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剧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51.50 KB
- 文档页数:4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赏析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是一场充满民族情怀与精彩节目,让观众领略民族之美的大型文艺晚会。
营造出一种集穆斯林、汉族、藏族、蒙族等多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气氛,充分体现出丝路文化多元发展的历史背景,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和质朴。
整部剧融入了大量民族歌曲、舞蹈和文化元素,通过结合多元文化艺术表现,成功地让观众融入到此次活动世界中。
歌舞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让观众感受到了多民族文化艺术之美。
结合科技和媒体来表现新的形式,让观众体验到了新技术的精彩创新。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结合了多种民族歌曲、舞蹈形式,让观众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美丽,以及多民族文化思想的深厚而不朽。
其中可以看到各种民族舞蹈,如藏族风情舞、维吾尔族舞、汉族舞等,每一种都可以让观众领略传统文化的美妙,度过一段难忘的民族文化体验。
此外,此次演出还结合了当下多元文化思想,用活泼的歌舞来演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故事,使观众对新的文化感受到更深的理解。
文艺表演的表演者以热情洋溢的技艺将传统文化熔和到最新的技术中,传承文化遗产,把丝路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充分体现出多民族文化艺术之美,以及丝路文化多元发展的历史背景,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科技技术结合起来,让观众体验到一次全新的多民族文艺晚会。
它穿越历史,传承文化,表现出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将多民族的文化汇聚在一起,让观众得
以欣赏体验传统文化的厚重和质朴。
石榴花开舞剧赏析500字
起源于宋代的花鼓灯,历经千余载时光的流转,逐渐演变成一种集舞蹈、说唱、灯歌、小戏等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面临着传承主体老龄化、年轻人兴趣转移的尴尬局面。
于近日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大型舞剧《石榴花开》,便是以此为背景,展现了两代花鼓灯艺人的艺术人生、情感纠结和精神风貌。
父亲老兰花一心想把技艺传承给儿子,可儿子却向往外面的世界,在与父亲决裂后离家出走。
不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最终感召了儿子,他还是选择回归家乡继承父亲的衣钵。
《石榴花开》由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精心创排、国家一级编导杨威执导,是一部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舞剧。
该剧从人物设计到舞蹈语言的运用都以当地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依托,用花鼓灯的舞蹈艺术讲述了花鼓灯民间艺人传承的故事。
文化遗产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遗存,更是民族优秀文脉的延续。
在淮河岸边,几代玩灯人、一群打鼓佬,将流传千年的花鼓灯文化发扬光大,铺排出一道亮丽风景。
舞剧《石榴花开》非常注重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颂扬与传承。
花鼓灯流行的淮河沿岸,人口密集,属于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
但特殊的地形和气候使得当地旱涝灾害频发,民众深受其苦。
不过,这样的疾苦并没有压垮淮河流域的人民,反而造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为这种性格精
神的艺术外化,花鼓灯艺人们把参加花鼓灯活动叫做“玩灯”,一个“玩”字道出了人们的心态。
说音乐:歌舞剧《白毛女》防城港市第三中学张琪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音乐的题目是歌剧《白毛女》,该歌剧是在延安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创作的第一部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歌剧。
剧本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剧本是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改编、创作的。
主题思想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该剧的音乐采用民歌素材和地方戏曲的音调加以创造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
