思材料_中石化油气泄漏山东“11.22”中石化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燃安全事故反思材料近日,本人通过新闻报道与单位组织的专题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11.22”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
此起安全事故引起死伤人员众多,一场输油管线爆燃,50余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作为一名石化员工,对些实在感到痛惜。
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
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以下是我对此次事故的反思材料:第一、石油事故频发必须要敲警钟石油石化行业是危险行业,火灾爆炸是主要危险石油石化行业是危险行业,火灾爆炸事故多,重大火灾事故损失。
而管道是油企的“大动脉”,负荷着大量的储运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巨大。
这些警示着我们:“海洋石油作业时刻伴有风险,安全警钟必须长鸣,丝毫不可有所大意。
” 第二、如何不让石化安全事故灾难卷土重来?我们一定深刻吸取教训,严把安全生产关,强化主体责任;而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也都应该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在企业生产线与民众生活线高度重合的今天,要牢记“安全重于泰山”,坚持“防患于未然”,中央企业更要带好头做表率,杜绝事故发生。
守护安全,就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线。
第三、个人在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差距。
安全意识薄弱,主动参加安全教育积极性不高,对事关安全的问题不名敏感。
没能从安全生产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每一项管理制度,做到全方位的执行。
二是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安全知识还不能完全掌握。
对各种规章制度,相关安全知识学习比较少,使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日常安全不规范。
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安全问题是防火防盗工作。
自己不能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从而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
如:在会议室设备放置柜内存放纸杯、纸抽等;办公室内电器、电源开关没能及时关闭;门窗不反锁等问题,同时对消防灭火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等,都给日常安全工作造成了隐患。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情况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股份公司),是中石化集团公司以独家发起方式于2000年2月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油气勘探与生产、油品炼制与销售、化工生产与销售等业务。
3.中石化股份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是中石化股份公司下属的从事原油储运的专业化公司,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下设13个输油生产单位,管辖途经14个省(区、市)的37条、6505公里输油管道和101个输油站(库)。
4.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以下简称潍坊输油处),是中石化管道分公司下属的输油生产单位,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负责管理东黄输油管道等5条、872公里管道。
5.中石化管道分公司黄岛油库(以下简称黄岛油库),是中石化管道分公司下属的输油生产单位,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港口原油接收及转输业务。
黄岛油库油罐总容量210万立方米(其中,5万立方米油罐34座,10万立方米油罐4座)。
6.潍坊输油处青岛输油站(以下简称青岛站),是潍坊输油处下属的管道运行维护单位,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负责管理东黄输油管道胶州、高密界至黄岛油库的94公里管道。
(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4年10月成立的。
目前管理区域总面积478平方公里,有黄岛、薛家岛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322个村(居),常住人口近80万人。
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
(三)东黄输油管道相关情况东黄输油管道于1985年建设,1986年7月投入运行,起自山东省东营市东营首站,止于开发区黄岛油库。
山东“11.22”中石化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燃安全事故反思材料近日,本人通过新闻报道与单位组织的专题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11.22”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
此起安全事故引起死伤人员众多,一场输油管线爆燃,50余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作为一名石化员工,对些实在感到痛惜。
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
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以下是我对此次事故的反思材料:第一、石油事故频发必须要敲警钟石油石化行业是危险行业,火灾爆炸是主要危险石油石化行业是危险行业,火灾爆炸事故多,重大火灾事故损失。
而管道是油企的“大动脉”,负荷着大量的储运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巨大。
这些警示着我们:“海洋石油作业时刻伴有风险,安全警钟必须长鸣,丝毫不可有所大意。
”第二、如何不让石化安全事故灾难卷土重来?我们一定深刻吸取教训,严把安全生产关,强化主体责任;而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也都应该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在企业生产线与民众生活线高度重合的今天,要牢记“安全重于泰山”,坚持“防患于未然”,中央企业更要带好头做表率,杜绝事故发生。
守护安全,就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线。
第三、个人在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差距。
安全意识薄弱,主动参加安全教育积极性不高,对事关安全的问题不名敏感。
