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通论作业题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7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
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
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
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14、短日高温生育性15、雄性不育系16、雄性不育保持系17、雄性不育恢复系18、孢子体不育19、配子体不育20、光敏核不育性二、填空题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
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 S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 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8、 T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 和 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9、C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 和 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 为基础。
在乳熟期,纯合su 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 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 )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 sh2 和以 bt1 ,bt2 为基础, sh2 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 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
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 •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 •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 •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1、下列有关作物育种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作物品种学是一门关于作物遗传改良的科学.作物品种学是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作物品种学是以进化论、遗传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作物品种学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没有任何一点艺术的成分2、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是.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量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互补)和基因的累加、互作3、下列作物中哪种起源于中国?.小麦.大麦.玉米.大豆4、杂交制种所用的自交系一般是指.自花授粉作物的单株后代.无性繁殖作物的单株后代.异花授粉作物经过连续人工自交的单株后代.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单株后代5、水稻引种生育期的一般变化规律是().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南种北引生育期不变.不能预测6、小麦品种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表现为.延长.缩短.保持不变.不可预测7、诱变后M1代表现出生理损伤,M2代植株出现分离,而且分离范围大,M3代仍然出现分离,最好是在哪个世代选择单株(). M1代. M2代. M3代. M4代8、选择的基础是().进化.遗传变异.环境.测交9、自花授粉作物地方品种的遗传类型是().同质纯合基因型.同质杂合基因型.异质杂合基因型.异质纯合基因型10、下面有关杂种优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F1和F2代.杂交种的两亲本遗传差异越大,杂种优势就越大.亲本自身基因型的杂合程度越高,杂种优势就越大.杂交种可用F1和F2代11、玉米的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单交种、三交种和双交种,增产幅度最大、性状表现最整齐的是().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单交种.三交种12、诱变后M1代表现出生理损伤,M2代植株出现分离,而且分离范围大,M3代仍然出现分离,最好是在哪个世代选择单株(). M1代. M2代. M3代. M4代13、定向选择的实质是().积累有利基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14、小麦品种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表现为.延长.缩短.保持不变.不可预测15、无性系的有性繁殖种子不宜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根本原因是.种子生产成本高.种子发芽力差.品质变劣.基因重组,性状分离多项选择题16、回交育种的不足之处有().不利于打破不良连锁.改良性状的预见性差.只能改变品种的个别性状.只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改良有效.杂交工作量大17、选择育种的变异来源有().天然杂交.自然突变.人工诱变.人工有性杂交.剩余变异18、异花授粉作物的特点有().天然异交率低.天然异交率高.遗传基础复杂.遗传基础简单.无人为干预情况下都是杂合体19、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改进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21、下列有关作物早熟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早熟或熟期适当是我国许多地区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 "品种早熟性的程度应以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获得全年高产为原则". "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更需要早熟品种". "早熟和丰产没有矛盾". "早熟品种可避免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危害"22、根据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作物起源中心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有较多的优良性状.栽培面积大.有较多的显性性状.有较多的隐性性状.遗传类型多样性23、作物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有().普遍性.复杂性.亲本基因型的杂合程度越高,杂种优势越强.亲本间亲缘关系较远,杂种优势强.杂种优势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24、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办法有().注意亲本的选择与组配.染色体预先加倍法.桥梁(媒介)法.