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全生集》 2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15
习题一A1题1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著作是:A 、《五十二病方》B 、《刘涓子鬼遗方》C 、《外科正宗》D 、《金疮瘛疭方》E 、《外科精义》2 、在中国医学史上最早出现独立的外科称疡科的时代:A 、春秋B 、战国C 、东汉D 、周代E 、夏代3 、下列疾病哪种是由感染特殊毒发生:A 、红丝疔B 、瘰疬C 、丹毒D 、流注E 、漆疮4 、外科辨肿,其肿“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哪一种:A 、火肿B 、风肿C 、气肿D 、瘀血肿E 、痰肿5 、辨痛,其痛“形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属:A 、风痛B 、气痛C 、化脓痛D 、瘀血痛E 、虚痛习题一6 、辨痒,“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属:A 、湿痒B 、风痒C 、虫淫痒D 、血虚痒E 、热痒7 、辨溃疡,“疮面呈穿凿形,常可深及骨部”,属:A 、岩性溃疡B 、瘰疬溃疡C 、麻风溃疡D 、梅毒性溃疡E 、褥疮性溃疡8 、检查乳房,指出哪项是不正确的?:A 、注意肿块的位置,乳头是否抬高B 、肿块大小,有否触痛C 、肿块硬度,是否与皮肤粘连D 、检查乳房选择在经前 7~10 天E 、肿块活动度9 、疖病的临床特征,请指出哪项是错误的A 、好发于项后发际部、臀部B 、好发于夏秋季节C 、可发生于身体各处D 、好发于消渴患者E 、此处未愈他处又起10 、三陷证的火陷证其治法是:A 、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B 、托毒透邪、补养气血C 、解毒透邪清心开窍D 、凉血解毒生津养胃E 、温补脾肾习题一11 、蛇串疮内治的重要方剂是:A 、黄连解毒汤B 、丹栀逍遥散C 、银翘散D 、透脓散E 、龙胆泻肝汤12 、黄水疮的病因病机:A 、火毒B 、血热C 、暑湿热D 、风热E 、血虚13 、疥疮的皮损特点是:A 、脓疮B 、丘疹C 、结痂D 、隧道E 、结节14 、血栓外痔好发于A 、 6 、 12 点B 、 3 、 7 、 11 点C 、 3 、 7 点D 、 3 、 9 点E 、 3 、 6 点15 、肛漏手术成效的关键在于:A 、正确处理内口B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周清洁C 、引流通畅D 、防止假性愈合E 、皮肤切口要扩大些习题一16 、和营法的代表方剂为:A 、透脓散B 、八珍汤C 、六味地黄丸D 、五味消毒饮E 、桃红四物汤17 、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气血盛衰B 、脏腑功能失调C 、阴阳失调D 、经络阻塞E 、营气不从18 、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袋脓者,宜选:A 、内服清热解毒药B 、扩创法C 、挂线法D 、外用升丹提脓E 、垫棉法19 、流痰除由风寒痰浊凝聚而形成外,还与哪脏亏损有关:A 、肝B 、脾C 、肺D 、肾E 、心20 、乳痈成脓期内治的方法和方剂是:A、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B、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篓牛蒡汤C、清肝泻胃、通乳散结──龙胆泻肝汤D、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柴胡疏肝汤E、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习题一21 、破伤风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开始:A 、头面部B 、四肢C 、躯干D 、颈项E 、腰背22 、传染性软疣的皮疹是:A 、丘疹B 、脓疱C 、水疱D 、结节E 、有脐凹23 、白秃疮的皮疹是:A 、碟形黄痂B 、湿烂C 、白斑断发D 、脱发E 、斑丘疹24 、锁肛痔好发于哪个年龄段A 、 30 岁以上B 、 40 岁以上C 、 50 岁以上D 、 60 岁以上E 、任何年龄25 、明朝时期医生各自形成流派,主要的三本代表著作是:A 、《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外科全生集》B 、《外科理例》、《医宗金鉴》、《外科正宗》C 、《外科全生集》、《外科正宗》、《疡科心得集》D 、《疮疡经验全书》、《疡科心得集》、《外科启玄》E 、《疮疡经验全书》、《理论淪文》、《外科正宗》习题一26 、外科见“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属:A、肾恶B 