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52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教案名称: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历史规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2.探讨人生目标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制定并追求适应个人发展的人生目标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什么是历史规律1.导入(15分钟)-引入问题:你觉得历史是无规律的还是有规律的?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2.学习历史规律(30分钟)-提供学生阅读材料,介绍历史规律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完成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的练习。
-分组讨论学生的回答,并有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
3.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几个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历史规律,并讨论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个人经验,讨论如何利用历史规律指导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课时:人生目标的重要性1.复习(1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历史规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学生分享他们在思考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时所得出的结论。
2.引入人生目标(3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人生目标的定义以及为什么制定人生目标是重要的。
-提供学生几个成功的案例,让他们分析这些成功者如何通过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3.制定个人人生目标(30分钟)-学生自行思考并列举出自己的人生目标。
-分组讨论学生列举出的目标,相互分享并给予建议。
-鼓励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并结合历史规律,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三课时:追求人生目标的能力1.复习(1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分享他们制定的人生目标,并讨论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2.建立行动计划(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实现该目标的行动计划。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学习、实践和积累经验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3.分享与总结(30分钟)-邀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行动计划,并让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结合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内容,总结学生的思考和成果,强调行动计划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学习和努力的必要性。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二、实现人生发展必须符合历史规律【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案例】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案例绝不认命!修鞋嫂自学成故宫葡语讲解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你经常能碰到这样一个奇人——她红彤彤的脸庞,衣着朴素,发型没作任何修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妇女,却是一名优秀的葡萄牙语讲解员!这样强烈的反差让每一位经过她身边的游客都忍不住好奇地停下脚步……美国人说:“一个人,如果他从3岁就立志将来当总统,并且从不懈怠的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50年后他就是美国总统。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的名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着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十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第一篇: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大全)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第一课时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个人的成长。
教学重点1.明确人生发展需要设立目标的重要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如何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向人们提出了实现成功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即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一切方法达到成功。
他突出强调了确立目标对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人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分享两个精典的案例:【案例1】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教师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对“哈佛精英人生轨迹的跟踪调查”的案例了解,我们知道,他们25年后的生活状况其实在25年前就已经注定了。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教案)-【中职专用】高二思想政治同步精品课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第五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哲学与人生》的第十课,是一节关于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课程。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了解历史规律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规律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2.了解人生的目标和重要性;3.发现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的联系;4.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概念解析(课堂讲述、PPT展示)2.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联系(问答活动、小组讨论)3.如何制定人生目标(案例分析、个人思考、小组分享)4. 价值观的培养与人生规划(课堂讲述、PPT展示、个人思考)5. 作业布置:用10-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份关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和总结,并写一篇500字的文章来描述你的规划。
(单独思考、作业提交)四、教学重点: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联系与制定方法。
五、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六、教学准备:1. PPT课件2.相关案例资料3.作业布置稿4.课堂讲义七、教学流程:1.引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导,让学生探讨一下什么是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
2.学习一: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学习二:通过问答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人生目标与历史规律之间的联系,并思考制定人生目标的方法和重要性。
4.学习三:通过案例分析、个人思考、小组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5.学习四:通过课堂讲述和PPT展示,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培养与人生规划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用10-15分钟的时间,自行思考并完成一份关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和总结,并写一篇500字的文章来描述自己的规划。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课前准备:上网手机计时器关于袁世凯复辟秦始皇统一六国诸葛亮的故事的素材。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Step1:给资料石器、钻木取火部落首领一起打猎,均分食物共同商议事物刀剑、牛车皇帝不劳而获一个人说了算拖拉机、电脑人大代表资本家多劳多得政治协商,投票两党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科学发展观将上述词语根据表格分类并回答下列问题提问:1.他们是否可以随意互相交换位置?2.刀剑、牛车、钻木取火、拖拉机、电脑的发明顺序说明了什么?3.是否只要能想到,任何社会都会出现例如“互联网管理办法”等事物?为什么?4.人物和其他的类别有什么联系,人起了什么作用?5.根据表格和上述问题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Step2:学生活动Step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社会历史虽然是有意识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但历史的发展仍然和自然运动一样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这就是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Step1:播放视频,大宅门选段回答问题:1.设定片段中两个人的身份。
2.为什么他们对一分钱的看法区别这么大?3.如果你买东西碰到这样的情况,你能承受的损失是多少?Step2:即兴表演:如果你在食堂吃饭时,发现碗里有一只死苍蝇,你会……注意:表演人数不限,尽力发挥想象力,不得发生真实的肢体冲突。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讲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本课来自高教第一版社编写的职业中学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中第四单元《适应历史潮流,建立高尚人生理想》中的第十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课方法,说教课程序,说板书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解说。
第一是说教材,本书是教育部指定的职业中学四门德育课程中的最后一门,担当着引导中职生走向社会,为工作生活确定优异人生哲学的重要德育任务,因此是特别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作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既是对上一单元内容“坚持实践与认识一致,提高人生能力” 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又为本单元接下来建立人生理想的课程供给了优异的思想基础,所以有侧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由于本科内容许多,我将分为两个课时对本课进行叙述。
鉴于新课改教课纲领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以下:第一,知识与技术目标:即经过本课的教课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对其确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规律,着重培育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联系能力,较学生学会用长久的目光对待问题。
第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适应历史潮流,建立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联合课本纲领和本课的教课内容,我以为本课的教课要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的含义及内容,让他们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适应历史潮流。
可是中职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弱,思想能力不足,并且哲学范围的名词内容也给他们的理解造成了必定的难度,所以本科教课的难点在于,怎样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效地联合起来并加以运用。
其次是说学生,作为中职生,正处于个性、质量、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兴趣宽泛,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很强,可是,他们大部分文化基础较为单薄,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其实不理想,这也造就了他们敏感自卑的心理特色,关于人生目标,他们要么羞于言论,要么插科讥笑,要么懵懂不知,所以,要让他们挣脱自卑心理,建立合理的人生目标是特别有必需的,经过以前几课的学习,他们已经对哲学的初步认识,本科的历史规律和人生目标,相对是较简单理解的哲学名词,所以引入教课的难度其实不大,而关于本课所学的历史知识,他们已经在初中的政治和历史课本中接触过,所以还有印象,不会太难理解,可是怎样将历史规律与个人的目标联合起来,关于部分中职生来讲还拥有必定的思想难度,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