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本科作业题(三)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6
作业作物育种学本科作业题(一)内容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两性花雌雄同株异花雌、雄花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
营养体繁殖利用营养器官再生能力,长成新的植物体。
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配子未发生核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
二倍孢子生殖孤雌生殖二简答题1、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2、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3、从育种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4、根据品种群体内个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以及个体间基因型的情况,可将不同的品种归纳为哪几种类型?5、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二章种质资源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供遗传育种研究利用且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能繁殖的生物类型。
作物起源中心遗传脆弱性野生种质资源二简答题1、按育种的实用价值,作物种质资源有哪些类别,各有何作用?2、为什么要广泛发掘和收集种质资源?第三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产量潜力收获指数高光效育种:是指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理遗传改良或育种。
二简答题1、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2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3、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4、品种的稳产性常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一名词解释:引种从外国或外地区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有关理论研究需要的遗传资源材料。
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通过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共栖生态型二简答题1、按光温反应特性对下列作物分类:小麦、大麦、亚麻、甜菜、白菜、水稻、高粱、玉米、大豆、2、大豆和小麦南北长距离相互引种将发生何变化?3、作物品种为何会产生自然变异?4、简述当地鉴定与异地鉴定的作用。
5、简述纯系育种的程序及主要技术要点。
作物育种学通论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2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等方法,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裔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
3、雄性不育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使不育系保持不育特性,这样品种或自交系。
4、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5、群体改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有力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
6、引种:从外国或外地区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有关理论研究需要的遗传资源材料。
7、品种退化:作物品种群体经济性状发生劣变的现象。
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自花授粉或自交)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异花授粉或异交)植物。
3、自交系是指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形成的基因型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
4、作物起源中心的二大特征是(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①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②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③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④品种的合理搭配2、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哪些,有何特点?①地方品种和推广改良品种:地方品种适应性强、优良性状;产量不高。
推广品种生产力高、优良农艺性状多②自交系间杂交种:配合力高,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如稳定快、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遗传基础简单;适应性差。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1.DUS: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0.5分),既特异性(0.5分)、一致性(0.5分和稳定性(0.5分)。
2.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2分)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2分)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2分)5.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自交系品种或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利用;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群体内改良;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 0.45 ⑴ 0.33 ⑵ -0.09 ⑶ 0.31⑷0.71 ⑸0.27 、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1 );衰退?增强?不变?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3 )。