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
其中较为典唱段《北风吹》(自唱一小段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
爹出门去躲帐,整七那个天,三十那个晚上,还没回还。
)节奏轻柔,舒展,曲调亲切动人,带有一点点的凄美,为什么说凄美呢,凄就是快过年了爹爹还要出门躲帐,美就是喜儿能很快见到爹爹并和能爹爹一起过年那种幸福,塑造了喜儿活波、纯朴、天真无邪地向往幸福的形象,也表达了她盼望爹爹归来的急切心情。
《扎红头绳》这一小段,虽然爹爹没有能力给喜儿买头花,但喜儿能等回爹爹已经很幸福,自已的心情也无比的兴奋。
(自唱人家的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回了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哎扎呀扎起来)节奏欢快曲调流畅、优美。
它以北风吹主题配合得天衣无缝,充分表达了喜儿心中盼望、喜悦的心情。
在后面那部分《太阳出来了》曲调又转为宽广、明亮、兴奋而充满希望。
《白毛女》整个歌剧故事很丰富,紧凑,又体现了当时党的领导人所推崇的思想主题,而且人物故事深入人心,歌声,舞蹈,对于整体效果都相当和谐。
《云南映像》原生态歌舞剧赏析发布时间:2021-03-23T09:20:18.7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作者:姚俊[导读] 《云南映像》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的舞台新作姚俊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完全小学 413517摘要:《云南映像》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的舞台新作,它将云南地方的特色,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相结合,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不是空想而来,而是对民族的继承,在这个歌舞集中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当地的人民,有着当地特色的民族风俗。
在这个舞剧中一共分为气场,分别有“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展现了云南民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向往。
关键词:原生态;云南映象;歌舞剧一、背景云南共有51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超过5000的就有25个,而仅是云南所独有的少数民族就有15个。
各民族团结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的独特文化类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经过历史的沉淀,云南民族民间共传下1095个舞蹈品种、6718个舞蹈套路,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属中国之最。
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发展艺术资源的最佳平台。
二、内容在《云南映像》中主要是原生态的特色,主要是由云,日,月,林,火,山,羽气场组合,通过对原始的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全新整合重构,再加上云南的民族风情,在这个舞剧中有百分之70都是土生土长当地的少数民族,可以展现出它独有的风格,开始的音乐淡淡地拉开序幕,当时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楚天地的画面感,由灯光效果,升起了红日,人们载歌载舞,此时整个舞台出现热闹的氛围,加上混合的话外音,人们的锣鼓声,整个画面都非常壮观。
1、太阳,开场时火红的太阳,与太阳鼓舞相互映衬。
火红的太阳,烘托了整个舞台的热闹的气氛。
同时体现了云南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2、土地,人们用歌舞反映他们对土地的热爱,最具有特色的是杨丽萍的《月光》,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洁,她的舞感十足,像一条阿娜的蛇,蜿蜒在月光下,似有似无的感觉。
赏析儿童歌舞剧《蝴蝶姑娘》
儿童剧中典型得人物形象会给儿童留下深刻得印象,成为他们得榜样。
剧中人物形象大多为观演儿童的同龄人,用儿童能更容易接受得语言方式展现故事内容,更贴近观众中得小朋友,使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语言上能够产生共鸣,在孩子们在看戏时感到亲切,更容易理解。
这部剧主要得舞美形式是一种现代绘本风格,以童趣绘本方式再现环境。
将森林中的树木,花草雪景以剪纸的方式出现,将民族文化融入舞台设计中,整个舞台宛如一本打开得故事书,等待着小朋友的阅读。
手绘风格也很符合小朋友得审美,以童话的视角进行舞台演出,无形中增加了童趣。
舞台设计同灯光,服装相结合,共同打造了一场儿童视觉盛宴。
符合现代青少年审美情趣的舞台氛围。
这部剧得舞台设计主要是为整个戏剧的动作过程确定了合适得舞台空间结构及情境,大树的剪影及主要的道具形状交代故事情节发生地点环境。
符合小朋友的审美特点,更好的将故事情节带入演出剧情之中。
相对来说舞台设计对情绪得表现并没有非常突出,更多得则是舞台空间区域得划分和交代故事背景和场地。
