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 格式:docx
- 大小:21.18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20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
那么,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下⾯就由店铺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的原因苏联解体是震撼全世界的⼤事,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作⽤的结果”。
这其中⼤多认为苏联⾃⾝内部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以美国为⾸的外⼒也只是起到了⼀定的推动作⽤。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历史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认为“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不下去了,已经进⼊了死胡同。
苏共的⽡解,苏联的解体,总体来说是⼏⼗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众多历史积弊中尤以经济上的弊病最为重要。
(⼀)经济上的弊病所起的根本性作⽤这⽅⾯主要指苏联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建设没有搞好。
有⼈将它视为众因之根,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他上层建筑的因素⽆疑是⼗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
众所周知在苏联建⽴初期,为巩固新⽣的苏维埃国家政权,逐渐形成了偏重重⼯业和军事⼯业,忽视轻⼯业和民⽤⼯业的发展的⾼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作⽤。
但是⼆战后,这种经济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在1953年斯⼤林去世后,这种经济模式已经发⽣了危机。
主要表现为:⽇⽤消费品严重匮乏,质量差,消费者宁愿买外国货也不愿意买本国货;不少集体农庄甚⾄整个地区的农业处于⽆⼈过问状态,集体农庄的实物和现⾦收⼊很少;畜牧业发展不顺利,⽜栏的存栏数甚⾄还没有恢复到战前的⽔平;马铃薯和蔬菜⽅⾯⽣产落后;粮⾷产量仍徘徊在⾰命前的⽔平。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经济体制有以下弊端:⾸先、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动⼒机制;其次、⼈作为⽣产⼒第⼀要素不能充分解放;再者、抑制科技发展进步;第四、经济规模⼤浪费⼤,⾼消耗低效益;第五、与世界脱节。
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之间瞬间崩溃。
苏联的迅速解体轰动了全世界,给大部分国家敲醒了警钟,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
作为一个军事强大、科技发达的国家的迅速解体,其原因必定是多种因素集合于一体。
所以文中就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教训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标签:苏联解体;原因;教训一、苏联解体的原因在苏联解体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并没有出现革命进程,在意识形态和民族解放运动方面也没有强烈的波动,它的瓦解是在众多极具微弱的冲击下形成的。
不仅对于苏联,对于苏联共产党来说,它们聚集多年所埋下的祸根和各种非正常下的细微变化已经蔓延开来,这些病变已经逐渐浸入到國家最关键的部分。
苏联的覆没,不仅仅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所改变,甚至是对世界格局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主体原因1.苏共的高度集权一直以来,苏共在国家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投入过多,以此形成了党政不分的一种情况,苏共将国家和社会事务纳入自己的权力之内,以党代政。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政治领导能力下降。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其是在国家的政治领导方面,共产党必须对其履行职责,因为党是代表全国人民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用手中的政权去进行政治统治。
像苏联共产党内这样个人专断的统治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使之与群众逐渐脱离,除此之外,他们也使党内的机关和组织变成了自己的组织,完全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僵化的理论思想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其体制,但凡发现错误的迹象及时修正,那么苏联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了。
思想理论是作为意识形态在国家内部进行传播,而意识形态决定了国家发展的趋势,但是苏共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理论思想以及对其理论的教条看法,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内部的发展。
在列宁去世以后,苏共的领导人员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这个过程简单化,从本本主义出发,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阶段教条化,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完全摈弃了现在的生活。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从此,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作为有70多年历史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急剧变化,共产党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丧失,速度之快,性质之严重,影响之深远,令人始料不及。
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经济方面的原因1、权利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失去活力2、片面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3、粗放型经济,经济效益低4、体制僵化、经济体制改革缓慢5、自我封闭6、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7、经济形势恶化(二)政治方面的原因1、长期忽视党的建设,党内腐败现象严重2、民众生活不健全,人民群众不能有效行使民主权利3、历史上搞阶级斗争扩大化(主要指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运动”)4、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不健全5、干部终身制(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1苏共奉行教条主义,思想创新不够2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泛滥3鼓吹多元化、公开化、民主化搞乱了人们的思潮4民族主义思潮泛滥5历史虚无主义6民众的理想信念动摇(四)民族方面的原因1苏联实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2民族矛盾加剧3民族分裂运动兴起4民族分裂主义与反社会主义势力结合在一起勃列日涅夫时期实行“同化政策”,统称“苏联人”,在国际上提出“社会主义大家庭”概念。
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民族主义问题漫不经心忽视,对少数民族分裂势力才用妥协态度。
民族危机成为苏联社会出现全面危机的关键部分,并且成为加速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
(五)国际方面的原因1西方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战略二战后的40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苏联等东欧国家作为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