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1 )一些。
大?小?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1 )有效?无效?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1 )好?不好?易行(成本越低)?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2 )显性假说?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3 )植株或植株的局部?花粉?种子?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1 )种间杂交?属间杂交?种内不同类型杂交?)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2 )优势小种?次要小种?生理小种?)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3 )。
大学作物育种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增强作物抗病性C. 提升作物营养价值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杂交育种的步骤?A. 亲本选择B. 花药培养C. 人工授粉D. 后代筛选答案:B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主要优势是什么?A. 快速鉴定遗传特性B. 降低育种成本C. 缩短育种周期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作物遗传变异的环境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类型D. 基因编辑答案:D5. 作物杂交育种中,杂种优势通常指的是什么?A. 抗病性增强B. 生长速度加快C. 产量提高D. 适应性增强答案:C6.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中的选择方法?A. 质量选择B. 数量选择C. 混合选择D. 随机选择答案:D7. 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杂交成功率?A. 亲本的遗传差异B. 环境条件C. 授粉技术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8. 在作物育种中,自交和回交的目的是什么?A. 纯化遗传背景B. 增加遗传多样性C. 引入新的性状D. 提高产量答案:A9.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中的细胞工程技术?A. 花药培养B. 体细胞杂交C. 基因枪转化D. 组织培养答案:C10. 作物育种中,远缘杂交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杂交不亲和性B. 后代不育C. 遗传重组困难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作物育种中的“三系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12. 作物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人工授粉技术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去雄、套袋13. 分子育种技术中的“MAS”代表的是________。
答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14. 作物育种中,通过________技术可以快速获得纯合系。
答案:单倍体培养15. 作物育种中,选择指数的制定需要考虑性状的________和________。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三)一、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杂交育种2、回交育种:3、近等基因系:4、作物生态类型:5、单倍体育种:6、特殊配合力:7、无性繁殖系:8、基因对基因学说:9、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10、实生苗: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____与的科学。
2、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___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____代分离最大。
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小麦__马铃薯__玉米__棉花__黑麦__。
4、种质资源类别按育种实用价值分; ;;;。
5、品种的利用有一定的和。
6、杂交育种的程序是和;;;;和---- -----------。
7、作物的逆境包括:;;:----------- -----------。
8、轮回选择的方法;;;。
9、利用单倍体育种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生产无毒马铃薯种薯的途径有:;。
11.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分析方法一般有: ---------- - - -----------;------------ - --12.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或属性(DUS)是-------- ----------;-------- - --------;------------ -- 。
三、选择(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
共10分)1、马铃薯杂交育种时对实生苗当代进行单株选择。
A. 一次B. 二次C. 多次2、在〔(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____亲本。
A.轮回亲本B.非轮回亲本3、单倍体育种时宜选择进行离体培养。
A.母本花药B. 父本花药C.杂种F1花药D.都可以4、生物学混杂是作物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A 、自花授粉B 、异花授粉C 、常异花授粉D 、无性繁殖5、生产上有意义的计算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是:。