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补施植物激素法25、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观题26、T-DNA参考答案:即转移DNA(Transfer DNA),指Ti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能够从农杆菌细胞中转移到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 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过程被用于制作育种材料?A. 不亲和交配B. 变异C. 自花授粉D. 伴性遗传2. 下列哪个因素是制约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A. 土壤肥力B. 气候条件C. 物种多样性D. 种子质量3.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时,常用的DNA转化载体是:A. 质粒B. 核糖体C. DNA聚合酶D. 启动子4. 以下哪项不是作物育种的目标之一?A. 提高产量B. 改善食味C. 增加抗性D. 减少种类多样性5. 作物育种中,通过选择杂交后代中最优秀基因型的方法为:A. 胜育B. 花药培养C. 果实沉淀D. 重组选育6. 通过选择矮化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培育矮杆型高产小麦是一个典型的:A. 自交系选育B. 杂交选育C. 胚胎培养D. 特异反应选择7.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的传统方法?A. 杂交育种B. 重组育种C. 突变育种D. 混合育种8. 作物育种中,通过加速作物进化过程,将慢速突变的有用基因转移至其他物种的方法是:A. 基因编辑B. 遗传突变C. 遗传工程D. 杂交育种9. 以下哪个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保种?A. 冷冻保存B. 基因编辑C. 利用杂交优势D. 遗传转化10. 下列哪个方法是作物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步骤?A. 选择父本B. 鉴别杂交C. 分离杂种D. 子代选择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杂交育种主要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之间的遗传优势和互补作用,提高后代的产量和其他经济性状。
【√】2. 小麦、水稻等自交物种经过多代自交后,遗传稳定,产生纯系,适合用于作物杂交育种。
【×】3. 健康的种子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基础,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后代的萌发和生长发育能力。
【√】4. 株型是作物育种中的一个重要性状,通过改变株型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5. 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作物育种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可以精确修饰作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
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2.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3.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4.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 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稳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稳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作物种植技术B. 作物遗传改良C. 作物病虫害防治D. 作物土壤营养管理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育种的基本原则?A. 遗传多样性B. 选择压力C. 环境适应性D. 单一性状优化答案:D3. 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A. 亲本的产量B. 亲本的抗病性C. 亲本的遗传背景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A. 基因定位B. 遗传多样性分析C. 基因克隆D. 亲缘关系研究答案:C5.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快速改良目标基因D. 增加作物种类答案:C二、简答题6. 简述作物育种中的“杂种优势”现象。
答:杂种优势,又称杂种活力,是指异源杂交后代在生长速度、生物量、抗病性等方面表现出比亲本更强的生物学特性。
这种现象通常归因于基因间的互补作用,即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得到重组和表达,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整体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7. 描述作物育种中的“回交”方法及其目的。
答:回交是一种育种方法,其中将一个品种或品系与另一个具有所需特性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将得到的F1代与原始品种再次杂交。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目的是将目标特性稳定地整合到原始品种中,同时尽可能保留原始品种的其他优良特性。
三、论述题8. 论述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
答: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精确性和效率的优势。
它们允许育种者直接针对特定的基因或遗传标记进行选择,从而加速育种进程并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然而,这些技术也有局限性,包括高昂的成本、技术复杂性以及可能的伦理和监管问题。
相比之下,传统育种方法虽然速度较慢,但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不高,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适合特定作物或环境条件。
9. 讨论气候变化对作物育种的影响及育种策略的调整。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
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C,随着发酵产生C0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