例如舞台中间所放置得圆形坡台,起到了划分了舞台空间区域的作用,将舞台分为上下两个区域,增加了舞台演出中得层次感,也将不同人物所代表的内容做了形式上的区分。
更能直观的分出人物的好坏。
通过不同景片的调度,布景的切换,来转换时间地点,为演员提供可供表演的支点。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舞台节奏跟着变化,舞台布局也随之发生改变。
歌剧舞剧赏析总结本学期我有幸聆听了由尹国峰老师主授的公选课歌剧舞剧赏析。
通过对歌剧、舞剧等内容的赏析,尹国峰老师从音乐的基本要素的感知入手,带领我们欣赏了浏览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歌舞剧宝藏,了解了歌舞剧的语言和古今中外歌舞剧的发展概貌。
尹老师以其极高的音乐素养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是一位性情中人。
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授课形式亦是丰富多样,歌舞剧欣赏与教师授课相辅相成,使得我们更好地学会了如何认识,感受歌舞剧。
与此同时,尹老师的“双语教学”以及现场即兴表演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不同国家语言的魅力,寓教于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课程的考核形式新颖,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
在期中考试中,我们欣赏了一部完整的歌剧,结合课程中学习到的赏析方式,从歌剧的演员、布景、故事情节等方面书写了我们的感想,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充分考察了我们的知识运用及掌握情况,并结合我们的赏析做了详细的论述,使得我们的歌舞剧赏析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期末考试更是打破了守旧的笔试形式,突破性地采取了歌剧舞剧赏析辩论赛的方式进行。
比赛中,同学们通过课下大量的资料查阅,结合课上所学,对于对各类关于歌舞剧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以辩会有,以辩促学,增强了同学们对歌舞剧的理解,让我们在学习歌舞剧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也考察了我们的反应能力、论述能力以及音乐素养。
通过对歌剧舞剧赏析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关于中外歌舞剧的知识,对古今中外音乐的发展的情况、作家和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中外歌剧、中外舞剧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许多体会。
每当欣赏一部歌舞剧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是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感叹。
西方歌剧中华丽而精致的场景,表演者精湛的歌唱表演技艺以及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发展无一不深深的吸引着我,我为之沉醉,也为之感叹。
我为威尔第创作的《阿依达》中,阿依达与拉达梅斯飞蛾扑火般的爱情而感叹;为音乐剧《音乐之声》中活泼热情的玛利亚的乐观精神而感叹;为《弄臣》中,既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悲凉结局而感叹;为《费加罗的婚礼》中终成眷属的有情人而感叹。
童声歌舞《中华小戏迷》赏析
童声歌舞剧《中华小戏迷》是一部展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作品。
该剧以儿童为主要演员,通过歌唱、舞蹈、演戏等表演形式,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对传统戏曲的热爱并通过学习戏曲而成长的故事。
首先,剧中的歌曲和舞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引领观众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
演员们用婉转动人的童声演唱出包括京剧、黄梅戏、评剧等多种戏曲曲调,使观众感受到了戏曲的独特魅力。
其次,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精美细致,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风采。
比如,舞台上的华丽丹青、古典剪纸、戏曲脸谱等元素都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氛围,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戏曲艺术的奇妙世界。
此外,剧中的情节编排也很精彩。
故事主线是小女孩对戏曲的热爱,她通过观看表演和学习戏曲知识,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艺和激情。
这个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她的成长和自信心的培养,这是一个鼓励孩子们积极探索和表达自我的动人故事。