农学作物育种学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增强作物抗性D. 所有以上选项2.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遗传改良的方法?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工程D. 物理育种3. 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原则是什么?A. 亲本性状完全相同B. 亲本性状差异大C. 亲本性状相似D. 亲本性状随机选择4. 以下哪个是作物育种中的分子标记技术?A. 基因枪B.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C. 基因编辑D. 基因测序5. 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通过哪种方式?A. 种子库B. 基因库C. 植物标本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6. 作物育种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作物育种中的“三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 作物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人工授粉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作物抗性育种中,常用的抗性筛选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 作物育种中的“双亲本”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作物育种中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2. 描述作物杂交育种中,如何进行亲本的选配和后代的筛选。
13. 解释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优势。
14. 阐述作物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15. 说明作物育种中,如何通过基因工程实现作物改良。
四、论述题16. 论述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7. 讨论作物育种中,如何平衡产量、品质和抗性之间的关系。
18. 分析作物育种中,环境因素对育种效果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19. 阐述作物育种中,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精准育种。
20. 论述作物育种中,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确保新品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答案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展开叶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2.玉米地上1~3节长出的起着支持和吸收作用的根。
3.当主茎生长高度接近整株高度前不久,才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步开花,花期集中。
当主茎顶端出现一簇花后,茎的生长终结。
4.大豆植株最下面的荚与地面的高度5.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二、填空1.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2.4、93.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粒重4.紧凑型、平展型、紧凑型5.粳稻、籼稻6.子叶、单叶、复叶三、判断题:1、√、2、√、3、╳、4、√、5╳四、简述题1、1)施足基肥:3 ~5年施一次农家肥,磷钾全部作基肥,氮肥的50%~60%作基肥。
2)早施分蘖肥:可促进地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
分蘖肥第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总量的20%,第二次占氮肥总量的10%。
3)巧施穗粒肥:后期施氮占氮肥总量的10%以内2、1)根据玉米种植类型选用品种2)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3)喜肥水与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4)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搭配使用3、1)病虫害加重。
如包囊线虫、根腐病及食心虫和蛴螬等2)养分消耗单一,尤其是磷供应不足3)大豆根系分泌物抑制大豆的生长发育,降低固氮能力。
4、1)选育优良品种2)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安排茬口3)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4)提高光和效率,减少呼吸消耗5、如何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1)选育抗病毒的优良品种(2)对已感病的优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生产脱毒种薯1)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网室生产原原种→原种场生产原种→种薯生产基地生产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
2)加强脱毒种薯生产田的栽培管理,防治病毒再侵染(1)选地隔离(2)种薯催芽与播种(3)合理施肥(4)喷药防蚜(5)提前收获和割蔓五、论述题1、(1)壮秧的形态特征是:茎基宽扁,叶色率中带黄,根多色白,植株矮健,秧龄适宜,4片叶以上的壮秧应长出分蘖、整齐、无病害。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园艺植物育种学》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27)形考任务3一、名词解释(30)每题5分题目1倍性育种采用人工诱变方法,成倍地改变染色体基数,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单倍体是指由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仅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细胞或个体。
细胞工程育种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遵循细胞的遗传和生理活动规律,有目的地制造细胞产品的一门生物技术。