如1975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对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战而胜”战略。
和平演变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始终坚持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同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利用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力,通过和平手段瓦解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姜胜基【提要】苏联的解体,综合了苏联自身的制度、执政党的建设、民族、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美苏争霸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等问题。
苏联的解体也给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深刻的教训。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方向改革方向,坚持理论与本实际相结合,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苏联改革解体原因教训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的解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仅仅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是一个历史性的综合,有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性的经济政治制度问题斯大林于30 年代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虽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
这种制度使得不管什么样的修补都无济于事。
在苏联成立到解体的69年历史上(如果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算起则为74年),除了短暂的列宁时期外,基本上是斯大林体制或者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
尽管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工业化、都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
由于它压制社会和压抑人性的本质,那种统治上的专权,已无法完成把俄国建设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
历史已经证明,斯大林体制不能与时俱进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它无法解决苏联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耗尽了所有的潜力而走到了尽头。
斯大林体制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经济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系,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它与世界经济是无法相通和相容的,因而它必然孤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
政治方面,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常态化,不断地在国内掀起各种政治运动和清洗运动,因而始终无法在国内给人民营造出真正安居乐业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苏联,一个有着两千两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横跨欧亚大陆,人口超过两点八亿。
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大厦将倾,二十世纪最大的事件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纵观整个苏联解体的过程,我们能够得出一些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和教训一,没有正确认识共产党的历史及领导的坚定不移,政党必须坚定才能保证人们思想不产生恐慌。
一旦人们的思想开始混乱,这个国家的公信力就会下降。
苏联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斯大林。
没有辩证的看待领导人的观点,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谨遵这个教训,个人崇拜是万万要不得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其实都没有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教训,全盘否认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历史倒退的过程,共产党被妖魔化,引起了本国人民的不满,也让外部势力有机可乘。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二,没有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八十年代之后,苏联经济方面的弊端就开始激化,长期以来的高度集权影响了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进程,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苏联在国际上注重军备的时候,经济路子没有走对。
苏联解体原因和教训三,政治体制改革缓慢,专政垄断了社会财富、真理,人民群众被排除在体制之外,长期下来,官员站到了百姓的对立面。
除此之外,短短三年之内领导人相继离世,领导人频繁更迭也让苏联产生了恐慌。
苏联解体究竟是大国悲剧还是历史进步苏联解体究竟是大国悲剧,还是历史的进步?这是苏联解体之后,世界学者们开始研究的问题,首先我们认识到他确是是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悲剧,但是同时他也在不断的论证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行性,不少学者在讨论苏“联解体究竟是大国悲剧,还是历史的进步”这个课题的时候,都有一种痛惜万分的情绪。
苏联解体对与苏联这个大国是一场悲剧,是一场劫难。
1、苏联解体原因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在苏联时期,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国内生产总值掩盖了人民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这一现象。
但是这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导致苏联人民不满。
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对立的特权阶层。
当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
此外,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
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随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最明显的就是苏联内部的特供商店,特供商店里充满了外国名贵以及苏联国内极缺的商品,应有尽有,专供苏联的特权阶级享用。
相较之下,大部分苏联人民却必须忍受质劣与陈旧、无人想买的东西。
此种体制倾向于牺牲下层人民的利益来解决上层权贵的问题,从1989年开始,苏联由于改革失利与通货膨胀,因此开始对下层人民实行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在煤矿矿区造成了严重的消费品短缺,导致长期受压迫的煤矿工人进行大罢工。
2)领导人因素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戈尔巴乔夫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了,这个消息让世界都感到震惊。
那么,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经济问题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的经济体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状态,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度非常大。
这种经济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苏联经济的长期停滞和落后,最终使得苏联的经济崩溃。
