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叉树的空间索引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地理信息系统-四叉树编码
四叉树编码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索引方法。
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时,我们需要对空间数据进行快速的查询和检索,四叉树编码可以将地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正方形,方便快速查询和检索数据。
四叉树编码是一种基于二叉树的空间索引方法,它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子区域,每个子区域被划分为四个更小的正方形,这些正方形被称为四叉树节点。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这个编码可以用来表示该节点所代表的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四叉树编码可以极大地提高地理数据的查询效率。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我们需要处理海量的空间数据,如果每次查询都需要扫描整个数据集,那么效率必然非常低下。
通过四叉树编码,我们可以将空间数据划分成一系列的小区域,每次查询只需要搜索与查询条件相交或包含的子区域,可以极大地缩短查询时间。
四叉树编码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数字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等领域。
在数字地图制作中,我们可以使用四叉树编码将地图划分为一系列的小区域,通过快速查找与当前屏幕区域相交或包含的区域,可以提高地图的显示效率和响应速度。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四叉树编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查询包含某一位置点的所有区域,方便我们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在图像处理中,四叉树编码可以用于图像压缩和分级显示,可以使得图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更加高效。
进行空间索引的目的是为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对所选中的地理对象快速定位,以提升器空间操作速度以及效率。
为此空间索引技术的质量就直接的影响到GIS的整体性能。
地理信息索引是通过地理要素的形状、位置、地理对象之间的某种关系,将数据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即地理对象的标识、指向地理对象的指针以及外接矩形。
常用的数据结构有矢量结构与栅格结构,其中栅格数据是在连续铺盖的基础上将连续空间离散化,也就是将整个连续空间覆盖。
而矢量法可看作是基于要素的方法,强调离散现象的存在。
无论信息系统是一般关系型数据库还是空间型数据库,其根本任务就是进行信息检索查询。
目前为止主要的空间索引方法有R 树系列、四叉树、固定格网以及K-D-B树等。
1R树系列空间索引R树系列从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继出现了众多的变形,例如R+树、R3树、Hibert R树以及SR树等一系列。
同时以上变形均属于一种平衡树,其结构也与B树类似。
R树可以直接的实现对空间中占据一定范围的地理要素进行索引,可以按照几何对象的最小外接矩形MBR进行二维索引或者高维索引。
R树的每一个非叶结点均由若干MBR单元构成,而MBR为包含有对应的空间对象的最小矩形。
R树最大的特点是兄弟结点所对应的空间区域可以互相重叠,从而极大地方便了插入以及删除操作,但是也使得空间搜索的效率大为降低。
其原因在于空间中存在大量的重叠区域,为此需要经过多条路径的搜索才能得到结果。
在这一基础上人们经过探索设计了R+树,这一方法不存在重叠区域,极大地提升了空间搜索效率。
但是由于在删除以及插入之前要首先保证兄弟节点所对应的的空间区域不能重叠,为此又降低了插入及删除操作效率。
通过增加空间上邻近的空间对象可以提升R树的查询效果,为此在组织R树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让空间对象的远近体现在最近的共同祖先的远近上。
但是如何衡量空间对象的聚集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GutTman建议使用面积指标来衡量空间上的聚集,也就是在进行插入操作中选择插入新对象后MBR面积增长最小的结点为根的子树。
四叉树的原理总结
四叉树的原理:四叉树索引的基本思想是将地理空间递归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树结构。
它将已知范围的空间等分成四个相等的⼦空间,如此递归下去,直⾄树的层次达到⼀定深度或者满⾜某种要求后停⽌分割。
特点:空间实体只能存储在叶⼦节点中,中间节点以及根节点不能存储空间实体信息。