体细胞无性系是指植物体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发生变异,进而导致再生植株发生遗传改变的现象。
该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再生途径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最早是在甘蔗组织培养过程中报道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现象,随后在小麦、水稻、烟草等植物中均发现了这种现象。
植物分子育种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直接手段(如基因工程)或间接手段(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二、填空题(24)每空6分题目21.多倍体按其来源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两大类。
2.秋水仙素处理的具体方法,依处理的器官、药剂溶媒的不同而有多种,主要有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套罩法四种。
3.细胞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遵循细胞的遗传和生理活动规律,有目的地制造细胞产品的一门生物技术。
4.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它通过遗传物质DNA 序列的差异进行标记。
三、单项选择题(18分)每题6分题目31.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多倍体属于多倍体人工培育途径中的()。
选择一项:A. 有性杂交培育多倍体B. 化学诱变C. 物理方法D. 离体培养获得多倍体题目42.拟南芥油菜的获得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中的()。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育种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提高产量B. 改善品质C. 增加抗性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遗传改良的方法?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编辑D. 土壤改良3. 杂交优势利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基因重组B. 基因突变C. 染色体变异D. 环境适应4. 作物育种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选择效果的?A. 选择压力B. 遗传力C. 环境条件D. 种子大小5. 以下哪个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MAS)的特点?A. 需要大量种子B. 需要明确目标基因C. 需要复杂的设备D. 可以在早期筛选6.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型?A. 基因型是遗传信息,表型是表现型B. 表型是遗传信息,基因型是表现型C. 两者都是遗传信息D. 两者都是表现型7.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中的选择方法?A. 质量选择B. 数量选择C. 环境选择D. 人工选择8. 什么是杂种优势?A. 杂交后代比亲本具有更好的生长性状B. 杂交后代比亲本具有更差的生长性状C. 杂交后代与亲本生长性状相同D. 杂交后代与亲本没有关系9.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中的遗传资源?A. 野生种B. 地方品种C. 改良品种D. 植物化石10. 什么是基因流?A. 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迁移B. 基因在不同个体间的迁移C. 基因在不同染色体间的迁移D. 基因在不同细胞间的迁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作物育种中的杂交育种过程。
2. 解释什么是基因型-环境互作,并举例说明。
3. 阐述作物育种中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作物育种中选择压力的重要性及其对育种效果的影响。
2.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潜力与挑战。
#### 答案#### 一、选择题1. D2. D3. A4. D5. D6. A7. C8. A9. D10. A#### 二、简答题1. 杂交育种过程包括亲本选择、杂交、后代筛选、稳定系的建立等步骤。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过程被用于制作育种材料?A. 不亲和交配B. 变异C. 自花授粉D. 伴性遗传2. 下列哪个因素是制约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A. 土壤肥力B. 气候条件C. 物种多样性D. 种子质量3.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时,常用的DNA转化载体是:A. 质粒B. 核糖体C. DNA聚合酶D. 启动子4. 以下哪项不是作物育种的目标之一?A. 提高产量B. 改善食味C. 增加抗性D. 减少种类多样性5. 作物育种中,通过选择杂交后代中最优秀基因型的方法为:A. 胜育B. 花药培养C. 果实沉淀D. 重组选育6. 通过选择矮化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培育矮杆型高产小麦是一个典型的:A. 自交系选育B. 杂交选育C. 胚胎培养D. 特异反应选择7.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的传统方法?A. 杂交育种B. 重组育种C. 突变育种D. 混合育种8. 作物育种中,通过加速作物进化过程,将慢速突变的有用基因转移至其他物种的方法是:A. 基因编辑B. 遗传突变C. 遗传工程D. 杂交育种9. 以下哪个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保种?A. 冷冻保存B. 基因编辑C. 利用杂交优势D. 遗传转化10. 下列哪个方法是作物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步骤?A. 选择父本B. 鉴别杂交C. 分离杂种D. 子代选择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杂交育种主要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之间的遗传优势和互补作用,提高后代的产量和其他经济性状。
【√】2. 小麦、水稻等自交物种经过多代自交后,遗传稳定,产生纯系,适合用于作物杂交育种。