总的来说,童声歌舞剧《中华小戏迷》通过精彩的表演形式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美丽和艺术魅力。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戏曲的艺术性,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发展才艺和培养自信心。
长恨歌舞剧赏析好呀,那我开始写啦。
《长恨歌舞剧赏析》咱先来说说这长恨歌啊,那可真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呐!你想想看,舞台上那绚丽的灯光,华丽的服装,还有演员们精湛的表演,真的就像是把你一下子拉回到了那个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时代。
那音乐一响起,哇塞,就感觉整个人都沉浸进去了。
就好像你也变成了那个时代的人,在看着他们的故事一点点展开。
那舞蹈动作,优美得嘞,一招一式都带着韵味,真的就跟仙女下凡似的。
你看那杨贵妃,一颦一笑,那都是风情万种啊!她在舞台上舞动的时候,那裙摆飘起来,就好像一朵盛开的花,别提多美了。
还有唐玄宗,那威严的样子,真让人能感受到他的权势。
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歌舞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再看看那舞台布置,简直绝了呀!每一个场景都布置得那么细致,那么真实。
一会儿是华丽的宫殿,一会儿又是美丽的花园,转换得特别自然,就好像你真的在不同的地方穿梭一样。
这得花多少心思和功夫啊!你说咱要是能穿越回那个时候,是不是也能亲眼目睹这一切呢?不过现在有了长恨歌舞剧,也算是能让我们过把瘾了。
这长恨歌舞剧啊,真的不是一般的表演。
它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器,把我们带回到了千年前的大唐。
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和爱情的凄美。
每次看长恨歌舞剧,我都特别感动。
看着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心里总是酸酸的。
他们那么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这多让人难受啊。
但也正是这种悲剧的美,才让这个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不是吗?而且啊,看长恨歌舞剧的时候,你一定要用心去感受。
不要只是看个热闹,要去体会演员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歌词。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
你想想啊,这么精彩的歌舞剧,要是错过了,那得多可惜呀!所以啊,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咱可不能错过这么好的艺术盛宴,对吧?反正我是觉得,这长恨歌舞剧,真的值得一看再看,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歌舞剧《猫》赏析《猫》的故事取材于托马斯·斯蒂恩·艾略特的诗集《老负鼠讲述的世上的猫》及其他诗歌。
故事发生在一个垃圾场里,午夜的月色下一群叫做“杰里柯猫”的猫们出动了。
一年一度的杰里科舞会,猫族的领袖老杜特洛诺米将选出一只猫登上猫族的天堂—九重天,并且获得重生!决定将在黎明来临之前做出,在舞会上等待的猫们随着音乐歌唱舞蹈,讲述猫族里那些“风云人物”的过去和今天。
《猫》与这学期观赏的其他剧目都不同,首先在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妆也是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形象逼真。
同时,他的音乐具有浓浓的现代生活的气息。
我就是首先被第一场中富于节奏感的歌曲、独特新颖的造型以及奇妙的氛围所吸引了。
一开场,身着宛若猫的毛皮般服装的演员们接连登场,虽然每位演员都以猫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造型又全然各异——“毛皮”的花纹、颜色以及脸部的妆容似乎已经在预示着每只猫的性格特点。
紧接着,随着一只只猫为我们呈现出各具特点的歌声与舞蹈,一副生动的猫的聚会图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
猫们的歌曲由此起彼伏的独唱慢慢变为层次感很强的男女声多声部合唱,其烘托的气氛也由月下黑暗的神秘感转变为热闹的欢庆与聚会。
舞蹈在此时也呈现出一派欢腾的群舞场面。
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
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
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杜甫这部剧是我目前看过的几部舞剧中最为富有抒情诗意和最富画面感的,诗画之美结合得非常出色。
在2016年9月第十二届上海展演全国优秀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科技艺术展演项目学术合作研讨会上,舞剧《杜甫》展演项目成功收获了这样的较高学术评价。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沈阳舞蹈学院的副主任院长卢慧也十分高度认可这部民族电蹈和歌舞剧的强大艺术性和创新:"既然我们就可以清楚楚地看到其中情节充分体现和突出了我国朝鲜族优秀文化传统民族舞蹈和神农乐舞的深刻文化历史感和文化积淀痕迹,也在这部当代舞蹈音乐剧的基本编舞上我们充分发挥了并使用了大量的现当代朝鲜舞蹈艺术语汇,这种当代舞蹈艺术家的一种创新舞蹈表现表达方式仍然希望能够让所有更高效率地帮助推动朝鲜舞蹈表演艺术不断前进。
