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拱坝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5
1.碾压混凝土:利用强力振动和碾压的共同作用,对超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压实的一种混凝土施工新方法;特点:水泥用量少,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温度控制简单,施工设备通用性强,后期强度增长显著。
2.原材料:水泥、掺合料、水、砂、石子、外加剂;包裹填充原理:①胶凝材料浆包裹砂子颗粒,并填充砂子间的空隙,并与砂子一起形成砂浆;②砂浆包裹石子颗粒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再加上外加剂,形成混凝土的结构体。
3.影响抗压强度的因素:①水泥强度等级、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②粉煤灰参量和品质;③骨料的砂率、砂中石粉含量、粗骨料的种类及最大粒径;④成型条件(成型振动时间、成型强度、成型振动机械的振动特性)⑤混凝土龄期5.设计步骤:①收集配合比设计所需的资料;②进行初步配合比设计;③试拌调整;④室内配合比确定;⑤施工现场配合比换算;⑥现场碾压试验及配合比调整。
设计方法:绝对体积法(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和);假定表观密度法(假定所配制的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一已知的r con;填充包裹法(混凝土由固相变为液相且满足①胶凝材料浆包裹砂粒并填充砂的空隙形成砂浆;②砂浆包裹粗骨料并填充粗骨料间的空隙,形成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1)计算碾压混凝土的保证强度,2)初步确定配合比参数①单因素试验分析选择法②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法③工程类比选择法3)计算单位体积碾压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①绝对体积法②假定表观密度法③填充包裹法施工现场配合比换算:①骨料含水率的调整②骨料超、逊径调整。
混凝土压实机理:碾压混凝土的形成机理累死土石坝的振动压实过程:混凝土材料在受到振动作用瞬间松开骨料间的相互接触,使摩阻力减少,通过碾压再将骨料压紧,经过反复作用而逐步趋于密实。
胶凝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起润滑作用,再经水化发挥胶结硬化作用而获得材料的强度、抗渗等特性。
三个阶段: 1)塑性阶段:混疑土拌和料受振动碾的静压力和激振力作用时,由于松散的干稠料不能把振动能有效地向内部传递,这时只有静压力发生作用,使混凝土料得到初步压实。
碾压混凝土2.1简介:碾压混凝土(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简称rcc),是一种干硬性贫水泥的混凝土,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无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
1.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坝身可溢流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
自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突破了碾压混凝土筑坝应用领域以后,碾压混凝土拱坝近10年发展很快,至今已占碾压混凝土坝总数的1/6,其中还有一些双曲薄拱坝、100m级高拱坝和严寒地共的拱坝。
这些拱坝含有许多新的技术突破和发展。
2.碾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新技术,具有施工机械通用性好、施工速度快、早期强度高、节约水泥、接缝少等一系列优点碾压混凝土亦用于重负荷载路面的碾压水泥混凝土,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研究,历时8年,到1990年,我国完成了阶段性研究工作。
RCC最初用于修建水利大坝而后转向停车场、货场及一些公路低速路面,近几年来,随着RCC施工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加之一些专用设备的采用,RCC 路面已可以铺筑较高等级的公路路面。
我国已有不少地区先后铺筑了RCC试验路,取得了可贵的经验。
目前,施工技术和检测方法也逐渐完善。
RCC具有施工快、强度高、缩缝少、水泥用量少、造价低、减少施工环境污染等优点。
它是低水灰比,坍落度为零的水泥混凝土,经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成型,不论是大型工程,还是局部改扩建工程,施工方便快捷。
碾压混凝土工程量在坝体总体积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早期的碾压混凝土坝,采用“金包银”式结构,常态混凝土占去坝体体积很大份额,碾压混凝土工程量所占比重约为50%~60%。