、脏腑败坏C 、气血衰竭(阳脱)D 、脾恶E 、心恶27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风火B 、寒湿C 、火毒D 、湿热E 、风湿28 、颜面部疖和疔,初起局部都有粟米样硬结,拟诊为疔的主要依据是:A、红热高肿B 、痒痛兼作C 、发热恶寒D 、疼痛剧烈E 、顶硬根深29 、外吹乳痈最常见的原因是:A、乳汁郁积B 、七情不畅C 、感受外邪D 、乳晕部感染E 、乳头破碎30 、汉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学家是:A、扁鹊B 、郑玄C 、张仲景D 、华佗E 、医驹习题一31 、辨痒,“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流水”,属:A 、湿B 、风C 、热D 、血虚E 、虫淫32 、辨“五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属:A 、心善B 、肝善C 、脾善D 、肺善E 、肾善33 、原发性皮损指的是:A 、斑丘疹B 、鳞屑、糜烂C 、肥厚、粗糙D 、苔藓样变、疤痕E 、痂34 、粉刺之肺经风热证,其治疗方剂是:A、茵陈蒿汤B 、龙胆泻肝汤C 、枇杷清肺饮D 、消风散E 、黄连解毒汤35 、下列哪项不是湿疮的临床特点,请指出:A、对称性分布B 、多形性损害C 、反复发作D 、常见于暴露部位E 、剧烈瘙痒习题一36 、颈痈的病因病机除因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部等感染毒邪而诱发外,另一种是:A、肝脾血热兼忿怒气郁,导致气血凝滞,经脉壅阻而成。
_-外科全生集WELCOMEYOU<篇名>外科全生集书名:外科全生集作者:王洪绪朝代:清年份:公元1740年<目录><篇名>潘序属性:余阅外科书多矣。
而求其剖析阴阳,辨理寒热,简明切要者,莫如此书。
《灵枢·痈疽篇,条绪繁多,浅学难于寻识;《金匮》只列疮痈、肠痈两种,大意以深浅分阴阳,而其旨未畅。
后人钻研未由,遂歧途径。
王氏独招绝学,启发灵、扁,振坠扶危,厥功钜已。
嘉定王氏校刊本,鄂中再刻之,其论证互见,未便阅,家弟器之,治此有年,曾为区分门类,颇有增损字句,世称善本。
嗣长洲蒋氏刻于苏城,伯寅弟翻雕于京师,鄂中尚无此本。
余既刊各种医书。
成,即急为付梓,以广流传。
\x吴县潘\x<目录><篇名>黄序属性:是编乃林屋散人出其家传枕中秘,不为自私自利之谋,而亟亟焉以济人为急务。
呕出心肝,尽情昭揭。
以阴阳辨痈疽之别,以赤白明阴阳之着,实能补古方书所未逮。
其词简,其法易,虽不明医者,亦开卷了然于心目也。
往岁余患骨槽风,医家投散风清火之品,几至危殆,得是书如法治之乃瘥。
余颇信之,厥后凡亲友间遇有病瘰、痰核、流注、背痈及一切阴发重症,各告以照方施治,无不立效,余益信之。
乃者胡氏外孙女左股痛,足不着地年余矣。
既觉所苦处漫肿坚硬,而皮色如故,是编所谓贴骨疽无疑也。
亦照方投以煎剂丸散,不百日而溃且敛矣。
余惟信之深,而尤欲人共信之,独惜坊本率多亥豕之误,方谋订正重刊,广为流布,外孙女欣然解囊金,授余而请之。
适王君荆门,曾有勘定本极精审,遂付剞劂。
凡人有所乐为,皆根诸心。
而其心之一于公者,世不概见,林屋散人是编之着,可谓公之至矣。
今复以王君善校本行世,俾观是编者,人人知医,岂不一大快事乎哉?外孙女年未及笄,聪慧知书,余嘉其信道之笃,好善之诚,因识刊刻颠末,略书数语于简端。
\x道光辛丑六月子仁氏黄序\x林屋散人悯人之混称痈疽,不知痈之与疽,治法大相悬殊,此辨析痈是痈,疽是疽,于古方书未备而独得行之秘授者,一一出方济世,不使后人以讹传讹,千古竟同长夜。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著作是( )A.《五十二病方》B.《刘涓子鬼遗方》C.《外科正宗》D.《金疮瘛疭方》2、足部焮热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然后稍黑,迅速腐烂,疮形略带凹形者,应诊断为( )A.沿爪疔B.蛇头疔C.烂疔D.疫疔3、辨“五善”,“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属( )A.心善 B. 肝善C.脾善D.肺善4、外科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风温、风热B.火毒、热毒C.气郁、火郁D.外感、邪毒5、下列不属于“掺药”的是( )A.红灵丹B.九一丹C.枯痔散D.金黄散6.、乳疬的病因,不正确的是(_ )A.肾气不充肝失所养B.冲任失调C.气滞痰凝D.阴虚痰凝7、一成年男子,左肩部生一拳头大小的肿块,触之柔软,呈分叶状,无触痛,皮色不变,生长缓慢。
