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21
【高二】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一、学习目标:1、过敏反应的定义、机理、特点2.过敏原的类型3、自身免疫疾病病例4.免疫缺陷病5、艾滋病病毒的特点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过敏反应的定义、机理、特点2、艾滋病病毒的特点三、知识结构:1.过敏反应指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一般来说,它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或造成组织损伤。
有明显的和明显的区别。
2.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
3.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和症状,称为。
实例4.免疫缺陷病可分为和两类。
5.艾滋病的缩写是由它引起的。
6.机理:四、典型示例:例1.当消化道黏膜细胞上的抗体与某物质结合后将发生a、形成细胞团B.形成沉淀c.平滑肌收缩d.支气管痉挛【分析】该抗体存在于粘膜上,属于过敏反应,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答案】c过敏原进入人体后,首先发生的是a.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b、增强血管壁通透性c.平滑肌收缩d、腺体分泌增加【解析】过敏原也是抗原,所以首先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
[答:]a例3.下列现象不是由组织胺引起的是a、毛细血管收缩B.血管壁通透性增加c.平滑肌体收缩d.腺体分泌增加【分析】组胺导致毛细血管松弛、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
【答案】a过敏反应的描述是正确的a.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b、这是身体第一次受到某种物质刺激时可能发生的反应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d、有过敏反应的人会对组织细胞造成结构性损伤【答案】a以下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b、卡介苗注射液,抗体输入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答案】b例6。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和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有什么区别 a.产生的细胞不同b.化学成分不同c、不同的行动方式D.不同的行动结果【解析】作用结果不同,过敏反应有害,特异性免疫有利。
[答:]d例7.过敏原和抗原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抗原是大分子或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c、抗原是所有人的抗原,过敏的原理是作用于某些人d.抗原和过敏原的是相同的[答:]C例8.吸附在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上的抗体a、构成第三道防线b.可以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c、它能使相应的细胞释放组胺d.能够使相应的细胞发生凝集【分析】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会导致相应的细胞释放组胺。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讲义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道重要防线,它就像一支精密的护卫队,时刻守护着我们的身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并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组成。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的能力,能够对病原体等外来物质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 T 细胞介导,通过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来发挥作用;体液免疫则由 B 细胞产生抗体,中和或清除病原体。
二、免疫失调的类型免疫失调可以分为免疫功能过强和免疫功能过弱两大类。
(一)免疫功能过强1、过敏反应当免疫系统对某些本来无害的物质(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产生过度反应时,就会引发过敏。
过敏反应的症状可以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流鼻涕、哮喘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2、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正常组织和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皮肤红斑,多器官功能损害等症状。
(二)免疫功能过弱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这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免疫系统的某些部分先天发育不全或缺失,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患儿出生后极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往往在婴幼儿时期就夭折。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艾滋病(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
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崩溃,使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和发生恶性肿瘤。
三、免疫失调的原因(一)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发育或功能障碍,从而增加免疫失调的风险。
(二)环境因素1、感染某些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可以直接破坏免疫系统,或者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讲义一、免疫失调的概念与分类免疫失调是指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无法有效地识别和应对外界病原体或自身细胞的变化,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
免疫失调主要分为免疫功能过强和免疫功能过弱两大类。
免疫功能过强,也就是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会对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当过敏原进入体内后,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视为威胁,产生大量的抗体和炎症物质,导致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正常的细胞和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相应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过弱,又称为免疫缺陷,使得机体难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和严重的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免疫系统的先天发育不全,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则是由后天因素引起,如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感染艾滋病病毒等。
二、免疫失调引发的常见疾病1、过敏反应常见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药物等。
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当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时,会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 抗体。
这些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时,会与细胞表面的 IgE 抗体结合,触发细胞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从而引发过敏症状。
过敏反应的类型:包括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迟发型过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
2、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导致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畸形。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肾脏、心脏、血液等,出现皮疹、蛋白尿、心包炎、贫血等症状。
桥本甲状腺炎: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3、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出生后即缺乏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免疫功能,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在婴幼儿期夭折。
高中生物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教研中心中图版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教研中心中图版教学指导一、课标要求1、能够根据实际的例子说明什么是过敏反应,什么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并且知道相应的发病机理。
2、通过描述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其发病机理,体会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逐步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建议1、前两节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教师也可通过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2、学习本节内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各类免疫异常疾病的致病机理、特点和预防措施。
3、比较法比较各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特点和原理。
4、比较法比较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激发因素、反应时机、抗体分布、反应结果,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在来源、成分、分布、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异同。
资源参考知识拓展女性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青睐女性的原因是由于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
X染色体携带着一些能控制免疫功能的基因,其中一个是备用的,这是女性额外的免疫力,有时可导致“自家人打自家人”的自身免疫。
女性不仅对细菌、病毒有较好的抗体反应,而且对自身的组织易产生自身抗体,故女性较男性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机体内少量天然存在的自身抗体有利于清除衰老或损伤的自身细胞,起到自稳作用,称为生理性自身抗体。
但是这种自身抗体过量,就会引起组织损伤。
实验证明,生理性自身抗体女性高于男性,这也可能是女性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教学建议1.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教师也可通过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2.学习本节内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各类免疫异常疾病的致病机理、特点和预防措施。
3.用比较法比较各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特点和原理。
4.用比较法比较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激发因素、反应时机、抗体分布、反应结果等方面的不同,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在来源、成分、分布、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异同。
参考资料免疫缺陷病免疫器官、组织或细胞发育缺陷,或免疫功能失常或缺陷,引起的病理过程叫免疫缺陷病。
有两种类型: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关,多发生在婴幼儿。
②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尤其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的感染、恶性肿瘤、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原因引起。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少见病,与遗传相关,常发生在婴幼儿,出现反复感染,严重威胁生命。
因其中有些可能获得有效的治疗,故及时诊断仍很重要。
按免疫缺陷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体液免疫缺陷为主、细胞免疫缺陷为主以及两者兼有的联合性免疫缺陷三大类。
此外,补体缺陷、吞噬细胞缺陷等非特异性免疫缺陷也属于本组。
我国各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其相对发病百分率大致为体液免疫缺陷占50%、细胞免疫缺陷10%、联合免疫缺陷30%、吞噬细胞功能缺陷6%、补体缺陷4%。
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许多疾病可伴发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感染(风疹、麻疹、麻风、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球孢子菌感染等)、恶性肿瘤(何杰金病、急性及慢性白血病、骨髓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蛋白丧失(肾病综合征、蛋白丧失肠病)、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淋巴细胞丢失(因药物、系统感染等)以及某些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和免疫抑制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