2013.11.22青岛事故学习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2013.11.22青岛事故学习心得“11.22山东输油管线泄漏爆燃事故”宣贯材料学习心得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原油进入雨水管线,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和雨水涵道相继发生爆燃,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
截止目前,事故造成62人死亡,166人受伤,其中开胸、截肢等大手术24人。
事故发生后,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总书记亲自到事故现场关心事故处理情况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地方各级政府就这起事故分别进行了宣传教育,公司专门下发了宣贯材料,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教育。
通过学习,本人主要有一下几点体会:第一,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要切切实实把它放在首要位置。
这次事故又给我们上了血淋淋的一课,由于某些人的失职,由于某些人的违章或盲目,一念之间,造成了如此惨痛的事故,62个活生生的生命瞬间殒命,100多人受伤,且不谈造成多么严重的社会影响,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将有多少家庭失去亲人,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痛不欲生,这将成为多少人一生的痛。
所以要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警钟长鸣,严格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我做起,立足本岗,把好安全关,齐心协力,共同编织全厂乃至全社会的安全网。
第二,抓好安全生产,要注重教育培训。
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教育。
要让每个人要安全、懂安全、会安全。
这次事故与某些人安全意识不强,应急处置不当很有关系,可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抓好安全生产,要注重安全投入。
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检测报警设施等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才能实现,才能给员工提供有安全环保保障的工作环境,为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抓好安全生产,要注重责任和制度的落实。
从“11.22”事故中对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
处置过程中,当天上午10点30分左右,黄岛区斋堂岛路和沿海河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同时发生爆燃。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1]。
2014年1月11日,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的国务院调查报告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全文发布,回应了公众对于这一特别重大事故的关切。
调查报告指出,除现场处置人员违规操作直接导致爆炸发生外,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应急处置不力、规划建设混乱等都是重要原因。
造成国家如此惨重损失的特大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间接原因第4条是这样描述的:“4.开发区规划、市政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混乱。
(1)开发区控制性规划不合理,规划审批工作把关不严。
开发区规划分局对青岛信泰物流XX公司项目规划方案审批没有严格把关,对市政排水设施纳入该项目规划建设及明渠改为暗渠等问题没有进行认真核实,导致市政排水设施继续划入厂区规划,明渠改暗渠工程没有作为单独市政工程进行报批。
事故发生区域危险化学品企业、油气管道与学校、居民区等距离近或交叉布置,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2)管道与排水暗渠交叉工程设计不合理。
管道在排水暗渠内悬空架设,存在原油泄漏进入排水暗渠的风险,且对日常维护和抢修不利;管道处在海水倒灌能够到达的地方,加剧腐蚀。
(3)开发区行政XX局(XX局),在青岛信泰物流XX公司厂区明渠改暗渠审批中不能严格把关,以“绿化方案审批”形式违规同意设置盖板,将明渠变为暗渠;实施的秦皇岛路综合整治工程与管道企业没有沟通协商,对管道安全的影响未按要求计算,对管道未采取保护措施,加剧管体损坏腐蚀;未发现青岛丽东化工XX公司长期在厂区内排水暗渠上违章搭建临时工棚的问题。
近几年发生在全国、省、市的典型危化品行业安全事故案例:1、“8.12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特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爆燃事故”,造成165人死亡,760多人受伤,68亿损失。
时间:2015年8月12日23:30,此次事故原因是:危化品仓库硝化棉高温自燃着火引燃附近的硝酸铵造成爆炸,进而引爆周边的其他危险爆炸物,造成特大爆炸事故。
2、“2.28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爆燃事故”,2012年2月28日,是因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擅自提高反应釜伴热导热油温度、导热油泄露着火后处置不当,导致反应釜内硝酸胍达到爆炸点爆炸,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
3、“11.28河北盛华氯乙烯气柜泄露爆燃事故是一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2018.11.28日,河北盛华氯乙烯气柜卡滞倾斜导致氯乙烯大量泄露,操作人员未及时发现并误操作导致泄露扩大,泄露的氯乙烯扩散到公路及对面的海泊尔化工,遇到高温加热炉发生闪爆事故。
造成24人死亡,21受伤。
4、“11.22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是一起特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黄岛至潍坊的输油管道黄岛段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
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7.5亿损失。
5、“5.12上海赛科石油化工苯罐闪爆事故”,造成6人死亡,原因:2018年3月,上海赛科公司发现编号为75-TK-0201苯罐(内浮顶罐)呼吸阀排放VOC超标,检修后VOC仍然超标,判断浮盘密封泄漏,并安排清空检修。
4月19日,对该苯罐倒空作业并加盲板隔离,蒸罐、氮气置换至5月1日。
5月2日,打开储罐人孔进行检查,5月3日至7日检查浮盘密封损坏情况,发现约1/4浮盘浮箱存在积液。
5月8日,上海赛科公司组织上海埃金科公司、浮盘浮箱厂家确认超过1/2浮盘浮箱存在积液,决定拆除更换浮盘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