优点:四叉树的结构⽐较简单,并且当空间数据对象分布⽐较均匀时,具有⽐较⾼的空间数据插⼊和查询效率,因此四叉树是GIS中常⽤的空间索引之⼀。
缺点:四叉树对于区域查询,效率⽐较⾼。
但如果空间对象分布不均匀,随着地理空间对象的不断插⼊,四叉树的层次会不断地加深,将形成⼀棵严重不平衡的四叉树,那么每次查询的深度将⼤⼤的增多,从⽽导致查询效率的急剧下降。
1.(1)空间实体只能存储在叶⼦节点中,中间节点以及根节点不能存储空间实体信息,随着空间对象的不断插⼊,最终会导致四叉树树的层次⽐较深,在进⾏空间数据窗⼝查询的时候效率会⽐较低下。
(2)同⼀个地理实体在四叉树的分裂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储在多个节点中,这样就导致了索引存储空间的浪费。
(3)由于地理空间对象可能分布不均衡,这样会导致常规四叉树⽣成⼀棵极为不平衡的树,这样也会造成树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存储空间的浪费。
空间索引算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如何高效地存储和检索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空间数据检索领域,空间索引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空间索引算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一、基本概念空间索引算法是一种将空间数据组织成索引结构以便快速检索的算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空间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将数据存储在相应的单元内,并建立索引来加速检索。
空间单元的划分方式和索引结构的设计是空间索引算法的核心内容。
二、分类根据空间单元的划分方式和索引结构的设计,可以将空间索引算法分为以下几类。
1.基于网格的算法基于网格的算法是将空间数据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每个单元内存储相应的数据对象。
网格单元的大小可以根据数据密度和查询需求进行调整。
常见的网格单元有正方形和六边形。
基于网格的算法包括Quadtree、Octree、R-Tree等。
Quadtree是一种将空间划分为四叉树的算法,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正方形空间单元。
从根节点开始,将空间逐级划分为四个子节点,直到每个节点内只包含一个数据对象。
查询时,从根节点开始递归遍历四叉树,找到与查询范围相交的节点,将其子节点加入遍历队列,直到队列为空。
Quadtree适用于二维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Octree是一种将空间划分为八叉树的算法,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立方体空间单元。
从根节点开始,将空间逐级划分为八个子节点,直到每个节点内只包含一个数据对象。
查询时,从根节点开始递归遍历八叉树,找到与查询范围相交的节点,将其子节点加入遍历队列,直到队列为空。
Octree适用于三维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R-Tree是一种将空间划分为多维矩形的算法,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矩形空间单元。
从根节点开始,将空间逐级划分为多个子节点,直到每个节点内只包含一个数据对象或者达到最大容量。
查询时,从根节点开始递归遍历R-Tree,找到与查询范围相交的节点,将其子节点加入遍历队列,直到队列为空。
R-Tree适用于多维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gis空间索引方法述评GIS空间索引方法是GIS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查找和处理空间数据。
目前,常用的GIS空间索引方法主要有四种:网格索引、四叉树索引、R树索引和kd树索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的述评。
一、网格索引网格索引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GIS空间索引方法,它将空间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当需要查找某个空间对象时,只需要找到它所在的网格即可。
网格索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查询速度快,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但是,网格大小的选择会影响查询效率,而且对于空间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网格索引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四叉树索引四叉树索引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GIS空间索引方法,它将空间数据划分为四叉树,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矩形区域。