【×】3. 健康的种子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基础,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后代的萌发和生长发育能力。
【√】4. 株型是作物育种中的一个重要性状,通过改变株型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5. 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作物育种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可以精确修饰作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分),既特异性(分)、一致性(分和稳定性(分)。
2.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2分)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2分)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2分)5.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⑴稳产⑵优质、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⑶自交系品种或纯系品种⑷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⑸无性系品种;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⑹研究⑺创新⑻利用;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⑼群体内改良;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⑽⑾⑿⒀⒁⒂、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1 );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3 )。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1 )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1 )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1 )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2 )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3 )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1 )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2 )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3 )。
作物育种学本科作业题(三)第五章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杂交育种系统群姊妹系衍生系统原始材料圃二简答题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简述在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对亲本的优缺点要求的理论依据。
3、为什么在三交、四交或五交中要把农艺性状最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4、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确定在杂交后代中各杂交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A/6/C/F//E/G/3/R/S//K/4/B/5/I/J5、在1个由8个亲本配制的聚合杂交组合中,怎样才能使其中1个亲本在聚合杂交种的遗传比重中占到50%?6、在单交F4代采用系谱法选择时,应如何选择单株才更有效?7、下列代号表示什么意思:绥85182-2-32-21-11-13-15-2-1-3合98-4587第六章回交育种一名词解释:回交育种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二简答题1、试写一回交育种程序,将甲(RR)改造成甲(rr)。
2、试写出一聚合杂交育种程序,将9个亲本组合在一个杂交种中,其中一个亲本在杂交种遗传组成中占50%。
3、试写出一聚合杂交育种程序,将9个亲本组合在一个杂交种中,其中一个亲本在杂交种遗传组成中占75%。
第七章诱变育种一名词解释:诱变育种剂量率LD50(半致死剂量)临界剂量诱变率二简答题1、主要化学诱变剂的种类、性质和诱变原理是什么?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何确定化学诱变剂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3、诱变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在后代处理上有何异同?4、诱变育种M1为何需要密植?5、诱变育种有何特点?作物育种学本科作业题(四)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远缘杂交异附加系异替换系双重杂种优势桥梁亲本歧化选择二简答题1、试述远缘杂交的特点和困难。
2、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和克服方法。
3、试述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与品种间杂交有何异同?4、远缘杂交诱导单倍体原理是什么?5、异附加系和异置换系在作物育种中如何利用?6、易位纯合体和易位杂合体有何遗传特点?如何鉴别易位系?第九章倍性育种一名词解释: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无配子生殖二简答题1、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如何进行单倍体育种?3、六倍体小黑麦缺乏D染色体组,籽粒品质不好,应如何改良?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一名词解释:杂种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测验种核质杂种二简答题1、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试写出度量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作物种植技术B. 作物遗传改良C. 作物病虫害防治D. 作物土壤营养管理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育种的基本原则?A. 遗传多样性B. 选择压力C. 环境适应性D. 单一性状优化答案:D3. 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A. 亲本的产量B. 亲本的抗病性C. 亲本的遗传背景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A. 基因定位B. 遗传多样性分析C. 基因克隆D. 亲缘关系研究答案:C5.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快速改良目标基因D. 增加作物种类答案:C二、简答题6. 简述作物育种中的“杂种优势”现象。