自开发出变态混凝土和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作防渗体技术后,近期所建重力坝和拱坝,基本上普遍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除溢流坝、竖井等部位采用常态混凝土),使碾压混凝土占坝体工程量比重增高到80%左右。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摘要:随着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碾压混凝土大坝建造施工技术已成为水利工程大坝首选坝型技术之一,它具有施工速度快和工程造价低的特点,受到业主和设计单位的青睐。
本文介绍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的优点,指出了当前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建造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技术要点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干硬性混凝土建造水利大坝的重要施工工艺之一,振动碾压施工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它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大大的缩短了水利大坝的建设工期,科学合理的简化了施工的工序,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大坝的投入资金,这种技术打破了原来传统的混凝土水利大坝的浇筑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水利工程大坝普遍采用的坝型之一。
因此加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分析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当得到所有水利工程人员的重视。
1、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的优点1.1性能方面具有优越性。
碾压混凝土(RCC)作为一种干硬性混合料,无塌落度,施工方法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铺料,振动碾压压实。
与常规混凝土相比,无论在材料消耗、施工效率,还是其本身性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
1.2施工速度快,建设周期短。
RCC可全断面上升,其上升速度可达到15~25m/月。
因此,比常态混凝土坝的工期可缩短l/3~l/2。
1.3坝体结构简单而经济。
由于RCC取消了纵缝和灌浆系统,不需要一期冷却和二期冷却,同时,横缝可达到30~80m一条。
这种横缝不需要立摸,只需在RCC每层碾压完毕后用截缝机在现场截缝即可。
所以能够节约大笔材料费和人工费。
1.4可用当地骨料,一般不要特殊处理。
常态混凝土能用的砂砾料或人工碎石料,RCC都能用。
特别是人工碎石的石粉,常态混凝土不能用,而RCC可以用。
一般砂中可达8%~17%。
如用石灰岩石粉还可节约水泥,同时可改善RCC的可压性能,如普定RCC,掺l7%的灰岩粉后,RCC的水泥用量可降到50kg/m 3。
我国碾压混凝土拱坝发展概述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试验研究,到1981年日本建成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一岛地川坝(坝高89m),至今只有20多年的时光,碾压混凝土坝建设发展异常迅猛,截止2002年底,世界已有30个国家完建和在建15m以上坝高的碾压混凝土坝251余座。
其中世界第一座碾压混凝土拱坝是南非于1988年建成的尼尔浦特坝,坝高50.0m,坝长200.0m,厚高比为0.4,坝体碾压混凝土量为 4.5万m3。
南非于1989年又建设第二座碾压混凝土拱坝一沃尔威坦斯坝,坝高70.0m,坝长268.0m,厚高比0.38,坝体碾压混凝土量15.0万m3;这两座碾压混凝土拱坝,均采用薄层“金包银”型式,在上、下游常态混凝土中设置诱导缝和止水,上游面诱导缝间距10.0m,下游面诱导缝与上游面径向相对。
我国自八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碾压混凝土,于1986年建成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一坑口坝(坝高56.8m),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截止2002年底我国已建成碾压混凝土坝45座,其中碾压混凝土重力坝38 座,碾压混凝土拱坝7座,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15座。
我国碾压混凝土拱坝是世界上建成和在建规模最多的国家,截止2004年4月底,已建成碾压混凝土拱坝9座,其中有当今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一沙牌坝(坝高130.0m),碾压混凝土薄拱坝2座,有世界上最薄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一龙首(坝高82.0m,厚高比0.17)在建的碾压混凝土拱坝7座,其中碾压混凝土薄拱坝2座,有世界上最薄、最高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一招徒河坝(坝高107.0m,厚高比0.17),详见表1、表2;规划中碾压混凝土拱坝3座,详见表3。