四叉树的每个节点都有四个子节点,分别代表该节点所代表的矩形区域的四个象限。
当需要查找某个空间对象时,只需要从根节点开始遍历四叉树,直到找到包含该对象的叶子节点。
四叉树索引的优点是查询效率高,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
但是,四叉树索引的构建和维护比较复杂,而且对于空间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四叉树索引的效果也不理想。
三、R树索引R树索引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GIS空间索引方法,它将空间数据划分为R树,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矩形区域。
R树的每个节点都有若干个子节点,每个子节点代表一个矩形区域。
当需要查找某个空间对象时,只需要从根节点开始遍历R树,直到找到包含该对象的叶子节点。
R 树索引的优点是查询效率高,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
而且,R树索引的构建和维护相对于四叉树索引来说更加简单。
但是,R树索引的查询效率并不稳定,对于空间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R树索引的效果也不理想。
四、kd树索引kd树索引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GIS空间索引方法,它将空间数据划分为kd树,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超矩形区域。
kd树的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分别代表该节点所代表的超矩形区域的左右两个子区域。
GIS 中四叉树索引及其分类介绍麻辣GIS正文1.点四叉树( Point Quadtree) 2.PR 四叉树(Point Region Quadtree)3.MX 四叉树4.基于固定网格划分的四叉树索引5.线性可排序四叉树索引在GIS 中,四叉树索引又分为很多种类,包括点四叉树、PR四叉树、MX四叉树等,本文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点四叉树(Point Quadtree)点四叉树与KD 树相似,两者的差别是在点四叉树中,空间被分割成四个矩形。
四个不同的多边形分别是:SW、NW、SE、NE。
其搜索过程和KD树相似,当一个点包含在搜索范围内时被记录下来,当一个子树和搜索范围有交叠时它将被穿过。
下图:点四叉树示意图2.PR 四叉树(Point Region Quadtree) PR四叉树是点四叉树的一个变种,它不使用数据集中的点来分割空间。
在PR 四叉树中,每次分割空间时,都是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四个相等的子正方形,依次进行,直到每个正方形的内容不超过所给定的桶量(比如一个对象) 为止。
下图:PR 四叉树3.MX 四叉树空间被分割成四个矩形。
四个不同的多边形分别是:SW、NW、SE、NE。
每次分割空间时,都是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四个相等的子正方形,依次进行,直到每个正方形的内容不超过所给定的桶量(比如一个对象)为止。
所有的数据都处在四叉树的同一个深度,多个点可以由一个指针联接。
4.基于固定网格划分的四叉树索引先看下图:非叶结点数:MAX_NONLEAFNODE_NUM=刀N?1i=04i 叶结点数:MAX_LEAFN0DE_NUM=2AN X 2A N=4N 非叶结点从四叉树的根结点开始编号:从0 到MAX_NONLEAFNODE_NUM-1 叶子结点则从MAX_NONLEAFNODE_NUM 开始编号,直到MAX_NONLEAFNODE_NUM+MAX_LEAFNODE_NUM-1 在四叉树中,空间要素标识记录在其外包络矩形所覆盖的每一个叶结点中,但是,当同一父亲的四个兄弟结点都要记录该空间要素标识时,则只将该空间要素标识记录在该父亲结点上,并按这一规则向上层推进。
基于OracleSpatial的空间数据库的索引与查询优化【摘要】本论文以查询模型为分析对象,并对空间索引进行了分析,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空间查询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索引,查询优化一、前言近年来,OracleSpatial的空间数据库正在不断的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不断完善OracleSpatial的空间数据库的索引与查询优化,对空间数据库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查询模型OracleSpatial使用双层查询模型来解决空间查询问题,即初级过滤操作和二级过滤操作。
经过两次过滤,将返回精确的查询结果集,在的级操作过滤步骤中,近似匹配满足条件的一组候选对象,这些对象有可能满足给定的空间查询要求,其结果集是精确查询的父集。