答:杂种优势,又称杂种活力,是指异源杂交后代在生长速度、生物量、抗病性等方面表现出比亲本更强的生物学特性。
这种现象通常归因于基因间的互补作用,即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得到重组和表达,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整体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7. 描述作物育种中的“回交”方法及其目的。
答:回交是一种育种方法,其中将一个品种或品系与另一个具有所需特性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将得到的F1代与原始品种再次杂交。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目的是将目标特性稳定地整合到原始品种中,同时尽可能保留原始品种的其他优良特性。
三、论述题8. 论述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
答: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精确性和效率的优势。
它们允许育种者直接针对特定的基因或遗传标记进行选择,从而加速育种进程并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然而,这些技术也有局限性,包括高昂的成本、技术复杂性以及可能的伦理和监管问题。
相比之下,传统育种方法虽然速度较慢,但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不高,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适合特定作物或环境条件。
9. 讨论气候变化对作物育种的影响及育种策略的调整。
(三)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遗传类型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产量是数量性状遗传。
其遗传类型及应用如下:①单株穗数的遗传——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现受环境的影响大,遗传力小——在育种的晚代选择。
②粒数的遗传——受多基因控制,粒重不同的品种杂交,杂交一代表现中间型,杂交二代呈连续性变异,遗传力较低——晚代选择。
③粒重的遗传——受多基因控制,粒重不同的品种杂交,杂交一代表现中间型,倾向大粒亲本,杂交二代呈连续性分布,遗传力较高——早代注意粒重的选择。
(四)水稻的主要品质性状及遗传特点?①蒸煮与食味品质——直连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的遗传:A、直链淀粉:在非糯性品种中,遗传受一对主效基因和几个修饰基因的控制,也有人认为受多基因控制,高直链淀粉对低直链淀粉含量为显性。
B、低糊化温度对高糊化温度为显性。
C、硬胶稠度对软胶稠度为显性。
D、香味的遗传:由隐形单基因控制,并存在修饰基因的作用。
是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基因无关。
②加工及外观品质的遗传——一般认为是典型的数量遗传。
A、粒长和粒型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一加性效应为主。
B、垩白由单显性基因控制,也由隐形基因以及多基因系统与环境交互作用支配,后代变异主要为累加作用基因所致。
C、整精米率与垩白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垩白面积与米粒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③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遗传: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的品种杂交,低含量呈不完全显性,遗传力低,受环境影响大。
(五)水稻株高的主要遗传特点?1、对籼稻矮生性的遗传研究证明主要受一对隐性基因sd-1控制,此外还有一些与sd-1等位的基因。
粳稻的矮生性比籼稻复杂,其主要属于数量性状遗传。
2、矮秆与高秆杂交:矮秆表现隐性,多数由一个主基因控制,其遗传一般比较简单。
半矮秆与高秆杂交: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由一个隐性主基因控制,并表现多效性,另一类半矮生性,受多基因控制。
3、水稻株高的遗传还受修饰基因和微效基因的影响。
4、株高兼有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特点。
育种各论习题(3)作物育种学各论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丁颖的栽培稻五级分类法把栽培稻分为籼亚种和粳亚种、晚稻和早、中季稻群、水稻型和陆稻型、粘变种和糯变种和栽培品种五级。
2 水稻花粉败育类型可分为典败型,圆败型,染败型三种。
3 三系杂交稻不育系最常见细胞质类型有野败型、BT型、冈型和D型、红莲型。
4 当前生产上栽培利用的油菜主要有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三种类型。
5 油菜品质育种目标中的“双低一高”内容主要是指低芥酸、低硫苷和高油。
6 通常所说的“三系”杂交油菜是指不育系、恢复系和临保系。
7 小麦矮秆的控制基因有Rht基因、丛簇矮生性基因(D1—D4)、独杆矮生基因US1 基因、US2 基因。
8 根据Schulz(1913)对小麦的分类,可将小麦分为一粒系小麦、二粒系小麦和普通系小麦三个类群。
9 我国小麦地方品种具有早熟性、多花多粒性和特殊抗逆性三个突出特性。
二判断题:1 水稻两用不育系在高温长日条件下不育,在低温短日条件下可育。
(X)2 三系杂交稻的不育系与保持系为同质异核的姊妹系。
(X)3 两系杂交水稻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不受恢保关系制约,配组自由度更大,选择到优良组合的机率高。
(√)4 在不同的油菜类型中,甘蓝型油菜的含油量最高,白菜型的含油量最低。
(X)5 油菜“双低”品质育种是指油菜脂肪酸改良的低芥酸和低饱和脂肪酸育种。
(X)6 甘蓝型油菜是白菜和甘蓝的复合种。
(X)7 现阶段,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菜属甘蓝型油菜。
(√)8 在不同种皮颜色的油菜品种中,黄籽油菜的含油量较高、品质较好。
(√)9 利用核基因不育性可以生产杂种小麦。
(√)10当Ph基因处于显性状态时,能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
