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2016-14-690海燕
- 格式:docx
- 大小:101.11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课《海燕》。
文章详细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飞翔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驱的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感受海燕形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高尔基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生词、短语,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燕勇敢、顽强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驱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感受海燕形象,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激昂氛围,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背景,掌握生词、短语,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海燕》2. 结构:总——分——总3. 修辞手法:象征、拟人、排比、对仗等4. 海燕形象:勇敢、顽强、无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燕形象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语言通顺,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难点、重点的把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了解苏联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课《海燕》。
教学内容包括全文阅读与解析,着重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语言表达和作者情感。
具体章节为:第一节至第五节,详细内容为:海燕的形象描绘、背景环境的渲染、海燕与暴风雨的对抗、海燕的英勇形象以及作者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分析课文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如象征、拟人等。
教学重点:海燕形象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作者情感的抒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暴风雨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感受,引入课文。
2. 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如象征、拟人等。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段描写,解释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海燕》2. 板书内容:a. 高尔基生平简介b. 课文文学特色:象征、拟人c. 海燕形象:英勇、坚韧d. 作者情感:感慨、崇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b. 分析课文中的一段描写,解释其象征意义。
c. 仿写一段描写,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海燕形象特点:英勇、坚韧、无畏。
b. 象征意义:海燕象征着革命者,在困境中顽强拼搏,追求光明。
c. 仿写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4课《海燕》。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高尔基的散文《海燕》展开,通过描绘海燕在暴风雨中的形象,展现了海燕勇敢、顽强的精神面貌,传达了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涉及课文阅读、词汇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事物的写作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海燕勇敢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勇敢向前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理解海燕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态度。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和句型;学习观察自然、描绘事物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课文挂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燕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海燕的形象。
3. 讲解生词:针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海燕的形象中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态度,分组讨论并分享感受。
6.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阅读理解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7.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海燕》2. 生词、短语:暴风雨、勇敢、顽强、拼搏等。
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解析。
4. 主题:海燕精神,勇敢拼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海燕精神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4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
2.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英作用。
2.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海燕是一种海鸟,上部分是黑色的,尾部呈白色,腿很长,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
1906年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背景资料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 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那时俄国正处于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俄国工人运动 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作者敏锐地预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塑造出搏击风浪的勇敢的 “海燕”形彖,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称赞。
3•检查预习(1) 订正字咅 海鸥(Ou)■飞窜(cu^n) 胆怯(qiG) 掠起(1说)■困乏(怡)■深渊(yuan)■ [(chong)冲突 [(chbng)冲劲儿(2) 词语释义 苍茫:空阔辽远; 高傲: 呻吟:蠢笨:笨拙;不灵便。
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教案: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部编九下语文第4课《海燕》详细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的勇敢和智慧,通过描绘海燕的形象,展示了它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能够领会海燕勇敢、智慧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勇敢和智慧。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领会海燕勇敢、智慧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问题设计:(1)课文讲述了海燕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勇敢和智慧?(2)作者为什么喜爱和赞美海燕?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燕勇敢、智慧的精神品质,讨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一篇关于勇敢和智慧的文章。
5. 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海燕》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燕勇敢、智慧精神的理解。
答案示例: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勇敢地飞向大海,不畏艰险,敢于挑战。
它展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敢于挑战,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海燕》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勇敢和智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9、《海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围绕三幅画面把握海燕的形象特点,理解烘托、对比在课文中的运用之效。
2、结合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运用之妙。
3、反复诵读,理解诗情、诗理、诗味。
(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中感受、品析。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示范引导讲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朗读兴趣,学习海燕精神。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赏析海燕形象。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象征内涵。
四、教学法:朗读教学法、示范讲解、小组合作探究五、教时:1课时六、教具:多媒体七、教程:导入:本单元都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从鲁迅的《雪》到郭沫若的《雷电颂》、巴金的《日》《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人的散文诗《海燕》。
一、预习反馈1、作家作品:齐读填空高尔基:(1868-1936)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海燕》是《》的结尾部分,原题是《》。
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着“____ ”之意。
2、课文以大海为背景,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描写了暴风雨到来前的三幅图景。
请填空:一(1-6)暴风雨将临,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二(7- 11)暴风雨,海燕。
三(12-16)暴风雨,海燕。
二、感情朗读把握形象(一)活动要求:每个小组自行设计朗读方式,选择一个画面有感情朗读,说一说:这是一只的海燕,我从可以看出,因为。
(可从修辞、写法、用词等方面品析;立足一个画面,放眼全篇,关注三个画面中海燕的变化)活动程序:1、各组起立读、说,人人发言。
2、抓阄,一组展示汇报、一组评价补充质疑。
(共六组同学,一个画面有两组分别学习,之后抓阄,一组展示一组评价)活动预设:1、海燕形象特点:勇敢,敢于直面现实,不逃避智慧,能预见未来乐观,以战斗为乐自信(有坚定的信念) 有号召力学生难以说明的:(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课《海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中对海燕的生动描绘,以及对海燕所象征的精神内涵的挖掘。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节“海燕的形象”,第二章节“海燕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
2. 分析课文中海燕的形象特点,理解海燕所象征的精神内涵,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3.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海燕的形象,理解海燕所象征的精神内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并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笔记、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燕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预习,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海燕的精神内涵。
4.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眼中的海燕形象。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海燕的形象外形特点生活习性2. 海燕的精神勇敢坚强自由翱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归纳出海燕的形象特点。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燕所象征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3)课外阅读《海燕》的相关文章,了解海燕在其他作品中的形象。
答案:(1)海燕形象特点:体态优美,翅膀强健,善于飞翔,勇猛顽强等。
(2)海燕象征的精神内涵:勇敢坚强,自由翱翔,积极向上等。
(3)开放性作业,不做统一答案要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部编版九下语文第4课《海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象征、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3.从文中体会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从文中体会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他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他还创造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艺术形象——海燕他是谁?他是——高尔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经典,品味人生。
二、走近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生在木工家庭,十岁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与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性的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是“最大的苦难”的意思。
高尔基在1901年2月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
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
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
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得以发表,就是《海燕》。
本文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反映了革命群众在革命先驱者的激励下,对沙皇专政及黑暗制度越来越愤激的斗争情绪,预言了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黑暗统治的必将崩溃。
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它一发表,立即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