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 10 分)DUS,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⑪、⑫、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⑬、⑭、群体品种和⑮; 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⑯、⑰、⑱; 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⑲;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三、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⑪衰退⑫增强⑬不变⑭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⑪无孢子生殖⑫二倍体孢子生殖⑬不定胚生殖⑭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⑪大⑫小⑬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⑪有效⑫无效⑬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⑭难以确定 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⑪好⑫不好⑬易行(成本越低)⑭难以育出好品种 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⑪显性假说⑫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⑬超显性假说⑭纯系学说 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⑪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⑫花粉⑬种子⑭都可以 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⑪种间杂交⑫属间杂交⑬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⑭)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⑪优势小种⑫次要小种⑬生理小种⑭)毒性小种 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2.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3.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4.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作物育种学通论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2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等方法,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裔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
3、雄性不育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使不育系保持不育特性,这样品种或自交系。
4、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5、群体改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有力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
6、引种:从外国或外地区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有关理论研究需要的遗传资源材料。
7、品种退化:作物品种群体经济性状发生劣变的现象。
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自花授粉或自交)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异花授粉或异交)植物。
3、自交系是指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形成的基因型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
4、作物起源中心的二大特征是(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①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②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③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④品种的合理搭配2、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哪些,有何特点?①地方品种和推广改良品种:地方品种适应性强、优良性状;产量不高。
推广品种生产力高、优良农艺性状多②自交系间杂交种:配合力高,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如稳定快、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遗传基础简单;适应性差。
③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品种:遗传基础复杂、变异广泛,适应期长。
3、单倍体在植物育种中有何意义,通过那些途径可以获得单倍体?意义(1)加速育种材料的纯合(2)提高选择效果(3)缩短育种年限,节省人力、物力。
途径:(1)自然发生孤雌、孤雄、无配子生殖(2)人工诱导射线处理花粉、延迟授粉、花粉花药培养4、试写出F1代超高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的计算公式?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其中F1 、HP、CK分别代表5、回交育种对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的要求?轮回亲本:综合性状好,丰产潜力大适应性强,回交后适合当地生产需要,推广使用时间长。
非轮回亲本:带有目标性状,不连锁,与轮回亲本互补四、论述1、产生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并如何进行克服?①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亲本由于在生理上、结构上的差异,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
②远缘杂交的亲和性与双亲基因组成有关,杂种后代分离强烈,时间长,不易稳定。
克服方法:①染色体加倍②选择适当亲本(选择染色体数目多的做母本,提高结实率)③媒介法④特殊授粉方法包括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射线处理。
(作简要解释)2、试述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有那些?(1)人工去雄杂交制种①异花授粉作物:主要是利用天然异花授粉的习性,将父母本采用合理的配置方式,依靠天然媒介进行传粉,以生产F1种子。
②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人工去雄、授粉配制杂交种子,较费工,杂交结实率高,播种量少,成本不高。
(2)利用苗期标志性状制种:标志性状需具有两个条件①这种标志性状在苗期就表现出明显差异,而且容易目测识别②遗传表现必须稳定(3)利用化学杀雄剂制种:利用化学杀雄剂喷洒植株,破坏植物雄性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及正常生理机能,但不破坏雌性配子的形成,达到去雄的目的。
(4)利用雌株系制种:利用高度雌花性的雌雄同株系统的系统内杂交F1代为母本,与另一父本系统杂交生产杂种种子。
(5)利用雄株系制种(6)利用雌性系制种(7)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用自交不亲和系做母本与其他自交不亲和系、自交系或正常品种杂交而成。
(8)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利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配制F1种子既可省去人工去雄的用工,又可获得高品质F1种子。
作业题(二)一、名词解释1、杂交方式:在一个杂交组合里用几个亲本,各亲本如何进行配置。
2、雄性不育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使育性得到恢复,这样品种或自交系。
3、一环系:从地方品种、推广改良品种和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种子生产:一个新品种经审定被批准推广后,就要不断地进行繁殖,并在繁殖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优良种性,以不断地生产出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种子,供大田生产用。