(X )三问答题:1油菜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2优良的水稻不育系与恢复系应分别具备哪些条件?3简述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分级标准。
4 棉花杂交制种检查纯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5在进行小麦矮秆育种时应注意哪些方面?6棉花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7简述(可以图示)细胞质雄性不育油菜品种制种及亲本繁殖模式?8简述中国小麦各麦区育种目标?四论述题:1. 现在水稻生产中经常出现杂株超标的现象,请问杂交稻生产中常见的杂株类型有哪些?其产生的原因各是什么?2. 中国栽培小麦麦区是如何划分的?3. 针对小麦产量三要素谈谈如何选育小麦高产品种?4 试述小麦品质的概念?一填空:1普通野生稻是现代栽培稻的祖先种。
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略)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1.有哪些花器的构造和开花的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有哪些花器的构造和开花的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异花授粉花器构造特点及开化习性:①具有两性花的完全异花授粉植物②具有两性花的异花授粉,同时具有某种程度的自花授粉功能的植物③雌雄同株的植物④雌雄异株的植物自花授粉花器构造特点及开化习性:①雌雄蕊同花、同熟, 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作物育种学本科作业题(三)第五章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并对杂种后代进行培育、选择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系统群:来自同一 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 单株的后代)的F4诸系统称为系统群姊妹系:来自同一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单株的后代)的F4诸系统称为系统群,系统群内各系统之间互为姊妹系。
衍生系统:由F2或F3一个单株所繁衍的后代群体分别称之为F2或F3衍生系统。
原始材料圃:对从国内外搜集来的原始材料,分类型种植,每份种几十株,并对所有材料定期进行观察记载。
二、简答题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答:分为组合育种、超亲育种。
组合育种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
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个不同的基因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选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
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互换。
超亲育种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的超过亲本的类型,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在于基因累加和互作。
2、简述在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对亲本的优缺点要求的理论依据。
答:优缺点要求:(1)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
(2)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3)注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互相杂交(4)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理论依据: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3、为什么在三交、四交或五交中要把农艺性状最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答:安排这样的杂交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综合性状较好,适应性较强并有一定丰产性的亲本应安排在最后一次杂交,以便使其遗传组成在杂种遗传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而增强杂种后代的优良性状。
因此,在三交、四交或五交中,由于最后一次杂交的亲本其遗传比重占50%。
而所有其他亲本的遗传比重占另外的50%,因此把拥有最多有利性状,综合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是十分必要地的。
将农艺性状最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可增强杂种后代的优良性状。
4、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确定在杂交后代中各杂交亲本遗传组成的比重:A/6/C/F//E/G/3/R/S//K/4/B/5/I/J答:A、6、C、F各占6.25%;E、G、3、R、S各占5%;K、4、B、5、I、J各占8.33%。
5、在1个由8个亲本配制的聚合杂交组合中,怎样才能使其中1个亲本在聚合杂交种的遗传比重中占到50%?答:根据超亲重组原理的聚合杂交。
如图第一年 A×B A×C A×D A×E A×F A×G A×H A占50%第二年 X X X X A占50%第三年 X X A占50%第四年 X A占50%6、在单交F4代采用系谱法选择时,应如何选择单株才更有效?答:在杂交4 代,应该首先选择优良系统群中的优良系统,并从选拨优良单株。
F4统和选株所依据的性状要求应更加全面。
F4的工作重点可以开始转向选拨优良一致的系统,第二年升入鉴定圃进行产量试验。
在升级品系中仍可继续选株,以便进一步观察性状分离情况和综合性状表现。
F4性状表现优良但尚在分离的系统,一般只进行选株,以便使其性状进一步纯化稳定。
其中少数表现优异的系统,也可以提高升级,以便及早进行产量试验。
7、下列代号表示什么意思:绥85182-2-32-21-11-13-15-2-1-3合98-4587答:绥“85182”是指杂交组合代号,-2是指F2中选择的第2株,-32是指F3中选择的第32株,-21是指F4中选择的第21株,依此类推。
这是杂交育种过程中杂种后代处理采用系谱法形成的系谱编号。
其余类似。
合98-4587是指第六章回交育种一、名词解释:回交育种:采取回交的方式进行育种的方法称为回交育种。
其育种速度快,在改变农作物品种个别缺点时具有独特的功效。
轮回亲本:多次用于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又称受体亲本。