应诊断为( )A.气瘤B.血瘤C.肉瘤D.脂瘤8、检查乳房,不正确的是( )A.注意肿块的位置,乳头是否抬高B.肿块大小,有否触痛C.肿块硬度,是否与皮肤粘连D.检查乳房选择在经前7~1 O日9、切开法的切开方向,不正确的是( )A.乳部易放射形切开B.关节区一般施行横切口C.手指部最好正面切开,免伤伸屈功能D.面部沿皮肤自然纹理切开10、疖与疔的鉴别要点是( )A.疼痛特点B.肿胀范围C.跟脚深浅D.有无脓头二、多项选择题1、内托法的适应证是( )A.痈疽诸毒,疮形已成而脓毒不易外达者B.疮形平塌,根盘散漫,不易透脓者C.溃后脓水清稀而坚肿不消者D.溃后不敛,脓水清稀,脉虚神疲者E.初期肿疡2、疖的临床特点为( )A.红肿蔓延成片,范围广泛B.色红,灼热,疼痛C.突起根浅,肿势局限D.范围多在3 cm左右E.易脓、易溃、易敛3、乳癖肿块的特点是( )A.大小不等B.形态不同C.边界不清D.质地坚硬E.可有皮色改变4、发于项后、背部的有头疽特点有()A.病情较轻B.容易透脓C.内陷证较为多见D.不易透脓E.内陷证少见三、填空题1、流注分成四类,分别是、、和。
肺痈中医辨证和治疗肺痈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腐化脓而成,以发热、胸痛、咯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
【范围】西医学中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肺坏疽(已少见)等伴化脓感染而表现为肺痈者,均可参考本篇辩证论治。
【病因病机】感受外邪,或痰热素盛,痰热壅阻肺络,血滞为瘀,痰热与瘀血内郁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疡溃破外泄。
一、病因1.感受外邪主要感受风热、风寒之邪。
风热病邪,自El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风寒袭肺,蕴结不解,郁而化热,肺受邪热熏灼所致。
2.饮食劳倦所伤平素嗜酒太过或恣食辛辣煎炸炙焯厚味,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若劳倦过度,肺卫薄弱,卫外不固,则外邪乘虚内侵,或内伏之痰热蕴蒸致病,成痈化脓。
3.原有宿痰肺脏宿有痰热,或它脏痰浊瘀热蕴结日久,上千于肺,成痈化脓;若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邪侵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二、病机1.发病本病一般发病较急,突然恶寒壮热,咯痰,痰色渐见黄稠。
部分患者发病亦可较缓慢。
2.病位病位在肺。
3.病性属实热证。
温热蕴肺为本病之特点,并贯穿于病程的始终。
但热邪亦可耗伤气阴,出现邪实正虚或正虚邪恋之证。
4.病势‘总的趋势是初期病在肺卫,逐渐邪热由表入里,壅积于肺,邪实日盛。
后期多正虚邪衰,逐渐向愈,亦可正虚邪恋,迁延难愈。
如溃后脓毒不净,邪恋正虚,阴伤气耗,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若溃后大量咯血,则可出现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之危候;若脓溃后流入胸腔,则可形成“脓胸”之恶候,预后较差。
5.病机转化肺痈之病理演变过程有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及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1)初期风热(寒)之邪侵袭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
本期以风热熏肺,肺失清肃为特点。
(2)成痈期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
本期以热毒壅肺,血瘀成痈为特点。
《外科证治全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外科证治全生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外科证治全生集》是中医外科学专著。
固精丸的功效与作用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固精丸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别名】宁神固精丸(《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知母(炒)黄柏(酒炒)各30克牡蛎(煅)龙骨(煅)芡实莲蕊茯苓远志(去心)山萸肉各9克【制法】上药为末,煮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肾虚泄精,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
《仁斋直指》卷十【处方】川黄柏1斤。
【制法】上药选肉厚皮薄者,去皮劈成条子,将水酒浸稍透,取起咀成片,用牡蛎半斤,要青色不枯者,火烧,一红取起,为细末,与黄柏各匀作四次,柔火炒茶褐色,不可焦,筛去牡蛎,独用黄柏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梦遗。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用盐滚水服下。