归纳起来,我国碾压混凝土拱坝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期Q989年--1995年),代表性工程:有普定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温泉堡碾压混凝土拱坝和溪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
第二阶段为发展创新期(1996年至今),代表性工程:有龙首碾压混凝土薄拱坝、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石门子碾压混凝土拱坝和招徕河碾压混凝土薄拱坝。
碾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是一种干硬性贫水泥的混凝土,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无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
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坝身可溢流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可有效缩短工期,及早开放交通。
概述碾压混凝土坝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日本“金包银”模式为代表的RCD,采用中心部分为碾压混凝土填筑,外部用常态混凝土(一般为2至3米厚)防渗和保护。
另一类为全碾压混凝土坝,称为RCC,其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强度高。
RCC 技术在我国已大力发展,现已建成的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再一次证实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碾压混凝土亦用于重负荷载路面的碾压水泥混凝土,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研究,历时8年,到1990年,我国完成了阶段性研究工作。
RCC最初用于修建水利大坝而后转向停车场、货场及一些公路低速路面,近几年来,随着RCC 施工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加之一些专用设备的采用,RCC路面已可以铺筑较高等级的公路路面。
我国已有不少地区先后铺筑了RCC试验路,取得了可贵的经验。
目前,施工技术和检测方法也逐渐完善。
RCC具有施工快、强度高、缩缝少、减少施工环境污染等优点。
它是低水灰比,坍落度为零的水泥混凝土,经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成型,不论是大型工程,还是局部改扩建工程,施工方便快捷。
原材料的选择水泥:与普通混凝土水泥要求基本一致。
对级配好的碎石,水泥用量一般为8%一13%(以干重量计),对集料级配差且含软质骨料多(达5%左右)的材料,可取高限。
集料:根据国内外经验,粗集料使用连续级配,集料的最大粒径一般为15 - 20 mm,最大的不超过40 mm。
细浆料含砂率不超过28%一30%.水: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要求相同。
掺配料:可掺人粉煤灰、炉渣粉、石英粉等,经过充分拌和后作为结合料。
碾压混凝土研究及其发展摘要:文章结合目前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从碾压混凝土技术革新和施工方法革新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发展;新材料;技术革新;施工方法革新;应用前景1碾压混凝土及其性能特点碾压混凝土最早应用于水利工程修筑大坝,它采用了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将土石坝的施工方法用于混凝土坝,即利用振动碾强力振动和碾压的共同作用,将混凝土压实。
因此它既具有土石坝大规模机械化快速、连续施工的优越性,又保持了混凝土坝体积小、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优点。
同传统的常态混凝土相比,采用碾压混凝土具有以下优点:大量掺入掺和料,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水化热温升低,温控措施简单,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可采用粉煤灰、磷渣等工业废渣作为掺和料,减少环境污染;施工设备通用性强,可进行高强度的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快、并可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碾压混凝土成本较低,又因其施工速度快,可使所建工程尽早投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采用碾压混凝土施工成为当今最具竞争力的一种新的施工技术,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碾压混凝土的发展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筑坝技术,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碾压混凝土坝三百多座。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具有工艺简单、上坝强度高、工期短、造价低、适应性强等特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坝型之一,在世界大坝建设中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
