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悦城开业案例分析报告(83页)
- 格式:ppt
- 大小:14.18 MB
- 文档页数:83
185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8.02 (上)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边界”不断扩大,所谓的市区和郊区之间的概念开始逐渐淡化。
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也由原先的资源集中开发市中心区域而正在开始向多元化、区域型开发的发展方向转变。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不仅是这类国际性大都市的商业名片,更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在周末和假期逛街的首选之地。
可以说,只要不是坏天气,这两条街始终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进入到21世纪后,由于外地人口不断拥入,城市常住人口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统计局统计,上海的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1600万激增到2010年2300万。
此外,城市人口的增加造成房价的攀升,源源不断的新上海人选择购买偏远的郊区新房来缓解购房压力。
因此,伴随着城市各区域建筑规模的逐渐扩大,各大商业综合体也走进人们的视线。
虽然王府井、南京路依然风光无限,但是以区块化、多元化发展方向的商业综合体却由于近水楼台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
近年来,大量的商业地产资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复制着各自品牌化的商业综合体。
仅上海一地,已建成投入运营的万达广场就有7处,还不包括在建项目。
这种模式固然能够形成品牌化的发展优势,但总给人千篇一律的感受。
本文通过上海大悦城悬臂观览车项目的成功案例,阐述商业综合体在采用游乐设施时遇到的布局和衔接问题,并分析该合作模式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1 商业综合体依托大型游乐设施聚拢人气通过考察国外的商业和游艺相互结合的成功案列,并结合上海大悦城的品牌定位,最终确定了在商业建筑顶层建造1台设备为高60m 观览车(即摩天轮)的设计方案。
在商业建筑综合体上建造大型观览车,在国内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事。
很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案例摆在面前,如何设计一个创新性案例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其次,大悦城二期建筑群位于海宁路西藏北路交叉口;商业建筑规划高度为45m,顶层观览车高度为60m,总运行高度需控制在100m 以下。
购物中心经营案例分析研究报告案例分析一:日本LALAPORT购物中心关键成功因素分析一、概况1、日本第一家号称美式的购物中心LALAPORT(日本人所谓美式的购物中心主要是指:拥有广大的土地面积,建筑物采取低楼层的建筑),在一九八一年四月于千叶县的船桥市诞生。
2、名称所以取“LALAPORT”,主要是“LALA”之意,就是指“跳动的旋律,愉快的心情”,“PORT”,即为“港”之意,由于这家购物中心就是住在东京湾周边的一个港口,因此希望这个购物中心的开发,能够让来店的人,都可感受那种跳动的旋律,让每个人都拥有愉悦的心情,充分享受购物、娱乐、休闲的生活情趣。
3、由于千叶县位于东京都的东北方,外地人口若想来东京都工作,千叶组则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落脚外,因此所谓的新市镇、新社区则不断在开发兴建,自然吸引了不少的新家庭(NEWFAMILY)与新世代的人口,加上各项新的公共设施与交通网络陆续在兴建,京叶县的捷运系统等带动了人潮的流动,产生了新的工作与生活空间,给予LALAPORT购物中心带来了新的景象,有了更好的商机。
4、这个购物中心在一九八一年PART I开幕之后,事隔七年,在一九八八年PART 2又按着开幕,而让LALAPORT这个购物中心在当前日本的购物中心当中,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个案。
5、它的整个基地面积大约有五万二十坪左右,建筑结构方面PART 1采取低楼层的建筑,PART 2则采取高楼层的建筑,在建物面积的分配上,除了零售部门的各业态商店之外,还包括了旅馆、办公大楼与公共设施,基本上可以分成七大部份,大致分配如下:(1)专门店:PART 1与PART 2都有,合计共27486坪。
(2)百货店:只PART 1有,计20103坪。
(3)量贩店:只PART 1有,计7028坪。
(4)旅馆:只PART 1有,计6057坪。
(5)商业设施:只PART 1有,计4248坪。
(6)立体停车场:PART 1与PART 2都有,合计共11093坪。