政治体制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苏联的政治体制长期处于集权状态,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这种政治体制虽然可以保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
苏联的政治体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民主缺失、言论自由受限等等。
这些问题使得苏联的政治环境越来越恶劣,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对苏联的解体产生了影响。
比如,国际环境的变化、民族问题的加剧、军事竞赛的压力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建设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共失败、苏联解体,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和辨析。
我认为苏联解体,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主要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现实原因是主要的。
(一)从内因方面讲: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决定性因素。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
即“斯大林模式”。
虽然这种体制帮助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增强了国家国防实力,但是,高度的集中和集权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状态,进一步导致社会矛盾的爆发。
同时,在僵化的苏联经济模式下苏联的经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最明显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经济体制,结构,战略上的错误造成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
经过长期的效率下降,最终爆发了衰退性的经济危机。
2.思想领域的混乱最终导致亡国亡党。
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
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却投有根据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技术革命兴起的新形势,进行理论上的刨新,使党的理论停滞不前,甚至提出了“20年建成共产主义”这样盲目而不切实际的理论。
勃列日涅夫虽有所修补,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哓夫路线。
到戈尔巴乔夫则走向极端,他的“新思维”和“民主化”、“公开性”,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
思想领域的混乱最终导致亡党亡国。
3.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虽然知道苏联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困难甚至危机,但他并没有一套明确的完整的改革计划。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却将直接将苏联推上了解体的道路。
戈上台后以“新思维”实行改革,倡导“民主化”和“公开化”。
他没有把握好让渡权利的度,公开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引起了人们意识形态上严重的混乱,人们一直坚持信奉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被动摇。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学院:姓名学号: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发展,需要有领导的正确引领,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之间瞬间崩溃。
苏联的迅速解体轰动了全世界,给大部分国家敲醒了警钟,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
苏联解体是当代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史的一个重大事件,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
苏联解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苏联解体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
对苏联解体的思考,要综合各种原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1.主观原因(1)苏共的高度集权一直以来,苏共在国家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投入过多,以此形成了党政不分的一种情况,苏共将国家和社会事务纳入自己的权力之内,以党代政。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政治领导能力下降。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其是在国家的政治领导方面,共产党必须对其履行职责,因为党是代表全国人民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用手中的政权去进行政治统治。
像苏联共产党内这样个人专断的统治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使之与群众逐渐脱离,除此之外,他们也使党内的机关和组织变成了自己的组织,完全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僵化的理论思想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其体制,但凡发现错误的迹象及时修正,那么苏联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了。
思想理论是作为意识形态在国家内部进行传播,而意识形态决定了国家发展的趋势,但是苏共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理论思想以及对其理论的教条看法,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内部的发展。
在列宁去世以后,苏共的领导人员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这个过程简单化,从本本主义出发,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阶段教条化,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完全摈弃了现在的生活。
同时,斯大林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他只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得出资本主义已经陷入“总的和根本的危机”,危机必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告终的“总危机”理论。
(3)党内民主的缺乏斯大林担任苏联领导之后也曾多次谈到发扬民主。
首先,他认为:“党内民主就是提高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并加强党的统一,加强党内自觉地无产阶级纪律。
”虽然党内民主和党的纪律、党的统一应当一致,但是纪律并不等同于民主,况且加强铁的纪律与完善民主更是不着边际。
其次,斯大林认为实行党内民主必须先发展工业,使工人阶级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不断增长,外部条件是保证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最后,领导人把党内意见分歧与阶级斗争联系了起来。
斯大林说:“党是靠清洗自己队伍中的机会主义分子而巩固起来的。
”(4)人道主义的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让资产阶级统治的多党制;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实行西方制的议会民主;取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私有化;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一系列的质变。