中国于1986年建成了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坑口重力坝,在此之后的20多年,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理论研究或工程实践都有大量的创新与突破。
目前中国已建成各类碾压混凝土坝百余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由50 m发展到100 m级、200 m级,坝体碾压混凝土方量由4万余立方发展到500万余立方;碾压混凝土拱坝高由75 m发展到100 m级、130 m级,坝体碾压混凝土方量由10万余立方发展到50万余立方。
浅谈碾压混凝土坝及其施工技术摘要:碾压混凝土坝是常态混凝土坝与土石坝激烈竞争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新坝型。
它综合了混凝土坝运行安全和土石坝快速施工的特性,具有快速与经济两大优势。
本文简要介绍了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概况、类型、上游面防渗结构和施工优缺点,以及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
关键字:碾压混凝土坝、RCD、RCC、碾压混凝土、常态混凝土、振动碾、层厚、收缩缝一.碾压混凝土坝基本知识采用超干硬性的混凝土经逐层铺填碾压而成的混凝土坝。
碾压混凝土坝是将土石坝碾压设备和技术应用于混凝土坝施工的一种新坝型。
1975年,美国陆军工程团在巴基斯坦的塔贝拉坝泄洪隧洞的修复工程中,首次采用了未经筛选的砂砾石加少量水泥拌和混凝土,经振动碾压,修复被冲毁的部位。
在42d内浇筑了35万m3混凝土,显示了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的巨大潜力。
1981年3月,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89m的岛地川坝,1982年美国接着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全碾压混凝土坝——高52m的柳溪坝,此后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便在世界各国获得广泛应用,发展十分迅速。
截至1998年底,世界上已建和在建坝高超过15m的碾压混凝土坝有210多座,其中坝高在100m以上的有24座,约占10%。
我国于1978年开始进行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研究。
1979年的龚嘴水电站第一次进行了碾压混凝土野外实验,1984年采用碾压混凝土建成了铜街子水电站左岸牛石溪沟1号坝,1986年,在福建坑口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坝高57m。
到2005年底,我国已建、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已有近100座,其中坝高超过100m的有23座,均在世界上排名首位。
此外,我国在将碾压混凝土用于临时性工程即围堰工程方面,也取得较大成就。
如隔河岩、水口、五强溪、三大朝山、龙滩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都采用碾压混凝土围堰进行施工导流,发挥了巨大作用。
碾压混凝土坝按坝型主要分为重力坝和拱坝两种。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工作原理与常规重力坝同,只是在混凝土材料和坝体构造上要适应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工程技术知识:碾压混凝土坝的构筑型式有哪些
碾压混凝土坝的构筑型式有哪些?都有哪些特点?下面是本店铺带来的关于碾压混凝土坝的构筑型式的介绍,希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1.外包常态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坝(金包银)
坝体内部用干贫性碾压混凝土填筑,上、下游和坝基面用2~3m 厚的常态混凝土,形成一种包裹剖面型式,俗称金包银。
坝体按常规分横缝,采用切缝技术成缝,缝内止水和排水系统与常态混凝土坝相同,并放在常态混凝土层内
2.富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坝
将矿渣或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加入到混凝土中,拌合成高胶凝材料的无坍落度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约为150~230kg/m3,粉煤灰掺用量占60~70%。
特点:具有强度高、凝聚力强、抗渗性好。
3.低胶凝材料干贫混凝土碾压坝
特点:造价低,混凝土方量较大,施工速度快,渗漏较严重,抗冻性能差
4.采用专门防渗设施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