上海新天地经营模式分析案例上海新天地是中国著名的商业综合体,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步行街,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作为具有时尚氛围和独特文化特色的商业区,上海新天地拥有多样化的商业、文化、娱乐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本文将对上海新天地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一、多元化业态的组合上海新天地的经营模式以多元化业态组合为基础。
它不仅包含了高端时尚品牌,还有餐饮、文化娱乐、艺术展览等业态的组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这样的多元化业态组合为上海新天地创造了独特的商业品牌形象,吸引了各种类型的消费者。
二、独特的文化定位上海新天地以其独特的文化定位成为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其建筑设计融合了欧洲风格和传统中国元素,展现了上海作为文化大都市的魅力。
同时,上海新天地举办了大量的文化活动,例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吸引了众多的文化爱好者。
通过将商业与文化相结合,上海新天地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商业文化品牌形象。
三、国际化运营理念上海新天地采用了国际化的运营理念,引入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这些品牌不仅为上海新天地带来了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还提升了整个商业区的声誉和吸引力。
同时,上海新天地与国际机构、品牌合作,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游客。
这种国际化的运营理念为上海新天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人文关怀和创新服务上海新天地注重人文关怀和创新服务,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消费体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例如,商场设置了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
此外,上海新天地还推出了智能化服务,例如在线导览、预定服务等,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这种人文关怀和创新服务让上海新天地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积极响应市场变化上海新天地在市场变化中保持了极高的敏锐性,积极调整经营策略。
例如,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上海新天地逐渐引入了更多高档时尚品牌,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此外,上海新天地从早期的商业购物中心转变为以文化、娱乐、艺术为特色的商业综合体,更好地适应了市场变化。
上海大悦城业绩分析:有时候运营并没有什么卵用(上)文章目录:Part1:几乎垫底的Ebitda YieldPart2:分子如日方升分母无可奈何Part3:这么近,那么远的人民广场Part4:方案先天缺陷动线后天败笔Part5:素颜的大悦城很美丽2018年新年伊始,朝阳大悦城便迫不及待的公布了自己的年度成绩单,随后西单大悦城和成都大悦城等项目的业绩也相继亮相,唯独上海大悦城的销售业绩历年从未公布,即使是在2017年大悦城地产年报中,上海大悦城的业绩也仅表述为“销售额持续保持双位数的增长”,是唯一一个没有披露销售额的项目。
仔细分析上海大悦城的历年数据,讳莫如深的背后,是诸多的无奈。
Part 1:几乎垫底的Ebitda Yield不同于传统商业地产开发商多为招拍挂拿地自建,已开业的大悦城多为收并购项目。
静安大悦城亦不例外,2010年2月,中粮置业以13.5亿元收购新梅太古城项目(其时购物中心一期已建成),项目为包含购物中心、住宅和写字楼等业态在内的旧城改造项目,建筑面积约44万平米,中粮承担拆迁成本。
同年12月,上海大悦城南楼开业。
▲大悦城地块总平图▲大悦城购物中心基础信息注:设计方案、招商手册与年报存在建筑面积无法完全对应的情况;总建筑面积指含有车库和设备的购物中心总建面;本文所用的11.5万平方米为地下商业与地上商业的商业建筑面积总和,11.5万平米口径为访谈所得,不一定非常精准。
从总盘角度考虑,单看项目住宅10万元/平米以上的销售均价,这个项目应该是成功的。
但是作为一个2010年开业的项目,总盘成功似乎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2017年大悦城地产的业绩发布会上公布了持有的七个大悦城的Ebitda Yield回报率情况,整体Ebitda Yield 为8.6%,其中低于5%的项目仅有两个:上海大悦城和烟台大悦城。
与上海大悦城同期开业的朝阳大悦城,年回报率已经超过10%,天津大悦城和成都大悦城也已经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