赵铁春认为,这台舞剧有对形式的高级追求。
‘春夜喜雨’‘丽人行’两个小时大段子的这种舞蹈艺术群舞,在我看来非常高级,无论在这种舞蹈艺术内容上的舞蹈形式上还是舞蹈动作上在细节上的严格要求所以我一想到要表达的话在思想上都非常准确,这两个小时大段子的这种舞蹈艺术群舞甚至完全都更有点像是一个个人可以自己独立创作组合在一起来自己做的舞蹈存在。
电视剧的音乐连续剧中也虽然我们使用了很多新的中国其他民族乐器,像是铜管钢琴和小古筝、琵琶等,但最后的这些音乐作品视觉效果和我们平时家中音乐所能直接能够听到的很多中国其他民族乐器音乐家的作曲艺术作品不一样,有着全新的一种民族艺术家的感觉。
"温中甲说。
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中心副主任任冬生则给予该剧的舞美高度评价:"首页电影照片中的实景舞台不仅整体外观视觉极佳实景展示电影中的舞台不仅外观整体而且视觉极佳,而且充分地地营造了一个主要故事情节所要发生的自然环境,隐喻了一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一个中心概念主题和主要形容词的内涵,为戏剧演员创作提供了新的创意发挥空间。
这应该是两位编导的艺术天赋之作,这个艺术天赋和她们的这种艺术价值主张密切相关。
舞蹈,人们称它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在我看来舞蹈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舞蹈的种类繁多,其实说到底,归纳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
生活舞蹈与人们各种生活有着直接紧密联系,功利目的性比较明确,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
包括:习俗舞蹈、宗教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艺术舞蹈是指在舞台或广场表演性舞蹈,它是由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
它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根据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
二是根据表现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歌舞剧,舞剧等等,三是根据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
芭蕾舞属于艺术舞蹈,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最早是出现“宴会芭蕾”。
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
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
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共分序曲,一二三四幕和尾声,作于1876年。
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取材于民间传说。
其中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
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
铜雀伎舞剧赏析600字一、尊重历史的客观存在,展現汉代独有的舞蹈特色《铜雀伎》中将汉代的舞蹈从道具、音乐、服装等完美复现,体现汉魏色彩。
舞剧开场就以气势磅礴的鼓舞来体现汉鼓雄风,场面上有八面鼓舞和建鼓舞,其声势浩大,具有绝地通天功能,巧妙地说明了汉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
全剧舞段众多,色彩斑斓,最具特色的是鼓舞和袖舞贯穿始终。
通过鼓的运用,营造了恢弘的气势和震撼的力量,女子通过在鼓面上的踏鼓和甩袖的舞姿,来展现女子的柔美,男子则通过大幅度的鼓舞展现洒脱雄壮的气魄,让舞者和观者都能感受到震撼的力量。
“嬉戏习舞”中的手击鼓和脚踏鼓是郑飞蓬和卫斯奴爱情红线,从鼓舞天成到鼓舞分离再到鼓舞重会最后到鼓舞永诀,这一线路的巨大反差各加突出了舞剧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让观众对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深感同情。
“群伎献艺”和“相和歌”中把汉代非常著名的舞蹈表演形式《盘鼓舞》完美的呈现出来。
“群伎献艺”中一群美艳绝伦的舞伎,手持木盘出场,置于地,脚踏盘,口唱诗歌《子衿》,摆袖而舞;“相和歌”中舞技则将盘鼓整齐地排列着,美丽的女舞者身着华丽袖服,高举长袖掩面而舞。
盘鼓舞的姿态动作,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似行的轻盈舞步,若俯若仰、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面调度,轻盈缭绕的舞袖美姿,动作、眼神与音乐密切配合等精美绝伦的表演,深刻的揭示了舞蹈所表现的诗一般美丽深邃广阔的意境。
中国汉代流行一种以舞作礼的风尚,酒宴中,除观赏歌舞艺人的表演外,汉代还有宾客间相邀起舞的习俗,这种古老的“交谊舞”,叫做“以舞相属”,既是礼节又含自娱性。
舞剧的第二场第一幕遵循了这一历史规律,舞者身穿蝶袖服饰用舞态将汉代上层权贵的气质风度完全体现出来。