选择近似表示的条件为:如果对象A与对象B的近似满足一种关系,那么对象A与对象B就可能具有那种空间关系。
例如,如果近似表示是分离的,那么对象A和对象B就将是分离的,但是如果近似表示非分离的,对象A和对象B 仍可能是分离的。
然后通过二次过滤,对初次过滤结果再次求精,就得到实体间的精确空间关系。
使用这样的二次过滤策略有几项优点:空间对象一般都很大,因此要占用大量主内存。
空间对象的近似表示在载入内存时占用的时间和空间要少的多。
对空间对象的计算一般都很复杂,计算花费很大。
对象越复杂,计算空间关系就越复杂。
使用近似对象的计算一般会很快,需要的计算周期也要短的多。
三、空间索引OracleSpatial将空间索引功能引入数据库引擎,是一项重要特征。
空间索引是根据空间准则把搜索限制在各表(或数据空间)内的一种机制。
对于在与查询区域重叠的数据空间中查找对象之类的查询,要对其做出有效处理就需要索引。
这由一个查询多边形(封闭定位)定义。
第二种类型的查询(空间连接)是从两个数据空间内找出对象对,这两个数据空间在空间范围内互动。
OracleSpatial为建立空间数据的索引提供了基于线性四叉树的索引方案和基于参考树的索引方案。
四叉树法算法设计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四叉树法是一种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和管理具有空间关系的数据。
该算法通过将二维空间划分为多个相等大小的象限,并在每个象限上递归地构建子节点来表示和存储数据。
四叉树法在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碰撞检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展示了出色的性能和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我们将介绍四叉树法算法设计模板的原理解释,包括其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其次,我们将详细描述用于实现四叉树法算法的数据结构设计,包括节点和整体树形结构;然后,我们将介绍算法步骤,包括构建、查询和插入操作;接着,我们将概述四叉树法的背景和概念以及应用领域及其优势;最后,我们将重点讨论四叉树法算法设计中的要点,如分割策略选择、节点数据存储方式选择以及查询和插入操作优化技巧选择。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四叉树法算法设计的指南,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该算法,并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四叉树法算法的原理、数据结构和关键步骤,并具备选择适当策略和技巧来设计高效的四叉树法算法的能力。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的内容。
2. 四叉树法算法设计模板:2.1 原理解释:四叉树法是一种空间数据结构,用于处理二维平面上的数据。
它通过将平面划分为四个相等大小的象限,每个象限都可继续划分,以此类推形成递归结构。
每个节点可以代表一个矩形区域,并存储相关的数据。
该算法主要基于以下思想:如果一个区域内的数据过多或过少,那么将其划分成四个子区域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查询数据。
通过不断的划分和合并操作,四叉树可以动态地适应不同密度和大小的数据。
2.2 数据结构设计:在四叉树算法中,通常使用节点来表示每个矩形区域。
每个节点包含以下几个重要属性:- 区域范围:描述节点所代表的矩形区域在整个平面上的位置和大小。
- 节点类型:指示节点是否为叶子节点(即没有子节点)还是内部节点(具有四个子节点)。
叶结点编码四叉树的邻域寻找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空间数据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
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管理空间信息,还能够提取出空间关系,深度分析空间关系,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精度的空间数据应用。
其中,四叉树(Quadtree)作为一种基本的空间索引技术,由于其高效的索引能力,在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GIS中,四叉树的每个节点可以代表一个空间构件(如:点,线,面),称之为编码节点,也可以表示一个空间范围,称之为编码区域,以实现空间信息的数据与空间构件的一一对应。
因此,空间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可以由四叉树支持,四叉树更容易构建出一种空间索引结构。
在四叉树中,由于每个结点都可以作为一个空间索引,因此,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四叉树中的每个结点的邻域,以便更好地查找和分析空间信息。
基于此,结合具有空间索引功能的编码四叉树,提出一种叶结点编码四叉树的邻域寻找算法。
