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1017.46 KB
- 文档页数: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分类表A.1为GB/T 21010-2017的分类,表A.2为三调使用的工作分类,表A.3为城市、建制镇、村庄等用地分类。
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附录 B(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为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续)附录 C(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示C.1 界线表示各种界线以国界、省界、地级界、县级界、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为高低顺序,当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界线。
C.2 图斑表示C.2.1图斑地类可用编码表示,也可用符号表示。
C.2.2图斑的注记采用ab/c的形式。
a表示图斑编号,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c表示图斑地类编码。
用符号表示的图斑注记用ab表示。
C.3 图式图例说明C.3.1图式图例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C.3.2RGB色值说明:RGB色彩模型通常用于屏幕图像编辑,即用于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
RGB强度值范围为0~255。
C.3.3CMYK色值说明:CMYK色彩模型通常用于纸张打印(或印刷),即用于国土调查图件打印或印刷。
C代表青色,M代表品红,Y代表黄色,K代表黑色。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手册之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地类认定细则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4月目 录第一部分地类认定1湿地(00) (1)2耕地(01) (3)3种植园用地(02) (8)4林地(03) (11)5草地(04) (15)6商业服务业用地(05) (18)7工矿用地(06) (19)8住宅用地(07) (21)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 (22)10特殊用地(09) (25)11交通运输用地(10) (26)1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 (30)13其他土地(12) (34)14细化地类 (38)第二部分地类标注1耕地实际利用情况标注 (42)2耕地细化标注 (43)3林区种植园用地标注 (43)4草地标注 (44)5工业用地细化标注 (44)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标注 (44)7“即可恢复”或“工程恢复”地块标注 (45)8废弃地块标注 (46)第一部分 地类认定根据《工作分类》的地类含义,按照实地现状来确定用地类型。
对于与主要用地类型一体的必需的附属用地、配套用地,应按主要用地类型认定地类。
对混合用地,应以主要用地类型认定地类。
对于线状地物交叉的,地面的线状地物连续表示。
对于农村道路、过街天桥等线状地物跨越公路、铁路等,应保持公路、铁路贯通。
线状地物平面交互时,应保持高等级的道路贯通。
线状地物穿过隧道时,线状地物断在隧道两端。
线状地物交叉重叠十分复杂,各地可制定相应的表示规则,开展细化调查,但应按国家统一要求上报调查成果。
1 湿地(00)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田,滩涂等。
包括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盐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和沼泽地8个二级类。
1.1红树林地(0303)指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1.2森林沼泽(0304)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1.3灌丛沼泽(0306)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土地,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其中,土地分类是一项关键工作,它对于准确掌握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分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类别。
这就好比我们整理衣柜,要把不同的衣物按照季节、款式、用途等进行分类,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土地分类也是如此,通过对土地的分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地的性质、用途和特点,为土地的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这次土地调查的分类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一级类、二级类和三级类。
一级类是对土地的最基本分类,比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二级类则是在一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比如耕地下面又分为水田、水浇地、旱地等;林地下面分为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等。
三级类则是对二级类的更详细划分,让土地分类更加精确和具体。
以耕地为例,水田是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通常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灌溉条件。
水浇地则是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旱地是指没有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通过这样细致的分类,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类型耕地的分布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再比如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等。
交通运输用地则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农村道路、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等。
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交通设施建设,以及保障工矿企业的用地需求。
在土地分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分类要基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利用方式和社会经济属性等,能够真实反映土地的本质特征。
其次是实用性原则,分类要便于土地管理和利用,能够满足土地规划、土地征收、土地整治等实际工作的需要。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全国性的重大调查项目,旨在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评估和分析,从而收集和提供相关土地利用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为国家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分类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将土地按其主要利用功能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不适宜建设的土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
其中,耕地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细菌状物和农业生产的土地,林地是指用于森林木材生产、防风、保土、水源涵养和环境保护的土地,草地是指用于牧草生产和畜牧业的土地等。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土地进行原始的、直接的、实地的调查,将各类土地分别按照现状进行识别和分类,包括未利用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土地、建设用地、耕地等等。
3. 土地资本分类:根据土地的物质状态、时代和社会功能等因素,将土地资本划分为农业土地、工业土地、交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用地等不同类型,以便科学调查和统计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提供科学的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依据。
4. 筑地分类与利用:根据各类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等条件和用途,将土地可利用程度、可建设性、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划分和评估,以便进行分类调查和土地资本开发,从而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利用和管理。
5. 土地利用强度分类:根据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地利用、开发、保护等活动强度,将土地划分为高强度利用区、中等强度利用区、低强度利用区等不同类型,以统计和研究土地利用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基础。
以上是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分类相关参考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土地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方案》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0.09.16
•【文号】国土调查办发〔2020〕13号
•【施行日期】2020.09.1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
方案》的通知
国土调查办发〔2020〕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
为更好地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新要求,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三调办”)组织研究改进了耕地质量分等调查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方法体系。
现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方案》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
〔2018〕20号)废止。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由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9月16日附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方案。
表A.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 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耕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0101水田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0102水浇地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0103旱地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 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 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园地0202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3橡胶园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4其他园地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流、沟渠的护堤林。
0301乔木林地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
0302竹林地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3红树林地指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03林地0304森林沼泽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0305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不包括灌丛沼泽。
0306灌丛沼泽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包括疏林地(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0307其他林地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地类对照表附录B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地类对照表,列出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三大地类。
具体内容如下:1.农用地1.1 水田、1.2 水浇地、1.3 旱地、1.4 园地、1.5 茶园、1.6 橡胶园、1.7 其他园地、1.8 乔木林地、1.9 竹林地、1.10 红树林地、1.11 森林沼泽、1.12 灌木林地、1.13 灌丛沼泽、1.14 其他林地、1.15 天然牧草地、1.16 沼泽草地、1.17 人工牧草地、1.18 农村道路、1.19 水库水面、1.20 坑塘水面、1.21 沟渠、1.22 设施农用地、1.23 田坎。
2.建设用地2.1 商业服务用地、2.2 物流仓储用地、2.3 工业用地、2.4 采矿用地、2.5 盐田、2.6 城镇住宅用地、2.7 农村宅基地、2.8 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2.9 科教文卫用地、2.10 公共设施用地、2.11 公园与绿地、2.12 特殊用地、2.13 铁路用地、2.14 轻轨交通用地、2.15 公路用地、2.16 城镇村道路用地、2.17 交通服务场站用地、2.18 机场用地、2.19 港口码头用地、2.20 管道运输用地、2.21 水工建筑用地、2.22 空闲地、2.23 其他草地、2.24 河流水面、2.25 湖泊水面、2.26 沿海滩涂、2.27 内陆滩涂、2.28 沼泽地。
3.未利用地3.1 未利用地。
以上是附录B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地类对照表的内容。
可以看出,这个表格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三大地类,分别是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每个地类下面又分为很多具体的类型,比如农用地下面有水田、水浇地、旱地等等。
这个表格对于国土调查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的利用情况。