(汉代歌舞伎人常用两种袖筒袖和蝶袖,这两者在舞剧中都有体现。
)“鼓舞会”中则展现出北疆戍边将军拜见魏国,一系列的“象人”组舞和中原特色舞蹈,加强了与西域的乐舞艺术之间的交流,互相吸收,也是汉文化的一种体现。
只此青绿歌舞剧赏析心得体会800字
我最近去看了一部叫做青绿的歌舞剧,表演得相当优秀。
这部剧的特点在于:
一、唱腔欢快明朗
这部剧的腔调流畅、欢快明朗,将京剧里迂回拐角的歌词语言突出而又不失优美。
在节奏上,把慢性子的梆子放到中间,用慢细的节奏形成了节奏的强烈变化,也更有趣。
二、技巧独到
对于技巧,这部剧堪称独到。
台上表演者们穿越于“京剧”与“西方”两种音乐文化之间,把不同文化融汇在一起,将现代舞台艺术风格灌入进京剧,自然而新颖。
三、造型怪诞有趣
造型上非常怪诞有趣,夸张而又精致,把现代服装和传统面具融合,既传承古典,又不失现代眼光。
各种服装面具互相融合,给观众带来视觉刺激。
四、动作唤现现实
动作上更是不断的意外与创意。
舞者们用动作表现出现代社会中事物
形象,而各种细节或生动、或幽默、或深刻,用音乐语言唤现现代现
实生活中各种场景,将现实生活融入节目中,给观众们更强烈的记忆。
总体来说,《青绿》的歌舞非常出色,在中国传统艺术上表现出新颖
的灵活性,向我们展示了融合新奇地表达方式。
在看完这部剧之后,
我真切体会到杂风知韵的融合之美。
歌舞剧沂蒙情赏析
《歌舞剧沂蒙情》是一部由山东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创作的大型原创山东歌舞剧,于2018年首演。
该剧以山东的沂蒙山区为背景,讲述了一对恋人在激情燃烧的年代里,爱情与家国情怀的交织与矛盾,以及最终选择家国大义的故事。
剧中歌舞激情澎湃,节奏紧凑,既有传统山东元素的融入,也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
剧中歌曲有《沂蒙山小调》、《山花》、《沂蒙红》等,深情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岁月中的磨难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剧中舞蹈更是精彩纷呈,有沂蒙舞、扇子舞、民族舞以及交际舞等多种形式的舞蹈,既有大气磅礴的舞台设计,也有舞者们细腻动人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恢宏壮阔的沂蒙山区。
此外,剧中还融入了沂蒙山区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沂蒙剪纸、沂蒙画、山东皮影等,充分展现了山东文化的独特魅力。
《歌舞剧沂蒙情》不仅是一部展现山东文化特色的歌舞剧,更是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作品。
通过恋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剧中深刻表现了人民群众在民族解放和建设中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 1 -。
歌舞剧沂蒙情赏析一、背景介绍1.1 沂蒙:一个英雄的故事1.2 歌舞剧的起源和发展二、剧情梗概2.1 沂蒙情的主要人物2.1.1 杨光斌2.1.2 红妹妹2.2 情节概述2.2.1 穷困的生活2.2.2 杨光斌的成长2.2.3 杨光斌与红妹妹的爱情故事2.2.4 英雄杨光斌的牺牲三、歌舞剧沂蒙情的艺术价值3.1 情感表达与共鸣3.2 歌舞剧的形式特点3.3 沂蒙情的文化内涵四、导演手法分析4.1 舞美设计与布景4.2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4.3 角色刻画与演员表演五、沂蒙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5.1 沂蒙情与中国农村的故事5.2 杨光斌的英雄形象与社会评价5.3 沂蒙情的社会影响力六、结语以上是关于歌舞剧《沂蒙情》的赏析。
本文首先对沂蒙情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剧情进行了详细的梗概,接着探讨了歌舞剧的艺术价值,包括情感表达与共鸣、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
之后,对导演的手法进行了分析,包括舞美设计与布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以及角色刻画与演员表演。
接下来,文章探讨了沂蒙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包括与中国农村的故事、杨光斌的英雄形象与社会评价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
最后进行了简要的结语。
通过对歌舞剧沂蒙情的赏析,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个具有强烈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这部作品让我们体验到了歌舞剧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剧中的故事与现实生活进行了联系,使之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这部歌舞剧,感受其中的力量和美感,同时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汲取沂蒙情里蕴含的正能量,积极向上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沂蒙情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人们,成为我们追求梦想、坚持信念的动力源泉。