叶结点编码四叉树的邻域寻找算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来实现:(1)基于结点的递归搜索;(2)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确定节点的邻域;(3)基于叶结点的编码和节点的分裂的确定节点的邻域;(4)在四叉树深度优先搜索中确定下一个搜索节点;(5)基于叶结点编码四叉树确定空间邻域。
基于结点的递归搜索允许我们确定任意节点的邻域,通过从确定的节点开始,在编码四叉树中按深度优先的搜索策略来搜索空间元素,可以获得任何一个节点的邻域。
下一个搜索节点是由四叉树深度优先搜索策略来确定的,其搜索流程如下:当(1)节点不是叶结点时,调整搜索深度,深度+1,继续搜索;(2)节点是叶结点时,将其编码信息加入到邻域列表中,返回上一节点,继续搜索;(3)节点是节点分裂产生的节点时,将其编码信息加入到邻域列表中,并将其父节点的编码信息加入到邻域列表中,搜索节点返回上一节点,继续搜索。
此外,在确定邻域时,上述搜索策略还需要考虑空间的分辨率,确保构建的邻域具有较高的精度。
四叉树筛选特征点四叉树是一种空间索引结构,可以用于对大量的特征点进行筛选和查询。
在这种数据结构中,将空间划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继续划分为四个象限,以此类推,直到每个小区域内只包含一个特征点或达到预设的最大划分深度。
四叉树的建立过程如下:1.创建树的根节点,将整个空间作为它的一个象限。
2.在根节点内遍历所有的特征点,将每个特征点插入到合适的象限中。
3.对于每个非空的象限,重复步骤2,将特征点插入到子象限中。
4.重复步骤3,直到达到预设的最大划分深度或每个小区域内只包含一个特征点。
四叉树的查询过程如下:1.给定一个查询区域,从根节点开始,判断查询区域与当前象限的关系。
2.如果查询区域完全包含当前象限,则将该象限内的所有特征点添加到结果集中。
3.如果查询区域与当前象限相交或部分包含,则递归遍历该象限的子象限,重复步骤1和步骤24.重复步骤3,直到遍历完所有相交或部分包含的象限。
四叉树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通过空间划分,可以减少需要比较的特征点数量,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
同时,四叉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也比较高效,特别适用于需要频繁更新和查询的场景。
在特征点筛选中,四叉树可以用于加速特征点匹配和特征点检测等任务。
例如,在图像匹配中,可以使用四叉树对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索引,然后根据查询区域来筛选出与该区域相交或包含的特征点,提高匹配的效率。
在特征点检测中,可以使用四叉树对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聚类和去除冗余,保留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点。
然而,四叉树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四叉树需要事先确定最大划分深度和象限的大小,在不同的数据集和任务中可能需要调整这些参数。
其次,四叉树的建立和查询过程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内存空间,对于大规模的特征点集合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四叉树的优劣势。
总之,四叉树是一种有效的数据结构,可以用于筛选和查询特征点。
通过空间划分,可以减少计算量和提高查询效率,对于特征点的匹配和检测等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间索引名词解释
空间索引是指一种用于高效组织和管理空间数据的数据结构或技术。
它用于在空间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储、查询和分析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
空间索引的目的是加快对空间数据的访问和查询速度,以支持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分析。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进行组织和编码,使得可以快速定位和检索特定区域内的数据。
常见的空间索引结构包括:
1. R树(R-tree):R树是一种多维空间索引结构,可以有效地存储和查询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空间对象。
2. 四叉树(Quadtree):四叉树是一种将平面空间划分为四个象限的树状结构,可以用于高效地表示和查询二维空间数据。
3. 八叉树(Octree):八叉树是一种将三维空间划分为八个八分之一体积的树状结构,适用于处理三维空间数据。
4. 网格索引(Grid Indexing):网格索引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并为每个单元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支持空间查询和分析。
