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5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概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或HIV)又叫艾滋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
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
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主要侵犯CD4 T细胞、CD4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
属逆转录病毒。
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已知有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
HIV主要型别为HIV-1和HIV-2,艾滋病大多由HIV-1引起的。
HIV形态结构病毒呈球形,直径100~120nm,电镜下可见一致密的圆锥状核心,内含病毒RNA分子和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病毒外层囊膜系双层脂质蛋白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分别组成刺突和跨膜蛋白。
囊膜内面为P17蛋白构成的衣壳,其内有核心蛋白(P24)包裹RNA。
HIV基因组长约9.2~9.7kb,含gag、Pol、env、3个结构基因,及至少6个调控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并在基因组的5′端和3′端各含长末端序列。
HIV LTR含顺式调控序列,它们控制前病毒基因的表达。
已证明在LTR有启动子和增强子并含负调控区。
1.gag基因能编码约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前体蛋白(P55),经蛋白酶水解形成P17,P24核蛋白,使RNA不受外界核酸酶破坏。
2.Pol基因编码聚合酶前体蛋白(P34),经切割形成蛋白酶、整合酶、逆转录酶、核糖核酸酶H,均为病毒增殖所必需。
3.env基因编码约86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并糖基化成gp160,gp120和gp41。
gp120含有中和抗原决定簇,已证明HIV中和抗原表位,在gp120 V3环上,V3环区是囊膜蛋白的重要功能区,在病毒与细胞融合中起重要作用。
gp120与跨膜蛋白gp41以非共价键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