舞蹈剧目黄河赏析舞蹈剧目《黄河》是由我国著名的芭蕾舞艺术家杨丽萍为中央民族歌舞团所创作。
杨丽萍因其独特的民族气质,以及对孔雀舞的精心演绎,让人们赞叹不已。
表演者舞姿优美、技巧娴熟,体现了我国女子舞蹈的魅力。
而最令人叹服的是,舞蹈《黄河》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背景。
这部舞蹈完全采用了汉族元素,舞蹈也非常具有当地特色,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芭蕾艺术完美结合。
剧情讲述了战国时期秦朝小官吏蒙恬向身怀六甲的夫人告别时的场景,以及母子二人被迫分离后的艰辛历程,真实还原了古代劳动人民和封建王朝的矛盾冲突,极大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黄河》在2012年4月份公演后便好评如潮,不仅获得了“ 2012第七届北京国际现代舞周最佳剧目”奖,而且还获得了“ 2012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金奖”等诸多奖项。
同时,从视觉上看,该剧在场景设置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舞台上浓墨重彩的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黄土高原,飞扬飘逸的服装,与大气磅礴的舞美相辅相成,展示了黄河源头的苍茫与空旷,以及劳动人民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舞蹈最终也暗示了:只要勤劳勇敢,就能战胜一切苦难,实现理想。
剧中主要以两种不同形式的服饰为表现重点:劳动妇女身着宽大厚实的斜襟上衣,发辫在脑后系住;农民则穿黑色上衣和裤子,脚蹬草鞋,舞蹈者的造型动作流畅自然,挥洒自如,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表现出饱经沧桑、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这一细节来看,该剧导演和编舞很注重角色的着装和舞蹈的节奏感,并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舞蹈的第三段设计也比较新颖,虽然音乐变得激昂起来,但是舞蹈仍旧给人柔和的感觉。
例如:在第四段中,舞者的造型动作就显得干脆利落,以动态的线条来呈现主题。
舞者用轻盈的步伐向远处走去,恰似一群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像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朵,看上去既优美,又轻盈。
最后一段旋转的动作,使人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在这样美妙的环境里,也许跳舞的人才能忘却烦恼和忧伤,从容地感受美景吧!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赏析舞剧《一把酸枣》姓名陈茜专业表演艺术专业指导教师李绘学号 36 2014年06月13日目录题目《赏析舞剧<一把酸枣>》………………………………….摘要…………………………………………………………………正文…………………………………………………………………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二、独具特色的舞蹈语言………………………………………….三、美不胜收的艺术形式………………………………………….四、厚重身后的文化内涵……………………………………….五、结语................................................................... 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评析………………………………………………………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摘要大型舞剧《一把酸枣》第一次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晋商传奇,贯穿了百年前的晋商历史和山西晋商大院的许多故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研究法对一把酸枣所展现出的恢弘气势以及编导对该剧舞美、服饰、道具、音乐、舞段编创进行研究。
这部舞剧从创作到编排再到搬上舞台,把表现出晋商人物的爱情作为舞剧的主题,展现了山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一把酸枣》取材巧妙,通过反映“晋商”这一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视角,揭示了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情感世界,并通过“爱情”这一主题折射出无数晋商背井离乡、远走西口的辛酸故事。
这是一部立意独特、具有浓郁山西晋商文化意味的舞剧,它带着一股浓浓的山西传统文化气息,它向人们展示了山西的风韵及山西的民俗文化。
歌舞剧赏析
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工一班20094525 范冰倩
歌剧《卡门》观后感
刚开始知道《卡门》是因为《哈巴涅拉舞曲》里面的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鸟儿》。
玩世不恭地唱调,却又饱含着炽热而又倔强的感情底下,掩盖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性,怎样的一个故事。