这些空间索引结构根据不同的数据特性和应用场景选择使用,以提高对空间数据的查询效率和空间分析能力。
它们为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如地图服务、导航系统、位置分析等。
1/ 1。
gis空间索引方法述评一、引言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系统,它可以用于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数据。
在GIS中,空间索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能够提高GIS数据的查询和检索效率。
本文将对GIS空间索引方法进行述评,探讨其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二、常用的GIS空间索引方法GIS空间索引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四叉树、R树、网格索引和哈希索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评价。
2.1 四叉树四叉树是一种将二维空间划分为四个象限的树状结构。
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矩形区域,根节点代表整个空间范围,子节点代表分割后的四个象限。
四叉树的查询效率较高,但是在数据更新频繁的情况下,会导致树的结构频繁变化,影响查询性能。
2.2 R树R树是一种多维索引结构,它将空间对象存储在树的叶子节点中,通过构建树的层次结构来提高查询效率。
R树适用于多维空间数据的查询,但是在高维空间中,R树的查询性能会下降。
2.3 网格索引网格索引是一种将空间划分为规则网格的索引方法。
每个网格单元存储了该单元内的所有空间对象。
网格索引适用于均匀分布的数据,但是对于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查询效率较低。
2.4 哈希索引哈希索引是一种基于哈希函数的索引方法,它将空间对象映射到哈希表中。
哈希索引的查询效率较高,但是对于范围查询等操作支持较弱。
三、GIS空间索引方法的评价不同的GIS空间索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下面将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3.1 查询效率四叉树和R树在查询效率上表现较好,适用于需要频繁查询的场景。
网格索引和哈希索引在某些场景下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查询效率。
3.2 空间数据更新四叉树和R树在空间数据更新频繁的情况下,需要频繁调整树的结构,影响查询性能。
网格索引和哈希索引在空间数据更新时不需要调整索引结构,具有较好的更新性能。
3.3 数据分布四叉树和R树适用于数据分布不均匀的场景,能够提供较好的查询效率。
网格索引和哈希索引适用于数据分布均匀的场景,能够提供较好的空间数据划分效果。
空间索引-四叉树前⾔作为程序员,应该都对⼆叉树都不陌⽣,我们都知道⼆叉树的变体⼆叉查找树,⾮常适合⽤来进⾏对⼀维数列的存储和查找,可以达到 O(logn) 的效率;我们在⽤⼆叉查找树进⾏插⼊数据时,根据⼀个数据的值和树结点值的对⽐,选择⼆叉树的两个叉之⼀向下,直到叶⼦结点,查找时使⽤⼆分法也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数据。
但⼆叉树只⽀持⼀维数据,如⼀个标量数值,对地图上的位置点这种有xy两个⽅向上的信息却⽆能为⼒,那么是否有⼀种树能够⽀持⼆维数据的快速查询呢?四叉树介绍四元树⼜称四叉树是⼀种树状数据结构,在每⼀个节点上会有四个⼦区块。
四元树常应⽤于⼆维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分类。
它将数据区分成为四个象限。
今天要介绍的四叉树可以认为是⼆叉查找树的⾼维变体,它适合对有⼆维属性的数据进⾏存储和查询,当然四叉树存储的也不⼀定是⼆维数据,⽽是有着⼆维属性的数据,如有着 x,y 信息的点,⽤它还可以⽤来存储线和⾯数据。
它有四个叉,在数据插⼊时,我们通过其⼆维属性(⼀般是 x,y)选择四个叉之⼀继续向下,直⾄叶⼦结点,同样使⽤“四分法”来迅速查找数据。
四叉树的⼀般图形结构如下:聪明的⼩伙伴⼀定想到了适合存储和查询三维数据的⼋叉树,它们原理是⼀致的,不过我们暂不讨论。
分类四叉树常见的应⽤有图像处理、空间数据索引、2D中的快速碰撞检测、稀疏数据等,今天我们很纯粹地只介绍它在空间索引⽅⾯的应⽤。
根据其存储内容,四叉树可以分为点四叉树、边四叉树和块四叉树,今天我们实现的是点四叉树。
根据其结构,四叉树分为满四叉树和⾮满四叉树。
对于满四叉树,每个节点都有四个⼦结点,它有着固定的深度,数据全都存在最底层的⼦结点中,进⾏数据插⼊时不需要分裂。
满四叉树在确定好深度后,进⾏插⼊操作很快,可是如果⽤它来存储下图所⽰数据,我们会发现,四叉树的好多叉都是空的,当然它们会造成内存空间的⼤量浪费。
⾮满四叉树解决了此问题,它为每个结点添加⼀个“容量”的属性,在四叉树初始化时只有⼀个根结点,在插⼊数据时,如果⼀个结点内的数据量⼤于了结点“容量”,再将结点进⾏分裂。
空间索引方法