服后手摩胸膈,徐行100-200步,即食水煮饭压之。
服之先自觉精欲泄,必待其泄去方可服药。
【注意】戒暴怒,少劳顿,忌食椒、蒜辛热之物及房事。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处方】莲须8两,覆盆子4两,菟丝子(酒浸,捣成膏)4两,破故纸(炒)4两,山茱萸(去核)4两,芡实500个,沙苑蒺藜半两(酒浸),龙骨2两(火煅醋淬7次)。
【制法】上为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遗精梦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处方】肉苁蓉(酒浸,切薄片)、阳起石(火煅,研极细)、鹿茸(燎去毛,酥炙)、赤石脂(火煅7次)、川巴戟(捶去心)、韭子(炒)、白茯苓(去皮)、鹿角霜、龙骨(生用)、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嗜欲过度,劳伤肾经,精元不固,梦遗白浊。
【用法用量】《古方选注》有五味子。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夫房劳过度,则精竭阳虚,阳虚则无气以制其精,故寐则阳陷而精道不禁,随触随泄,不必梦而遗也,与走阳不甚相远。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医务工作【发布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日期】1998.12.15【实施日期】1998.12.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1998年12月15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中医住院医师培训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大纲。
(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从事中医住院医师工作的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具有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的中医住院医师。
经过规范化培训,使培训对象达到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条件所规定的中医主治医师水平。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培训五年。
往届本科毕业生按其毕业年份及临床工作实际水平参加相应年度的培训。
非本科毕业的中医住院医师,按其取得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年份及现有知识和能力,比照相应各届本科毕业生的要求确定年限。
(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原则上按二级学科进行培训,参照目前中医院科室设置情况,现阶段暂设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推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骨伤科等11科。
(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重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补缺培训,同时重视医德医风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以及医古文、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等。
(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在岗实践训练,主要在科室负责人和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进行。
整个培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科基础培训,时间为三年。
培训对象参加本学科及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训练,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
同时,学习有关的医学理论和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成为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