当观赏完歌剧《卡门》后,不可抗拒的被吸引住了,《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
自“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多维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
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杰,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本体存在。
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
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
卡门似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在空气中洋溢着浪漫与激情的十九世纪,在美丽的西班牙小城塞维利亚,有一位迷人的吉普塞姑娘用她短暂的生命轨迹奏响了一曲震慑人心的爱情咏叹。
她的名字叫卡门。
当她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全心全意;当她不再爱的时候,就义无返顾地放弃。
放荡不羁的卡门轻而易举地诱惑了年轻的士兵堂·何塞,并引发了何塞对她疯狂的爱
情。
然而当卡门遇到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时,她意识到这才是她的真爱。
在何塞的疯狂与艾斯卡米洛的爱情面前,卡门选择了真爱的同时也选择了死亡。
何塞的匕首被卡门的鲜血染红。
这与卡门所钟爱的红裙一样鲜艳刺目的颜色,正映衬了卡门用生命所捍卫的对真爱的追寻。
卡门就像一股惊心动魄的祸水,把动乱和牺牲带到她流经的地方。
这部震惊世界的巨著果然名不虚传,剧中的音乐完美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音乐中体验了鲜明的吉普赛风情,主人公卡门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在音乐中,比才把浓郁的民族色彩,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
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欢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当时法国歌剧最高成就。
歌剧中的卡门是个非常美的吉普赛人,美到只要让她看一眼你就会深深爱上她。
是个奔放、不羁的女人。
卡门的大胆,狂野,热情,忘情地舞蹈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本身就是一只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为唐·何塞翩翩起舞。
她连回答审讯也用歌曲,甚至只是哼哼旋律而没什么词。
就像《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中唱的她就是一只叛逆小鸟,没人能捕捉她,驯服她,限制她,即使最终因为自由而死。
卡门渴望爱情,不仅敢爱,而且敢于追求爱,敢于表白爱,同时还敢于表明不爱和摆脱不爱。
卡门的确是个很特别的女人,她愿意为了自由而牺牲所有,她敢于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她喜欢打情骂俏,自己挑
选情人,并且玩弄和欺骗男人,最终又将他们抛弃。
她随心
所欲,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且总能赢。
风流奢侈、自由奔放、放荡不拘。
她不仅让女人们羡慕,更让男人们嫉妒,为爱她而付出一切,为失去她而伤心欲绝。
自由”这个词汇是反复在歌剧中出现的,这是主角卡门一生所追求并坚持的东西,这也是她个人的最大魅力所在。
不过她的那种自由,带了太多的理想色彩,或许这会使人类一直所追寻的东西。
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一直艳羡的生活倒是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味道。
随心随性的世界,不过是带着美好色彩的泡沫,当世界满足了每个人的独立性时,将会是多么的混乱与暴力,等待的也只有悲剧。
卡门依然敌不过纳不可抗拒的悲剧命运,第三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画。
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插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部形成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
部歌剧欣赏完之后,让我对法国喜歌剧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对《卡门》。
这部震惊世界的巨著果然名不虚传,剧中的音乐完美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音乐中体验了鲜明的吉普赛风情,主人公卡门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歌剧的魅力所在。
思想徜徉在音乐和画面中的感觉是如此妙不可言。
感谢卡门给了我心的自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