空间索引方法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查询空间数据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地震学、生物学等。
空间索引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查询效率,减少查询时间和资源消耗。
在空间索引方法中,首先需要定义空间对象的属性和关系。
然后,根据这些属性和关系,构建空间索引结构,以便快速定位和检索数据。
常见的空间索引方法包括:网格索引、四叉树、R树、k-d树、多级
索引等。
网格索引是一种最简单的空间索引方法,将空间分成规则的网格,每个网格对应一个索引节点。
四叉树是一种二叉树结构,每个节点都有四个子节点,将空间不断分割成四个象限。
R树是一种多叉树结构,每个节点都有多个子节点,能够更好地处理空间中的重叠区域。
k-d
树是一种二叉树结构,每个节点都表示一个k维空间中的点,将空间不断分割成两部分。
多级索引是一种混合索引方法,结合了多个不同的索引结构,以提高查询效率。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空间索引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如基于哈希的索引、基于图的索引、基于邻域图的索引等。
这些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 1 -。
基于四叉树的空间索引
四叉树是建立在对E域循环分解原则上的一种层次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图形处理、图像处理及地理信息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可以应用于对空间点的表示于索引。
分为点四叉树,区域四叉树,CIF四叉树等。
1、点四叉树主要针对空间点的存储表达和索引,对于k维数据空间,点四叉树的每个结点存储了一个空间点得信息及2^k个孩子节点的指针,且隐式地与一索引空间相对应。
以该空间点为划分点,将其对应索引空间分为两两不相交的2^k个子空间,依次与它的2^k 个孩子结点相对应。
对于某一个子空间的点,则分配给对应的子树。
如图1是二维空间的一棵点四叉树的例子。
其点四叉树的构造过程如下。
(1)输入空间点A,由于四叉树为空,因此A作为四叉树的根节点,其隐式对应的索引空间是整个数据空间,以A为划分原点,将对应的索引空间划分成四个子空间,NE,NW,EW,SE依次为其孩子结点隐式对应的子空间。
(2)输入空间点B,B落入A的NW象限且A的NW孩子结点为空,因此B作为A的NW孩子结点;同样,C作为F,C,E分别作为A的NE,SW,SE孩子结点。
(3)输入空间D,D落入A的NW象限,继续往下查找,D落入B的NE象限且B的NE孩子结点为空,因此D作为B的NE孩子结点
优点:结构简单,对于精确匹配的点查找性能较高。
缺点:树的动态性差,删除结点处理复杂;树的结构由点的插入顺序决定,难以保证树深度的平衡;区域查找性能较差;对于非点状空间目标,必须采用目标近似与空间映射技术,效率低;不利于树的外部存储设备存储与页面调度。
2、区域四叉树
采用区域四叉树索引多维空间的点,常用方法有MX四叉树PR四叉树,避免了点四叉树动态性差,结构完全由点得插入顺序决定等缺点
2.1、MX四叉树
MX四叉树将每个空间点看成区域四叉树中得一个黑像素,或当做一方阵中的非零元素。
它与区域四叉树的组织方式很相似,区别是叶结点为黑结点或空结点,且分别表示数据空间某一个位置空间点得存在与否。
如图2是二维空间的一棵MX四叉树的例子。
优点:所有的点都位于叶节点,树的深度是平衡的;空间划分是等分,划分成的每个象限具有相同大小;可以采用线性四叉树的存储结构,避免指针域的存储,提高空间利用率。
缺点:插入(删除)一个点可能导致树的深度增加(减少)一层或多层,所有叶结点必须重新定位;树的深度往往很大,影响查找效率。
2.2、PR四叉树
PR四叉树叶节点或者为空,或者包含一个数据点。
与MX四叉树构造过程类似,区别在于当分解到一个象限只包含一个点时,不需要继续分解使该点位于某一个子象限的最左下角。
特点:插入或删除一个点不会影响其他分支,操作简单;叶结点树及树的深度都小于MX四叉树,检索效率较高。
如图3是二维空间的一棵RP四叉树的例子。
3、CIF四叉树
CIF四叉树是针对表示大规模集成应用中的小矩形而提出的,用于索引空间矩形及其他形体。
数据空间被递归地细分直到产生的子象限不再包含任何矩形。
在分解过程中,与任一划分线相交的矩形与该划分线对应的象限相关联,矩形只属于完全包围它的最小象限。
如图4是二维空间的一棵CIF四叉树的例子。
相交查询,从根结点开始,首先检查与其关联的所有矩形是否为查找结点,接下来检查象限空间与查询区域相交的孩子结点……直到叶结点。
插入一个矩形,首先检查根结点,如果不在根结点的划分对应的桶链表中,就接着检查包含该矩形的子象限所对应的孩子象限;如果该矩形依旧没有插入到对应位置,再对该象限划分,直到为该矩形找到对应的子象限。
删除一个矩形,首先找到该矩形所在的结点,然后从其数据桶中删除该矩形,如果链表为空,且该结点没有孩子结点,则该结点可以同时删除。
点删除可能导致父结点也被删除。
优点:与MX四叉树、PR四叉树相比,CIF四叉树可以用于索引矩形及任何其他形体的空间目标而不需要经过目标近似与空间目标映射,对于区域查询,效率较高。
缺点:区域查询往往需要访问多个结点对应的存储桶,当索引量增大、大区域结点包含较多数据矩形,外部存储设备I/O开销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