基于苏联共产党的性质来说,它曾经是一个思想、行动统一,而又拥有强大战斗力团结的无产阶级政党,人道主义推行后,思想涣散、行动混乱,甚至在各种危机发生的时候也未能抵挡住,所以此人道主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2.客观原因(1)冷战和西方施压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冷战和西方对苏联的施压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苏联承受不了军备竞赛中越来越庞大的财政支出,苏联遭受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失败。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把与共产主义做斗争视为自己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所以抛弃了当时的缓和政策。
里根拒绝了冻结核武器计划,而是极力支持战略防御计划,而这一计划的目标指向“邪恶帝国的侵略心”,况且在他的演讲中他曾提到过“西方不是遏制共产主义,西方要战胜共产主义”。
当时的副总统老布什也说过:“我们不同意要求冻结核军备竞赛的建议,里根总统对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们说‘不’,和平只能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实现,事实证明我们是对的。
与美国不可超越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相抗衡,其结果显然没有给苏联带来光明的前景,苏联领导人除了抛弃共产主义和接受苏联的解体之外已经别无选择。
”(2)苏联领导人的作用格鲁吉亚前总统,苏联前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苏联的解体应该从赫鲁晓夫算起。
谢瓦尔德纳泽对记者说,苏联的解体不是戈尔巴乔夫,或者叶利钦等人的功劳,而是苏联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果。
但是苏联解体是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所以他是导致解体的“关键人物”。
他当时是苏联当局所寄予期望的改革派人物,任务就是改革。
1986 年他在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宣布说:“如今的改革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还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社会关系、政治制度、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党的以及我们全体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方法。
改革是一个大容量的字眼儿。
我们将推动改革……大踏步前进。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意识形态都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而改革更需要意识形态这个基础,戈尔巴乔夫曾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他就此停滞不前,他没有考虑到苏联特点,在近三亿的人口当中,民族和信仰的构成都特别复杂。
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改革必须要有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纲领,但戈尔巴乔夫却没有。
关于经济、政治体制,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首当对其进行了改革,在军事上进行了紧缩的政策,从而导致了各方面力量的涣散和局势的混乱。
因此,在意识形态的基础还不稳固的前提下,改革必然不会走向胜利。
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的权力争夺也是苏联解体的因素,在解体的最后阶段叶利钦占据了主动。
戈尔巴乔夫摧毁了国家的政权体制,而叶利钦在此摧毁过程中推波助澜,所以说,苏联的解体是通过多方面慢慢积累而成的。
二、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1)共产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符合本国国情,不能照搬他国模式,僵化教条的思想只会让一个国家停滞不前。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先进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国家的发展兴衰关键在于领导人的改革路线和指导思想。
苏联解体告诫我们,国家领导人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政治上多元化,与经济状况不相一致。
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和方针政策,背叛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最终导致经济、政治和民族矛盾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党和国家的混乱和动荡。
(2)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苏联在经济上基本上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方式,在轻重工业布局上非常不平衡,导致国家经济的恶性循坏。
苏联解体告诫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抓住经济,党的基本路线就不会动摇。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处理好农轻重的格局,从大局出发,健全国家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苏联解体最根本的是由于领导人的错误指导思想,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断送了社会主义道路,试图以多元化政治来发展国家。
中国之所以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由于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4)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以人为本的严重背离。
苏联解体告诫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稳定的关系从苏联解体来看中国,正是因为苏联改革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没有结合具体国情,改革一开始就把重点引向政治,最终使得党内失去控制,导致经济全面崩溃。
苏联解体告诫我们改革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结合具体情况,坚持改革开放,处理好发展、稳定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6)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促进民族团结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加盟国被迫照搬苏联模式,引起民族矛盾。
苏联解体告诫我们,领导人不能独断专行,破坏法制。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维护国家、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消极的民族意识让苏联走向解体,中国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7)处理好国际关系。
时刻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告诫我们,应该处理好国际关系,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国际局势还不稳定,所以要坚持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带头做好发展中国家的榜样,提高国际地位,树立威信。
最后,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加强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他们不喜欢中国搞社会主义。
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皿后的几代人身上。
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关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
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中,既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的文明成果,又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就能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