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季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弄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3、村晚

,山街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4、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5、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时鸣春涧中。

6.有趣的谐音

————照旧(舅)

梁山泊军师————

孔夫子搬家————

————开动(冻)了

————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

7.日积月累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8.从军行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9.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渑轻尘,。

,西出阳关无故人。

10.秋夜将晓出篱迎凉有感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泪尽胡尘里,。

11.凉州词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

,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自相矛盾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或日: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4日积月累

,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

,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

听君一席话,。

15.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才了蚕桑又插田。

16.、杨氏之子

《》

梁国杨氏子九岁,。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儿应声答曰:“。”

17.日积月累

君子喻于义,。———《论语》

君子坦荡荡,。———《论语》

恻隐之心,。———《孟子》

多行不义,。———《左传》

人有耻,。———《朱子语类》

必备古诗及日积月累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街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有趣的谐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7.日积月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8.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秋夜将晓出篱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1.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4.日积月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5.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6、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7.日积月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