上游面采用专门的人工防渗材料或高胶凝材料克服了渗漏严重和抗冻性差的缺点,又能快速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目前各国应用的
较多温泉堡碾压混凝土拱坝贴复合土工膜防渗。
碾压混凝土坝与常态混凝土坝的变位分析发表时间:2019-08-23T10:42:35.17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2期作者:刘子翔雷露芦珉[导读] 对碾压混凝土坝与常态混凝土坝的变位进行了阐述。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摘要:碾压混凝土坝是当今乃至未来最受欢迎的筑坝方案,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建筑类型。
本文对碾压混凝土坝与常态混凝土坝的变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常态混凝土;位移碾压混凝土坝是7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项新的筑坝技术,是对传统混凝土大坝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一次重大改革。
它不仅有常态混凝土拱坝具有的超载能力大、工程量少的特点,而且具有水泥用量少、准备工作少、大仓面施工快的特点,所以近年来发展迅速。
一、碾压混凝土坝特点碾压混凝土坝是采用超干硬性的混凝土经过逐层的铺垫碾压而成的混凝土坝,它是将土石坝设备和技术应用于混凝土坝施工的一种新型坝。
自70世纪70年代以来,碾压混凝土坝技术发展迅速,适用于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等坝型。
1、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工期短。
碾压混凝土坝采用功率大、生产效率高的施工机械和设备施工,并进行通仓薄层浇筑。
施工工作面大,可交错薄层连续上升,不需间歇养护;省去了常态混凝土施工中的立模、养护、拆模、接缝灌浆等工序,从而节省了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因此,可缩短工期,提前发挥工程效益。
2、水泥用量少,成本低。
常态混凝土坝的单方水泥用量均在200ks/m3以上,而碾压混凝土因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减少了水量和水泥用量。
当前,碾压混凝土坝单方水泥量仅为50~90kg/m3,但强度仍能满足或超过设计要求。
随着水泥用量的大幅度减少,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3、简化温控措施,减少坝体纵缝。
因碾压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少,坝体采用薄层交替浇筑,表面散热条件好,能极大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及温升。
因此,通常可不采取专门的降温散热措施。
某某河碾压砼拱坝设计特点
摘要:本文系统地从枢纽布置、拱坝布置、砼设计和筑坝材料、结构设计、温度控制措施和基础处理等方面介绍了某某河碾压砼拱坝的设计和特点。
关键词:某某河水电站碾压砼拱坝设计
1 工程概况
某某河水电站位于某某省某某土家族自治县付家堰乡境内,是清江一级支流泗洋河梯级开发的一个骨干工程,坝址以上承雨面积392.9 km2,水库正常蓄水位290.0m,死水位270.0m,总库容0.246亿m3。
电站总装机容量30 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0.731亿k W·h,是一座以水电开发为主,兼有水库短途运输、人蓄饮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
工程为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洪水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枢纽工程主要由99m高的碾压砼拱坝、坝顶泄洪表孔、左岸发电引水隧洞、右岸放空洞、发电厂房及尾水隧洞等建筑物组成。
2 枢纽布置
该电站坝址位于梅湖次级陡立背斜南翼,岩层大部分较陡,且倾向上游,建基面主要为二叠系栖霞组和茅口组灰岩,其中左岸、右岸285m高程以下和河床出露栖霞组第十一段至第十四段,岩性为灰岩夹少量炭质和泥质灰岩,右岸335~400m高程分布有龙潭组页岩。
坝轴线处河床高程217.6m,河床宽46m,属“V”字型峡谷。
左岸岸坡平顺完整,右岸岸坡较陡,上游有梅子溪冲沟分布。
综上所述,该坝址两岸山体雄厚,岸坡稳定,建
基面岩体强度高,质量好,满足修建拱坝的条件。
经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抛物线双曲拱坝方案:将泄洪
表孔和交通桥布置在拱坝坝顶,放空洞布置于右岸,
发电引水系统布置在拱坝左岸,引水至坝下左岸200m
的河边阶地上建半地下厂房发电。
主体工程施工期采
用断流围堰挡水、隧洞导流、坝体枯水期施工,汛期
预留缺口度汛的导流方案。
具体枢纽布置见图1。
3 碾压砼拱坝设计
为充分发挥碾压砼筑坝技术“快速、经济、高效”的特点,确保施工质量,采用抛物线双曲拱坝,中心剖面见右图,拱坝体型参数特征值见表1。
本阶段设计采用浙江大学的“拱坝分析与优化程序系统ADAO(ADCAS &ADOPT)”进行应力分析和体型优化。
按照《砼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规定,分别考虑下列4种计算荷载组合工况,分别为:
①水库设计洪水位+设计正常温降+自重+泥沙压力+浪压力;
②水库校核洪水位+设计正常温升+自重+泥沙压力+浪压力;
③水库死水位+设计正常温升+自重+泥沙压力+浪压力;
④水库死水位+设计正常温降+自重+泥沙压力+浪压力。
各工况的应力计算结果见表2。
4 拱坝砼设计强度及筑坝材料
某某河拱坝砼设计强度采用90天龄期的20MPa碾压砼。
工程所用水泥采用华新水泥厂生产的425号中热水泥;粉煤灰采用石门风选粉煤灰,粉煤灰品质达到国家Ⅱ级灰标准;骨料采用茅口组的灰岩人工骨料。
通过多方案的试验研究比
较,按高铁、低铝的原则调整水泥配方,研制开发出低脆性延迟微膨胀专用水泥;采用灰岩作为人工骨料,优化配制了具有低弹性模量、高极限拉伸值及大徐变度等高抗裂性能的碾压砼。
5 坝体结构设计
5.1 砼分区
碾压砼分区主要按照全碾压砼模式设计,并围绕碾压砼施工、防渗、坝内孔洞结构的特点进行分区。
⑴坝体主要采用三级配的C20碾压砼。
⑵坝基垫层采用二级配的C20变态砼浇筑。
⑶坝内廊道顶拱采用预制砼成型。
⑷在上下游坝面、坝与基岩接触部位等碾压机器不能碾到的0.5m处、坝内孔洞配筋部位,均采用变态砼浇筑。
⑸溢流堰体、堰面及鼻坎等均采用C25常态砼浇筑。
5.2 坝体分缝
拱坝结构分缝方案设计采用2号、3号和4号诱导缝和1号和5号横缝的组合方案,在设计采用了预制砼诱导模板(以下简称诱导板)成缝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加快坝体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方便、定位准确等优点。
并采用对诱导缝和横缝重复接缝灌浆。
5.3 坝体防渗
碾压砼的层面结合部位是碾压砼坝防渗的薄弱环节,防渗的关键在于层间结合的质量。
本设计主要采取下列防渗措施:
⑴碾压砼的胶凝材料用量不低于150kg/m3。
⑵拱坝迎水面坝体部位防渗设计采用二级配碾压砼自身防渗,抗渗标号均为W8。
⑶在上游坝面高程290m以下,采用LJP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作为坝体辅助防渗措施。
⑷砼施工必须连续碾压,要求二级配碾压砼自身防渗部位在初凝前、初凝后至终凝前层面须铺洒水泥粉煤灰浆,终凝后的层面按施工缝处理。
5.4 坝体排水
坝体排水系统由竖向排水孔、岸坡连通管及廊道排水沟组成。
其中坝体竖向排水孔采用拔管法成孔,孔距为6m,孔径为φ200mm;岸坡连通管采用预制无砂砼管φ300,顺坝肩坡向布置;排水沟布置在坝内水平廊道两侧,高程为228m。
5.5 坝内廊道
坝内水平廊道设置在二级配碾压砼防渗层后,断面设计为2.5m×3.5m的城门洞形,并在两岸设有横向廊道通至下游坝外,廊道出口处均采用坝后桥连接,然后通过坝后爬梯实现廊道垂直交通;
6 拱坝温度控制措施
某某河碾压砼拱坝采用全断面薄层通仓碾压、连续上升的施工方法,并在施工中采用下列温度控制措施:
⑴浇筑温度以自然入仓温度为主,在高温季节对骨料采取喷雾、冷风、凉棚等简易措施,降低浇筑温度;在寒冷季节采用热水拌和等措施,保证浇筑温度不低于5℃。
⑵在高温季节施工,采用仓面喷雾、铺设冷却水管等措施以保证砼温度控制满足要求。
⑶在寒冷季节施工,当气温低于2℃时,已碾压完成的表面立即用保温材料覆盖,以保证砼表面温度不低于5℃。
7 拱坝基础处理
在基础处理上,针对坝址的地质缺陷及薄弱环节,考虑尽可能减少对碾压砼的施工干扰,提出了适合大坝碾压砼快速施工的基础处理措施。
7.1 防渗帷幕
主要在两岸的水平灌浆平洞进行施工,少部分在坝体水平廊道内进行。
防渗帷幕孔深度原则上伸入相对隔水层不少于3m,防渗帷幕及其下部的岩体透水率不小于3~5Lu。
防渗帷幕采用悬挂式,在两岸的水平灌浆平洞帷幕进行,设计灌浆压力在1.0~5.0MPa 之间,帷幕控制标准为ω≤3Lu。
304m高程处帷幕采用单排孔,孔距为2.0m;高程265m和228m 以下的帷幕采用双排孔,排距1.1m,孔距为2.0m,交错布置。
7.2 排水设计
大坝基础排水系统由一道排水幕、坝内廊道排水沟组成。
其中抗力体排水系统采用重力自流式排水,坝基排水孔φ110mm孔距为3.0m, 孔深为0.5倍主帷幕深度。
7.3 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采用无盖重灌浆加浅层引管灌浆的方式,在全坝基范围进行。
7.4 接触灌浆
本大坝工程采用结合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的方式进行接触灌浆。
并采用预埋高密度聚乙烯冷却水管降温技术来实现碾压砼达到稳定温度实现大坝蓄水的。
7.5 地质缺陷处理
对在开挖中出现在建基面上的溶洞,采用砼回填,并在建基面一定深度内采用钢筋砼塞加固。
回填砼与坝体碾压砼同时上升,按变态砼施工。
7.6 边坡支护
边坡稳定主要采取挂网喷护,辅以排水以及喷砼支护等方式,挂网的系统锚杆长3~5m,间距2~2.5m,直径25mm。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拱坝具有如下特点:
⑴拱坝体型设计为抛物线型双曲拱坝,采用全碾压砼设计模式。
⑵拱坝结构分缝采用诱导缝和横缝的组合方案,采用预制诱导板成缝新技术并采用重复灌浆全套技术。
⑶本坝防渗主要以二级配碾压砼自身防渗为主,并在上游坝面覆以LJP型高分子防渗涂料辅助防渗。
⑷在碾压砼中预埋高密度聚乙烯冷却水管降温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施工期水化热温升对拱坝及其接缝灌浆、接触灌浆等问题。
⑸基础处理的防渗帷幕主要在两岸的灌浆平洞内施工,施工干扰少;固结灌浆采用无盖重灌浆加浅层引管灌浆的方式;建基面揭示的溶洞采用变态砼浇筑回填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