非轮回亲本:只有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又称供体亲本。
二、简答题1、试写一回交育种程序,将甲(RR)改造成甲(rr)。
及以后各代又用甲(rr)进行多次回答:先将甲(RR)与甲(rr)进行杂交,其后代F1交选择。
2、试写出一聚合杂交育种程序,将9个亲本组合在一个杂交种中,其中一个亲本在杂交种遗传组成中占50%。
答:第一年 A×B A×C A×D A×E A×F A×G A×H A×J A站50%第二年×××× A站50%第三年×× A站50%第四年× A站50%3、试写出一聚合杂交育种程序,将9个亲本组合在一个杂交种中,其中一个亲本在杂交种遗传组成中占75%。
答:第一年 A×B A×C A×D A×E A×F A×G A×H A×J A占50% 第二年 F1×A F1×A F1×A F1×A F1×A F1×A F1×A F1×A A占75%第三年×××× A占75%第四年×× A占75% 第五年× A占75%第七章诱变育种一、名词解释: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剂量率:在照射处理时,处理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剂量过大,可以显著影响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剂量称为剂量率。
LD50(半致死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
临界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
诱变率:衡量各种诱变剂所产生有用突变体的能力。
二、简答题1、主要化学诱变剂的种类、性质和诱变原理是什么?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化学诱变剂的种类、性质和诱变原理:(1)烷化剂。
是具有烷化功能的化合物。
带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如CH1、C2H5,该烷基转移到一个电子密度较高的分子上,可置换碱基中的氧原子。
可将DNA磷酸烷化。
(2)叠氮化钠。
是一种动植物呼吸抑制剂,它可使复制中的DNA碱基发生替换,是目前诱变率高而安全的一种诱变剂。
可以诱导大麦基因突变而极少出现染色体断裂。
(3)碱基类似物。
与DNA中碱基的化学结构类似的一些物质。
它们能与DNA结合,又不妨碍DNA复制,但与正常的碱基是不同的,当与DNA结合时或结合后,DNA再进行复制时它们的分子结构有了改变,而导致配对错误,发生碱基置换,产生突变。
(4)其他化学诱变剂。
如抗菌素、亚硝酸、羟胺、吖啶类物质也能引起一定的基因突变,但在诱变育种中实用价值较低。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处理材料和方法。
种子是主要处理材料。
植物的其他各部门也可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如芽、插条、块茎、球茎等。
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时必须有足够的溶液进入细胞,处理种子必须使种子完全被溶液浸透,处理湿种子或萌动种子可以比处理干种子缩短时间。
(2)剂量及其确定。
对每一个具体作物或品种的使用剂量,必须通过幼苗生长预备试验来确定。
(3)处理时间。
处理持续的时间应以使受处理组织完成水合作用以及能被诱变剂所浸透为准。
(4)处理温度。
诱变剂溶液的温度对化学诱变剂的水解速度有很大影响,但对诱变剂的扩散速度影响不大。
由于低温下水解速度降低,所以诱变剂能较长时间保持其稳定性,保证它对被作用物的反应能力。
2、如何确定化学诱变剂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答:不同的植物对诱变剂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处理时要求的浓度亦不同。
以种子进行处理时,可将种子浸泡与诱变剂溶液中,种子可藉扩散作用来吸收诱变剂。
通过C-EMS与C-MMS 的吸收所进行的测定结果表明,浸泡种子对化学诱变剂的吸收服从扩散定律。
只要溶液中诱变剂的浓度高于被处理材料细胞中的浓度,吸收就一定按扩散定律进行。
处理溶液的体积对诱变剂的吸收也起一定的作用。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应该用较大量的诱变剂溶液,使每粒种子有充分吸收等量克分子的诱变剂的机会。
进行诱变剂处理时需要多大的浓度,除了与诱变剂和处理材料有关外,也与处理时间。
温度等因素有关,必须通过实验来确定。
处理时间。
处理持续的时间应以使处理组织完成水合作用以及能被诱变剂所浸透为准,水稻干胚在0.5-1小时内就达到饱和吸收,而未去壳的整个种子要吸收5小时才能达到饱和。
3、诱变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在后代处理上有何异同?答:经诱变处理产生的诱变一代,以M1表示。
由于受射线等诱变因素的抑制和损伤,的发芽率、出苗率、成株率、结实率一般较低,发育延迟,植株矮化或畸形,并出现嵌合体。
M1一般不进行选择,但这些变化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诱变引起的遗传变异多数为隐性,因此M1)是分离范围最大的一个世代,也是选择的而以单株、单穗或以处理为单位收获。
诱变二代(M2关键时期,可根据育种目标及性状遗传特点选择优良单株(穗)。
多数变异是不利的,但也能出现早熟、杆矮、抗病、抗逆、品质优良等有益变异,变异频率约为0.1~0.2%。
诱变三代(M3)是选择微突变的关以后,随着世代的增加,性状分离减少,有些性状一经获得即可迅速稳定,M3键世代。
经过几个世代的选择就能获得稳定的优良突变系,再进一步试验育成新品种。
具有某些突出性状的突变系,还可用作杂交亲本。
4、诱变育种M1为何需要密植?答:禾谷类作物种子处理的M1,应采取较高的密度,以控制分蘖,便于收获主茎上的种子。
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主穗突变比率比分穗为高,第一次分蘖穗比第二次分蘖穗高。
分蘖穗是含生长点部分的分生组织细胞群,因此出现突变几率相对地比较少一些。
因此,M1往往采取密植等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主穗上种子。
5、诱变育种有何特点?答:(1)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一般诱变率在0.1%左右,多种诱变因素是突变率提高到3%,比自然变异扩大100—1000倍。
(2)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较难,有效改良推广品种的熟期、抗倒伏、矮秆、抗病等单一性状(3)性状稳定快,育种年限短,诱发的变异大多是一个主基因的改变,稳定较快,一般3-4年基本稳定。
(4)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杂交育种只要充分了解双亲的性状遗传,就能大致估计杂交后代群体中可能出现重组的类型,但诱变育种很难预见变异的类型及突变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