这种繁殖、生产良种的过程称为种子生产。
5、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并对杂种后代进行培育、选择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6、原原种:由育种单位所提供的该品种纯度最高、最原始的优良种子。
也称超级原种或育种家种子。
二、填空1、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
2、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主要有(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技术)。
3、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简答1、判断下列作物属于哪种繁殖方式?玉米、大豆、高粱、甜菜、小麦、水稻、黑麦、向日葵、棉花、大麦。
自花授粉植物:小麦、水稻、大麦、大豆。
异花授粉植物:玉米、甜菜、向日葵、黑麦。
常异花授粉植物:高粱、棉花2、杂种优势利用的必需条件?(1)有纯度高的优良亲本品种或自交系。
要求:农艺性状整齐一致、配合力高、抗病;亲缘关系不同、性状互补。
(2)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强优势表现在产量、抗性、品质、适应性、生育期、株型等方面。
(3)繁种与制种工序简单易行,种子生产成本低。
具有简单易行的亲本品种(系)自交授粉繁殖方法、简单易行的配制大量杂交种子的方法、健全的体系和制度。
3、如何保持品种的抗病性?垂直抗性的利用①合理使用抗源:有计划、按先后顺序使用防止抗源单一性。
同时应用多个抗源,防止品种单一为某个优良品种的小种提供大量哺育基地②使用多系品种:把多个抗源同时转入一个优良品种中去,形成近等基因系,从其中抽出若干系混合成一个品种在生产上推广成为多系品种。
③使用复合品种:把一个优良品种用复合杂交办法同时转进若干个抗病基因,由于一个品种抗病基因多可以保持抗病性。
水平抗性的利用:轮回选择的方法应用比较多,在发病大群体中选抗病轻的个体进行自交,在组成下一轮群体,选择抗病轻的个体自交,循环下去,则抗病基因多、抗病能力强。
4、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①产量性状:考虑产量构成、株型并达到高光效②品质性状:某些品质特征与产量直接相关;改良作物品质,有利于保证人、畜健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加工工业产品的产量、品质与生产成本③成熟期:④对病虫害的抗耐性⑤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⑥对耕作制度和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5、试写出F1代超高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的计算公式,并加以说明?超高亲优势=超标优势=其中F1 、HP、CK分别代表四、论述1、请讨论大豆南北长距离相互引种的表现?大豆属于高温短日作物,原产高纬地区的品种引入低纬地区时,低纬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地区,会缩短生育期,提早成熟,植株变小,产量降低。
原产低纬地区品种引入高纬地区时,由于不能满足对温度和光照要求,表现生育期延长,延迟成熟。
成熟期过迟,易遭受冷害。
2、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应如何防杂保纯?(1)机械混杂: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种、收、脱粒、运输、贮藏等环节可能发生机械混杂;不合理连作施肥(前茬作物残粒、未腐熟农家肥)。
进一步造成生物学混杂,加速退化。
(2)生物学混杂:由于隔离不适当或去杂不严格造成不同自交系、不同品种、不同种间发生天然杂交,引起生物学混杂。
(3)选择作用: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随时随地起作用。
一个相对一致的品种群体中普遍含有不同的生物型,,种子繁殖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会对这个群体进行自然选择,选留了人们所不希望有的类型,这些类型在群体中扩大,使品种原有特性丧失。
人工选择中由于种植者本身对品种特性了解不全面或不了解误把非典型性状当作典型性状选择下来。
(4)遗传基因的继续分离:遗传组成上尚未纯合的群体,其中的杂合体在繁殖推广过程中由于个体杂和性会继续发生分离。
(5)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作物生育期不同阶段,由于遇到不良环境(低温、高温、冷水、碱水、深水、干旱、虫害等),使品种丧失某些优良性状或发生退化。
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1)建立严格的种子繁育规划,防止机械混杂合理连作、合理施肥(充分腐熟)。
严格种子发放交接顺序(不同品种标签标记好,防止弄混)。
种子精选和拌药时要严格按规程办事。
种子在运输贮藏时,机器、容器要清理干净(2)严格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异交、常异交作物无论亲本种子生产,还是配置杂交种都要进行严格隔离。
隔离可采取时间隔离、空间隔离、障碍隔离。
亲本种子隔离在500m以上,配置杂交种第一年隔离300m,自交作物要求不严格、也可人工套袋。
(3)去杂去劣、正确选择:去除与本品种形态不同、长势不好、有病害、苗期与正常品种长势不同的植株。
(4)严格按种子程序进行生产,定期更新种子作业题(三)一、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供遗传育种研究利用且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能繁殖的生物类型。
2、回交:两个品种杂交后,子一代再和双亲之一重复杂交。
3、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4、原种:用原原种直接繁殖出来的;或由正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经过提纯更新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也称基础种子。
5、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6、株系:上年当选的各单株的种子分别种植成株行。
7、杂交种品种:是指在严格筛选强优势组合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二、填空1、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
当作物由此向外扩散,在边缘地点形成的多样化地区称为(次生起源中心)。
2、品种推广的方式有(分片式)、(波浪式)和(多点式)。
3、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育种目标)。
4、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包括(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和(套罩法)。
三、简答1、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产品品质③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④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⑤扩大作物种植面积⑥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杂种优势利用中杂交种的类别及特点?(1)品种间杂交种:两个亲本品种组配的杂交种。
特点:增产有限5%~10% 性状不整齐(2)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自由授粉品种和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
特点:增产10% 性状不整齐(3)自交系间杂交种自交系作亲本组配的杂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